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女儿王国的青春梦
  • 管理
    作者:周会涛 发表时间:2015-02-15 06:49:54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不光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广大读者一般也是这么看的。 《红楼梦》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帝王将相的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 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史中的突出地位。  众多的名家也包括伟人毛泽东都对《红楼梦》有过评价。然而作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女儿王国的青春梦”为题,另辟新径,分析曹雪芹独具匠心、不同凡响的艺术手法以及对曹雪芹本人的评价。有人说:评价红楼梦,象攀登云梯那样,你有多大本事,多高境界,能在学术上攀登得多高,它就能给你多高的层次。敬佩作者的勇气,也敬佩作者对红楼梦的深刻理解,能在高手云集的评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且分析有理有据,说理透彻,难能可贵。问好作者,荐读分享。 

        《红楼梦》中的女性描写

        众所周知,红楼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众多风情万种的女性王国,在这里,有多愁善感、尖酸刻薄的林黛玉,有善解人意、端庄贤惠的薛宝钗,有口直心快,豪爽大度的史湘云,有精明强干的王熙凤,有温顺谦和的袭人,心比天高的晴雯…… 

        我们知道,在当时男尊女卑占绝对地位的封建社会,无论决定社会命运还是家族命运的,绝对是那些大男人们,而《红楼梦》却反其道而为之,却着重刻画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红楼女儿的形象,并通过她们的悲惨命运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由盛转衰,进而预示整个封建制度的走向衰败的必然趋势。这在表现手法上,似乎有违常理。然而,我们从作者的思想观念,人生经历等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分析,则不难发现,这正是作者独具匠心、而不同凡响的地方。

        首先,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在封建社会表面繁盛的康乾盛世,科举制度,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等作为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传统文化道德以及行为规范,已经根深蒂固,已经贯穿于日常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们对日常行为之中。而曹雪芹是恰恰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代表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以及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红楼梦》中作者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而结了婚的女人就像“死鱼眼”,正是因为青春年少的红楼女儿们没有被“四书”、“五经”所熏染,没有被功名利禄所利诱,没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心情似水(这与男人们走经济仕途的人,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而且不尊重女性,视女子为玩物形成强烈反差)。而作为红楼女子的“伊甸园”的大观园,正是寄予了作者的生活理想,青春梦想。在这里,宝玉可以和众姐妹们无忧无虑地打闹嬉戏,赏花观月,饮酒对诗。只有在这里,才能产生诸如“踏雪寻梅”,“醉卧芍药花”,“宝钗扑蝶”,“晴雯撕扇”,“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有人认为这个情节是林黛玉寄人篱下,多愁善感的表现,其实我倒认为,这是一幅绝美的暮春落花图,是对青春易逝的慨叹。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林黛玉在贾府养尊处优也是她人生的最好归宿,说她寄人篱下总是说不通的。)等等似真似幻、美妙绝伦,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精美画面,是作者对自己曾经的青春生活最完美的展示与留恋,更是对封建男权思想以及科举制度的无言控诉。很明显,就红楼梦中诗词歌赋的思想性、艺术性而言,都绝非是十来岁的女儿们年龄所及的高度,他与她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更是超出了他们的生理年龄,应该说,《红楼梦》就是作者以自己的大半生的阅历谱就的一曲“成人童话”,实际上就是作者的青春梦想和人生理想。

        再者,是安排结构的需要。 红楼女子的命运大都是悲惨的,儿小说正是通过她们的悲惨命运映射封建家族的败落的,正像小说中的丫鬟红玉说的那样“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而以红楼女儿为主人翁则更便于表达这种离和散。众所周知,封建社会的家族都是以男子为中心构建的,女子出家无家,在家从父,出门从夫,无夫从子便是那时女子地位的真实写照。而家族中的男子,即使长大后娶妻生子另立门户以后,也还是以村落和血缘的形式组成一个更大的家族集团的,从这一点讲,红楼女子从十来岁时的聚到十大几岁时的散也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正是这种原因,年幼的红楼女儿们因为种种原因齐居荣国府才顺理成章,因为男孩子必须在家里上私塾,攻读四书五经的,大都不会在亲戚家居住那么长时间的。《红楼梦》中,宝玉与众姐妹的欢聚也就是短短五年左右的时光,七十回以后,随着司琪、四儿的被赶出发配,晴雯被逼死,迎春、探春的出嫁等等,红楼女儿们的离散已经显现,贾府的败落也初见端倪。

        《 红楼梦》以女子作为描写对象,这与作者的性情是相吻合的。正向他开篇所言“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可见作者原本就是个极富女人缘的多情种。正是由于这种性情,他才厌恶封建科举,厌恶四书五经,厌恶尘世间的功名利禄,勾心斗角。正是性情所致,才造就了他的“一技无成,半生潦倒”,“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然而,却不改心志, 晚年贫困潦倒,困居西山,依旧不追求功名,但是,却以顽强的毅力,造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部红楼女儿的辛酸泪。因此,中国历史上才少了一位庸庸碌碌的官吏或商贾,而有了一个流芳百世的名字——曹雪芹!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刘金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浅谈生活饮食 下一篇:忙 盲 茫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走进四月阅233次
    走进春天阅35次
    人间烟火阅365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235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4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4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