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我的家风
  • 管理
    作者:蒋韶华 发表时间:2014-02-17 11:36:11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庭是社会的一份子,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教带给社会的是做人有积极向上的面貌,做事有兢兢业业的态度。在一个熙熙攘攘的社会里,如果众多的家庭都保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家教家风,我们的社会就会有勤劳节俭的良好风气,人们就会和和睦睦,和和美美的生活。就像作者所说的,“一门良好的家风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足以纯净一个人的灵魂。”欣赏勤俭持家的文章,期待更多佳作!荐读!

        近日,在央视新闻中,时常播放记者去街头采访普通群众,询问大家的“家风是什么的”新闻。我每每看到在镜头里用朴实的语言坦诚而认真地讲着自己家风的人们时,倍感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同时欣喜地看到,在我们中华民族万千百姓中,永续传承的诸多传统美德仍然在时代的奔腾浪潮中瑶瑶生辉。
      一门良好的家风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足以纯净一个人的灵魂。在诸般夯正家风的熏陶中,可以让家族人的生命轨迹不致出现偏颇,做人原则也自然会始终恪守中正。自古以来有续传递的家风文化,使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世代秉承着“仁义礼智信”的古训,汇聚成中华神州强劲的发展势能,裹挟着时代前行的最强音,浩然向远。
       新闻中的这些话题也多次引发我对自己家风的回忆和思考,也自然联想到我的家教对我的影响。
       我的家庭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位老知识分子,母亲是自15岁就参加工作,默默在工作第一线工作了35年的老工人。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在我的家庭中,我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的言行示范。他们对我们子女的教育都是身先力行,很少对我们有长篇大论的说教。就是这样在他们日常生活里的潜移默化中,于无声处影响着我们兄弟的德操和心境。
      小时候家里很穷,虽然是双职工家庭,但是父母17年没有变化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100元。这就使父母要计划生活,拮据度日。
      于是,我从小的跟父母学的第一课就是节俭。小时候吃饭都是简单的饭食,没有如今这样餐桌上的丰富。记得小时候吃饭,无论餐桌上有多少饭,父母都不允许我们剩下。并从小教会了我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我们也自然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吃掉最后一口馒头,喝光最后一滴菜汤,从不浪费。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从小父母每当炒完菜后,为了不浪费锅里剩下的那丁点的油水,都会让我们撕下一小块馒头去擦干净炒菜锅里的油汁,然后吃下。我那时总觉得那是一种美味,刚刚炒完菜的炒锅还泛着热度,用小块馒头一擦,汤汁油汁都会吸入馒头中,并且馒头擦锅的接触面会微微受热泛黄,有股酥酥的口感。趁热放到嘴里,满嘴飘香。于是,每每父母去厨房炒菜,我们都会提前撕一小块馒头站在一边,等着擦锅。
      长此以往,便养成了习惯,如今家里的饭基本都是我做,但依旧会在炒完菜后,去自然地撕一小块馒头擦锅,然后再去刷锅。仔细想来,这样的习惯我从六七岁时开始,迄今已近坚持了三十多年,甚或有时我也会指使女儿去做这样的事,女儿竟也高兴这样做,同样也会赞美那块擦锅馒头的味道不错。如此,用小块馒头擦锅的家风有了传人。
      如今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习惯却不曾更改。这样的小节俭虽无什么了不起的高贵,但是那一小块擦锅的馒头,却历练了我三十多年的勤俭习惯。这样的家风虽不会让我有何大的善举,但依旧会朴实地匡正着我在生活细节中的节俭心态。
      自不必说现在生活好了,我们对家里物资的珍惜也是习惯性地养成。剩饭吃不下,一定会存到冰箱里,第二天再热热吃,甚至会掺杂到新做的菜中,绝不一倒了之。有时剩菜和新做的菜不合味,使得新做的菜也不是那样鲜亮,但早已养成的习惯,使我们并没有觉得这样的菜有多么难以下咽。
      女儿年龄小,刚开始看到我这样的菜品,会开玩笑地说,爸爸今天又做了一道大杂烩。说归说,我自然会带头大口地吃菜,并不住地在女儿面前“王婆卖瓜”一番,久而久之,面对我时常做的大杂烩,女儿也习惯了我的手法,和我一样大口的吃着。
      这也多多少少影响了女儿的吃饭做派。她从上幼儿园时就在校吃小饭桌,一直坚持到现在仍然不回家吃午饭。而且回家后总会夸奖她在学校吃的饭有多好吃,我听后自然高兴,这足以说明女儿在学校吃饭和在家一样不会挑挑拣拣,也一定不会剩饭。
      在学校吃的一定有不合乎自己口味的饭,但她能依旧乐观地夸奖好吃,并有意间说给我们做父母的听,有时我也权当是女儿懂事的安慰,不让我们挂牵她在学校的生活。想到此,我也有些怜爱之心,觉得女儿一直这样在外吃午饭,有点愧疚她。但是,细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她的历练,对她的成长只能有诸多益处,绝无半点不好,别人家的孩子能行我的孩子也一定可以,想到此也觉心里有些许的宽慰。
      和父母学到的另一种生活技能就是劳动。我家是个大家族,但爷爷奶奶都过早离世。我从来没有享受到像现在社会四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一个孩子的待遇,更谈不上蒙受多少祖辈的荫泽。父母组建家庭之后,完全是靠他们的辛劳,白手起家,一步一步艰辛地走过人生的坎坎坷坷,直到如今父母都已是儿孙绕膝,安享晚年。
      那个年代,母亲生我和弟弟,产假只有56天,由于父亲还在遥远的沂蒙山区工作,因此我和弟弟都是出生第57天就跟着母亲上班。只有我时,是母亲抱着我上班,有了弟弟便买了一架小竹车,推着我们兄弟两个上班,寒来暑往,不曾间断。那时,母亲的厂子女工多,专门成立了照顾女工新生孩子的“哺乳室”。就这样,我们兄弟刚刚满月就跟着母亲“三班倒”。坚强的母亲从没有因为家庭而耽误工作,也从来没有工作舍弃照顾子女。
      那段艰苦的岁月,母亲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坚韧地在家庭和工厂之间奔波,直到我父亲与一个户籍是他工作所在地的人“对调”后,才回到家乡工作,母亲才有了一方依靠。
      曾听母亲说过,那个年代由于物资匮乏,母亲产后没有什么营养,加上又拖着刚刚生产后的虚弱身子“三班倒”,工作和生活的负荷给母亲的身体造成了很多伤害。
      曾有过一个雪夜,母亲抱着襁褓中的我上夜班,半路身体突然虚脱,晕倒在了雪地里。冬天夜晚的十点多,街上早已没有了行人。幸亏是我的啼哭声传出很远,引来了一个过路的大叔拉起了晕倒的母亲,并把我们母子安全送到了厂子里。那晚,母亲把我放到“哺乳室”,喝了点热水,在火炉边暖和了一下,硬是坚持干完了那个夜班。后来母亲说,要不是那个好心的大叔帮我们母子一把,我们母子指不定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就是这样,父母在艰辛中拉扯着子女。日子虽穷,但却是很坚强的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着。
      我有时候在想,那个年代,我们全家和万众百姓家庭一样,虽然没有丰厚的物质生活,但是全家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在某种意义上讲,那个年代的人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不是在苟且地活着,而是在坚贞地生活着。
      正是父母这代人无私的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都已近暮年,我们做子女的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地孝敬他们。同时,更要传承他们的优良品质,让我辈和我们的下一代懂得真正的人生,学会真实地活着。
      随着我的年龄增长,我也看到了父母的不易。我学会的第一件家务活就是刷碗。那还是上小学一年级,母亲就很认真地对我讲,我现在已经上学了,是大孩子了,要学会干点力所能及家务。于是,母亲就手把手地教我刷碗。我那时虽然还对干家务之事有些懵懂,但心里决然是想替父母分担的。于是也会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刷碗的技巧。
      母亲都会给我兑好水温刚好的半盆水,放上一点碱粉(那个年代还没有洗洁精,碱粉在北方人生活中除了蒸馒头时中和面粉发酵后的酸口,最大的用处就是用做刷碗时的除油剂),用一块小白纹布在水中擦洗杯碗盏碟,有些干透在上面的饭渍还要用指甲轻轻地刮擦,这样才算洗好第一遍碗。随后要再兑好半盆清水,把刷过一遍的碗再冲洗干净,然后将盘碗反扣在碗橱桌面上一块厚厚的白毛巾上控干水分,再分门别类整齐地摆到碗橱里面。这样,刷碗的工作才算做好。
      弟弟小我三岁,三年后,他也上了学,我依旧刷着碗。但是父母也适时地给弟弟安排了一件家务,那就是吃完饭后,让弟弟负责扫地。于是,我俩便分工明确的干着各自的工作。
      记得那时年幼的弟弟,还尚有一些顽疲,加之上面还有我这个当哥哥的可以替他“抵挡”一下。有时叫他扫地,他也会不太情愿,但在父母的严责下,他逃脱不掉自己的职责,依旧要拿起笤帚扫地。
      心态不对了,工作就不认真,弟弟扫地也时常会丢三落四地扫不干净,但是父母都会耐心地给他做示范,交给他怎样拿笤帚,扫地应保持什么样的姿势,要先扫四周,然后将地面的灰尘杂物慢慢堆砌到中央,再用簸箕收起。
      母亲有时边示范,边说:“扫地扫旮旯,擦桌要擦角”(山东话的“角”念做jia )。并解释道,扫地要从桌子底下,墙角旮旯等不显眼处扫起,并要挪动一下凳子椅子扫一下,这样扫出来的地才干净。擦桌子不能只擦表面,角角落落,桌腿桌边都要擦干净,这样才算是擦好了桌子。朴实的俗话,包含了很多实用的道理,也是我们从小就记得的家训。
      于是,在干家务方面,跟父母学会了很多技巧。譬如,母亲是一位老糕点师,自小在我们当地一家百年字号糕点铺学徒。那时候,母亲的师父们要求徒弟很严。在母亲学徒之初时,老师根本不让徒弟上案子接触面,而是在地上给一块黄泥团,学着拿捏各种花样。只有这样反反复复练成了熟手,师父看着满意了,才能首肯弟子上面案和面。并且要求在每次和面前都要洗干净手,检查指甲是不是长了。指甲一旦长的有点长,马上命令先去剪指甲。母亲自那时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一旦动面做面食,就先剪指甲,足见那个年代老字号不仅有看家绝活,更有诚信有加的职业素养。这家老字号有了这些良好的内功,才练就了店铺真正的诚信。此店也在1956年10月8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专题摄制了该店的专题纪录影片 在全国各地上映。影片中所拍摄的当家老糕点师傅石镇轩,就是当年要求母亲仔细做活的老师。
      母亲这种良好的职业素养也在生活中影响着我们,自小母亲就十分注重我们兄弟的个人卫生,一旦衣服脏了,头发长了,指甲该剪了,母亲都会及时给我们操持。并约定好父亲无论工作再忙,也要至少每周带我们去浴池洗一次澡。由此,我们兄弟自小也养成了爱整洁的好作风,特别注重个人卫生的保持。这不能不说是母亲自小培养我们养成的好习惯。
      我学会的另一个重要家务就是担水。那时我们虽然居于城市,但是自来水并不是安装到户,都要去自来水公司的定点供水点去买水吃。于是那个年代,家家都会有一副扁担,两只水桶。一分钱可以买两担水,这两担水如若节约点,也足够一家人一天的吃用。但要天天去担,不然水缸就要见底。
      我上四年级时,当时也算是个大孩子了,就必然要担承更多的家务。其中之一,就是每天放学后,担着两只水桶去担水。刚开始,人小个矮,父母就让我先挑半担,于是我去放水点让放水的大娘给两只水桶各装半桶。即使这样,刚开始也会压得肩膀生疼,担着半担水还摇摇摆摆,走走停停。有时候肩膀疼了,就把两只手都局促到肩膀附近,向上用力托着扁担,以期能减轻肩膀的压力。
      邻居比我大些的小伙伴都已经能挑一担水了,看到我如此形象,便笑话我担着半担水的样子,从远处看,摇摇晃晃一路走来,像“一架被打下来的小飞机”,迈的是小碎步,走得是“之”字路,半桶水还晃得直往外溅水花,狼狈像可想而知。
      但是邻居的大人们都会给我很多鼓励,直夸我长大了,可以替父母挑水了。父母也会说,他们小时候也是被这样“靠”出来的,时间长了就会适应。
      放水点离家不算很远,在我们胡同尽头,大概二、三百米的样子。那时每天放学,都会先去拿起担子挑水。时间长了,肩膀也真的慢慢地被“靠”了出来,承重能力陡升,于是我也开始能挑一整担水了。那时,当看到减了一半的工作量,由原来的四趟变成了两趟就可以把水缸灌满时,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一担水,我一挑就是十几年,直到1992年我家拆迁,住进了楼房,才结束了我的挑水生涯。也是从那时起,我的肩膀可以抵御百十斤的重量,以致参加工作后在做仓库保管员的时候,可以和装卸工一样,扛起一百斤重的麻袋轻松前行。这些能力,无不是小时候在父母的要求下一点一点从家务活中锻炼出来的。
      除此之外,我在父母的影响下学会了好多男孩子能干的生活技能。炒菜做饭,包水饺擀面条,洗衣服熨衣服,缝袜子钉扣子,粉刷房屋,挑水担担都能拾起来干。并在结婚后独立生活,参加工作后的为人处世中受益匪浅。
      现在想来,那个年代我们在父母的带动下,不曾有过任何的娇生惯养,吃穿用度也不会有半点的挑肥拣瘦。一切都是按照父母教育那样“吃饭穿衣亮家当”,没有攀比过,也没有想过高门不劳而获。从小就被父母教育地知晓“勤劳朴素”的道理。
      正是在父母的带动下,我们兄弟两个整个成长过程中虽然也遇到过很多坎坷,甚或有过失败,但依旧没有放弃对上进人生的努力。现在都从事着不错的职业,弟弟更是一口气拿下了上海财大企业管理的硕士学位,取得了高于父亲的学历。如今在一家上市企业做销售副总。我现在已经是考取了高级职称,在咨询培训业内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今年被山东省中小企业局聘为咨询委员会企业大论坛专家。
      我本无意炫耀我们兄弟这点小小成绩的取得,我只是觉得这些除了我们个人始终追求梦想的不懈努力外,无不与我的朴实家风有密切关系。父母自小教会我们兄弟生活技能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刚正做人、勤恳做事的道理。并且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当懦夫,面对困难要咬紧牙关挺过去,他们这样说的同时,也时时处处示范给我们看。我们也从父母日常的简朴、积极的生活态度中汲取了无限的精神营养,不然绝不会有今天的我们。
      突然有灵感写这篇文章时,脑际里像是在播放一部老电影,过去年月的一幕幕影像如蒙太奇般地展现出来。夜色阑珊时,伏案电脑前,静心回眸过去我们和父母生活的一切,感觉好珍贵,好珍贵,更感觉想说的话太多太多。真的想对我的父母说:“这辈子做您的儿女没有做够,下辈子您还是我的爹娘!” 
      我的笔触虽然是在写我的家风,但我的心却是在默默赞颂普天之下的善良父母们。正是他们这代人特殊的人生阅历,才造就我们这代人不同人生观念。普天之下,还有哪所学校,还有哪有那位师长会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人中的方方面面耐得心烦地口手相传我们这些课程。
      我们习惯说,做儿女的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其实仔细想来,为人父母者养儿不易育儿更难。他们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是一本深邃的百科全书,就是一本鲜活的人生辞典,可是我们做儿女还能再翻多久?
      所以,我写我的家风,其实就是在写中国老百姓共有的家风,我们父母身上那种“热爱生活,勤俭度日,律己宽仁,敬老爱幼,无私奉献,家国共爱”的诸多优良传统更应在我们这代人手中薪火传承下去。
      因此,牢记父母的诸多教诲,不背典忘祖,不混沌人生,修行好自我,教育好后代,才是我们每个家庭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家风。而家风的传承不仅仅在于会说,更在于会做。大道理谁都能随口讲出好多,但踏实地善为自己的每一份言行,才是真正的传承。正如先哲林则徐所撰家训“不孝父母,敬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所言那样,孝爹娘,睦兄弟,疼子女,爱家庭才是最好的务实家风。
      我们如都那样去做,家风就自然形成了国风,在如此和谐美满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每个家庭也注定会造就友睦祥爱的家庭环境,到那时如遇记者采访问我们:“你幸福吗?”我一定会由衷地大声说出我们的心声:“我很幸福!”


     
    赞3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记忆年味如此美好 下一篇:情人结,玫瑰香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