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好读书不求甚解”是读经教育之真谛
  • 管理
    作者:周庄狂鹤 发表时间:2015-09-09 15:52:12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爱好读书,首先需要培养读书之兴趣。读书兴趣从哪里来,来自于实用性。年轻人读书,需要选读与自己的发展与生活具有针对性的书籍,才会有收益,才会对人们的生存发展有帮助,这种时候如果不是有目的地选择读书,就会荒费美好的年华。成年人读书,就看你是不是已经功成业就,或正在转换生存角色。成功者的读书目的贵在沉淀与积累,所以这种人才可以选读一些诗书礼乐的文章来读读写写,做一些读书笔记,用以归纳提炼,使之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成功,成功以后应该怎么去为社会作出其它的贡献。而正在转换生存角色的成年人,我们不建议这些人去读古典书籍,什么道德经呀!什么老子、孔子、庄子、孟子之,之乎者也一类的文字,原因是正在转换生存的角色的人们,需要的是积累财富以供家人填饱肚子,人只有吃饱了肚子,方能为以后潜心学习创造条件。至于人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学习就是一种弥补缺憾,弥补青少年时期无法潜心学习的亏空。可见学习之问题,不能什么年龄都要求人们去像做学问的人那样潜心冶学。作者的文章,在于告诉人们读书的方式方法,在于让人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和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收获。学习的问题,是分年龄阶段与职业层次来合理安排学习的根本问题。所有的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读什么书,首先需要弄懂自己需要学习什么样知识,有目的,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目的,学习的时候就会在文章中去钻牛角尖,这样就会事半功倍。欣赏作者读经教育之真谛!期待着更多好作品!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喜若狂”。这便是陶渊明写在《五柳先生传》里的读书法,关于这句话的解读,历来的读书人几乎都有其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近我认真研读了当代读经教育大家王财贵先生的《读经教育研习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于是了“好读书不求甚解”是读经教育之真谛的观点。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读书贵有耐心、恒心,不可存懒惰、浮躁之心,这是钱穆先生在谈读书方法时一再强调的问题。这里的所谓 “耐心”、“恒心”,是指读书贵在坚持,一以贯之。”恒着,诚也。为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毋庸置疑,读经亦是如此,经书乃书之经典,千古不变之真理,故,国人以诚心读之。其实,读经书的首要因素不是恒心,不是去思考如何去读,不是去懂得读书的方法。正如《论语·雍也第六》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简而言之就是读经书首先要因素是兴趣。此处的好之者正是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者。喜欢读书的人。

        钱穆先生在《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中多次强调读书要从大处着眼,远处着眼,不专为一些零碎而读,钱先生说:“读书为学,不先融会大义,只向零碎处考释,则此路无极,将永远无到头之期。照此下去,尽可遍天下是读书人,而实际并无一真正读书人”。读经也当如此,先不要想着去考证,释义、校勘。也就是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个观点正是时下我们读经教育的第一要义。一本《论语》或是一本《道德经》放在我们面前,我们足够的感兴趣。我们很想去读它,了解它。可是,我们会担心经书过于深奥读不懂,其实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首先我们去读,不去想过多的顾虑,一部经书一遍读不懂,我们就读两遍,两遍读不懂就三遍,越读越有趣味。越读越想读,越读越喜欢读。也不要为局部的晦涩所阻挡而放弃经典大意。要知道大宋有半部论语以治天下的典故。我们普通人即便没有经纬天地之才,正心、修身、齐家是却每个读书人的必修课。这在中国叫做蒙学。“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也是读书人做人做事准则。同时也是华夏儿女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国粹之义务。读经文化由来已久,别的不说,科举就是最好的例子。朱子在其《治家格言》讲:“子孙虽愚,经书不可读。”由此可见读经教育之广泛。没有一朵花儿有提前开放的理由,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学习国学经典更当如此。“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了兴趣爱好,加上锲而不舍的读书精神,接下来就是读到“每有会意,变欣喜若狂”的境界。

        读经百遍,每一遍都会有其不同的感悟,不同的启发,不一样的心得,不一样的收获。读书会意,是听、说、读、写一步步积累而来的,这四大步骤,一个都不能少。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更要做眼到、口道、心道。读书贵在能欣赏领会,最好是与作者精神互起共鸣。喜怒哀乐也要与之相应,这就是所谓的投入、或是忘我之境。只有这样读,才有“每有会意,便欣喜若狂”的效果。读经到这个阶段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与书中人物心灵的交流的阶段。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此一来,既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又增长我们的见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读书,如同一杯杯香浓的茶;读书,如同一集集精彩的剪影;读经,如同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蕴含了无限的乐趣。读经,你可知道这字行中蕴含了无限的快乐。读经,可以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扶摇而上九万里。读经,可以让我们大开眼界;读经,可以陶冶我们的品德情操。甚至让人痴迷。闻一多先生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经书着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如果我们刚一开始读书就像考证派那样讲究“无一字不有来处”。估计《道德经》第一章还没有读完,很多人就放弃了,用网络流行语说,我也是醉了!可是如果您有了注音版的《道德经》,你先去读,一遍又一遍地读,一遍又一遍的体会、感悟。妙趣就在读经的过程之中,满心的顾虑将变作满心的欢喜。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读着读着,便会渐入佳境,与天地往来,与圣贤相照应。加上自己的感悟,便是释迦所讲的渐休顿悟。

        当你把一部经典读到耳熟能详,说上句,就可以接下句,或是可以背诵的时候。就是无意问鼎,已然巅峰的境界了。这时候你就可以去看古学者或是训诂学家的注解了。这时候不但要看,而且还要很仔细的去看,也可以吧古人的注解抄到本经上面,一次次与自己的见解相比较,看一个人注解还不够。当然,自己注解一边也不够,要不断地看相关学者的注解,就像训诂学大师黄侃收弟子时首先要把《说文解字》注解三遍 ,一般的学者最快都要两年多的时间,所以说容易干不成大业绩,欲速则不达。古人云:练剑便是炼心,唐玄奘西天取经也是拴心猿,锁意马。读经也是如此。正心,修身 格物致知。“只要一个人把任何一本经典读一百遍,他必能从经典中提升其为学的能力,必定能从经典中领悟其为人处世之道,必定能变化其气质、开阔其胸襟、启发其智慧,并且这一百遍经典必将影响其一生!” 全球读经创始人王财贵教授也如是说。

        2015年秋   写于  谦牧书院


     
    赞4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嘲笑无知的建筑 下一篇:对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一些思考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