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公车改革的刍议
管理
作者:中言 发表时间:2013-11-26 12:56:57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公车改革势在必行,只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立足现实,把握机遇,就能够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公车改革之路。”作者分析了我国公车使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无论遣词造句还是事例引论都做到了自然到位。分析透彻,论述精辟。荐读。 |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以计划经济体制为背景的公务用车制度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车消耗远远高于国家财政对国防、科研、农业、公共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成为财政的重要支出,这一极不合理现象促进了公车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资源节约等作出全面规范。《条例》指出,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我国公车使用管理的问题及现状: 1.规模庞大,财政支出负担重 我国公车规模及费用一直居高不下,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在社会强烈呼吁下,公车改革在2003年前后正式启动,各地纷纷采取了“卖公车、发补贴”的办法。然而,汽车在政府采购物品中始终占据前三位,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公车花了600多亿元,2006年则将一举突破700亿元,占财政部预计实现的3000亿元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近1/4。截止2012 年6 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33 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1.14 亿辆,扣除公交车辆和私家车,各级政府和各单位的公车总数在4000 万台以上。社会出租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 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 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 2.超编、超标购置,以车的价值来体现身份 “身份象征”膨胀了各级各部门超编、超标配置购车。按2004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颁布的《规定》第三条: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依据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人员编制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核定公务用车编制。(1)部长级干部的专车,按1人1辆定编。(2)副部长级干部的工作用车,按1人1辆定编。(3)一般公务用车,根据内设的司(局)级机构和机构的人员编制定编。副部级单位副职领导工作用车,根据工作需要定编。《规定》给相应职位规定了车辆配置的标准。但是在地方许多乡镇领导都有专用的公务车,个别领导盲目跟风,在无预算未审批的情况下,采取“先上车后补票”,之后利用其它立项套取财政资金的做法,违纪购车以满足攀比心理。我们知道,权力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扩展性,如果没有外在的约束,权力的运作就会脱离正轨,呈现主观随意性。 3.假公济私,作风腐败,国有资金流失严重 在公车使用中,存在着大量的领导私用公车的现象。由于特权思想的作怪,许多官员认为公车就是专门为其服务的,因而“热衷”于公车私用。走亲访友、接送家人,甚至是假日期间外出垂钓、聚会等等,公车以潜规则的方式被挪用为专车。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特点是实物供给、单位所有、多途径补贴运转费用。正是由于公车缺乏规范化管理,很多单位“一把手”说了算,在其授意之下,司机在油费方面虚报、在维修费上拿回扣、维修保养费用更是高得离奇等,导致国有资金流进个人的腰包,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调研数据显示,每台公车的平均年消耗费用约为10万元,这一数据还不含隐性开支费用。公车私用导致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损害了党员干部的象形,也极大地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对公车改革的阻力分析: (一)各级领导干部的消极执行构成的阻力 在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中,领导干部对于公车私用习以为常,对待改革可能持消极态度。相关专家介绍说,公车私用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是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与贪污受贿、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没有质的区别,但一些领导干部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一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分析说:“车改是政府自己对自己的改革,故难以推进。公车改革之难,首先难在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作为既得利益的最大获益者,往往是公车改革的主要领导,虽然在前期有些地区实行了货币化体制改革,如广州市天河区所辖的22个街道办全部进行了车改,按照级别,普通公务员至处级干部领取400元至2800元不等的车改补贴。但通过调查发现,处级干部更喜欢公车。原因很简单:副处以上此前算是街道领导,基本上都配有专车。公车的使用不必掏自己一分钱的腰包,但实行车贴后,有可能因公务的繁忙而在私车油费和维修上花更多的钱。 (二)公车驾驶员的安置问题构成的阻力 作为公车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原来拥有“铁饭碗”的公车驾驶员,在改革公车会损害其利益的情况下,会成为公车改革的另一个阻力。因此对公车驾驶员的合理安置构成了公车改革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从成本分析的角度来说,安置驾驶员费用在一次性上可能会投入过高,但就长期而言,公车使用中所造成的国有资金大量流失得以截流,其中驾驶员所造成的一些隐性损耗得以消除,这对车改的顺利进行是有利的。 (三)来自主体受益者——公众的阻力 公车改革的主体收益者是公众,照理说不会成为改革的阻力,但如果在改革的过程中,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制度和法律体系,极可能在触动各级领导福利待遇降低的情况下,比如私车的使用必然会加大领导干部的消费投入,这极可能使腐败之风越演越烈,从而将公车改革所得利益转接到治理腐败上,公众并不能真正的获益,这时候公众就有可能转化成公车改革的阻力。公车改革运行中必须合理地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消除公众的疑虑,使之成为坚定的改革支持者。 公车改革应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保障之上,对国外先进的经验兼收并蓄,同时要有敢于破冻土、裂坚冰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下,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敢于从部门利益开刀,在经费预算上压缩成本开支,并加大舆论监督的力量,以政策为导向合理有效地进行。 公车改革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政府在改革中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积极稳妥高效长期进行。诚然,任何一项改革都必然会触动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产生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任何脱离了实际情况的公车制度改革都注定难以坚持下去,公车改革也不例外。但我们只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立足现实,把握机遇,就能够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公车改革之路。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 一封申诉状 | 下一篇:荒楼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23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30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22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7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62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70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8次
乡村的天空阅182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