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沈复的“浮生六记”
  • 管理
    作者:徽州山里人 发表时间:2013-12-12 18:19:44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书接前文。沈复夫妻被父亲驱逐后移居友人家,往来无白丁倒也惬意,后又移农户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详尽地展现了《浮生六记》的出炉过程。那真是浮生若梦,节后余生。文笔专业,史料翔实,杨洋大作,令人唏嘘。敬佩作者的敬业精神,推荐欣赏。

    第十一章 “萧爽楼”的朋友们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沈父沈稼夫因事迁怒、驱逐沈复夫妇。友人鲁半舫同情沈复夫妇的遭遇,招呼沈复夫妇去他家的萧爽楼暂居。沈复夫妇寄居萧爽楼有一年半时间,夫妇俩以书画刺绣为生。沈复与他的朋友们度过了一段颇为精神愉快的诗词书画及游玩的文人生活,这是一班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

    萧爽楼共五层,坐西朝东,沈复一家共居三层。不管是晴天阴天,站在楼上都可以远眺风景。庭院中有一株桂花树,一到金秋时节,满院清香撩人。萧爽楼有廊房有厢房,所处的环境极为幽静。沈复夫妇移居萧爽楼时,挈带着六岁的女儿沈青君,四岁的儿子沈逢森则放在母亲那里,另外还有一仆一妪随沈复夫妇同来,老仆会做衣服,老妪能织布。于是陈芸刺绣,老妪织布,老仆做衣服,以维持几个人的生计。

    沈复素来喜欢与客人一起热闹,凡客人来必小酌,饮酒时必行酒令。陈芸善于持家,能不花多少钱做出一桌像样的酒菜来,瓜蔬鱼虾,经陈芸烹调,就能做出好口味。朋友们知道沈复的日子过得清贫,所以酒钱都由朋友们自觉地拿出,朋友们要的是喝酒聊天的气氛,他们一班人有时可以一谈一整天。沈复一向爱洁净,地上往往一尘不染,朋友们有时干脆席地而坐,大家毫无拘束,快活恣意。

    沈复的友人,也就是萧爽楼的主人鲁半舫,名璋,字春山,善于画松柏及梅菊,工隶书,兼工篆刻。

    杨补凡名昌绪,善于画人物;袁少迂名沛,工山水;王星澜名岩,工花卉翎毛。沈复的这些书画界朋友都喜欢萧爽楼的幽雅,他们经常携带画具来此作画或切磋技艺。沈复于是跟随他们学画,写草书篆书,篆刻图章,等这些作品换作钱就交给陈芸置办茶酒招待客人,这一群“艺术家”整日里做的事就是品诗论画与创作。

    经常来萧爽楼雅聚的朋友还有夏淡安、夏揖山两兄弟,缪山音、缪知白两兄弟,以及蒋韵香、陆橘香、周啸霞、郭小愚、华杏帆、张闲憨等人,这么一大帮朋友如梁上之燕,自来自去,而萧爽楼就是他们活动的大本营。陈芸很愉快地融入沈复的这帮朋友当中,她愿意拔钗沽酒供大家饮乐而不动声色,良辰美景,从不会轻易放过。

    萧爽楼这个“文艺沙龙”有“四忌”:莫谈论官员升迁;莫谈论官衙公署时事,差不多也就是“莫谈国事”;莫讨论科考的八股文章;严禁赌博。凡是违反其中一条者,必是罚酒五斤供大家畅饮。萧爽楼也有“四取”:慷慨豪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凡是做到“四取”的人,则会得到大家的赞赏。萧爽楼的这帮男人都是纯性情的文人士夫,他们坚守自己心中“士”的品性。

    长夏无事,沈复的这帮文人朋友集会在萧爽楼内做对子,每次集会选定八人,每人拿出铜钱二百文先在旁边放着,他们开始做“考对”游戏。先抓阄,得号码第一的人就是主考官,评判监督其他七人遵守规则;第二者为书记员,也坐在旁边协助主考官。沈复则充当本次活动的一般工作人员,发给每人一张从书记员那里领取的白纸,每张白纸上沈复都盖了印章。主考官出五言、七言各一句,让大家做对子;主考官又在焚香上刻下一个记号,香燃到记号处代表“考试”时间已到。八人并列站立着各自开动脑筋构思对句,大家不准交头接耳相互讨论。做完对子的人将对句投入一个盒子内才可以就座。等到大家都交卷了,书记员打开盒子,将全部对子订成一册,然后转呈给主考官,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徇私舞弊。

    十六个对子中取七言对子三联,五言对子三联。胜出的六个对子中取第一名的人为后任主考官,第二名的为书记员。如果当中有人两联都不被录取则罚钱二十文,录取一联的罚钱十文,超过“考试”时间的人要加倍罚钱。一场考试下来,主考官就能得罚钱一百文,一天内举办十场,积累的钱可达一千文,用这一千文作为酒钱,大家尽可以喝得畅快了。

    陈芸是女性,大家体谅她,让她做特别考生列席,允许她坐在“考场”构思作对,但不参加“赌文”活动。

    真是一场很有趣的雅兴游戏啊!

    杨补凡是吴地的名画家,特别善于人物写真。杨补凡兴致一起要为沈复夫妇画一幅栽花小影图,画完后大家一看,赞叹不已,画中人物的神情惟妙惟肖。这天夜里,月色很好,兰花的影子映向墙面,别有一番幽致与风味。王星澜酒醉后兴致大发,说:“补凡能为你们写真,我也能为你们作花影图。”沈复笑着说:“花影能与人影一样吗?”王星澜说:“你等着瞧好了!”说完他取来一张白纸铺于墙面盖住兰花的影子,就着墙上的兰影描摹起来,浓墨淡墨疏落有致,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沈复第二天白天看此《兰影图》,虽然感觉不像一幅完整的画,然而画里花叶萧疏,别有一番特别的月下之趣。陈芸很喜欢王星澜的这幅随意而作的《兰影图》,当成宝贝似地珍惜。萧爽楼的朋友们也觉得此图乃王星澜酒后率真之作,毫无做作之态,大有酒后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挥洒流畅之势,纷纷在《兰影图》上题咏以示纪念。

    苏州城有南园、北园。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菜花黄时,沈复苦于二园内无酒家可以饮酒,自己携带餐盒前往游园,对着花吃冷菜喝冷酒,感觉没有什么意味。有的说可以就近找酒家,也有的说先赏花然后回家喝酒,但沈复总觉得不如对着花儿喝着热酒来得痛快。萧爽楼的这帮朋友们争议着赏花与饮酒二者之间的矛盾。陈芸听了笑笑说:“这个问题不是难题,明天你们只要各自拿出酒钱来,我自会挑着炉火担子去的,保证你们各位吃上热菜喝上热酒。”众人笑着说:“好!好!好得很!”朋友们离去后,沈复问陈芸:“你真的会自己挑着炉火担子去啊?”陈芸笑着说:“不是这样的,我一双小脚怎么能挑得动炉担子呀。我看见街上有挑着炉火担子卖馄饨的,他们的担子有锅有灶一应俱全,我们为什么不能雇他们的担子前往呢!我在家里先把酒菜等等准备好,到了那里再下锅一热,这样不就茶酒两便了。”沈复说:“酒菜如此这般办是可行的,但是喝茶还缺少烹具啊。”陈芸说:“我们带一个砂罐去,用铁叉串住罐两边的手柄,然后把锅移开,砂罐挂在炉灶中,加柴火煮茶,这不是很方便吗?”沈复听了陈芸的主意鼓掌称赞真是一个好办法。街头有一位鲍姓男子挑着炉担卖馄饨为业,鲍姓男子来自江南省徽州府歙县,是一个肯吃苦耐劳又忠诚老实的人,沈复陈芸用一百文钱雇用他的炉担半天,约定第二天午饭后出发,鲍姓馄饨摊主高兴地答应下来。

    第二天,想去看花的朋友们来到萧爽楼,沈复告诉大家陈芸想出的办法,大家都叹服称妙。

    午饭后大家出发,并带着席垫。到了南园,一伙人选择在柳荫下铺开席垫围坐。先煮茶,大家喝完茶,然后暖酒热菜。此时风和日丽,菜花看似遍地黄金色,大家身上穿着或青衫或红袖,在野地里走来玩去,蝶蜂乱飞,景色美得令人不饮自醉。等到酒热菜熟时候,大家坐地围聚饮酒吃菜。沈复见鲍姓摊主不是庸俗之人,就拉他一起坐下来吃喝。游人看见这副场面莫不羡慕又称赞这个想法很稀奇。杯盘狼藉之后,各位都已是酒足菜饱心里很舒坦,有的坐着有的躺下,有的唱歌有的喊啸,各行其乐。太阳渐渐西落,沈复想吃粥,鲍姓摊主去附近买来大米淘米煮粥,大家又喝粥养胃直到肚子饱饱的才归家。陈芸问大家:“今天的游玩开心嘛?”大家一同回答说:“实在是太开心了!如果不是夫人你想出这么个好办法来,我们又怎么能得此快乐呢!”大家欢欢喜喜地散开回家。

    时间悠荡到了清嘉庆年间。清嘉庆五年(庚申年,1800),沈复三十八岁,此时沈复与程墨安合开着一家书画铺。是年农历八月十七日,朋友吴云客与毛忆香、王星澜一起来邀请沈复游玩西山小静室,沈复因为手头有事要做,就对朋友们说:“你们先行一步,我把事情做完就去。”吴云客对沈复说:“如果你能出城游玩,明天中午我们在山前水踏桥的来鹤庵见面。”沈复答应下来。

    第二天,沈复留程墨安看守书画铺,他自己步行赶往约定的地点。沈复先出苏州城西北的阊门,至山前,过水踏桥,沿着田间的田埂往西走。沈复看见一座庵,坐北朝南,庵门前有一条小溪。沈复上前敲门问这是不是来鹤庵,里面的人问:“客官从哪里来?”沈复告诉说他应朋友之约来此见面。里面的人笑着说:“这是‘得云’庵,你没有看见上面挂着的匾额吗?‘来鹤’已经过了。”沈复说:“我一路从水踏桥过来,没有看见一座庵呀。”那人用手指了指说:“你有没有看见那边土墙内有很多竹子的地方?那里就是来鹤庵。”

    沈复于是返回走到土墙之下,只见小门紧闭,他往门缝里看了看,里面弯弯曲曲的小路围着矮篱笆,竹子长得很好,里面安安静静地也看不见人影,他敲门也无人应答。这时有一人从这里经过,对沈复说:“墙下面洞里有块石头,那是敲门用的。”沈复拿起石头连续敲了几下,果然里面走来一个小和尚应答。沈复进去之后沿着小路走,过了一座小石桥,折向西边再走,才看见庙庵的山门,山门上端悬挂一块黑漆匾额,额上写着“来鹤”二个大红字,“来鹤”二字的后面有一段长长的跋文,沈复没有工夫仔细去看,他要赶快找着他的这帮朋友们。

    入山门经过韦陀殿,殿内上下都很光洁,纤尘不染,沈复明白这就是小静室。沈复忽然看见左边廊房有一个小和尚捧着茶壶出来,就大声地问,随即廊房里传出王星澜的笑声:“怎么样!我就知道三白绝不会食言的,他说来就一定会来。”吴云客跑出来迎接沈复,说:“我们都等着你来一起吃早饭呢,你怎么这么迟才赶到?”

    又一个和尚出来,向沈复稽首问候,沈复一问才知道他是竹逸法师。沈复入室内,见小屋只有三层,匾额上写着“桂轩”二字,中庭有二株桂树开着花儿,香气浓郁醉人。王星澜与毛忆香大声嚷道:“迟到者罚酒三杯!”几个人于是坐下来吃酒,酒席上的荤菜素菜都做得很精致,酒也是黄白皆备。沈复问:“你们几位游玩了几个地方?”吴云客说:“我们昨天到这里已经很晚了,今天上午我们仅去了得云、河亭二个地方。”大家喝酒尽欢。饭后,他们一行人仍从得云、河亭二个地方开始游玩,以弥补沈复的“失游”,他们一个下午共游玩了八、九个地方,直至游到华山才回到来鹤庵。沈复觉得游玩的几个地方都各有妙处。华山之顶有莲花峰,此莲花峰虽不及徽州黄山的莲花峰高拔,但是沈复一行人到达华山时已近日落,沈复他们只好放弃登峰,期待以后有机会再游。沈复对桂花香有特别的“嗅异功能”,他认为华山的桂花树不但花朵繁盛,而且香气也是最好的。沈复他们在桂花树下喝了一杯清茶之后,就乘山轿回到来鹤庵。

    “桂轩”的东面有一小阁楼,沈复一行四人游完归来,竹逸法师已经在这里摆好了酒席,席上杯盘罗列静候客人就座。竹逸喜欢寡言静坐却又好客善饮。按佛规戒律和尚是不能饮酒不能吃肉的,可是世间的和尚大多数还是“酒肉和尚”,只要不去触碰“女肉”大抵可以算作“合格僧”了。在喝酒吃肉一事上,竹逸法师也不能“免俗”。喝酒时就得做游戏才显有趣,沈复他们于是开始“击鼓传花”,鼓停花落,花在谁手里谁就得喝酒;继而每人出一酒令游戏喝酒,直闹到二鼓时分酒席才罢。沈复提议说:“今夜月色这么美好,我们现在就去睡觉,实在是对不起这么美好的时光啊!这附近何处有高旷地方,我们去登高赏玩月色,这样才算没有辜负这良宵啊。”在喜欢登高赏景这一点上,陈芸大概也受了沈复的影响,她也是“独爱千顷云高旷,坐赏良久。”竹逸法师说:“附近放鹤亭可登高赏月。”吴云客说:“星澜兄带了琴弦来,我们还没有听过他弹的美妙琴声呢,我们去那里边赏月边听他弹琴怎么样?”于是四个人就动身前往放鹤亭。皎洁的月光下,但见桂花香里,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

    四人来到放鹤亭,王星澜弹奏《梅花三弄》曲,弹的人如痴如醉,听的人飘飘欲仙。毛忆香听着琴声兴致大发,从袖中拿出铁笛一支,伴随着王星澜的琴声“呜呜”地吹了起来。悠扬的琴声夹杂着深沉的铁笛声,管弦之合奏令人不醉而醺,不思而念。吴云客感慨地说:“今夜在苏州石湖赏月的那些人,能有谁比我们快乐吗!”“啊!啊!!啊!!!······”“吼!吼!!吼!!!······”吴云客站在放鹤亭高处,向着空寂寥静的山谷痛快地喊、使劲地喊,空谷震荡!

    苏州的习俗,农历八月十八日,在石湖的行春桥下有赏月盛会,此夜湖中游船拥挤,彻夜笙歌,名为看月,实则挟妓哄饮而已,在沈复这帮朋友看来,此等赏月盛会,着实脱不了一个“俗”字。

    沈复他们四人在放鹤亭赏月放浪直到月落霜寒才兴尽而归。

    第二天晨起,吴云客对大家说:“这附近有一个无隐庵,极幽静偏僻,你们有没有游玩过啊?”沈复等人说:“听都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到此游玩了。”竹逸法师说:“无隐这个地方四面皆山,其地极其偏僻,所以和尚都不能长久居住下来。往年我曾经去过一回,庙庵已坍塌废弃,自从彭绍升居士重修后,我也再没有去过,但我还是能大概认识路的,你们如果想去看看,我愿意带你们去。”毛忆香说:“我们饿着肚子去吗?”竹逸法师笑着说:“早已给你们准备了素面,吃完面后我再吩咐一个和尚携带酒菜跟随你们同去。”

    大家吃完后步行前往无隐一地探幽。经过高义园,吴云客想去白云精舍看看。大家进入白云精舍坐下,一个和尚慢腾腾地向他们走来,和尚向吴云客拱手问道:“施主从哪里来?老衲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出山门了,城中有什么新闻?原来的抚军大人还在官署任职吗?”毛忆香听了和尚的这些问话气不打一处来,心想一个和尚如此关心外面的新闻与官员的动向,这做的是啥样的伪和尚假僧人,六根未净又何必要做和尚!毛忆香气呼呼地站起身,嘴里骂了句“秃驴!”拂袖而去。沈复与王星澜忍着笑随毛忆香出来。吴云客、竹逸与和尚应酬了几句,也告辞出来。

    高义园即北宋朝范文正公范仲淹的墓园,白云精舍在其旁边。这是沈复在相隔十八年之后第二次来到此地游玩。早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的九九重阳节,随师傅蒋思斋先生习幕不到一年的沈复,与他的生平第一知交顾金鉴为寻找将来的偕隐地就曾到过此处,当年沈复才二十岁。

    白云精舍一轩临岩壁而建,上面长满藤萝,轩下凿有一水潭,一丈多开方,潭水清澈碧绿,有金鱼在水中游着,此水潭名为“钵盂泉”。竹炉茶灶,位置极为清幽。轩的后面可以俯瞰范文正公的墓园隐藏于万绿丛中。六十八年之后的清同治七年(1868)闰四月间,晚清湘籍名臣曾国藩游览高义园,曾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范文正公的)墓在太平山之左胁,山质皆石无土,群石矗立,土人名曰万笏,朝天结穴之处,有土方数十丈。其后山石壁立,·······”曾国藩身后也恩荣获得“文正公”的谥号,这是朝廷文臣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两“文正公”一生一死在高义园会面,大有惺惺惜惺惺的情感在里面吧。

    沈复几人觉得白云精舍的和尚俗气太重,也就不想与“秃”多交谈,于是几人离开此地继续上路。

    沈复一行人由上沙村过鸡笼山。鸡笼山当年也是沈复与顾金鉴登高游览过的地方,沈复还记得当时顾金鉴曾躺过那块大青石,两人又一起在大青石上饮酒呢。沈复见眼前风物依然,而好友顾金鉴却已经离开人世十七年之久了,沈复不胜感慨往日今昔岁月的沧海桑田,既伤感又惆怅。正当沈复情绪低落的时候,忽然见前面溪水挡路,不能往前走了。有三、五个村童在乱草丛中采蘑菇,村童们探出头来对沈复他们嬉笑,村童们似乎惊讶怎么有这么多人到这个偏僻的地方来。沈复等人询问村童去无隐的路怎么走,村童回答说:“前面大水不能走的,你们返回走几十步,靠南边有一条小路,翻过山岭就可以到无隐了。”沈复一行人按照村童们的指示继续走。

    翻过山岭往南边走一里多路,渐渐发现竹与树丛杂生长,四周都被山环绕着,小路上长满杂草,绿茵茵地像一条长带,看样子许久没有人走过这条小路了。竹逸法师徘徊着又四周看看,说:“我记得无隐好像就在这里,可是找不到路,这该怎么办呀?”沈复蹲下身子仔细地找路,于密密麻麻的竹丛中沈复能隐约看见有乱石墙舍,沈复拨开竹丛,横向穿入继续找,然后他看见了门,旁边一块石头上刻着:“无隐禅院,······(某年某月某日,字迹模糊不清),南园老人彭xx重修”。大家高兴地对沈复说:“如果没有你,我们大家则发现不了这‘武陵源’啦。”无隐禅院的山门紧闭,沈复他们敲了很长时间,里面就是无人应答。

    忽然旁边一扇小门开了,“吱呀”声后,出来一位少年,穿着打了很多补丁的破烂衣服,面容呈菜色,脚上的鞋子也是破破烂烂的。少年问:“客官们来这里有什么事吗?”竹逸法师稽首说:“我们得知这里幽静,慕名而来,所以特地赶来看看。”少年说:“这里如此穷僻,僧人们早已解散了无人接待,请你们去别的地方游玩吧。”少年说完就要关门进去。吴云客赶紧拉住少年,许诺如果放他们进去游玩,会给酬谢的。少年苦笑着说:“茶叶也没有,恐怕会怠慢各位客人,我哪里还敢指望收取你们的酬谢费。”话是这么客气地说,少年还是放他们进去游玩了。

    少年打开山门,正中一尊佛像,金光与绿荫相互映衬,庭内的石阶与石础上如绣花般积满青苔;殿后面的台级像一堵墙,有石栏杆围着。沿着台级向西,有一块形状像馒头的大石头,石头高二丈多,种有细竹围绕着这大石头。再由西折向北,由斜廊踏着台阶而上,有客堂三大间,正对着馒头形大石。大石下面凿有一个小月池,里面注满清泉,荇藻交错横生。客堂东边即是正殿,正殿左边西向是僧房厨灶,正殿后边紧临峭壁,杂树浓荫,抬头望不见天空。王星澜累了,就着池边坐下休息,沈复也随之坐下。

    沈复与王星澜正准备打开食盒又要倒酒的时候,忽然听见树杪间传来毛忆香的激动声音,毛忆香叫喊着:“三白快来,这里有绝妙景色!”沈复随着叫喊声的来处抬头望,看不见毛忆香在哪里。沈复与王星澜沿着声音寻找毛忆香。二人由东面厢房出一小门,折向北,有石蹬如梯子,大约有几十级,透过竹林可以望见一座楼,有梯子可以上楼,楼上八扇窗户洞开着,匾额上写着“飞云阁”三字。四周的山紧紧相连宛若城墙,惟独西南一角有缺口,透过缺口望出去,远远看见一水浸天,水面上风帆隐隐,这就是宏宽的太湖啊!沈复靠着窗子俯视,只见风吹着竹梢,就像大风吹动麦浪一样。毛忆香得意地问沈复:“怎么样!”沈复回答:“妙境!真乃妙境也!”忽然又听到吴云客在楼的西边叫喊:“忆香赶快过来,这里更有绝妙景色!”

    沈复、王星澜与毛忆香闻声赶紧下楼,跑到西边楼梯再上楼,十几级的楼梯,三人鱼贯而上。西边楼上豁然开朗,平坦如台。沈复揣测这块地方已经是在正殿后面的峭壁之上了,残砖缺础还在,大概是以前的殿基吧,四周望一望环绕的山峦,感觉比“飞云阁”更加畅快与赏心悦目。毛忆香对着远处的太湖长啸一声,回声传来,群山齐应。

    于是大家在这里席地而坐开始喝酒。大家也觉得肚子有了饿意,少年准备煮锅巴汤代茶,沈复他们要求改茶为粥,并邀请少年一起坐下喝粥。沈复问少年为何无隐禅院冷清败落到这个地步,少年说:“无隐禅院四周没有居住的人家,夜里常有强盗出没,禅院富足时强盗们来打劫,即使是禅院种的瓜果蔬菜,也是一半以上被砍柴的人顺手拿走。这里是崇宁寺下院,长厨只给这里在每个月中送米一石,咸菜一坛而已。我是彭居士的后裔,暂时居住这里看守着,我也快要离开这里啦,不久以后这里将是毫无人迹了。”吴云客摸出番银一圆酬谢彭姓少年。

    沈复一行人返回“来鹤”,雇船回苏州城。之后沈复绘《无隐图》一幅赠送给竹逸法师,以纪念这次快意之游。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耕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出口问题 下一篇: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沈复的“浮生六记”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倾城之恋 哲理寓言 百味人生 都市言情

    最新作品

    门楣与台阶阅1285次
    夏日大东北阅1307次
    母爱似海深阅1945次
    父亲的书柜阅1929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2945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6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8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2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