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青春,梦想与尊严
  • 管理
    作者:甲申 发表时间:2014-06-01 10:57:18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中国合伙人》是由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黄晓明、邓超、佟大为主演,讲述由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大时代下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至一起打拼事业,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后功成名就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作者在本文中详细介绍了这部影片的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并和《致青春》相比照肯定了该片的正能量,提出了青春是什么?梦想是什么?和如何维护中国普通人的尊严三大课题,值得借鉴和思考。文笔细腻,主题明确,荐读分享,问好作者!

    ——《中国合伙人》的中国式美国梦  

    《中国合伙人》(亦译《中国先生》)自上映以来,就好评如潮。去年的这个时候,以一部缅怀“青春”主题的《致青春》成功以后,陈可辛紧随其后,以80年代中国企业家的青春历史为主线,获得了大众以及央视传媒杨澜等新闻人物的一致共鸣。

    《中国合伙人》讲述的是三个燕京大学毕业生追寻美国梦,在中国成立英语培训学校——新梦想,成为中国第一支教育产业股,实现了中国式的美国梦的故事。影片结束,影院在《光阴的故事》的歌声下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有人说,这是一部以“新东方”三位创始人为原型的影片,确实如此,三个主人公相似的情节完全可以与之一一吻合。成东青的“土鳖似”的中国式“新梦想”的成功正好契合了俞敏洪的“新东方”的成功,王阳的浪漫情怀和海归精英孟晓骏正好暗示另两位“新东方”的传奇人物王强和徐小军。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段充满励志的青春,永不忘怀的梦想和不被践踏的尊严让我感动,这正是影片所表达的中心与思想。在熟悉的歌声与旋律响起的背后,他们的故事,印刻在我们年轻人新的故事里,写进心里。

     

    (一)  三个男人一台戏,80年代的青春

    影片的主角是三个男人,三个男人一台戏,三个男人导演了人生的一台从青春写到中年的戏。这里面主要是成东青,王阳,孟晓骏的的青春,单就其中一人择出来就能叙述成一部影片,里面的爱情着墨较少,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因为《合伙人》的青春主要表达的就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励志友情。

    《致青春》用爱情导演青春的赞歌,用结尾的伤感来缅怀;《中国合伙人》用友情叙写青春的篇章,用结尾的成就来追忆。两部影片,谱写不一样的青春,《致青春》用校园的篇幅,略显小资的唯美风格,让人感伤;《合伙人》用励志的歌曲,中间分分合合的友情与尊严,大气而端成,让人回味。

    青春是什么?《中国合伙人》中也有提到,一是王阳焚诗剪发之时的旁白——王阳的80年代死于今天,另一句是成东青因校外私自办学被校方开除以后在墙面贴培训班时候创业的苦苦挣扎时的自嘲——我感觉我的青春结束了,而且就埋葬在这里。可以说,这一刻以青春的主线,是矛盾而迷惘中的80年代末的挣扎,亦是时代的缩影,更是以成东青为首的知识青年的奋斗史的一个铺垫,而整个80年代是电影中三个主人公在校园时与创业失利的一个平淡时期。

    回头来看,陈导以倒叙加反复插叙的方式,开始一段燕京大学的80年代的校园风景。此刻的青春,也无非是这样——泡妞,打架,叛逆,看来乏味。不过,这也是一个思想碰撞的时代,80年是改革开放摸索的前几年,在思想上自由与民主矫枉过正的又一个高潮。影片的两个片段,一是孟晓骏与王阳“顶撞”老师和“事师长,贵乎礼也”的学生的群架,亦是那个时代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宪政文明过分极端的一场冲突;二是孟晓骏在小组的滔滔演讲,大家各抒己见,大谈各种主义,核心只有一个词——改变,以美国为起点。

    这段青春的友情,以美国梦为基础。所以,里面的主角和配角的大多数,都在拼命地学英语,甚至里面简短的爱情,也是以签证美国为姻线。最后,孟晓骏签过了,苏梅签过了,王阳被lucy的爱情心伤而不签时,土鳖成东青却被拒签了,而且一连三次被拒签,成了the  man  who  was left behind  的loser。此刻青春的友情,在寻梦的旅途中挥泪而别。

    《合伙人》的青春没有遗憾,因为他是励志而奋斗的,当王阳向天空撒去在废弃工厂合伙办的培训班的第一笔薪水时,高兴的像个孩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也试着去欺骗一下生活,王阳拿着麦克,唱起beyond的《海阔天空》的时候,相信让多数人为之流泪。

    不过,友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改,一如那被逝去的青春。孟晓骏背起行囊远赴美国回来却一地鸡毛的失落时,是土鳖成接纳了他,一如接纳王阳。当友情合伙创业成功的时候,却因为“上市”“入股”的种种分歧出现矛盾的嫌隙,终于大打出手,最后分道扬镳。友情被利益稀释的时候,青春更是荡然无存。显然,导演并不想这么做。因为EES的起诉侵权事件,让三人回到最初的起点,回到原本的友情,最后在开往纽约的车上欢乐的泯恩仇的笑,让我们的视线又回到了燕京大学的那一抹色彩。

    青春是什么?还是原本的话题,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的《青春》有一言:青春应是一种永恒的心态。一如《合伙人》里面三个主人公年近不惑以后依然回到友情起点的青春,亦如王阳最后的旁白: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你的心里。

    (二)  新梦想,美国梦在中国

    成东青的偶像孟晓骏签证成功了,在美国迷惘了;土鳖成被拒签了,在中国成功了。

    “do  you have  a  dream”这是孟晓骏对成东青说的一句话,一如那赫然写着的成就——新梦想。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这是影片开始时成校长在面对新梦想广大学员的一句演讲。所以,当这句话反复体会的时候,两个前提必须明细的,一是坚持,二是幸福。

    美国梦是晓骏家族的遗传,晓骏的爷爷是1925年的留美博士,父亲是1955年的留美博士,故而在晓骏的启蒙思想中,美国自然是一片追逐梦想的圣地。唯有在美国,才能获得公平与幸福。

    影片反复过渡的时间点分别是1988年和1992年,这段时间正好是孟晓骏和成东青两者的创业的对比时期。同时,这段时间在国际背景下,东欧剧变的前朝,苏联解体的新峻,面临各种主义与思潮的政治意识形态的碰撞,而这段时期却又是成东青否极泰来,在中国扎下深根收获成功的时候,一如改革开放的第一次明确经济发展的核心;此时的孟晓骏却丢了实验室的工作,在餐饮室当了他前一秒还在嘲讽的杂工,得不到精神的尊严慰藉。现实是多么讽刺,美国也不是天堂,一样存在偏见与对人权的践踏。这一刻,孟晓骏体味到原来自己真的是too  young ,too  naive。

    美国梦的破碎,不光光是孟晓骏的,也是成东青和王阳的。成东青的中国梦,归根结底也是美国梦的追寻,因为他的工作就是帮他的学生考去美国。但是事实上,这确实是一个中国梦,“我们的赤旗已插遍美利坚”这句台词也说明了影片开头的梦想与坚持,向美国人和世人宣告了中国的勇气与自豪。

    成东青说他没有“dream”,孟晓骏给他准备了一份稿子,但成东青却盖住演讲稿用真实的失败经历来讲述梦想。梦想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才是真正的可怕。这句老掉牙的话出自成东青日复一日失败中摸索出来的真谛。所以,坚持就是一种“dream”的前提。

    这份坚持是幸福的,因为这是影片自始至终传递出来的信息。从贴小广告拮据的日子,在废弃工厂的昏暗灯光,几十个学生和几个老师的坚持,一同用欢乐和亲民的气氛融入学习。终于,10000个留美学生中,四分之三出自新梦想。2003年,新梦想的学员更是突破到3888888人,校区规模翻新,成校长成为成董事长。事业的成功,并没有改变成东青多少,除了变得幽默以外,依然土鳖的自信。曾经,年少轻狂的我们希望改变世界,可是往往是自己在世界的角落,舔舐失败的伤口。至少,三位主人公站在世界的顶端,拥有了自己的幸福。

    成东青,王阳,孟晓骏的成功是中国式的成功,当美国梦破碎的时候,祖国才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归宿。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做到不被世界所改变。梦想既是如此,在坚持的背后,无论成功与高贵,幸福才是最终的命题。

    (三)作为一个普通人,不能丧失尊严

    这句话是苏梅说的,也就是成东青的初恋。原句是: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作为普通人,你不能丧失尊严。

    影片起始阶段,就是一种倒叙的形式。EES在新梦想成就斐然的时候起诉了他们,原因只是美式思维下难以理解的中国学生的高分数,在没有确切证据下被指责新梦想教案资料存在抄袭侵权的嫌疑。

    让我们把影片过渡到结尾阶段,因为它是首尾呼应的。确切说,影片也是通过EES的起诉事件来倒叙和插叙引申叙事的。通过事情的原委,我们可以看出新梦想创业者在梦想面前的汗水和艰辛。成东青有一句话对波诺先生说:你很难理解中国学生为了考试所付出的辛酸。然而这在波诺先生的眼里这是一个小偷的行径,另外还不忘调侃中国科举的一系列舞弊的噱头话题。

    这一刻的会议,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话,亦是代表民族与尊严。孟晓骏之前已经两次去过美国,第一次饱尝人间冷暖,社会的白眼;可当他带着事业,自己引以为豪的事业第二次来到美国EES中心谈判时,又一次遭遇不平等的礼遇和对有色人种的歧视,一部分美国人的潜意识,存在每一个到美国的中国人就是想黑下来的自我偏见。(机场一小时的安检,黑车司机的遭遇,在波诺先生的会议门口喝了8杯咖啡,等了六个小时却被放了鸽子)这一刻,孟晓骏看到了新浪网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的醒目字眼的时候,想到了尊严,就是新梦想的上市。可以说,成东青和孟晓骏日后的矛盾看似是上市问题,其实是孟晓骏内心深处的尊严问题。一如他不敢言说的演讲恐惧症,尽管在学生时代不曾有过。在成东青送给他一所70年使用权的别墅的时候,孟晓骏的愤然离去也是有道理的。

    但成东青永远是合伙人里面的核心,因为只有他是在每一次危机面前冲到最前面的。这点,激进的孟晓骏和大谈主义的王阳都不曾做到的。时间推到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当一群激进的学生骂着成东青卖国贼的时候,是成东青第一个冲到风口浪尖,面对无休止的攻讦和暴乱。或许此刻,那些喊着“卖国贼”的华人更多的也是当初签证办绿卡的驻美浪潮大军的一股,而不是把矛盾的中心指向美国。

    在EES的谈判桌上,真正让波诺先生第一次哑口无言是成东青以一口流利的英文背诵侵权法案的时候。这一段,让观众享受了一回听觉盛宴的同时,也回绝了中国学生舞弊的谬论。就在这个时候,成东青却提出了上市计划,尽管此时孟晓骏已经退股。但此刻是市场稳步的最佳时期,同时也让美国人真正尊重自己,乃至新梦想。

    成东青说,当我们不再只是教书匠,成为全球最庞大的教育产业股的时候,能够真正的尊重我们,而不是通过官司诉讼的方式。曾经的孟晓骏比自己优秀,远比自己更应该成功,来到美国,却看到这一代中游得最棒的在这里沉下去了。这本不就是一个公平的战场,我要用我们的方式帮他赢回尊严。

    我们就像一只软壳乌龟,害怕风险,但总有一些事情,赋予我们战胜恐惧的勇气。这是成东青对波诺先生说的最后一句话,每个人地位,身份尊贵与否,都无权践踏,剥夺别人的尊严。我们总会有惧怕失败的借口,因为风险。或许,当站在战胜恐惧与失败的时候,才能让别人真正尊重我们,无论成功与否,成就多少。

    苏梅和成东青的不期而遇,并没有对处于人生顶峰的成东青说:“我为你今天的成就感到骄傲。”只是最后作为东道主请了他们三人一顿饭,说了起笔开头的那句话: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作为普通人,你不能丧失尊严。这也是我为之认同的理解。

    这部影片给予我的,是青春,是友情,亦是梦想和尊严。在光阴流逝的背后,我们想到的,往往会是那一纸成功的单调,回首往事,那青葱的日子需要珍惜。写到最后,我不知道写点什么做结尾。就用影片的片尾曲,经典老歌《光阴的故事》的旋律来哼唱吧: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

    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

    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风在四季轮回的歌里

    它天天的流转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

    我在年年的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圣诞卡

    年轻时为你写的歌恐怕你早已忘了吧

    ……

                                                   

    写于2014-4-27晚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耕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我们向孔子学什么 下一篇:千古流芳木兰情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卑微的母亲阅3880次
    母亲的甜酒阅3882次
    故乡的树阅3881次
    夏天的回忆阅5867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15520次浏览

    热门作品

    3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6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36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6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