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书信
  • 管理
    作者:平时 发表时间:2017-12-05 19:59:53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应该说2000年后的年轻人对于书信是些什么,有什么用处,可能大部分不知寥寥,然而书信在过往的日子里的确起到了传递感情,思念和公文的作用,对社会的发展,对亲情的延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现在社会的发展,书信传递信息的形式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就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它永远都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谢谢,冬安!

        关于"书信"这个话题,源自于因一封旧书所产生出的怀绪。那是一个明媚的冬日,阳光温暖地洒在窗玻璃上,是一个很适合于晒衣物的日子;于是就尽搜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却自一堆杂物中翻出来一小包,轻轻一拍就抖落出一沓信件来,那是很多年前随手装进去的一些信件,薄薄的信笺透着岁月的痕迹。其间有父亲平生唯一写给我的一封信,夹在其中的还有母亲的一页繁体简札,清秀的小楷后面有一行被毛笔拖曳出痕迹的行书,“闻道山奇路险,甚念!甚念!”。一连两个感叹号的笔迹十分深沉,像有某种心绪刻在纸上,那应该是墨迹将尽时的收笔。检拾起那泛黄的牛皮纸袋,就如同捡拾起了那些泛黄的的岁月;日子就如那一面长满了青苔的墙壁,充满着生活况味。许多往昔,就一股脑儿地浮上了心头。

        那是一封并没有从邮局投寄的家书,过了N多年的信封依旧着墨清晰。翻一翻有些松软的道林纸,就如翻动某些日子的扉页,那些青春向往的年代就一页页被掀开,岁月深处的往昔就如在眼前。青涩激扬的年龄,似乎觉得自己就肩负着某种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似乎天下之兴舍我其谁;有为者必选择去远行,去大江大海上放浪,去高原僻野上拓荒,就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追求。很多人的第一次远行都会有离愁,而我们似乎只有某种渴望与向往在心中蔓延。其实自己心里在渴望什么我们并不知道,就知道远行的路途特别漫长,书信报平安,书信带着问候就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寄托。
        似乎生活与工作并没有什么不如意,只是食堂里清煮小豌豆不那么好吃。食堂的小窗口天天飘着小豌豆的清香,天天透着豆芽菜的那种甜味。那是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换一下口味的菜蔬实在很少。总是觉得心里像缺少了一些什么,生活里究竟缺少了什么自己也不知道。于是觉得自己的生活需要一些调剂品,闲与朋友吟诗赋,忙与时光争知己就成了精神依托,向家里报平安的书信就明显地少了,自然会给远方牵挂着的人们带来一些疑虑,于是就有了父亲带来亲笔信,并捎上几瓶食用油的过程。记忆让我回到了那些日子,一个小木板钉成的盒子,用葡萄糖瓶子装着的食用油,还有写满了父嘱的书信。正所谓父嘱千言,母意万语,不及接到一封家书。父亲从不给子女们写信,那一封信可能是唯一。就听说那一封信也是母亲先写了搁在那里,后来父亲就添了一页纸才一起托人带给我。所以,年轻与无知让我们并不知道还有人在担心着你,也只有自己也为人父母以才懂得“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正含义。一转眼我们也有了牵挂孩子们的心思,只是未曾说出口,是不是父爱本就如此,亲情原本就不需要说出口。
        日子流如水滑,遗落在时光角落的书信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了。当我们翻开那些书信,就仿佛翻出某些时光的扉页;却才发现那些生活的过往却从没真正地离开过我们;记不起来并不是因为遗忘,而是因为我们思想总是处于麻木状态,整日地只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有了对过往采取了刻意回避的态度,才使得那些曾经的
    记忆被深埋于时光的孱隙间,你自己不主动去拨弄那些时光的褶皱,那些日子里的怅惘就不会自己伸展开来,记忆也就选择了遗忘。一封封泛黄的书信,能勾起来诸多泛黄的回味,回味里有幸福与甜蜜,也有着落寞与感伤。朦胧中仿佛有一个声音在说给我写信吧!一天一封信,一月一次鲜花,一年一次问候,一生一种微笑,不准耍赖。其实我们并没有收藏信件的习惯,不断流动的日子也不能让你留下说话中所有的物件,不管那些东西珍贵不珍贵。因为我们知道日子太长,你自己的囊筴根本就容不下岁月之沉重。八卦说,人生多少次的回眸,就有多少次皆是因了你自己衣袂飘风所造成的回响。生命中多少次的踌躇,尽是你过多地关注自己昔日的辉煌所带来的压力。人生并不要刻意去回避过去,也不能沉迷于往昔不能自拔。要么,旧事旧情难忘,要么,装进信封,收进小包。待时光三百六十度地旋转,你再拆开来品味,当又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离开故乡的日子,因为辗转于天南海北,许多随身携带的东西都狠心地丢掉了,但我始终没有丢弃这一只不起眼的帆布包。它虽然陈旧得辨别不出当初究竟是什么颜色;虽然单薄得几乎只能装下一些信件。就如人生旅途,留下时虽然也曾是漫不经心,但终究还是因为不舍而留下,就如留存下了一段段抹不去的记忆。就像那首歌词,我给你写信,你不会回信;因为时光久远,那些邮筒都不知道在哪里。
        写信,本是人类有文字以来就普遍使用着的一种交流工具,一竹一帛,一纸一笺,无论是古代人的快马加鞭,还是近代人们的邮路通途,信件所能传递出的全都是一个时代里的生活信息,传递的是一个时代里民众的思想动态。透过信件这种文体,人们相互之间所经历着的心情与亲情;社情与民情尽在笔下展露无遗。无论达官显贵,还是黎民百姓,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概莫如此。曾几何时,因为技术的限制,人们在文化层面的活动与沟通,只能采用这些最原始的写信方式,寥寥几语就能概括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书信起源于古代,因为在甲骨文时代,一封信或者一篇文字要是能全部写在一块甲骨文上,需要的就是言简意赅,要不就写不下。比如学富五车的意思,其实是一篇在古代为“颂二十万言”的木牍,大概需要五头牛才能拉走。况且更早的甲骨文需要用刀刻,那种难度不亚于现代人的雕刻工艺。所以历史上就有了文字写得高明者,被称为刀笔手一说。信件、信函、手札、便笺简洁的规范格式,就源自于文言文。即使是现代人的信笺也还是有着文言文的痕迹。比如:见信如面,顺致安康!顺颂吉祥!顺颂商褀等等,当然,这些都只是变异了的文言文痕迹。信件文言文都需要用词简当;“简当”这两个字是简洁妥当的简意;那是因为就这简当两个字,既包括有文言文字句的简洁模式,也包括有用字用词的精准程度。在中国早期的古代文学中,一问一答的书信形式的文体曾占据着古典籍的很大一部分位置。 以官场公文文本等需要靠手工操作来看,一篇信函的篇幅太大了,用毛笔写起来耗时耗力,只有用文言文的形式来书写腾抄才是捷径。于是,信件就有了许多概括性格式与体裁。

        自从有了网络,书信来往问平安就基本上走进了历史。在荏苒的时光里,那些曾帮助人们沟通情感,维系人际关系的书札;那其中所蕴含着的世情与人情,无不都承载着人世间诸多的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人生缓慢的脚步就如一架时钟,一圈又一圈地循环往复,每一个日出日落都是你的生命划过时光的刻度。岁月是一只无情的推手,她推着你一直往前走,过了很多年往回看,但什么都看不到,就只有从当年的一些信件中去寻找昔日的痕迹。于是人们就多了一些怀念,怀念一段过往,怀念那些青涩岁月,回味那些已消褪在时光中的记忆。

        人生窘迫的境遇,生活随意的流动性,常常会使我们放弃原本旧有的东西,去接受新环境里所出现的新事物新信息;最后使我们都变成了时代的迁徙者,直到我们发觉自己都已身无长物,只剩下一些一包袱都可以提走的信念;其中也包括一些能留住记忆的信笺,泛黄的牛皮纸的信封,折叠成方块的信纸,还有我们舍弃不了的过往。
        喜欢写信,应该是早年生活中的一种文字练习。常常是一封很简单的信写了很多遍都不能成文,就不厌其烦地再一遍一遍地写,直到信的格式与文字都满意为止。其结果就是自小萌生出了编织文字的冲动,总想着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编织出最成熟的文字。
        写信的格式,很多人都知道应该怎么写。收信者的身份不一样,其信件中的开头与结尾语也都有不尽相同的俗成模式。写与长辈或者领导,开端都必须写上与对方相对应的尊称,或者也必须写上尊敬等等恭维语。不管你是真心的祝福还是违心奉承,结尾都必须送上诚挚的祝语,用以显示写信人的文化造诣并表达一种诚恳的问候。写这个字,来源于繁体《寫》;除了这个字的形成过程,写的大概意思也解释为用笔作字,或用笔作画。后来的古人摒弃了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刻画的历史,改用颜料写文字图案在木片或龟甲上,再后来又发明出毛笔,中国千年以前的文字文化就此成型。早期的官样文字除了写在竹牍或木牍上,还有用锦帛写文章的高档次,所以纸张的前身就是帛。古文曰(写),置物也,就是书写。繁体字的书写与书信意思几乎差不多,就是繁体字的“書”,“書”,上为聿(YU),意思为笔也;下为曰;曰有三层意思,一为,说、二为,是、三为,叫做。所以书的实际意义就是用笔说话,写信就是用书写的方式与人交流。

        我们又回到过往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凭书信来往,没有电话可打。同事聚餐,同学聚会,亲朋聚馋,吃吃喝喝完了就说给我写信。你没来由不答应,因为相隔千里万里的牵念不用鸿雁传书你无法沟通。一封封信件既代表着尊重,也表示着相互之间还有来往,要不就真成了老死不相往来了。通过书信述事叙意,或问候祝福,借以释放某些情绪元素,聊以抒发人们不能当面说出来的情感。书信与朋辈之间是一种最好的联络方式;书信于亲戚亲情之间就成了一种关系的润滑剂,调剂品或化解日后见面的尴尬。所以,我们的文化历史里就有了许多关于书信的别称,这些别称就代表着某些社会文化里不断地变化着的用途。

        历史上书信的发展,大抵上有着官样与民用,以及文化人们之间相互传书这样三大类型。自奴隶社会的夏商周起,直至封建社会的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书信的作用无不涉及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离开了书信的社会几乎无法运行。即使是现代社会,书信的方式也还是以网络传输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舍其而无它代。
        在现代人的眼中,书信是一个名词,就是写好了的信笺;而在古代,书信的意思叫做写信,所以后来就有了书写这一词汇。古代中国人的书信形式,一般都为手写的固定格式文本;并不像现在你们发一个帖子,发一个微博或者微信那么随意。比如,古代人所书写的简、笺、札、牍、函等基本上属于公务类的文本;而像缄、翰、帖、启、双鲤、尺牍等等大多为民间传书所用;比如后来出现的书筒、鸿雁、鸾笺、以及再后来出现的双音组合的如简书、简札、简帖、书牍、书札、帛书等等,一部分是文人与民间通用,一部分成为了男女之间文字传情的专用文本。像鸿雁传书、尺素、尺纸、尺笺、朵云等等文体,就是源自于生活中的一些书信形式,这些文本形式较好的丰富了我们的民间生活,起到了促进文化发展的作用。
        岁月沧桑,人世浮华,生活中的许多过往都随着我们渐渐地长大、而逐渐消逝在了如水的日子里;而书信这个古老的文化媒介,就如一条许多人曾经走过的路,因为发展而逐渐退出了文化市场,已经没人会关注书信究竟在走过来的路上起到了多大的作用。网络时代的书信,已经被认为成纯属多此一举了。如果你还想提笔给人写信,人家一定会说你就在网上传给我,没必要费那些力气。一群人在网络上讨论一件事情,可以用十分简单的方式,把要表达的事物的经过与原委直接打包发给对方;在对方接收到文本后,如果有不清楚或不满意地方,还可以直接反馈回来再加以整理,及时地纠正对方认为不合理的部分,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直到修改到对方满意为止。如果你还想给谁写信,可以在网上敲打出一封信,再给网络文本的前面加一个您好或你好之类的通用的称谓,直奔主题的信件,不用花那么多精力去咬文嚼字,可以免去许多牵强的辞藻,少一些华而不实附会。
        我又记起来小时候写信的恶作剧,用一张纸给小朋友写信,信的开头这样写;亲爱滴小和尚,老和尚在庙里给小和尚写信,老和尚说亲爱滴小和尚,老和尚在庙里给小和尚写信......,很久很久都没有给谁写过如此循环往复的信了,于是,日子就循环往复起来。

        书信与写信,曾经是我们过去的时代里最值得回味的文化元素。曾几何时,我们的业余爱好不是看书看报,而是在一张纸上描心事,包括理想与抱负,包括追求都成为了笔下勾勒的向往。那是一些无法投递的信件,就如我们现在网上写信,不知道书信该寄给谁,因为人们都去了网络。


     
    赞3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古月执忆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五十岁已拐弯 下一篇:南方小城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走进四月阅190次
    走进春天阅35次
    人间烟火阅311次
    三月的春阅35次
    春天游记阅285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190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4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4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