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原创文学_火种美文站
当前位置>> 火种诗歌网>>谈诗论道>>内容
形而上的灵魂穿越(诗评)
  • 审核管理
    类别:谈诗论道 作者:清心如云 发表日期:2016-04-23 11:22:55
    编者按:清心如云、海边边都是我熟悉的诗友,他们的文采、性情、谦和的态度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高山流水遇知音,才能撞击出这样真诚、和谐的共鸣。作者的诗评没有太多的说教,只是听从于内心的引领,以逐渐走进诗者内心的态度去触摸,去欣赏,去感受,这样的赏析与原作并映生辉,让我们在领略文字魅力的同时更感慨一份懂得的珍贵。欣赏!感谢您的精彩展呈!

           ——赏析海边边诗歌:我心中的善(外三首)


        每次品读海边边老师的诗歌,总能引起“思古怀幽”的情感共鸣。其理性的思维格局,逻辑性的句式布白,陌生语言的运用,以及具体外境的物我两化,抽象玄妙的内心渲染,都将人生沉淀的生命之光,透过文字的托举,去追溯生活的真实与本性的内核触动!他的诗歌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与深厚的人文基础,对现代生活的反衬与挖掘,深刻反省的理论导入,有针砭时弊之智。其精致、淳朴、舒缓、格调高雅,韵律沉凝的诗风,彰显出纯文学的高古与哲学理念。
        现代诗歌的创作文本,是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传承与发展,以古代诗词的演变与形体变异的思想为支点,融入时代气息的生活需求,在推陈出新的同时,又能透过中国传统诗词的元素附加新时代的阅读美感,使其在历史转换的舞台上体现出的精神跨越,这也是作为有高远志向诗人的使命!当我们的生活贴近自然之道,回归本真性情的当下,对诗歌不同层面的认知与心灵慰藉,有其客观存在的艺术价值。它渗透于各类群体,以觉外内醒的智慧,达到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高度统一。海边边的诗歌《我心中的善》就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在整体驾驭的方向,迎合现实生活的轨迹,巧妙地嫁接于古意象的主线延伸,隐喻的情感牵动内联结构的深入解读,凸显形体组合的直观感受。情与景的相融并进,梦想与现实的对峙,已完全植入自我沉醉的生活状态,甚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朦胧境界。正是这种混淆不清的意识形态中虚化了诗意,让灵魂顺着本性的光明自由穿梭,去突破文本形体的束缚,展现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
         他这组诗歌《我心中的善》的创作,取材自然,单刀直入,标题与表达的思想深度互为融合,从中感受到一种原始的动感力量。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上讲:“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个自性本心的作用,就是我们所讲的心中的善念,而作为毫无宗教信仰的诗人,抛却宗教术语,以最直接与率真的性情去表达思想的觉悟,更为贴切与自然。
        “诗通禅”。任何文字的表达都是一种障碍,能救赎诗人灵魂的只有自己,去体验生命,感悟人生所获得的一种精神超越。禅的精髓正是以心与心的贯通所传达的某种信息,不立文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谓“动念即乖”,是空其灵体,感悟与接受的作用。而诗歌的文本则是透过外体形象,去理解其背后的生命语言与内涵的表达,对于禅的高度需要一种渐行渐悟的过程,所以要想深入诗人精神领域的层面并非易事。
        众所周知,品读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也是界定两者之间的情绪变化与心态的妙用,以及对诗人本身的文化背景所理解的深度而决定的感知层面,这也是对文字的一种敬畏和对文学创作者的尊重。尤其现代浮世气息的弥漫,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使人心难以平静地品读与深入,甚至对艺术门类的文字不屑一顾,那么更无法契入诗歌的内涵解读。所以,现代诗歌的应运而生合情合理,也给予时代的精神支撑,同时抚慰人们灵魂的躁动与孤独。海边边这组《我心中的善》就是融合了禅意,似乎能读不能解。而他又是怎样穿越形体去攀升的生命高度呢?
        对于他的这组诗歌我是反复品读,用心体悟,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触。我试图以心入心的相融,去感应其内在的灵魂生命,却只是愈加贴近与触摸到诗歌的棱角,相信这种深度是与他生活的经历息息相关,作为读者的介入,我只能从文字形体的表层深入抑或是推测诗人要表达的真正目的,这种距离是无法跨越的鸿沟。正是一诗千解,不尽其意,诗歌的暗合道妙,情感的节制与理性的植入,具体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除了诗人在创作中随意截取的生活细节进行的艺术处理,读者却唯有以自身的经历与层面去臆测,这种解读的意趣结果,甚至是一种本意的挖掘,诗人对此不尽其然。这就是诗歌不同于其他文本的魅力所在。
        这首《我心中的善》还有外三首,选取标题的意义加以烘托人生至高无上的追求,也是整组诗歌的导入亮点,其名相所产生的遐思与延伸尤为重要,也是引申诗歌内容的解读与深入主线的重要环节。在他的整体四首诗里,一种沉凝的思绪牵制情感的微妙层层铺设,舒缓的行笔,内敛而厚重的诗语,略带季节幻化的淡雅惆怅,使整体的艺术气息与分类形体的风格化具有鲜明的色彩,以此为突破口,代入审美的意趣与主观意识的感悟。
        海边边的诗歌创作可谓独树一帜,已逐渐形成独立的诗化语言与个性,又具法度井然的结构形体,这也许与他生活与习性息息相关。他的职业是警察,工作上严以律已,生活中自由散漫,这种风格正是诗歌整体创作特性的吻合。对于由自身经历趋向成熟的诗人,人性善恶与现代社会的风气司空见惯,而更加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在第一首作品《我心中的善》尤为突出的特性与照见的心地,也是历练生活之后的追源,在感悟诸行无常之理与人生的喜怒哀愁之后,折射出内心本性的光芒,抛却尘世的缠缚,任天地幻化,面对时光流转与岁月侵蚀,归向岿然不动的禅定生活。“每天经过山边的池塘/我都会看上一眼”,首句契入的主旨留守的悬念,引申诗句的层层铺垫,给人空间的思考。入笔随意截取的语言,更为灵动与诗意,有一种好奇心的牵动,而去探索诗人的内心世界。接着“眼中的事物越来越接近深冬/不只是草/荷叶的衰败是显而易见的/已荡不起一丝波纹/荷叶只会映照自己的悲伤”。读到这里,已经被诗句涵容的情感所动荡起来,突然变得有些感伤,诗人值遇什么迹象才会有此悲情呢?有一个空白的疑问,再次延伸不绝。他的心境应该是沉凝或是复杂的情绪集结,这滚滚红尘,人海茫茫……而此刻,唯有寄托一片荷叶映照自己的孤寂。以物我互换的情景交融,让诗意渲染达到空前的理想效果,万物簌寂,心境湛然,灵魂如跃出水面的净莲,挣扎着攀升。
        我想,海边边这首诗作应是不经意间完成的,写诗的人都有同感,见景生情,将生活的所见所闻任由腾挪,相运而生。但需要驾轻就熟的技法应用,在意识形态下自然锤炼的结果,往往流露的诗句会惊到自己,转而具体写了什么一无所知。所以写诗又是时间性的,除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深度与觉醒,还有灵魂对外境的冲击与碰撞,我们也称其为灵感。灵感的语言一定是在自身水平之上的超越,固有的场景接收外在的灵知信息,这种信息的传递正是诗人对物象的某种默契与共识,前提需要我们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对灵魂的尊重方可达到的效果。而海边边正是这样具足灵***知的诗人,从他这首诗歌里分明流淌着灵感的意识在主宰诗意的方向,文笔内敛,清澈而明朗,又将灵感信息集结归纳,推陈出新。且看在诗作中间两节的描述富有弹性的张力语言,于明暗交错中去参悟生活的本真,如同怪石嶙峋的石阶铺设而成的峰巅乱而有序;以及敛笔处末节“还会/与苏醒的春季端坐一起/看平静的湖面/不再追逐时间的变幻/不再对着冬天呐喊。”至此,诗人已回归平静,不再挣扎,不再呐喊,喧嚣的尘世应该是一种看破又放下的沉凝,不管是迫于无奈还是觉醒,总之,诗人正禅坐于时代与形体之上,完成了灵魂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穿越。
        再看第二首《肥西,一座诗意的小城》第一节:“称肥西为一座诗意的小城/ 一件上好的外衣被反复包裹/又被反复地打开/现代的气息/水流不止/止不住地流进小城的每个角落/用心数过的枝桠/柔软的线条一律朝上/一律沿着淮河的方向/延伸与铺展。”借景抒情,明确诗意的风向,以“称”肥西为一座诗意小城,显然是心于景外,或者是影现的一副画面,再透过思想的深化与契入基点,顺应人文景观的史料去推举物象的深度缩写。其诗句张合有序,复式反衬的意象衔接,使这首诗歌的铺展稳健而又充满了向上的生命力。末句“延伸与铺展”转承主线的内联结构对应下一节“试着翻开合肥的衣领就到了”,看似文字形体的断层,却又以灵魂穿越的气息,在音律上达到和谐与完整,这是诗人创作上的娴熟技法的巧妙运用,就像太极运行的气韵规律,意识形态的作用,刚柔相济,浑然天成!
        继而笔锋犀利而深刻,沉静又理性地观摩与思索。第一节为“行进”与“探索”,第二节即是“纳入”与“认知”的过程,对肥西的地理与风土人情,以及古埂遗址,牌坊上的铭文等,渐次渗透其生命感悟的过程,以赤裸的心灵去触摸历史。每一个景象的直观素材都被纳入内置的结构组合,然后淬炼成诗语的表达,不断游离梦想与现实之间,形成时间与空间的跨越。最后一节为“提升”到完全相融的感性流露:“而此刻/一只鸟儿孤零零地穿越小镇的上空/正在触动一场雪花的降临。”让读者随着意境的升华而沉默,又带几分感慨。诗作从首至尾的描述符合自然与音韵的规律,以及节奏的起伏,将灵性嫁接与物象的交换,恰如其分地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彻悟与理解的真相,融入自然却又超越俗世的时空理念与大象无形的精神导向。
        第三首《冬天来了》与前两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语言的张力,对仗,音顿与意顿的把控都非常到位。或细致入微,或伸达自如。比如“看见的事物/如同一捆柴禾/ 枯燥无味/看不见的事物/隐约在石缝间,乱草中/现在已被你惊动。”这种以具象深入意象的手法,外力推助内置觉性语言,体现诗句的深广与厚重,也是避免平述的一种技法。又比如“喜不喜欢/冬天都会来”,是季节规律的运行,也是对生活的接纳与顺受,从前一句的内行结构再跳跃出来,一笔带过,这样起伏平仄的韵律就凸显出来了,体现动感与诗意的饱满。
        前一首入,后一首出,这样整体的节奏感就具张力与动感,起伏之间随呼吸运行规律,不会有形体结构与语言阅读的阻力。到最后一首算是归元,以静制动,无声而有声。这首《相约一起失眠》运用对仗手法颇为精彩,第一节“浓雾弥漫”与第二节“浓雾散尽”形成张合与对应的变化,起伏有度,画面清雅,质感强烈,声情并茂之势。从隐喻的环节描写生活,却又不显山露水,酣畅淋漓地表达主旨的内醒,是诗歌语言描述的重要手段。收笔中“在轻描淡写中/露出我们相同的呼吸/终于起航了”,诗人相约一起失眠,生命下一个驿站又到哪里去呢?这本是诗人的心灵告白,我们却无须探究,但可以从文字的表层,感知诗人内心对生活的无奈,凡事经历之后就是苏醒,以此让我想到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但愿长醉不愿醒”,应是如出一辙吧。
        这四首诗歌在整体上一脉相承,没有风格化的断裂迹象,形神兼备,浑厚圆融。不论从形体到内筑的结构,以及思想内涵的拓展,都具有深层的生命意义与感悟。他的诗歌个体的情感宣泄能与现实生活对接,不脱离时代的阅读需求,蕴含深刻地反省与哲思。更重要的是他能在形体上突破传统语言的障碍,从灵魂生命的高度飞越与升华,这也是他诗歌创作上的特点与优势。但诗歌创作毕竟是袒露心灵的语言,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与理解不尽相同,这也构成了作品不同层面的诠释,我的解读也仅仅是在自己限量境界的认知,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批判与寻求与自身相应的感触,也同样会有不同的见地。因为万事万物皆有多面性,即便是最尊贵的圣人也会遭到非议是一样的道理。海边边的诗歌若非要找出逆向观点,在我看来诗句过于理性,由此会显得些许生硬,对于现代人阅读的口味会感到晦涩难懂,这也许是一种对诗歌认知的距离所致吧。不过,我们能从这组诗歌感悟生活之美与顿悟人生真谛,从而得到精神的快慰与心灵的启迪,这也是海边边这几首诗歌体现的艺术价值所在。

     

       附:我心中的善(外三首)

     

           作者:海边边

      
       每天经过山边的池塘
       我都会看上一眼
       眼中的事物越来越接近深冬
       不只是草,荷叶的衰败是显而易见的
       已荡不起一丝波纹
       荷叶只会映照自己的悲伤
      
       凸出水面,就会面对一座山
       山色清瘦,骨质。唯有将沉默和崇敬
       安放在脸上。这是我无法涂抹的色彩
      
       此时,修辞也是平静的
       但冬天的词汇依然存在
       雪花,梅花,静中有动
       一件厚实的棉袄,何以越过湖面
       落在山后的屋檐下
       这是我想知道的事情
      
       还会,与苏醒的春季端坐在一起
       看着平静的湖面,不再追逐时间的变幻
       不再对着冬天呐喊
      
       ◎ 肥西,一座诗意的小城
      
       称肥西为一座诗意的小城
       一件上好的外衣被反复包裹
       又被反复地打开。现代的气息
       水流不止,止不住地流进小城的每个角落
       用心数过的枝桠,柔软的线条一律朝上
       一律沿着淮河的方向,延伸与铺展
      
       试着翻开合肥的衣领就到了
       三河镇的正面。一块被雨水打湿的瓷器
       青翠欲滴,贴在封面上的鸟儿
       也是柔软的。展翅欲飞的翅膀
       不时扑打古埂遗址,大捷门牌坊上的铭文
       而南侧的舒王墩汉墓,填满古色古香的味觉
      
       我真想用一首诗触摸已知的前朝
       问鼎瓷器的框架内到底隐藏了多少风雨
       以及散落的无数碎片,光鲜的,暗淡的
       飞扬的尘土,又在时间内慢慢弥合的血肉
       而此刻,一只鸟儿孤零零地穿越小镇的上空
       正在触动一场雪花的降临
      
        ◎冬天来了
      
       喜不喜欢,冬天都会来
       一定会沿着北坡的方向走来
       像你在坡上砍柴
       十有八九灶膛空了,浅了
       暗淡了
      
       看见的事物,如同一捆柴禾
       枯燥无味。看不见的事物
       隐约在石缝间,乱草中
       现在已被你惊动
      
       你下山。除了柴禾
       一半的风声也会落在你的肩上
       ——风的重量,年末的承诺
       一起跟着你往村庄走
      
        ◎相约一起失眠
      
       浓雾弥漫。冬天固有的特征——
       寒冷。生活中微小的一部分
       领一艘航行中的船,就此搁在远方
       等候下一个轮回
      
       浓雾渐散,像我迷茫的眼神
       远方渐渐明朗起来——山峦,村庄
       一个熟知名字,叫喊十多年的青春
       依然落在山脚下,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雪
       所遮盖
      
       雪更像一床简单的被褥
       在轻描淡写中,露出我们相同的呼吸
       船终于起航了




    用户打赏列表
    关闭
       
    阅读(16489)  分享     收藏(0)    投稿     评论(0)    编辑:无求
    全部评论(0)
    关注
    作者:清心如云   拥有103篇作品
        标题     作者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未获得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火种公益文学保留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火种公益文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3 huozwx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