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瑞安中学抗战史话
  • 管理
    作者:木鱼 发表时间:2015-03-05 19:41:24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抗日战争,使我们这个一曾经一盘散沙的国家遭受到了几乎的灭顶之灾,于是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就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是真正的可以抵御外侮的根本办法,也使得长期陷入在积贫积弱的我们的国民看到了团结起来的力量。浙江省瑞安中学正是在这样的的背景下同中国人民一道走进了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历史洪流中,也起到了她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应有的的作用。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那段历史,为我们的国家民族与人民曾经遭受到的苦难而愤慨,为我们的民族通过抗日战争凝聚起来的民族向心力而自豪。浙江省瑞安中学有着传统的爱国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早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一些爱国人士就在浙江省瑞安中学力倡教育救国兴办新学。在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创办学计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浙江省瑞安中学本身就具备着爱国的传统,许多投笔从戎,奋勇杀敌的瑞安人就是明证。几十年过去了,浙江省瑞安中学的灵魂还在,浙江省瑞安中学精神还在,让我们记住那一段历史,记住那些为了中华的繁荣昌盛而作出贡献的人们,历史是不会忘记他们,不会忘记那些峥嵘岁月。欣赏!期待着更多好作品!
    解决印刷的费用;1940级胡元宪同学利用其哥哥的关系,将刻好稿件的蜡纸,偷偷拿到瑞安县政府兵役科油印。

    为了声讨日寇在瑞安城乡奸淫掳掠的暴行,唤起更多的民众参与抗日救亡,地下党员项景文同学动员音乐教师侯家声谱写了纪念“四一九”的歌曲——《四月的夜》,也称《四月风》,歌词为:这里是惨淡的江边,这里是茫茫的一片,记得是一个深夜,那是四月的夜,永远忘不了这四月的夜。江里的风啊,吹掉了故乡的美丽,但是,我们在这里生,在这里长,难道甘心让家乡沦亡?愿意做一世的牛羊?不,我们高唱反抗!反抗!把敌人赶出飞云江,把敌人赶出鸭绿江,要重新创造一个美丽的故乡。这首悲愤激昂的歌曲成为抗战期间瑞中新生入学第一节音乐课学唱的歌曲,不仅瑞中师生会唱,瑞城四隅也广为传唱。

    2005年8月,《温州日报》先后刊登《一首抗战歌萦绕心头64年,老人寻找当年词曲作者》和《“一首抗战歌萦绕心头64年”,引出瑞安中学抗战史话》的两篇文章,报道了平阳县一位75岁的老人杨乃杲64年来念念不忘、经常演唱当年他姑妈(瑞中学生)教他的抗战歌曲《四月的夜》,希望寻找这首歌曲的作者,后来在记者的寻访中,引出了一段瑞中的抗战史话。由此可见这首抗战歌曲在当时影响的至深至远。

    “四一九”瑞安沦陷,师生目睹家乡和校园惨遭洗劫,百姓流离失所,同学遭日军飞机轰炸罹难,大家深有切肤之痛和切齿之恨。项启椿、林杰、沈枢弟、曹金桂、潘剑霞、吕齐等学生,迫切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去表达抗日意愿,为挽救民族危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侯家声老师的带领下,这些同学组建了瑞中歌剧队。歌剧队的名称有两层含意:一是将话剧与歌咏合二为一的简称,二是歌剧队还有“苦极队”的方言谐音,寓意为了抗日救亡,最苦也不怕。歌剧队第一次在仲容文化馆演出了抗日独幕话剧《吉夕》,剧情是:某沦陷区的抗日游击队利用当地一个“白皮红心”乡长的结婚机会,设下圈套,诱请日本鬼子赴宴,在灯红酒绿、觥筹交错时,军民同心协力、里应外合,把喝得乱烘烘、醉薰薰的日本侵略者一网打尽。《吉夕》演出的舞台布景、道具、服装全由同学自己借来或亲手制作。在侯家声老师精心导演和全体演员的通力合作下,演出博得观众的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歌剧队打响第一炮后,队员们信心倍增,李隐权、陈凤英等同学也加入了演出阵容。在唐唯逸老师的导演下,又编排了独幕话剧《晚香玉》,剧情是:上海舞女晚香玉利用其特殊的身份,与日本鬼子周旋,掩护抗日游击队活动,最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晚香玉》的演出再次获得成功之后,歌剧队又编排了《锄奸》《火炕》《小陈还愿》等剧本,或在校园搭台演出,或到仲容文化馆公演,揭露日寇的暴行,激发学生抗日救亡的热忱,增强民众抗日救亡的斗志,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941年暑期,侯家声老师组建了时代歌咏队,参加的队员有瑞中学生,也有小学音乐教师和爱好音乐的社会青年,大家冒着酷暑,顶着烈日,每天下午集中练唱《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黄水谣》等歌曲,还经常走到街头为民众教唱抗战歌曲。

    1941年8月,为了师生的安全,瑞中在陶山碧山寺创建分部。后因日寇飞机经常在温州、瑞安一带上空扫射、轰炸,而碧山距城区太近,仍然难保师生安全,于是在1942年1月撤销碧山分部,同时在大峃蟾背山先建造了三间单层的教室,再建造了两层的教学楼。校舍扩充后,大峃分部学生全部集中到蟾背山校舍上课,设置秋三、春二、秋二、春一、秋一各1个班级,教师大多来自城区本部。其时,瑞中分设县前卓公祠、西门节孝祠及大峃蟾背山两地三处,共有18个班级,875名学生。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瑞中大峃分部和附近的群益、个益、承文三所小学的学生,在群益小学操场举行了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会,大峃分部主任赵熙担任主持,音乐教员管孟颂领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救亡进行曲》等抗战歌曲,李森南老师带头呼喊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抗战必胜!”七八百名中小学生声势浩大地上街游行,高呼口号,宣传抗日,最后在大峃区署门前广场上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宣誓、默哀,表示抗日到底的决心。

    在烽火漫天、硝烟遍地的抗日战争时期,面临动乱的时局,时任校长王超六认为:“值民族存亡之秋,海防前哨之区,职责弥重,应付倍艰,蚊翼邱山,时虞陨越,……深懔教育立国之大义,储材树人之天职。”他知难而上,勇挑重担,除竭力保证学生安全完成学业外,还殚精竭虑、不辞辛劳、苦心擘划创建瑞中高中部。因为当时温州地区除省立温中设高中部外,其他温属八县均没有高中,以致瑞安及周边县城的初中毕业生,都无法就近升学。经过王超六校长的努力筹措,1942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批准瑞中建立高中部,实行“三三”(初中、高中各三年)学制,升级为完全中学,校名改为瑞安县立中学,成为温州地区第一所县级完全中学,招生范围扩大到平阳、乐清、泰顺、永嘉等县。

    1944年9月,日本侵略军占据温州,瑞安风声鹤唳,一日数惊,遭受很大的威胁。为了师生的安全,瑞中先搬迁至原陶山碧山分部,大部分学生按学校要求在碧山分部注册入学,上课不到一个月,战事再度吃紧,碧山很有可能成为日寇南犯必经之路,师生只得仓促解散。10月中旬,学校择定飞云江南岸的垟头常宁寺为临时教学场所。

    常宁寺为瑞安古刹,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5),清光绪十一年(1885)重建,寺庙较大,三幢大殿加上偏房轩间有100多间。经过临时突击施工,因陋就简辟出教室和宿舍,除留大雄宝殿做佛事外,其余房舍均改为教学和师生生活场所,连四大金刚的前面和弥勒佛及韦驮的两侧空地也辟为教室,走廊兼作饭厅。高中教室在西侧观音堂内和旁边白马殿中,初中教室在常宁寺内,师生伴随晨钟暮鼓坚持上课近一个学期,正值学期结束准备期末考试时,瑞安第三次沦陷,师生星散,期末考试被迫取消。考虑常宁寺难以成为师生的安全场所,学校决定将本部迁至文成大峃。为了照顾不愿去大峃就读而留城学生的学业,城区本部暂时改为分部,日军去时坚持上课,日军来时师生疏散。

    在艰难困苦的抗战岁月中,瑞中先后避迁山乡僻壤,尽管环境极度艰苦,但师生同仇敌忾,琅琅的读书声和雄壮的抗战歌声始终不辍。1940年入学,在瑞中初中、高中共就读六年的蔡瑞庭校友在《艰辛的岁月,坚毅的奋斗》一文中这样回忆同学们的“苦读”经历:

    当时同学们的学习称得起“苦读”二字,既要熬过战火的熏灼,又要忍受物质极端缺乏的苦楚。我们读初一时课本尚能买到,读初二时便只能向上班读过的借了,到了读高中时借也借不到了。没有书,只能刻蜡纸誊印,学校里刻,老师动手刻,同学们也自告奋勇日夜赶刻。讲义太多,连誊印也来不及,有些课程只好由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我们边听边记。簿册大都是自己用毛边纸订的,汗手稍放久一点就炀了一片。钢笔、铅笔很难买到,铅笔削得象橄榄核那样还套在钢笔套里用。那时营养极差,同学大都面黄肌瘦,上午第三节课时本来已是饥肠辘辘,加上大量笔记,手酸臂痛,到第四节课时大都头晕眼花,有点支持不住了。同学们家里装电灯的不多,煤油也买不到了,大都在灯盏里放一二条灯芯照明。灯光如豆,凑得很近才能看清,常常把眉毛和头发燎去一片又一片,夜读名副其实地成了“燃眉之急”。尤其难堪的是,瘧疾、疥疮盛行,染上脓包疥疮,又痒又痛又脏弄得坐立不安,即使治愈,还是瘢痕累累,宛如挂了一身“纪念章”。许多同学在疾病的折磨下只得休学。面对这些困难,同学们都深知国难当头学习机会来得不易,绝大数都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拼命用功……

        在军民浴血奋战的抗战期间,一些瑞中人毅然投笔从戎,奋勇杀敌,有两位校友血洒沙场,以身殉国。一位是林凯烈士,1916年出生,1933届瑞中初中毕业,1936年考入南京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初为第13期“入伍生”,当年9月转为黄埔军校工二队学员。1938年9月,他主动要求上前线,提前毕业被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100军63师188团,历任排长、连长、团副兼第一营营长等职。他善于指挥,身先士卒,所率部队获得全军模范连队称号。1943年末,林凯率部参加湘南战斗,收复湖南常德县城。1944年9月奉命率188团第一营赴湘西南阻击日军,在湖南宝庆(现邵阳)塔下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一夜间即发生两次白刃战,连续打退日军4次进攻,林凯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当地县政府将其牺牲地“塔下山”改名为“林凯山”,予以纪念。2007年5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林凯为革命烈士。

        还有一位是瑞安历史上的第一个空军飞行员洪彦湜烈士,1910年出生,1930届瑞中初中毕业。1936年进空军航校飞行员训练班。抗战爆发后,他被分配到空军第8大队第19队任上尉射击士,参加过多次空战。1939年2月20日,洪彦湜驾驶战机和日本侵略军飞机在汉江上空激战,在机身受伤之时,他当机立断,抱着决死的信念,以自己的飞机与敌机相撞同归于尽,将自己年轻的生命贡献给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部在南京紫金山建造了航空烈士公墓,空军先烈洪彦湜的名字被镌刻在纪念碑上。

    八年抗战,瑞安县城先后四次沦陷,学校屡遭洗劫,据1945年 10月调查统计,抗战时期瑞中总损失(以当时价值)至少为633276元,其中包括校舍284065 元、校具187025元、教具1800元、文具图书仪器78291元、食米27295元、寄宿师生行李书籍54800元。

        1945年8月10日晚,瑞安《阵中日报》发出东京消息:日本政府通过瑞典、瑞士两个中立国向中、美、英、苏四国发出乞降照会,愿意接受《波茨坦公告》。师生闻讯,欣喜若狂,奔走相告。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师生立即张贴标语、集会庆祝、上街游行。9月 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瑞安县举办庆祝抗战胜利火炬游行,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一起动手扎彩灯、做彩旗,在游行队伍中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热烈欢呼抗战胜利!”的口号。高三学生抬着亲手制作的坦克彩灯,在县前头、八角桥、南门等闹市区,用点燃的烟花塞进坦克的炮筒喷射烟火,游行队伍处处欢声笑语,师生尽情地享受抗战胜利的喜悦。


     
    赞3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瑞安中学抗战史话 下一篇:屈子之“屈”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