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原创文学_火种美文站
当前位置>> 火种诗歌网>>谈诗论道>>内容
也许——读蔡其矫的诗《也许》
  • 审核管理
    类别:谈诗论道 作者:两广 发表日期:2017-01-03 12:51:51
    编者按:对于这件作品,作者说它和《致橡树》一母同胞,我却觉得他充满了《致橡树》和《偶然》复合之后的效果。换言之,文字的行文方式充满了新诗最原初的韵味。其实不单是行文方式,包括思维构架,也都是对以上这两篇经典的承袭。但文字最根本的问题也出在这里,之所以《致橡树》和《偶然》能成为经典,是因为这两篇创作中的诸多其它要素都在围绕着作品的思维构架形成一种“微妙平衡”的系统。而如果你想要混合《致橡树》和《偶然》的思维构架,单纯在行文方式的层面进行复合是无法达成经典般的效果的。这种效果的欠缺不单单是系统的不完整,更在于将两篇经典混合后仍想要成为经典的难度,不是一个加法,而是一个乘法,其难度是呈指数级增长的。这就造成文字在表面上面面俱到的同时,却会在你稍加体味之后,便感到其外在的结构不足以承载内蕴的能量。倘若文字本来风轻云淡,行文短促隽永,这便也匹配。倘若文字意绪饱满,行文扬洒舒展,这同样契合。但如若文字行文隽永,却偏偏能勾引起读者的无限意绪,而使得短小的行文不堪重负的话,那文字的内外便会产生龃龉,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读者在阅读之时感到气韵一滞、中途断绝,而不能绵延舒展,以至于悠思不尽。而这种气韵的顿滞之感,近乎一种直觉。就算从理性上来看,文字再怎么完美无瑕,但是直觉是不会骗人的。之所以产生这种感触,必然有其深层的诱因。只要你善于推导,就能找到文字真正的症结所在。所以,一个有经验的读者,对于自身阅读直觉的坚持和重视,将直接决定他的观点和视角。其实诗歌乃至文学归根结底是一种表达的艺术,这里要关注的不是你说的对不对,或是你说的话里有没有表达出某种意思,这都是不必去刻意证明的,文学真正研究和讨论的,是你是不是用一种最优化的方式将信息用最小的阻力和最大的美感传递到读者的心中。显然这篇文字在传递路径上,就制造了一个迷津。而读者对于这个层面的知觉,是建立在他理解并认同我之前说的“文学的根本命题在于传递效率而非信息本身”这种认知之上的。有了这层认知,你才可能分辨之前难以言明的东西。所以,在当下这个时代,人和人唯一重要的区别,仅仅只是认知。

      《也许》    作者:蔡其矫

      在生活的艰险道路上

      我们有如太空中两颗星

      沿着各自的轨道运行

      却也迎面相逢几回,无言握别几回

      没有人知道我们今后的命运如何

      没有人知道我们是否会相互发现

      时间的积雪,并不能冻坏

      新生命的嫩芽,

      绿色的梦,在每一个生冷的地方

      都唤起青春。

      在我们脚下,也许藏着长流的泉水

      在我们心中,也许点亮不朽的灯

      众树都未曾感到

      众鸟也茫无所知

      在生活中,我永远和你隔离

      在灵魂里,我时时喊着你的名字


       从于海娣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最美的诗歌》书中读到蔡其矫的《也许》诗,一种仿佛似曾相识的感觉飞上枝头,令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中。蓦然,舒婷的《致橡树》中的句子也在我眼前不停地跳跃着,翻腾着,飞翔着……啊,两首诗,两个诗人,在心灵深处有着同一样的感悟,碰撞着同一种人生对情感的体验与写意,却又有着求大同存小异一样的差别。然而,两者却同样唤醒我对爱的执着与向往,也许就是这样,《也许》也是生活所给予人的一种感知——生活与灵魂的配合默契。

        我这是第一次读到蔡其矫的诗。蔡其矫原籍福建省晋江县园坂村人,早年侨居印尼,回国后,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及在政府部门的工作。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其《也许》是其众多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

        《也许》没有分章节,长短句配合,一气呵成,给人一种舒畅缓和而极像小溪淙淙流淌的清爽之感。诗中意象有机地镶嵌在平凡的句子格式间,上至太空运行的星,下至大地上的嫩芽清泉,人生的绿色美梦以及唤起的青春,意象纷呈又不失亲和力,诗篇虽短,却能将情感一点一滴地引入——生活到灵魂——情感砥砺前进的万般无奈与生命对爱的见证。

        诗句起笔即将人带入生活中,且用“艰险”修饰生活之道路。生活无疑是任何人向往美的象征,是任何情感基础的奠基石。没有生活无从谈诗,更无所谓灵魂的话题。艰与险是生活的两个特征,艰是生活求索之不易,获取之艰苦;险是生活之险,人心之险,一个人心不古,尔虞我诈的社会的另一个侧面,用艰险修饰生活的道路就给我们提供了读诗的厚重凝聚感,接下来的意象以及陈述的内容水到渠成,呈现自然之功。两个人犹如两颗星,运行在浩瀚无际的太空也就是两个人生活在苍茫缥缈的大地上,是一场无意间的邂逅相遇,看似有缘却非缘;是一次情感碰撞的火花,虽说有其光斑却又迷失其中,人生的来来往往,世界多么奇妙,生活的百般刁难,将人与人玩弄的分分合合,聚散无常,人们只能感喟叹息,默默之中念叨: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心底的那份记忆不因时间的积雪而冰坏,生命的念想呵,像嫩芽,像绿色之梦,无论在何时何地?也无论时间黑白更迭交错?因某个场景,某个时间段,某个情感的引子,我们知道自己的心底里一如既往的情种悄悄地萌芽,像我们脚下的大地,在那不为人知的深处有一条清澈的泉水潺潺地流淌,心中的灯火还在为某人点亮燃烧,没人知晓,也没有人感受到。我们还有以往的情深厚意在生活中演绎万种风情——在生活中,我永远和你隔离/在灵魂里,我时时喊着你的名字。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之一,不仅是对生活的再现,更是对情感的再现。《也许》用丰富的意象纷呈,以其深藏的蕴涵用其及流畅的语言展现:爱是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只可意会却不能言传,它生存于万物之间,它依赖于一颗纯洁的心所依托的星辰、所依偎的时间,所寄存的青春,所欢唱的泉水,所飞翔的小鸟。然而,这份情绪是“众树都未曾感到/众鸟也茫无所知”的奇妙而真实地存在于人的心底。

        《也许》不以精雕细琢构建文字色彩,唯其情感线条清澈而明亮,不重形式,却对心理活动细节描述到位,似有还无的爱恋,若隐若现的深情,这不就是人世间真爱的最具体而又难言的爱的萌芽吗?仿佛一见钟情的爱意,却又是一种情感必然趋势的结果。这让我想起俄罗斯大文豪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一切的感情都可以导至爱慕,导至爱情,一切的感情:憎恶,冷漠,崇敬,友谊,畏惧……”是的,一切感情导至的爱慕,导至的爱情,又是一种爱的享受,爱的享受情绪就是情绪中的极致。人世间的情爱也罢,情绪也罢,就是这样让诗歌插上翅膀,让你、我、他(她)可以任意自由自在地翱翔于感情的湛蓝天空。




    用户打赏列表
    关闭
       
    上一首诗: 诗与非诗     下一首诗: 谈谈诗歌创作
    阅读(5794)  分享     收藏(0)    投稿     评论(0)    编辑:塞宾的左手
    全部评论(0)
    关注
    作者:两广   拥有672篇作品
        标题     作者
    春怨阅6次
    春雨阅118次
    醒酒阅109次
    诗十一首阅126次
    小城阅11次
    2024清明阅125次
    春怨阅6次
    醒酒阅109次
    诗十一首阅126次
    2024清明阅125次
    清明阅16次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未获得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火种公益文学保留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火种公益文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3 huozwx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