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我看《朗读者》
  • 管理
    作者:粤亮 发表时间:2014-05-26 14:42:20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朗读者》是由史蒂芬·戴德利 Stephen Daldry导演,凯特·温斯莱特(Kate Elizabeth Winslet)主演的,根据本哈德·施林克 Bernhard Schlink的作品改编而成的影片。影片的主线是15岁的少年米夏·伯格(大卫·克劳斯 David Kross 饰)偶遇36岁的中年神秘女列车售票员汉娜(凯特·温丝莱特 Kate Winslet 饰),后来两个发展出一段秘密的情人关系的全部过程。在同时期反映纳粹德国统治时期的作品多于牛毛的情况下,影视片《朗读者》采用不是渲染暴力,而是从挖掘人性的角度来叙人述事。《朗读者》之所以能够获奖,正是人们看重了导演独特的视角,导演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把纳粹德国统治时期人们受到了统治者的蒙蔽,懵懵懂懂地跟着统治者作恶,而又不清楚责任在谁的身上的悲剧再现于荧屏之上。爱情不是主题,战争罪责才是作品的主题。本影视书评的作者,在文章中对《朗读者》部分情节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可以引导读者带着审慎的观点去看待影片所反映的主题思想,起到较好介绍推荐作用。欣赏!期待着更多好作品!荐读!

        之前,阅读了《广州日报》连载小说《朗读者》,也曾在敏思社区看过几篇被评精的观后感,对剧情已略知一二,上周四晚,又和家人一起看了影碟《朗读者》。

        这部影片的情节,并不算太复杂,但从头至尾都似在解谜。

        剧中女主角名叫“汉娜”,她的身份是谜,她爱听朗读是谜,她在获知要换岗和提职的时候,突然不辞而别是谜,她在法庭上,为了避开签名,义无反顾的放弃辩护,情愿被判终身监禁而认罪是谜,后来,她明知道已被安排好了出狱后的生活,却在即将重获新生的前一晚,平静的用皮鞋上的鞋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是谜。

        围绕在汉娜身上,一个又一个的谜团,最后,被她称为“小家伙”的男人给解开了。

        多年前,这位不谙世事的懵懂“小家伙”,因感激汉娜的相助,而恋上了独居的她,“小家伙”长大后学了法律,在一次旁听审判纳粹分子的法庭上,他们不期而遇,可是,此时的汉娜,却坐在了被告席上,“小家伙”的思想和情感,在现实和往事中穿越,后来,他用爱心解开了围绕在汉娜身上的那些谜团,原来,她一直固守的一个秘密,竟然是羞于承认自己是文盲。

        汉娜,仅仅为了掩饰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不惜以失去自由、甚至牺牲生命为代价,难道说,这是在维护个人的尊严?真令人费解!

        我觉得,汉娜的可悲和可怜,不完全在于她不识字,而是在于她不能正视自已的问题,所以,不能主动和积极的去改变这个现状,相反,采取逃避和掩饰,最终酿成了自我一个又一个的一人生悲剧。

        一个文盲,认知能力有限,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肯定也会大打折扣,更谈不上什么人生规划和把握命运之说了。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与受教育多少自然是有关系的。

        假如,汉娜有文化懂道理,当初面对羞涩的“小家伙”情感冲动时,就能把控好自己,不会和他做那事;后来也不会为纳粹分子服务,而她所谓的忠于职守,却导致了几百名无辜的犹太人死于火灾;更不会愚昧的在法庭上违心默认判决,从而失去了人生自由。不过,至于后来汉娜选择自杀,那倒不是因为她没有文化,也不是她不懂道理,因为,此时的汉娜,在长大成熟的“小家伙”用心的帮助下,学会了阅读,学会了写信,她已拥有了一定文化知识,可是,汉娜心里明白自己与已长大的“小家伙”之间,存在着太多太多的差距,她无力、也感到无法逾越,最终失去了面对的勇气。

         《朗读者》,是一部描写关于历史与个人、情欲与道德、爱与罪的影片,通过汉娜的人生悲剧,直指人性、责任和道义。人性,是人的本质所在,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需要文化,需要知识,需要历练,才能获得提升。影片中的汉娜,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本性是善良的,即使后来为纳粹人做事,那也是为了谋生。她当电车售票员时,衣着整洁,认真负责,是一名尽职的员工;她在路边发现生病的“小家伙”,主动上前伸出援助之手,在她的照料下,情窦初开的“小家伙”与她产生了感情,并保持了一种秘密的关系,所有这些举动,完全出于自然本心。两情相悦,原本就是男女之间所渴望的,也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小家伙”从汉娜身上得到了性启蒙,无疑又帮助他的成熟,后来,他成为了有文化的男人,又反过来帮助她,这些都是有根源的,毕竟曾经他们之间有过一那难忘的情缘经历。

        汉娜的故事,说明了具备一定的文化学养,生存才有质量可言。相比之下,长大成熟的“小家伙”,坚持为狱中的汉娜,做出了不被旁人理解的付出,实质上又是在拯救她的灵魂。“小家伙”每次去探监,都要带去一盘盘朗读书的录音带,帮助汉娜学文化,后来认字的她,便可以到监狱图书室借书,从而开阔了视野和胸怀,虽身在狭窄的牢房,却不再感到孤独和迷茫,扫盲后的汉娜变了,脸上有了笑容,心里有了期待,她默默进行灵魂的拷问,临终前,她写了一份遗书,请求把节省下来的钱,转送给当年在那场火灾中幸存的一对母女,可惜,那位母亲已逝世,而她的女儿没有接受钱,却原谅了汉娜。她平静的收下了退回来存钱的精美铁罐,提出不留名字把钱捐出去,深爱着汉娜的“小家伙”,一一做到了。

        影片《朗读者》,获得了奥斯卡多项大奖,女主角汉娜的扮演者,是英国演员凯特·温斯莱特,相比《铁达尼号》,她的演技更内敛了,也更成熟了,因此获得了第八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汉娜这个角色不太好演,特别是和“小家伙”几段裸浴和性爱的镜头,都要把握好分寸,做到放而不媚俗。凯特·温斯莱特亦坦言:“饰演她的那种感觉……我已经很久没有了。而由于这个角色身份的特殊性,也让我在演戏时多了一份责任感,使我不得不全身心投入,认认真真来扮演她。”当然,从影片中也看到这位原来脸形和身材均圆润丰满的女演员已显老了,不禁又感叹:岁月真是不饶人啊!

        从这部影片中,我多少悟又出点什么,人生是谜,性爱是谜,身体是谜,当事者谜,旁观者也有谜,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同,人生,本来就是在探索和揭开一个又一个的谜,事实上,也不可能寻求到什么标准答案,有时,连自己都弄不明白自己,只有在乎你的人,才会真心帮助你去分析和解谜。联想到影片中汉娜最后放弃生命的那个选择,又让我深感纳兰《饮水词》木兰花令中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别样的意味,有时,选择后退、忽略、和放弃,或许还能永留一份美好在心里。有些人和事,放弃了,虽是憾事,却不可避免。而与意中人相处如若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又该有多好啊!

        影片《朗读者》,打动全球无数读者的同时,无疑又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同时引发了对灵魂和肉体的警醒、反思和拷问。文化知识,可以让人摆脱愚昧,朗读,是人生的需求,也是终身的需求,放弃什么,都不能放弃求知,学无止境,学更无年龄所限。

        每个人看《朗读者》,都有自己的解读,以上,是我的一些感触。

        写于星岛环球网敏思南苑2009年4月9日   修改于火种文学网2014年5月26日

        剧情简介

        二战后的柏林,满目疮痍。某天,当少年米夏·伯格(大卫·克劳斯饰)从学校回家时,突然生病倒地,这时一名叫汉娜(凯特·温丝莱特饰)的陌生女人帮助了他。当米夏由黄疸病康复,他找到了汉娜答谢她,不料两人却很快卷入了一段激情而秘密的关系,虽然汉娜的年龄比米夏大15岁。米夏发现汉娜很喜欢听他读书,而他朗读的力量让他们的关系更为亲密。《奥德赛》、《阴谋与爱情》、《无用之人》……一本本读过来,汉娜深深着迷。然而有一天,汉娜却突然不辞而别,留下米夏暗自神伤。

        八年后,米夏虽然已经淡忘了汉娜,但是那段关系一直是他最甜蜜的回忆。已经是法律学校实习生的他在毕业之前参加了一次对纳粹战犯审判的旁听。就在这时,米夏与汉娜又相遇了,但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与汉娜这样见面──她憔悴地坐在被告席上,作为一名纳粹战犯!审判开始了,原来汉娜曾做过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面对事实汉娜供认不讳,所有指控全部承认。审判进行得很顺利,汉娜面临的将是终生监禁……然而此时米夏发现自己仍然深爱着汉娜,而他也无法相信汉娜曾是那样的人,于是他开始调查整个案件始末,直到最后他发现一个秘密,一个导致了这比忏悔更令人心碎的爱情悲剧的秘密……


     
    赞5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千古流芳木兰情 下一篇:读若愚的《红颜薄命》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夏天的回忆阅2028次
    夏夜美感阅2073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11670次浏览

    热门作品

    3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64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3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4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