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情注文史写春秋
管理
作者:石荣臻 发表时间:2015-07-03 10:38:52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作者笔墨简洁,很好地纪述了周慎宝老师情注文史,在征集文史资料时,都要深入历史事件发生的遗迹现场,广泛走访询问知情者,孜孜不倦地查阅历史资料,还向有关学者及研究机构索取资料求证,让读者知道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教人开阔视野,深受教益。周慎宝老师的这种精神受到了作者充分的首肯和赞誉,起到了为立碑者立碑的作用。推荐欣赏,祝创作愉快! |
翻开新出版的《莱芜区域文化通览·钢城卷》,钢城的区情、政情、文化、风土人情便可了然于胸。人们翻阅着这部钢城地域文化“小百科”,备加尊崇那些为此书编撰而默默耕耘的人。在这支默默耕耘的队伍中,周慎宝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怀着一颗对区域文化的责任心,凭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阅历,为该书的编撰无私地倾注着心血和精力。 周慎宝老师是一位知名的散文家,先后出版个人散文集四部,编著散文作品集四部。他不仅在散文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十分热衷于文史资料的征集与研究,在文史撰写领域也赢得了一席之地。他先后被莱芜市政协和钢城区政协聘为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员,多年来,他不负“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员”的使命,情注文史写春秋,先后为《莱芜文史》和《钢城文史》撰写文史资料稿件数十篇,几乎篇篇被采纳。其中,《一门三进士》和《“官字号”轶事》,选材好,史笔精湛,在莱芜可谓是家喻户晓,得到了市区文史部门的高度评价。 周慎宝老师对文史资料的写作精心研究,开挖很深。平时,他随身携带着三样东西,照相机、笔记本和签字笔。他走到哪里,耳闻目睹到一些有研究价值的史料,都要拍下照、记录好,以备写作中应用。他有一个嗜好,特别钟情于古碑的文字记载,只要听说哪里有古碑,他都要想方设法亲自去探查,拍照片、抄碑文、询详情,回来后再细细研究碑文,试图从中挖掘出珍贵的史料来。在文史资料写作中,他努力拓展文章的深度和广度,特别重视历史事件的细节记述,从而使他的不少文史资料内容精彩纷呈,可读性强,富有阅读吸引力。 征集文史资料是一项非常严谨而又复杂的事情,撰写出来的文史资料必须具备真实性、广泛性和可读性。事实上,有很多文字记载或民间传说,有真有假,且众说纷纭,很难把握历史事实真相。为此,周慎宝老师周慎宝老师是一位做事认真负责的人,做任何事都不嫌麻烦,直到做好为止。他在撰写《“官字号”轶事》一文时,曾数次到艾山街道的肖马村去采访、调查,以至于他一进村,很多村民就认得他,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尽管这样,在编撰《莱芜区域文化通览·钢城卷》有关“官字号”的内容时,他仍旧三番五次到肖马村进行核实,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也得核实的清清楚楚。 周慎宝老师情注文史,在他的散文创作中,很大一部分也是带有文史色彩的文字,如《县官判泉》、《立碑戒赌》、《银山寨碑考》、《龙盘石的传说》、《桃花仙女的故事》……这些文字的形成,他先是下了一番功夫,深入挖掘素材,然后把它们用故事的形式写出来,既有可读性,又丰富了钢城水土的韵味,对于钢城的地域文化建设可以说是一件功不可没的事情。莱钢作协陈原主席在周慎宝老师第一部散文集《泥土的眷恋》一书序言中曾如是评价:“我所了解的老周有能力、有激情,更有一副古道热肠,他对我们钢城这一带的乡风民俗的挖掘,以及带有这种特色的写作,是值得人们的期待的。一个没有文化的地域在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是不可想像的,而要想让这些地域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薪火相传、恩泽后人,没有一批像老周这样的挚诚地面对茫茫原野的执笔人是不可想像的。” 情注文史写春秋,在瀚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钢城文化的蛛丝马迹,呕心沥血写春秋。周慎宝老师如一缕微风,一滴水珠,一粒石子,一片翠绿的树叶,默默无声地表达着他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铅字(修改版) | 下一篇:旧书摊淘“宝”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16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29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15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2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54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5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5次
乡村的天空阅179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