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记载所用的《阴阳历》与月相
管理
作者:平时 发表时间:2023-08-27 19:59:22
评论:1条
关注
编者按:一次很好的科普活动。细致的讲解了月相的形成。 |
阴历,在皇帝统治中国时叫做皇历。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改皇历为阴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改阴历为农历,民间一般继续称农历为阴历。 阴阳也称之为农历;农历初一,虽然与阳历中的1号一样,也是一个月的开始,却因为农历是因“月相”,即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的变化,即一个昼夜的变更,是以月亮为参照物,而不是现代人的一天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公元纪年。因此古代人观测到农历初一这一天,正好月亮绕到地球背着阳光的一面;此时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条线上,还因为地球与月亮都不发光,这时候地球就遮住了射到月亮上的阳光,地球上自然就看不到月亮的反射光,夜晚的天空就是一片漆黑。因为此时的太阳与月亮在地球的两边同升同落,月亮彻夜不见,这就是农历上所说的朔。此“朔”字,最初始见于战国金文,后来阴历每月的初一被称之为“朔”,也就是初始的意思。最初古人是以新月初现为一月之始,天文观测逐渐进步后,人们通过观测日的运动来计算“朔”,正是每月农历初一这天夜晚,月球恰好运行到与太阳“黄经”(注①)相等的时刻,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于是这时的月相既叫“朔”,也叫做新月,即月初夜,也叫做初月。 “朔”之后一二天,只有在傍晚西部天空会露出弯弯的蛾眉月,凸面向着太阳西落的方向,被称之为新月。随着月球的位置相对于太阳逐渐向东移动,明亮的部分也日益扩展,五到六天后,成了明暗各半(西半边亮)的“上弦月”,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初七到初八上弦月,日落时可以观测到月亮处于人视觉的正南方向。 于是,月亮的发光的部分每天都在逐渐地增大,七天以后就到了农历十五的前后,月亮就便逐渐变成满月,但月亮好像还不成正圆,因此叫做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几天的太阳与月亮此起彼落,因此月亮彻夜可见,这时候的傍晚,日落在西,满月在东,隔着地球遥遥相望,因此叫做望。古老历法上的朔望月中的“望”,由此而来。当满月从傍晚东升,在次日晨曦中西落,因此月亮通宵照耀。满月以后,可以看到月面的西部开始日渐亏缺。再过七天,也就是农历的二十二日到二十三日,月亮演变成为下弦月。 农历初七初八上弦月,就是上半夜在西边的天空看到月亮 农历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下弦月,就是下半夜在东边的天空看到月亮。 当满月出现的时候,叫做“望”。当满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两侧,太阳东升,月亮西落,这叫做日月相冲,又叫做“望”。 当然,古老的历法知识,囊括面很广,并不能三言两语就尽道其详。盖因篇幅所限,在此仅分享点滴,共同学习。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文化审美与大众写作 | 下一篇:无病不吃药(与生活相关联的话题) |
推荐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