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有感于一次与文友的动态交流对话讨论,要书写当下诗人的生态思想,我想还是由融入了市场时代也喜欢写诗的人,比如我来书写,更客观准确和具有实践,一些文学批评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文化圈子从来不是宽容的,而我庆幸是个无知的圈外人,可以更坦率草根的表达,不同的利弊和喜怒,不免失真和主观,欢迎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但文明和有素质的交流,尊重是知识的基础
内容A:这是否是一个不适合诗人生存发展的时代?
“这一批人存活于这个时代
在孤独中享受浪漫情怀
在无意义的世界中寻找意义
在荒漠中寻找水源
在多余中实现价值”
——引自朵渔【多余的人】诗评论
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我出生的那个时代,改革开放,中西文化合璧,碰撞出空前的火花,物质和文化的开放式,对诗歌思想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在那个年代出生的我们影响也是巨大的,诗歌跳出传统思想情感格局后大胆尝试,可以说是受众,供求,需要,让那样一个时代一种开放式的文化得到张弛,且不论这种发展的利弊和后座力,80年代的中国诗人们是最幸运的一批人,在那个年代年轻人们对诗歌文艺的热爱好比现在的年轻人对网络游戏文化的流行热爱,对诗人的追捧达到了明星的程度,这种发展其实对诗人的个体是一种利益,对于诗歌创作却是一种热点,局限,新颖和阶段性的弊端,我这样说可能显得主观,但那个时期的诗歌集大成者,受追捧者,比如海子,顾城,北岛等等影响我们80后文青一代人,其80年代的作品,其创造力和偏执的极端冲击力,也只是那样一个时代下情怀文化的放大和新颖,其作品放到今天来说,能穿越时空跳出时代背景局限的佳作并不是很多,所以到9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诗人从大放异彩的人高于诗,又回归到了诗高于人的状态,可以说90年代,才是中国诗歌真正发酵进步的时代,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90年代的诗歌对比80年代的诗歌,是从高估类似如今的“商业供求炒作”到真正的中西方诗歌文化化学作用后,沉淀于篇幅,那个时代很多中国诗人有幸有条件走出国门,或者从引入的西方诗歌文化中吸取经验和精髓,诗歌处于一种时代性的阶段发展,诗人的生存状态大部分良好
于是,90年代一些前卫的诗人开始探讨,人们需要金钱,不再需要诗歌,新颖热点过后,人们关注于更实际的生活物质,一些观点,诗人无用,诗人多余,饿死诗人等等被提出,被创作,被消费,诗人不再可以是一种尴尬的脑力工作者职业,甚至成为一种附属荣誉和标签,这个时代体制诗歌和民间诗歌就分了家,一方面,中西方诗文化的交集,发酵发展为地区,地方,城市工业,手工业,商业,乡土文化的不同时间段特色交融,不同职业阶级性,视角,盲点与时俱进的发展,一方面,诗人开始进入的一种蛮荒的迷途,因为诗歌不再有大量的受众,不再变相的职业职称化,市场经济的洪流势不可挡,诗人处于一种迷惘,90年代也出现了很多大师级别的中国诗人,真正进步自己的思想,用诗歌作品创作和特殊的历史机遇走出了国门,或者进入了文艺编制,在体制内规范创作和严谨的研究,这个时代无论是民间还是体制,都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诗人,或许那个时代还没有全盘商业化经济建设,一些特殊的民族,区域风土诗歌文化依然有中西交融后的热点,时间线,新颖可以挖掘和受众,甚至用今天的话来说,可以作噱头,作卖点,那个时代的人相比80年代,不再那么朴素,会投机,会发展利益自己,寻找机遇和供求,当然这是个社会观察民生问题了,不再诗论里过份描述和讨论
如今呢,2000年后,祖国的高速发展,社会物质文明进程日新月异,变化太快,商业经济步伐,节奏,新颖事物和思想也远远不是8 90年代的人们可以想象的,这是一个快餐消费时代,加速齿轮的时代,诗歌真正进入了一个边缘小时代,一个真正的商业社会下,诗人当下只有2个非常实际的发展方向
一.寻找市场受众,成为商品,于是肉体诗,苦难体诗,神秘体诗,歌词体诗等等,这是市场需要,时代需要,有受众,有人消费,其实诗人真正包装推广,商业化后,卖的常常不是诗歌作品本身,而是一两首作品的里噱头,或者诗人自身,所以XX的欲望,XX的苦难,XX的血(都是当下红人不能写明)都迎合了时代的受众,成功被厂家包装为商品,成为了一种商业时代下的商人诗人,职业诗人,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的情况来看,就好比我们现在怀着商业时代的眼光看80年代诗歌的张扬,提出不负时代责任的批评,那是主观狭隘的,如果结合当下的社会模式和时代特色来看,商人诗人也是最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模式,而商人诗人里,也确实不乏非常优秀有才能的诗人和迎合时代受众的好作品
其实不是诗人和人性离不开一个利己,而是时代发展当前需要我们去利己生存,诗歌当下就是商品,读者消费了情怀,欲望,快乐,或者宣泄,艺匠得到劳动报酬,这既偏离又迎合了原始诗歌诞生的初衷,当符合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当然这篇文章不是探讨诗歌的起源和进化,而是探讨中国诗歌当下的生存状态
二.体制研究型学术诗歌体,90年代诗人分化后,就有了热衷于教育研究,教科书模版式的职业刊物体制文学,也有了商业民间诗人的胚子,体制诗歌我不是很了解,因我常年生存于商业市场和民间,但是大概和相交往交流的体制诗人做过一些调研和观察,体制,未商业化的作协,文联,其实很像是一所诗人的高级学府,继续深造读研读博,研究和学习,偏向于理论和教材,贡献于教育事业,所以这类职业诗人和作品创作常常没有广泛的受众,成为一个圈子,一个群体,一个体制内的文献集子,我这里不是去评判这种模式的好与不好,我更愿意把当下诗歌划分为商品和文献两类,不带有世俗狭隘主观的偏见,而是本着严谨严肃的态度
无论是哪种模式,对生存空间已经几近于无的诗歌来说,都是有益和有发展的,我们不应该怀着刻薄主观的狭隘观点去评判体制诗人和商品诗人的好与不好,当把这些现象放在广阔的时间节点上来看的话,这同样是一种发展,也许不理想不尽人意,但符合这个时代的和谐平等与繁荣
三.当然还有一种不实际但低门槛的模式,IT时代的非主流分类,媒体诗人,2.0民间诗人,就是像我这样,诗歌既不是一种职业更不是一种事业,而是一种悦己的爱好,工作之外自娱自乐,写出好的作品,在APP和传媒发达的商业时代,你可以通过付费的社交或文学媒体发表模式,将符合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通过互联网分享给同样爱好诗歌的朋友,我相信很多民间诗人都在做我这样的兴趣爱好,而我认为我们的行为和创作对于中国诗歌的发展也是同样有非权威性,非影响力的存档和作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文明,友善,其实这也是一种时代的发展和诗歌文化的进步,你同样可以去参加一些非体制学术圈,非商业圈外的诗歌爱好圈子比赛,获得一些权威和商业的荣誉和认可,只是很多诗人在当下这个急功近利的商业时代里,沉不下心,要求太高,看着80年代的吹捧绚烂,90年代的进步职业化,而忽略了你的作品依然通过互联网受众和公平的媒体,穿越时空留给无数的诗歌爱好者,他具有体制诗歌和商品诗歌都不具备的利弊
内容B:当下的诗歌创作内容是否符合了诗性?
“人的诚实将钙化为一颗锆石
只有在核里跳动的樱桃蜕去石的表皮
——仅能超过时间的力”
——琉璃姬【守望者】
当下的时代和文艺受众圈子,无论是体制的,还是民间的,或者媒体的,都相对狭隘,这里,才是本文的重点和需要探讨升华的,我常常说的这个时代或者当下不适宜诗歌发展和诗人的升华,并不是说诗歌没有发展,诗人没有生存空间,并不是时代不够好,而是诗歌内容的供求从众性,扼杀了诗歌本质的灵性,体制化诗歌的弊端导致诗歌体内容的局限性,体制诗人和权威主流体格局的狭隘化,商业化诗歌的弊端导致诗歌体内容的喧哗低俗性,商业诗人和销售厂家眼光格局的农耕化,相比8 90年代,当下诗歌体的内容雕章琢句,脱离生活深入深出搞科研,或华丽无实,利益化取材,思想情怀都在退化
当下体制诗人取材符合传统美德,符合国家法治教科书模版,多余描写祖国大好山川河流,肢体生态动作,繁荣的民族文化,古今历史,文明进步,宗教高尚情操信仰,生活中细致入微的花草树木到昆虫细胞,造句水平和故作高深常常已经达到汉语言极限,这样的诗歌我经常在微信上和一些诗刊网站上读,时常有一种脱离感,又大又空,一首如此,首首如此,既剥离了劳动人民生活又架空了时空,而图书馆大概不需要那么多大自然赞歌和权威诗集给读者阅读,大概在一段精彩的游记攻略后面拍摄一张烤羊腿,切入一首就很丰满了
商品诗歌则精彩的多,善于抓住眼球,时下热点,受众的需求,他具有流行文化的传播性和快餐性,既市场需要什么,厂家就包装什么,创作什么,甚至连配套外观形象的诗人模版都给你找好了,就地吆喝起价,媒体共赢迎合顾客,市场需要青春少年匆匆的,需要城市打工族蚁难的,需要人体欲望的,需要积极进取梦想成功学的,需要排版叙事造句另类穿越的,需要嫌贫爱富或劫富济贫的,需要包着和思想嬉笑怒骂的等等……没有任何立场,只有供求和消费,其实里面有一部分不是诗歌,是段子,过于刻意迎合与讨好受众,让诗歌玩成了歌词,玩成了手机APP软件,又没有歌词那么好的编曲和配套,所以遍地都可以是选秀和诗人,也许你家门口卖烧饵块的张大爷,因为价格厚道,人缘好,食品卫生,又会来那么2句富有人生哲理的段子,被厂家排版拆句包装润色后,他就是明天的大诗人,大咖嘉宾,玩笑之谈
在这样一种民生和诗文化状态下,无收益无荣誉非职业化的民间诗人创作的,常常也是参照临摹体制诗和商品诗的模版来,甚至诗歌文化圈子里的大部分人,也是这样自我设限的,对,用职场学里的这个词语非常贴切,自我设置障碍和界限,无论体制诗歌体和商品诗歌体都逃不开2个创作基础目的,成名或盈利,成名,这种传统的中国农耕文化思想,非稿酬商业化盈利,当下经济时代所赋予青睐的小市民合法收入方式,我们的诗歌骨架在进化进步的更加高大国际化,皮肤也在褪去蛮荒的毛发变得光滑白皙,可诗人的内脏确实是功能衰弱了,对比很多西方诗歌诗人,对比悠久的华夏文明长河里,那些卓越的诗者,甚至民国时期的文人墨客,当下的大部分诗歌体既不深刻,也不雅量,更不美观,只能是在时间的街道上快速行走,然后被新的时空取代或抹去
诗人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寻找自己的2.0,常常是敏感迷惘和消极,盲目又不满现状的,但这个过程过后,一些人放弃,一些人游离,一些人适应了这个时代
一句好的诗句,足以传世和不朽,让灵体永生的,是诗心,而不是诗行和人性
归于平凡生活的观察和感悟,用脑子过滤后的情感,才是创作下一首作品的动机,我们用时代所赋予有限的认知,来判断艺术创作的对错和好坏,既不客观,也不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