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沈复的“浮生六记”
  • 管理
    作者:徽州山里人 发表时间:2013-12-09 22:29:45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沈复是清乾隆年间文学家,独著《浮生六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详尽地介绍了沈复光辉而又坎坷的一生,浓缩了《浮生六记》的全书内容。旁征博引,史料翔实,文笔细腻无暇,叙述委婉动听,末章突出其妻陈芸的形象尤为感人。小说集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借古喻今,具有可喜的现实意义。全文60千字,洋洋洒洒,娓娓道来。欣赏拜读,倾情推荐。

    第八章 游幕初试

         沈复跟随“义叔”蒋思斋先生习幕大约两年多时间,学成出师后,沈复很快就正式进入职业幕僚的队伍。

    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年,1784)春天,二十二岁的沈复随父亲沈稼夫受聘于吴江何知县的幕府中。在何明府幕中,沈复与绍兴的章蘋江、杭州的章映牧、湖州苕溪的顾蔼泉等几位前辈成为同事。是年一开春,七十四岁的乾隆皇帝第六次下江南南巡,苏州府隶属下的吴江县是乾隆皇帝此次巡游的地点之一,于是沈复与几位前辈幕僚根据何知县的安排,督办南斗圩行宫事物,以确保接驾任务圆满完成。得此机会,沈复有幸第二次瞻仰天颜,一睹当朝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圣颜。沈复第一次目睹乾隆皇帝圣颜是在杭州,时间是四年前的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沈复当时在杭州赵传先生门下求学。乾隆六下江南,大运河两岸的城市,像山东济宁、浙江杭州等地自然是要停游的地方,另外乾隆还巡游了扬州、苏州、镇江、南京等许多风光秀丽的城市。

    沈复在何明府幕中做事,自然算是官府里的办事人员。一天,天色将晚时分,沈复忽然动了想回家看看的念头,他有好些天未见妻子陈芸了,心里怪想念她的。苏州城离吴江县并不遥远,沈复让办差的小快船送他回家。既然沈师爷开口,办差的船工们不便拒绝,于是就卖力地送沈复回苏州城。只见双橹两桨齐划,小快船在太湖湖面上飞棹疾驰,吴语称作“出水辔头”,沈复在船上觉得自己是在跨鹤腾空,神清气爽,没有多少时间小快船就到了苏州吴门桥,沈复抵家时,家里的晚饭还没有上桌呢。

    苏州城一向以崇尚繁华著称,这次又因为恭迎乾隆圣驾巡游,苏州城更是被装扮得争奇夺胜,较以往更显奢华、浮华。整个苏州城内到处灯彩炫目,笙歌喧闹,古人以“画栋雕甍”、“珠帘绣幕”、“玉栏杆”、“锦步障”这些词汇来形容奢华排场,但在沈复看来,苏州城这次的奢华场面与这些奢侈词语比较起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沈复亲眼所见并畅游其中,真是要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生难得其二啦。

    回到苏州家中的沈复被朋友们拉出去玩,帮助朋友家张灯结彩,插花弄瓶,好不兴致。沈复呼朋唤友,一帮人看戏喝酒唱歌吟诗,畅怀游览,一帮年轻人风流豪兴,不知疲倦,好不快活。沈复为自己生在苏州这座浮华城市而骄傲,他又为自己出身于“衣冠之家”而满足。

    这一年的夏秋之交,何知县因某事被奏议丢官。沈复随父亲沈稼夫又受聘于海宁县王知县的府中。嘉兴有个名宿叫刘蕙阶,长年吃斋信佛,亲自来幕府拜访沈稼夫。沈氏父子被刘蕙阶邀请去他家作客。刘家位于嘉兴的烟雨楼一侧,一阁临河,称为“水月居”。刘蕙阶自家诵经的地方,洁净如僧舍。烟雨楼建在南湖之中,四周种满杨柳,可惜没有多种竹。烟雨楼上有平台可以远眺风景,可见南湖湖面上渔舟往来,湖面微澜,沈复想象这该是一个不错的月夜游览的地方。到了饭点,僧人端来素餐供食,沈复吃后觉得这素斋的味道很好。

    在海宁幕府,沈复与白门的史心月、绍兴的俞午桥是同事。史心月有一个儿子叫史烛衡,年纪同沈复差不多,性情澄净缄默,彬彬儒雅,沈复很快与他成为莫逆之交。史烛衡是沈复生平的第二位知己好友,可惜俩人相聚的时间不长。沈复生平的第一位知己好友是苏州同乡顾金鉴,遗憾的是顾金鉴英年早逝。

    海宁陈氏是江南名门望族。沈复与父亲沈稼夫受邀游览陈氏私园安澜园。安澜园占地百余亩,园内阁楼相连,夹道回廊,曲曲折折。园内的水池很大,池上的桥建成六曲形。园内的假山石上爬满藤萝,石头上的人工凿痕掩盖于藤萝之下,看不出一点人工造作的痕迹,贴近自然。园内有大型古树,呈现参天的气势。伴随着鸟啼花落,使人感觉如置身于深山之中,忘记自己身在海宁城。陈氏主人设宴招待沈氏父子于安澜园内的桂花楼,桂花楼里一片浓浓的桂花香气,饭菜的香味尽被桂花香气所盖,已经闻不出佳肴的鲜香了,唯有气味刺激性强的酱姜味还能闻到。沈复赞叹桂花楼香气的浓郁,同时也在心里想,生姜与桂皮之类的脾性是愈老愈辣,以姜桂之性来比喻有忠节的朝廷股肱大臣,确实不假。

    出了海宁城的南门就可以看见大海,在海宁观看钱塘江潮自古以来就有名气,又以海宁盐官这个地方为最佳观望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钱塘潮在东汉时期形成,从此以后,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奇观之一。钱塘潮一日两潮,潮水来时,万顷波涛铺天盖地汹涌奔袭,如万丈银堤破海而过。有舟船迎着潮水行驶,潮水到时,反棹相向,因为在船头已经设置了一块破水板,形状如长柄大刀,潮水涌向破水板即被分成两部分,船随着破水板而进入潮头之中,潮头过去后船又开始浮出水面,拨转船头随潮而去,船一下子就行驶到远方去了。塘堰上建有一座塔院,这一年的中秋夜月沈复与父亲沈稼夫来此观潮赏月。

    沿着塘堰往东走大概三十里路,就到了尖山,尖山中有一峰突起,像是要扑入海中,甚是让人惊奇。尖山顶部有一阁,阁楼的横匾上写着“海阔天空”四个大字。沈复与父亲站在阁楼上赏景,但见前方一望无际,一派怒涛接天的壮观景色。

    沈复随父亲受聘于海宁幕府大约二年多时间。

    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年,1787),该年沈复二十五岁,经过几年随师随父习幕游幕的训练,沈复终于可以单枪匹马自己一个人外出游幕谋生了。这一年,沈复应徽州府(今安徽黄山市,当时府治在安徽黄山市歙县)绩溪县克知县的邀请,入克明府做幕僚。

    沈复由杭州登上乌篷船,溯钱塘江而上,过富春江,途中游览了严子陵钓台。严子陵即严光,曾与汉光武帝同学,他在功成名就后身退,垂钓于富春江,严子陵这种隐逸智慧触动了沈复的心灵,沈复带着膜拜的心情上岸凭吊一番。严子陵钓台在山腰,一峰台突兀而起,离水面有十余丈高,沈复感叹又猜测,难道汉朝时候的富春江水面与此峰台是一样高的吗?该夜有月色,沈复将船停泊在富春江界口,这里建有官府的巡检署,以检查往来浙江安徽二地的货物船只。沈复夜宿船内,倾听富春江水的声音。沈复身处此时此景,他念起了宋代苏轼《后赤壁赋》中的句子:“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沈复深深以为确实如此。

    绩溪县是黄山山脚下的一个小县,沈复游幕于黄山脚跟下,却没有去黄山一游,日后想起,他深深觉着实在是遗憾。

    绩溪城处于万山之中,弹丸小邑,不是什么繁华热闹的大地方,然而民风淳朴。宋代“三苏”之一,苏轼的弟弟苏辙曾在此担任县令,像这类闪耀光芒的人物曾经在此地留下岁月的足迹,这大概能激起沈复对绩溪的一些好感,虽然绩溪与他的家乡苏州无法相比,也无法与他游历过的地方如绍兴、杭州、扬州等地方相比。

    离绩溪城不远有一座石镜山,在山弯里弯弯曲曲地走一里多路,就能看见悬崖上溪水急流而下,湿翠欲滴,极有山野风味。再往上走到山腰,有一个石亭,亭子四面都是陡崖峭壁,亭子左边的一块大石头被大自然削磨得平平整整,青色光润,光滑如镜,竟然可以照见人形。当地人传说这块奇石本来能照出一个人的前生,是猪是狗?是牛是马?是鼠是猴?相传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到此,在这奇石前照见自己是猿猴一只,一气之下,他下令纵火焚烧这块石头,从此以后,奇石再也照不出什么前世今生了。

    离绩溪城十里远有个叫火云洞天的景点,这里的石头很有特点,石纹盘结,凹凸峻岩,极似元代画家黄鹤山樵(即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湖州人,元代画家。)的笔意,呈现一种杂乱无章的拙朴之美,洞与石的颜色都是深绛红色。火云洞天旁边有一座庙庵,庵里面很幽静。绩溪籍的徽州盐商程虚谷曾在这里设宴招待县衙的一班官与僚,沈复作为县府的幕僚也在被邀之列。

    酒席上有肉包子摆放着,小和尚眼睛直盯着肉包子,沈复猜到小和尚很想吃,就好心地拿了四个给小和尚。宴席结束时程虚谷拿出二圆番银(外国银圆)给老和尚,以作为庙庵提供宴席场地的酬金。老和尚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外国银圆,拒不接受。沈复一行人告诉老和尚说一枚一圆的番银可以兑换铜钱七百多文,老和尚以附近没有兑换的地方为由,仍然是不接受番银。没有办法,程虚谷一班人个个翻掏自己的口袋,七攒八凑才弄到铜钱六百文付给老和尚,老和尚高兴地收下并作谢。沈复心里感想:“绩溪县的民情真是淳朴啊,连和尚也不例外,二圆番银值青钱一千四百多文,而老和尚却拒不接受,只接受我们几个人凑起来的六百文铜钱,真有不要银子只要青蚨的人啊!”

    过了一些日子,沈复邀请同事携带酒菜再去火云洞天的庙庵。老和尚把沈复叫到一边并嘱咐说:“上次我的一个小徒儿不知吃了你们席上的什么食物,腹泻了好多天才止住,这次你们不要再给他东西吃了。”沈复赶忙答应下来,心里感叹道:“普通老百姓的肚子消受不起富贵人家的大鱼大肉,吃素食的和尚肠胃又怎么能接受肉味呢!”沈复对同事说:“真正做和尚的,必须要到这种偏僻的地方,终身不闻不见不问方外事物,方能做到修真养静一心向佛。像我的故乡苏州虎丘山的和尚,整日里眼睛所见的是妖童艳妓,耳朵听见的是弦索笙歌,鼻子闻到的是佳肴美酒,这样的环境怎么能让和尚们安心吃斋念佛,难道和尚们真的是身如枯木、心如死灰的人吗!”

    离绩溪县城三十里,有个叫仁里村的,每十二年会举行一次盛大的花果大会,在盛会期间,仁里村及周边村庄的村民都会将自家的盆花拿来比赛与交易。花果大会也是一次盛大的集镇庙会,各种农副产品聚集此地交易并举办娱乐活动,热闹非凡。

    沈复心性喜欢嬉游,得此机会当然不肯错过,于是与同事许策廷一起赶赴盛会现场。绩溪城难以雇到轿子与马匹,沈复与许策廷二人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让人用竹子做成二副竹杠,然后在竹杠上各绑缚一把椅子,这样就做成了二顶露天的抬轿,两人坐在抬杠上雇人将他俩抬到花果大会现场,一路上的人们见他俩这般坐轿模样无不感到惊奇发笑。

    举办花果大会的地方有一座庙,沈复看来看去也不知道供奉的是何路神仙。庙前的空旷处搭有一座高高的戏台,戏台上的方柱子画栋雕梁极其绚丽,沈复走近仔细一瞧,原来是用纸扎彩画涂抹油漆做成的。花果大会的祭祀仪式开始,先是一通锣鼓喧天声,继而看见四个成年男子抬着一对大蜡烛上前,蜡烛粗壮如一段柱子。接着又是八个男子壮汉抬一头大猪上来,这大猪养得像一头牯牛那般大,这是仁里村村民公养的一头大猪,养了十二年专门作为宰杀献神祭祀之用。沈复与许策廷从未见过这么大的猪,都惊讶不已。许策廷笑着说:“这大猪的寿命固然是长,居然养了十二年,然而神仙的牙齿也必须锋利才行,否则怎么吃它啊!我如果是神仙,还不知道能否享受这头成了精的大猪呢。”沈复说:“这也可以看出这头大猪是多么地愚蠢与诚实啊,居然自己愿意活到这么久才被人宰割,嘿嘿。”接下来沈复看见宰杀这头大猪就像宰杀一头牛那般费劲。

    献神祭祀活动结束以后,沈复与许策廷进入庙里,只见庙内殿廊轩院各处陈设的都是花果盆玩,盆景并不剪枝拗节,以自然生长的苍老古怪模样为佳,盆景中有大半是黄山松。两人欣赏完盆景走出庙,戏台上也开场演戏了,人如潮水般涌至戏台下看戏,现场吵杂不堪,沈复毫无兴致观戏,就与许策廷重新坐竹抬杠回绩溪城。

    沈复游幕徽州绩溪的第一年,即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年,1787),在老家苏州的妻子陈芸生下了他俩的第一个孩子,这就是女儿沈青君。


     
    赞3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耕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沈复的“浮生六记” 下一篇: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沈复的“浮生六记”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倾城之恋 哲理寓言 百味人生 都市言情

    最新作品

    宗族谱序阅34次
    宗族祭文阅17次
    中华文明阅37次
    海岛月色阅19次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93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6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8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