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原名叫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1923年由燕京大学毕业后,同年夏季,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留学,面对无边无际的苍茫,蔚蓝色的天空下大海波涛汹涌,浪花簇簇高举,远方几缕纤纤白云或卷或舒,像一股股牵扯不断的情愫缭绕在诗人心头,或许,就是这样的悠远景况让远离祖国故乡的诗人在海轮上构思创作了《纸船》这首斐然温馨的名篇诗作。
诗篇仿佛像是在述说一件小小的往事,一个许多人童年都会玩耍的将写完了的旧作业簿的纸张撕下来折叠成小船,放在小沟、小溪、小河或是池塘的水面上,看着纸船满载童年的欢喜与美梦悠悠远去。然而,诗人这里的小船却是一份情的载体,写的是纸船,寓意却是情,纸船满载而去的不是欢喜与美梦,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无限眷恋,是一份游子拳拳之心的浓浓相思,是一份血浓于水的母女深情。从诗的结构上看《纸船》全诗分了三个自然段落,虽说诗在形式上分成了三个自然段落,但从情感内容递进走向的完整性而言,我们欣赏《纸船》诗时却可以忽略诗的自然段落,从情感着手,将全诗分成“环境,转折、升华”三个部分,下面试行赏析。
第一部分“环境”由“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到“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止,说它是环境实质亦即是诗的情感铺垫,它像诗歌与词曲中的情感“药引子”引导我们进入诗中。诗,作为一种精炼有节奏的文学载体,它不能像小说或故事一样将“环境”一览无余地说明白,诗只能将环境要素安置在情感袈裟的笼罩中,由细心的读者去玩味体验。《纸船》从写作背景到诗人取出“折叠纸船”的行为动作这些特写,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滋生出浮想联翩的缕缕情感。首先,面对碧波蓝天下的汪洋大海人的思绪万千会将往事追忆,诗人在茫茫大海的轮船上勾勒出了“折叠纸船”的事,也可谓是顺其自然的事了(我们且不说诗人是否真实地在折叠纸船,权当是为了写“诗”的铺垫要求,诗人就这么做了吧);再则,诗人坐在颠簸前行的邮船上,或许是孤寂,或许是了无趣味,又或许是因为远洋他乡的陌生感,诗人才折叠着一只又一只的纸船往大海抛,大海本就是“无风三尺浪”的波涛汹涌,可想往大海抛下的纸船的命运了,“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一叶扁舟尚且在汪洋大海之中瞬间倾覆,况乎这些小小的纸船呀。这里全是诗人写实描述的行为动作,这些行为多么自然而然呀,没有做作的虚假。由此可瞧见诗人对《纸船》的环境渲染是娴熟的,情景交融,完全是一种自然属性的水到渠成,令人不由自主的落入诗人特定的情绪里,仿佛你就跟随着诗人的描写进入了童年的往事之中。
第二部分“转折”接下来由“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止,用一个词“希望”把前面一种具体的行为动作转向一种理性而抽象的情感,一实一虚,相辅相成,情感上波澜微起,诗人呵,她想纸船“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这样过渡可谓巧夺天工,不露一丝一缕雕琢的痕迹,将人带入情感的海洋。
第三部分“升华”既是诗中的第三自然段,是诗人最终要将诗情引入的地方,也就是情感流向最后所要到达的目的。这个地方,或者说这个目的地,就是“母女情深”的那一个乐园,母亲萦绕女儿,女儿想念母亲,一份剪不断的血浓于水的母女情。在这一部分诗人仍未忘记诗的题目叫《纸船》,环境铺垫中的纸船再次成为意境中的关键词语,只是这里的“船”已经不在是简单的纸船了,而是满载着在游学异国他乡的女儿心中“爱和悲哀归去”的进入了母亲梦中的船呵。至此,诗人心中的情感已经喷发而出的宣泄在了洁白的情感纸张上,人们看到了一个远渡重洋的游子“爱与悲哀”交织的心是怎样在思念的煎熬下心酸与痛楚?第三部分的描写刻画入木三分,情深而细腻,一份人间至性至情的母女情感如阵阵馥郁迎面扑到,氲氤隽永。
折叠纸船是多少人都有过的童年经历,纸船是一个多么普通而平凡的意象词呀,诗人却赋予了纸船不同于一般的意境,纸船的艺术魅力与其联想所产生的吸引力是不可低估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力量才能使人感到《纸船》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情感所依赖的温床。一首好诗可以不要故事情节,却不能没有感情,然而感情是需要亲合力的,没有依附的感情是空洞虚假的。有时,我们给一首诗添加一些故事情节(或者说环境渲染,又抑或说是情感铺垫吧)不是为了像小说故事一样要说明什么来龙去脉,或者要表达刻画主人翁什么性格特征?而仅仅是为了给一首诗的关键“点”寻找一份情感的归宿。
附:《纸船》
作者:冰心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