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文和武,一个是80后,一个是90后。
孩子们生活在共和国的盛世年代,不但衣食无忧,而且还接受了高等学历教育,机遇也不错,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工作,有了孩子,十分幸福。
在我们家族的历史上,相对而言,孩子们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优越,绝对是得天独厚,是佼佼者,是史无前例的。但是,这些80后、90后中间的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试图与老一辈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彻底决裂,在不断地追求着更高层次的幸福——向往出国,向往城市,向往高楼大厦,向往小车大款,向往晋职加薪,向往独立生活,向往富豪们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方……
他们处在和平盛世,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下,比较看重物质方面的追求,而比较轻视精神方面的提高。由于道德观念的沉落,他们不能够溯本追源,履行人生孝道。有些人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的意思,不愿意负担赡养父母长辈的责任与义务,不愿意传承中国古老文明孝道的传统美德。在生活的“跷跷板”上,总是让父母长辈处在“低势”的那一头。
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赡养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行为,也是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亲情是一个人的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素质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天性和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
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自己的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会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还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不由使我想起了从前妈妈讲给我的寓言故事,今天我又重复讲给自己的儿子。
在很早以前,大概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时期,有一个孩子不太孝敬爹娘,爹娘拿他没有办法,只好找孩子的舅舅。舅舅是个“放羊的”,品级不过就是一个“羊倌”而已。他虽然目不识丁,没有文化,但是他对子女的教育却非常有方法,他对姐姐和姐夫说:“把外甥交给我吧,过一段时间以后,相信他会回心转意的,能够成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的。”第二天,孩子的爹娘把他送到了舅舅家。舅舅见了外甥,既没打,也没骂,微笑着把一根羊鞭递给了外甥。舅舅抚摸着外甥的头说:“乖娃,已经是个大孩子了,跟着大人学点什么吧,就先帮舅舅操持羊群吧!”
时过不久,三伏天的一个晌午,太阳像火球一样炙烤着山坡,就连天上的鸟儿也都藏在树荫里不出来了。舅舅把外甥带到一棵大树底下乘凉。这时,外甥看见了树上有几只小鸟飞来飞去,忙个不停。就问舅舅:“这些小鸦雀不怕热吗?它们不好好待在窝里,在这样炎热的太阳底下飞来飞去,来来回回地干什么呢?”
舅舅抬头望了望,指了指大树上的鸟窝说:“你再注细瞧瞧,那个鸟窝里不是有一只已经老得飞不动了的老乌鸦吗?你看它正在仰着头,张着嘴,由小乌鸦一口一口,衔回小虫子喂食吃呢!要是没有这些懂事的小乌鸦衔食喂它,它肯定会被饿死的!”
舅舅看着外甥的眼睛,停了停,又解释说:“这就叫‘乌鸦反哺’。”外甥在一边静静地听着舅舅的话语,呆呆地看着小乌鸦的孝行之举……默默地底下了头。
舅舅又拉着外甥的手,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又十分动情地讲述了羊羔跪乳的来历: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总是让它依偎在自己的身边,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香又甜。白天吃草,又把小羊随时带在自己的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拼命相斗,保护小羊。
一次,羊妈妈正在给小羊喂奶,一只老母鸡鬼鬼祟祟,探头探脑地走了过来,呱呱地讽刺说:“羊嫂子,多日不见了,以前那么雪白漂亮、靓丽潇洒的你,近来怎么一副形容憔悴,邋遢落魂的样子啊?哎!你瘦多了!我同情你傻呀,成天忙忙碌碌,四处奔波,搜寻着吃那很多青草所变的那点营养奶汁全部给小羊羔咂吮了去,自己却骨瘦如柴,何苦呢?你看我,从来不管小鸡子们的吃喝问题,全由它们自己去扑腾哩。”
羊妈妈非常讨厌鸡婆婆的话,就不客气地说:“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是什么素质?你根本没有亲情、爱心所在,不配做妈妈!到头来犯下拧脖子挨刀的死罪,有什么好处?”
气走鸡婆后,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
羊妈妈说:“妈妈什么也不让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
小羊听后,不觉泪下,“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
从此,小羊每次吃羊妈***奶水时,总都是跪着的。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它长大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哺乳之恩。
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羔羊跪乳”。
停了一会儿,舅舅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想想看:乌鸦还知道反哺、羊羔都知道跪乳呢,人难道就不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吗?”
外甥听了舅舅的一席话,懊悔地哭了。
舅舅心里清楚:孩子已经明白了一个浅显道理,觉悟了自己的愚昧过错,于是,抱起一只小羊羔,递给外甥说:“赶快回家去吧,我心里清楚,这些天以来,你的爹妈每时每刻都在家里思念着离开自己的怀抱、离开自己家庭的孩子呢!”
一路上,离开妈妈怀抱的小羊羔“咩——咩——”地叫个不停,这个孩子触景生情,情感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共鸣,也情不自禁地“妈——妈——”地喊个不停。
到了家门口,他老远就哭喊着“妈妈!爸爸!——”一头扑跪在母亲的怀抱和父亲的膝下,泣不成声:
“爸爸、妈妈饶恕孩儿以前的不孝之举吧,妈妈,我爱你!......”
从此以后,他成了远近出了名的大孝子。
你可知道?这个孩子就是后来成就霸业,一统天下的汉皇文帝。被后人楷模传颂几千年的《二十四大孝》之一。
故事讲完了,我又感慨起来:
羔羊尚且跪乳,乌鸦都懂反哺,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更应该把“孝道”做得更好。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在养老、敬老方面早已远远超出了“跪乳”、“反哺”的范畴。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努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使老年人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前提下,逐步向“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更高层次发展。有些具体操作细则已经写进法律条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进一步提高人的素质和道德观念,这是多么深得民心的千年事孝大计啊!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养老、敬老方面曾涌现过无数美丽动人的故事:扇枕暖被的黄香;彩衣娱亲的老莱子;舍身护父的杨香年;锅巴奉母的陈遗;负米奉母百里行的子路;鹿乳奉双亲疗眼疾的郯子;尝汤药跪进餐的汉文帝;卖身葬父的董永;拾桑椹喂母食的蔡顺;刻木头作为父母偶像的丁兰;背母逃难避灾祸的江华;孝行感天动地使得涌泉耀出鲤鱼的姜涛、庞氏夫妇;冒杀头之罪而怀橘奉母的陆绩;闻雷泣墓的王伟元;哭竹奉母的孟宗;为娘卧冰的王祥;悼父尝粪赎罪的黔娄;乳汁救姑的唐妇;弃官寻母的朱寿昌;亲自为母亲洗涤尿便器皿的太史令黄山谷等等。
又一个故事:汉朝有一位孝子,名叫韩伯俞。他伺奉母亲非常孝顺,对母亲的话是百依百顺,即使他的学问一天比一天好,他仍然将母亲的训诲记在心里。由于母亲的教导十分严格,每当韩伯俞偶尔做错了事情,母亲就会用手杖责打他。虽然很疼,但他总是忍受着,从不哭出声来,不敢有违抗的行为。有一天,母亲再用拐杖打他时,他竟然嚎啕大哭起来。母亲奇怪不解,问他:“以前你从来不哭的,今天为什么哭呢?”儿子哽咽着说:“以前母亲打我的时候,我感觉非常疼,知道您年轻有力气,身体还是健康的,今天母亲打我的时候,我觉得不疼,知道您的力气渐渐衰弱,身体状况必定不如以前了,我的心里觉得很难过,所以就不由自主地哭了起来。”后来这件事传扬出去,大家都说韩伯俞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
殊不知,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需要感恩的,一就是妈妈,一就是爸爸。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人依托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同时又要依靠父母的辛勤养育才能长大成人。
多少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日子里忧心如焚,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多少父母为使孩子吃饱穿暖,宁愿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挨冻受饿,忍辱负重,在所不惜;
多少父母为使孩子生活的更加好一些,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忘我工作而劳累成疾;
多少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业有成,出人头地,不惜债台高筑,强硬支撑,甚至去卖血供给孩子读书......
孩子长大以后,作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赡养和孝敬父母乃顺理成章之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既为人子,对父母行孝道应该是最起码的行为标准。
作为优秀的子女,要在家庭中扮演最好的角色,就应当树立这样的观念:尚若有一件衣服,应该先给父母穿;尚若有一口饭,应该先给父母吃;尚若有一间房,应该先给父母住。
因为我们坚信:人生天地间,百善孝为先!
2012.06.01于金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