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原创文学_火种美文站
当前位置>> 火种诗歌网>>谈诗论道>>内容
作词偶得(再续)
  • 审核管理
    类别:谈诗论道 作者:一色长天 发表日期:2016-05-29 14:45:56
    编者按:关于第一点,我曾专门撰文讲过这个问题。就是所谓的士大夫,一方面他是一个文化人,而另一方面他还是一个官员。作为文化人你要清高,而作为官员,你要迎合上意。这就导致了郭沫若此人的人格分裂以及后世对其评价的褒贬不一。客观地说,作为一个文史学者,郭沫若做出了一个一代宗师应有的建树。但作为一个政府的部长,他又需要做出一些可以称得上卑鄙的政治选择。但事实上,政治的本质之一就是让人学会不以卑鄙为耻。关于第二点,其实词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载体。我们见过柔曼端庄之词,而且这种词见得比较多,我们也见过风云漫卷之词,那么这种词如若写得好就容易出彩,容易出新,容易出里程碑。就好像我经常在看的一个辩论类节目《奇葩说》,首先提出观点,让在场的100位观众选正反方。然后由双方辩手辩论。最后的胜负不是看支持正方的多还是支持反方的多,而是看一开始和最后相比较的跑票数。就是如果说一开始支持正方的是99个人,支持反方的只有1个人。到最后,支持正方的变成98个人,有一个人从支持正方变成支持反方,那么也算反方胜。所以在这个游戏里,一开始支持人数少的那一方,反而是比较好赢的。而文学创作也是同样的道理。越是冷门,潜力越是大。我们要正本清源明白词的根源这不假,但是就如我一开始说的,词是一种多元的载体。我们有理由将其发掘出更多的可能。而做到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对词本身进行透彻的理解。这就好像我经常看的那些律政剧,律师们往往是要彻夜且精密地翻看卷宗的每一个细节,才能找出一条被遗漏的至关重要的线索。而这些被遗漏的要点,就好像一条你之前从未发现的岔路,通往一个前所未有的可能。然后说起词的创作过程,对于我来说,词的创作过程本身是痛苦的。可能是由于我本身文思并不是非常的敏捷通畅,所以作词到一半如若卡壳,就需要反复推敲。而词章初成之后,又要反复研读,来修整其中不甚准确的字词,乃至于最后因为文字没有字眼或是全篇气韵不畅亦或是格调落于下流而整体舍弃或是从头开始大动干戈。唯一享受的时刻,反而是词作终得精妙以至于一字难易之时,反复赏读,欣慰之情顿生。其实学者便都是这等自虐之人,宁可用长时间的冥思苦想殚精竭虑,来换须臾间的灵机一动茅塞顿开。他们何以如此执着?便是因为他们心有信念:我行!我能!或许由此我们就可以得知,如果一个人习惯于义无反顾,一定是因为其有着异于常人的强大信心。而之所以如此,恰恰是因为在一开始遇到小困难的时候,他比常人更善思且富于手段。我想很多时候,写词是叫人放下和超脱的。如果变成思维的游戏,或许就会沦入钻营。所以,我觉得写词有三重境界。一般人写词,如果一个字用得不对,想一两个替换的字,感觉不好,就放弃收手了。而更有工匠精神的人,就会进行更多的尝试与匹配。但最终你会发现,用一种实验法来应对文学创作是不科学的。对于文学来说,离那浑然天成的“自在妙法”的亲疏远近,全在于你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从心”。如果你听从了自己的心,你就能找到那个最适合的排列。让人一听就知道,那是对的,不造作的,是抓住了事物本源的。这是我从写词中学到的东西。写词会让你变成一个更能听从自己心声的人。让你一旦偏离正轨在第一时间就能察觉。这种素质会成为你一生的裨益。

                                           (九)


        有一个很有名的词:《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四海通知遍,文革卷风云。阶级斗争纲举,打倒刘和林。十载春风化雨,喜见山花烂漫,莺梭织锦勤。茁茁新苗壮,天下凯歌声。走资派,奋螳臂,邓小平。妄图倒退,奈翻案不得人心。三项为纲批透,复辟罪行怒讨,动地走雷霆。主席挥巨手,团结大进军”。且不论政治,这词从文学角度讲,该是俗不可耐的劣作。全词无景无境,无势无气,居然还有十几处出律、四五处出韵。词有高下,本很正常。然让人不解的问题在于此词为文化旗手、文学家、诗人、文史学家郭沫若所作。是其词力不够亦或学识不够、态度不恭耶?非也。怪哉。更怪的是这种“后现代学士词”的“口号体”,至今尚能比比而见。无奈。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有机会读过一本郭沫若写的书《李白与杜甫》,很欣赏崇拜。近来又认真研读,有所感。《李白与杜甫》中郭公为迎伟大导师所好,扬李抑杜。其实这本无可非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郭公却从阶级斗争出发,认定杜甫是大地主阶级的代表,其中有一条理由很可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句“卷我屋上三重茅”,一重是几尺厚郭公认真考据,三重多厚郭公认真计算,这样厚茅肯定是地主。我这就要为老杜叫屈了,老杜一生大多窘境,在长安十年为蹭饭饱腹,宁肯受晚辈的白眼。等到弄到一个小官回家时,小儿已饿死。晚年更是流离,客居湖南,遇洪水饿了九天,被救后饱餐过度而亡。其实老杜之悲哀,是中国文人古今之悲哀。文人要么成为附庸,要么凄哀而终。自古有许多文人愿作强权的娼妓,以郭公旗手也迎奉 哉,何可奈何。文人哀也!而今,为金钱、名利而作墨者更为哀哉,留墨贻笑世人也。

        话回到作词,《海绡说词》云:“贵养。词莫难于气息,气息有雅俗,有厚薄,全视其人平日所养,至下笔时则殊,不自知也”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人间词话删稿》)。所以,初学此道者一定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自律之。


                                          (十)


        “词祖屈宋。屈、宋之作亦曰词,香草美人,惊采绝艳,后世倚声家所由祖也。故词不得楚骚之意,非淫靡即粗浅”。“词贵妙司。词得屈子之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之超旷空灵。盖庄子之文,纯是寄言,词能寄言 ,则如镜中花,如水中月,有神无迹,色相俱空,此惟在妙悟而已。严沧浪云: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论词随笔》)。此乃“词外求词”之议。“词源于诗”,称“诗余”。故许多学词者,于诗中求词,然不及其祖源。屈、宋的“香草美人”、“星月风雨”意长、洁美、浑远,其情景灿烂又为寓天、寓地、寓神、寓君、寓情、寓怨、寓志、寓思,此乃立辞立意之精神,作词者不可不宗之。由此上溯到《风雅》亦是如此。至于老庄之超旷空灵,亦是词之气韵神元。一意一韵,此二者不可不宗。悟得其精华,以入词,何愁不得登堂也。若再进展学得晋陶之逸、七贤之骨、李白之放、东坡之旷、稼轩之豪、花间之温婉、雅正之清圆何惧不成佳作。说之易,成之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十一)


        词尽管为小道,但第一要辨雅俗。词最贵为清空中有沉郁、匠心中见天成、流畅中见荡漾。最忌镂刻矫作,流俗媚众。而其中有艳语、隽语、豪语、苦语、痴语、狷语,没有要紧语。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方为妙制。词意与词境须要浑成,谓之“双合”。词之描摹须以自然为宗,表意以比兴为主。词语险丽为工,但本色语巧用亦为妙笔,语淡意深为绝。作词选料,用古人事,须取新辟去陈固;用典不宜生硬,取其简去其涩;用古人语,取其清隽,去其平实;以“夺胎换骨”、“点铁成金”(黄庭坚语)为佳。词有三法,章法、句法、字法也。章法贵浑成,又贵变化。句法贵精炼,又贵洒脱 。字法贵新隽,又贵自然(《论词随笔》)。

        “作词至于成就,良非易言。即成就之中,亦犹有辨。其或绝少襟抱,无当高格,而又自满足,不善变。不知门径之非,何论堂奥。然而从事于斯,历年多,功候到,成就其所成就,不得谓非专家。凡成就者,非必较优于未成就者”。(《蕙风词话》)。所以,不能指望有成就而作词。“窃尝谓昔人填词,大都陶写性情,流连光景之作”。“ 问:填词如何乃有风度。答:由养出,非由学出。问:如何乃为有养。答:自善葆吾本有之清气始。问:清气如何善葆。答:花中疏梅、文杏。亦复托根尘世,甚且断井、颓垣,乃至摧残为红雨,犹香” (《蕙风词话》)。

         由此,作词之乐不在于词成,其乐在于作词之过程。偶乐填词,在于积学、积养,在于放纵神思、乘物游心。其乐融融。至于词成若何,付与“大浪东去”也。絮絮如上,未接词学之实质,聊作苦吟数载之心得矣。篇成而付清风哉。




    用户打赏列表
    关闭
       
    阅读(8794)  分享     收藏(0)    投稿     评论(0)    编辑:塞宾的左手
    全部评论(0)
    关注
    作者:一色长天   拥有256篇作品
        标题     作者
    十九首阅148次
    诗四首阅110次
    25首阅145次
    迎秋阅113次
    远和近阅61次
    十五首阅190次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未获得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火种公益文学保留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火种公益文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3 huozwx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