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悠悠的乡土情结——读著名作家沁香一瓣老师的故乡系列散文
管理
作者:馨语馨愿 发表时间:2015-12-14 08:02:58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读作者洋洋洒洒近万字的纪实散文,仍意犹未尽,因为被心灵的共鸣所吸引。幸运的是,作者所解读的沁香老师的乡土文学作品,我也都拜读过,而且被深深感动。尽管有着同感,可惜我没有这么好的文化底蕴,不能如作者深刻解读。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地方。沁香老师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乡土情结,都源自对故乡那一片熟悉乡土的浓厚感情,并且把有“人”的乡村和村里的景致、风土人情、习俗展现的活灵活现。古往今来,很多作家都有一种内心的隐痛,那便是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乡之人、家乡之物的缕缕牵念。“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鸟念旧林,鱼思故渊,这种乡土情结渗透在沁香老师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落。每读一篇文章,我都有着诚挚的敬意和深深的感动。作者的文章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抒发畅快,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作者灵动的笔,再次令沁香老师的文章鲜活起来。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驾驭文字的功力。文中也充满了对沁香老师的崇拜和敬慕之情。倾情荐读分享。 |
近日,笔者又阅读了中国著名作家沁香一瓣老师的故乡系列散文作品,再次被他的行文思路和写作风格所打动,和广大的读者分享自己的一点阅读心得,以期和江山的文友们一起进步。沁香老师的一系列乡土散文,带着众多的人生回忆,诠释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情结,升华了美丽人生。读这些作品,忽如冬天里暖起了一把火,感觉心里温暖而敞亮。仔细品咂,犹如喝了纯蜜的味道;又仿似咀嚼着母亲烙的大饼、品尝着秋天挂在柿子树枝头的红灯笼一样的甜甜的柿子;还似扑进了故乡清澈爽凉的小河,让人禁不住去感怀和留恋逝去的岁月和日子。岁月流逝,那些日子虽然没有富足的口舌和身体之享,甚或还会有一丝酸涩,却散发着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情,无论日子如何走远,那些留存在心底的记忆却越来越清晰。那绵长而杳远的怀恋啊,时不时在打动着读者的心,令人心里甜甜的,也疼疼的。 现在,就让笔者引领读者一起走进沁香老师浓浓的乡情篇章,去体会一位成功作家的悠悠乡土情结吧。 沁香老师无愧于散文大家的称号,他的散文写作的面很广,要么书写大情大爱大题材,展现出宏伟、达观和大气磅礴;即使书写细碎的小事小物,仍能以小见大,反映出热爱生活和时代的接地气和树正能量的作品。而在他的乡土系列散文中,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桥一路,一人一屋,一船一河,都在他的作品中熠熠生辉,令人过目难忘。我窃想这就是老师写作的一种能力,是一位真正作家留恋、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真谛的楷模,并善于运用散文写作的技巧,在构思中掌握熟练驾驭文字的能力。看吧,《小院里的紫藤树》、《乡间的山芋藤》、《故乡的小木船》、《我记忆中故乡的野菜》、《故乡的土茶》、《老宅河的秋色》、《漫忆故乡的屋》、《走进故乡的晨雾》、《走进故乡的小路》,这些题目看似多么平常,这些事物看似多么平淡,可是老师总是能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和事情中写出不一样的精彩和别致的神韵,充满了时代气息,也充斥着大爱无疆,实属作家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大手笔作品展示。 打开任意一篇老师的文章,你都会感觉受益匪浅和非比寻常的感受。现在,循着紫藤花紫色的花穗和紫色的芬芳,我们一起走进老师的小院,去欣赏老师家小院别致的紫藤风景。 “春暖花开的时节,院子门口的那棵紫藤又开花了,紫色的花像串串成熟的葡萄,在清晨的阳光下耀眼发亮。交织缠绕的藤蔓盘满了木架,紫色的花影在风中摇曳着,醒脑的香味随风而起,悠悠地醉人。”这是文章的开首,交代了紫藤花的位置,细致地描绘了紫藤开花的情态,把紫藤花类比成成串的葡萄,让紫藤花显得更加惹人喜爱。然后老师很自然地介绍了这棵紫藤的来历,原来这是从小区花坛里分生出来的,是花匠送给爱花的老师的。然后作者又写了自己是怎么小心栽种和精心培育花苗的,再写紫藤经风沐浴,历经了风雨的洗礼而茁壮成长的过程,有详有略,恰到好处。最令人称奇的是老师家的紫藤是一根藤上长出两股的,由于在风雨中帮助它们直立,用竹竿给支撑到后来被缠断裂了,两股紫藤紧紧拥抱,它们不允许中间有插足的“第三者”——竹竿。你瞧,这紫藤的爱情难道不可爱吗?难道对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不够“鲜为人知”吗? 从植物联想到人,这篇文章带给读者诸多的想象空间,不是拟人却胜似拟人,老师的文章还能在细节和典故之上引人入胜,令人耳目全新且拍手称快!不由得也会让读者随着老师的文字发生共鸣,发出这样的感慨:“乖乖,这紫藤竟然有这样爱的魅力?”于是乎我们情不自禁会赞美紫藤的品行。紫藤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写到这里,按说应该结束了吧,不,还没有,精彩的还在后头呢。老师写到这里,宕开一笔去写了历代墨客对紫藤的赞美诗,写了有关紫藤的一些传说故事,还写了紫藤花可以食用和药用……如此,这篇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升华和拔高,弘扬了文学的正能量! 因为对这篇文章的喜爱,我禁不住跟了一个活泼幽默的帖子:老师的文章,总能在芸芸众生中显得与众不同。特别是对于紫藤缠绕而生,原来是这样的典故,真美!早知道紫藤花可以吃,我在春天可去备下一麻袋,煎炸烹调都行嘛,呵呵,真是的,晚了,哈哈哈…… 欣赏完了紫藤花,再去探访老师故乡的山芋藤吧。 《乡间的山芋藤》描写的主角自然是山芋藤了。山芋,请大家弄清楚,在这里,山芋不等于山芋头,而是北方人嘴里叫的地瓜呢,地瓜的学名又叫红薯,现在还有紫薯、白薯等。原来山芋就是这太俗不过的一种庄稼呀!特别是对于我来说,就是吃地瓜长大的。小时候,吃够了地瓜,想吃大米白面,可是哪弄去?凭着粮票也难买呀,再说粮票更没处弄!可是现代人吃粗粮、吃地瓜以及紫薯、玉米等却成了时尚。在超市出卖这些物品价格可都不便宜呢。难为这种最普通和平常的地瓜,老师却写出了不平常的精彩。 这篇文章,老师从在农贸市场买菜,碰到一对卖山芋藤的大爷大妈写起,写了自己买了一把山芋藤,自然勾起了对山芋的有关回忆。作品写小时候,生产队和社员怎样种植和培育以及收获山芋的事情,回忆了很多有趣的往事,让人忍俊不禁回忆自己小时候和地瓜的情缘。在阅读了这个文之后,我还是用调皮的笔墨这样跟帖:“这个文,把我装在闷葫芦里许多时间,却原来就是地瓜呀!在我小时候我可是被他害苦了,整个秋季除了切地瓜干,晒地瓜干、拾地瓜干、凉地瓜干、收地瓜干、买地瓜干……要忙活两多月呀!摊上阴雨天气可就惨了,半夜12点,全家打着灯笼也得去地里拾地瓜干,有时候在坟茔地里摸地瓜干,我的头皮就发麻,吓得要死,也不敢出声……哎,日子好苦呢,我家种地瓜多得时候,种了六亩地,晒干子一万多斤呢,想想都是父亲用手推车推回家的,有一次车子翻到沟里,差点要了父亲的命……那时候,一年就指着买了地瓜干,有点收入,过年时候能给我做一个绿裤子和红褂子呢,想穿裙子和旗袍,真是墙上挂门帘!哎,要是我写地瓜的话,文字也许比老师写得还多……但那些藏在文字中的故事却是不能相比的……” 是的,一个作品能引发读者广泛的共鸣,那么它一定是一篇好文章。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也有了一种写地瓜的冲动,这就是文章的魅力所在。共鸣就是对文章最大的认可。 走进老师写的故乡篇章,《故乡的小木船》也是一篇感怀岁月的文章!这不仅仅是记忆故乡的小木船,而是记载了故乡用小木船当出行工具和劳动运输的一个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水乡也建起了大桥,通上了轿车,所以曾经作为运输和交通工具的小木船,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殊不知它们曾经是有着卓越功勋的战士呢,所以人们把它们集中放置在一起,为了纪念那一段艰苦和温馨的岁月。 这篇文章从故乡的地域位置写起,老师的故乡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乡的交通当然靠木船。在文中,我们熟知了木船的制造、保养、用途等等。文章特别以一个好奇好动孩子的眼睛和口吻行文,对小木船的观察和审视角度是独特的,写了与小伙伴们划小木船的情缘,以及围绕玩小木船发生的有趣和危险故事,有惊无险地展示出一幅图画,小木船对村民的用途以及带给孩子们无穷的趣味等,读后如身临其境。特别喜欢文章中村民利用鱼鹰捕鱼的段落,具有很强的动感。这样的文章有知识、有画面、有故事、有趣味,不但激起了人们对岁月的感怀,同时也是对过去岁月和即将消失事物的抢救式的整理和记录。 是的,我们不能等着这些事物完全消失之后再去进行考古发现,而是应该在这些事物还存在的时候,将它们收纳进我们的文字,让它们在我们的文字中获得永生。其实老师在用文字给它们照相,用文字记录它们的面貌和形体,合成它们的照片。老师的这篇精美的文章,又为我们荟萃了一餐视觉和听觉以及味觉上的精神盛宴。我们在阅读文章的同时,不仅再次赞叹老师非凡的笔力,更盛赞他的超强的写作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追求大鱼大肉的生活,而是讲求营养的合理搭配。所以当今时代,很多野菜成了餐桌上的美味,而那些曾经的山珍海味的佳肴却有点备受现代人,特别是富人们冷落。就连我也经常在春天去田野挖一些如荠菜苦菜等来做美食。沁香老师的《我记忆中故乡的野菜》,记述的又是什么呢?听我来为大家介绍吧。 可以这样说,此为一篇散发着各种野菜清芬,让人唇齿生香、回味无穷的文字。这篇文章记录了老师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家乡的田野里挖野菜和母亲用巧手把野菜做成各种可口饭食的生活事实,用了细致温婉的笔墨再现了儿时的岁月和日子,彰显着乡间生活的朴实和富有的童趣。 文章以时间为序,荟萃了家里餐桌上曾经上演的四季野菜食物:如马兰头、荠菜、枸杞叶子和嫩头、苜蓿、马齿苋、野蒜、团葱等,不仅写了他们的美味,还写了它们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俗话说:家花不如野花香。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时代又进入了一个“家菜不如野菜香和不如野菜有营养”的年代,人们吃腻了山珍海味,胃口开始回归自然、绿色和健康。当我们再次品尝各种野味素菜的时候,其实再也不是当年那么难以下咽,而是变得醇香无比了;而当年人们难以见面的鸡、鸭、牛、羊和河鱼、海鲜再也不是独一无二的记忆中的珍品、佳肴和美味了。 其实不管是家菜还是野菜,都应该讲求营养的合理搭配,曾听有人说:“萝卜青菜各人所爱”。但是,养生就是一门学问,无论我们多么偏爱任何一种菜蔬,或者多么讨厌任何一种食物,都应该考虑和掌握摄入营养的全面和均衡。读老师的文章总是像品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野菜一样,越嚼越有嚼头,似乎那些文字都变成了唇齿间的香味,这股香味历久弥香,任其在岁月中沉淀多少年,再次品读都如新出土的野菜一般新鲜和原汁原味。这不愧是一篇舌尖上的美味野菜食谱的文章。是一篇有情节,有故事,有知识,有感情、有趣味的好散文。 老师家乡的野菜,沾满了乡情悠悠,让人感悟了亲情的味道,更闻到了母爱的味道。老师在文章中多次写到母亲。这篇文章中,母亲是一个十分勤俭持家的美丽女性,她可以把各种野菜做成汤、做成饼、做成春卷、做成水饺、做成混沌……可以说煎炸蒸煮闷烧炒,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和不好。一个慈母的靓丽形象跃然纸上。让人深深共鸣母爱的淳朴和高尚。不觉间让人深深思念母亲的味道,又会在读者面前重现“慈母手中线”的情形。是啊,无论隔着万重山和千重水,母亲和家乡都是我们心底最深的眷恋。读着这样的篇章,谁不会想起小时候母亲为我们做的野菜羹汤以及美味点心呢? 老师故乡的野菜如此美味,令人唇齿留香,那么老师家乡的土茶又该是如何的味道呢?我们再去品尝一番吧。 土茶,自然也不是指今天人们日常生活中喝的炒青、滇红,祁红,黑茶,白茶、毛尖、毛峰、云雾、银针、岩茶、佛茶、普洱,龙井、乌龙茶、大红袍、碧螺春、铁观音等,而是指桑叶、竹叶、金银花、野菊花、野薄荷、玫瑰花等,而是家庭自我炒制和加工而成的自产茶。 自产茶在市场是不容易买到的,但是在农村只要你有辛勤的双手,就可以去采摘来制作。在农闲的时候,泡上一壶自己亲手加工的桑叶茶或者玫瑰花茶,或者薄荷茶等,再温馨地打开一卷书,茶香伴着墨香袅袅升腾,是不是也是一种特别文雅的享受呢?这种享受又岂止是在茶社品尝毛尖和铁观音的味道呢? 此篇文章,老师以季节为序分别记写了各种土茶的原材料的生长以及采摘、制作和妙用功能,其中还穿插了采茶制茶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往事和故事,显得妙趣横生。老师的文章绝不会为了写什么就仅仅去写什么,而是补充许多有益的常识和有趣的故事,大有让人感觉在眼前打开了一扇缤纷异常的图画和美景的感觉。老师写了野菜,又继写了土茶,真是美不胜收,回味爽口,大有余味绕梁三日无绝之感。这篇文章同样写尽了各种土茶的浓香,也彰显了祖国香茗和茶道的博大精深。其实在乡间,土茶伴随着人们走过了多少岁月,其功不可没,但很少有人用文字去拥抱它们,赞美它们。而老师却深深地记住了它们,倾心赞美它们,真是特别用心,特别感人的。所以读老师的好文章,确实越品越醇香绵柔,令人神往之。 此时正值深秋,秋天的景色自然别有一番韵味。那么老师笔下故乡的秋色又有几分特别的雅致呢?就让我们首先走进《老宅河的秋色》吧。 老宅河,顾名思义,一定是老师家旁边的河流吧?虽然一直在编辑和学习老师的文章,但是沁香老师一直表现得很低调,他一味默默行文,留给读者丰厚的文化博览,令人敬佩和仰望。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我会禁不住在心底想去探访一下,到底是怎么一条河流,孕育了老师超凡的文品和秉直贤良的人格品质?所以我怀着一种近乎膜拜的情感,在字里行间窥视老师家门周围的一切。 是啊,这是老师家乡的母亲河,老师一定是喝着这条河的水长大的,这条河水一定是有灵性的,否则老师怎么会有如此悠长清新的文思?否则老师怎么会有这么崇高的文学情结?这篇老宅河的秋色,可以说字字珠玉,满眼尽是迷人风景。这篇文章描写老宅河的秋天,首先从老宅河的位置落笔,粗线条勾勒了老宅河四季的景色,言明最爱老宅河的秋色。接着用细笔进行详尽地描绘。老师的笔触以一天之中老宅河风景的变化写出了老宅河的神韵。重点抓住了清晨、中午、下午以及傍晚和夜色中光与影的变化,写出了醉人之水乡秋季的乡村风物。 看吧,老宅河周围的树木被秋风换上了不同颜色的装束,那些红枫、榆树、银杏、攀爬的蔷薇等,都悄悄变了模样。几场秋雨过后,老宅河周围的田野显出了丰收的沉甸甸的景象。弯弯的稻穗、银白色的棉花、小灯笼一样的柿子挂满枝头。还有河畔竹架上的葡萄串倒映在水中的倩影…… 清晨,站在老宅河畔或者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欣赏着河面上升起的淡淡的乳白色的雾,沿着老宅河的河首延伸,漫漫地,似蒸汽沿着彩色的长卷缓缓地拉开,河面上一片朦胧。这是多么诗意顿生的图景呢?当阳光拉开雾布,小鸟也开始了欢唱……河畔树上的露珠滴在河里,看清了小河里的游鱼……晨风中,云开雾散,太阳的脸儿红红的,似醉了酒一般……老宅河,从安详和静谧中醒来…… 最美的是老宅河的午后,“阳光普照和日初斜的时分,河畔的树和竹笼罩在金色的阳光中,斜阳透叶,莹莹闪光,头顶上的树叶忽然变得立体起来,美得几乎有点不真实。老宅河边的两边,还有一片一百多公尺的延绵的芦苇,秋风吹过,芦叶开始由嫩青变成深青带点微黄,它们在河的一侧静静地吐穗。那泛着青色的带绒的穗子,犹如少女后脑头发上扎的马尾辫子,在秋风中自由扬动。”这些景物的描写,是多么细致生动,给人无与伦比的美丽享受。老宅河畔草地上的小野花,那些生动的牵牛花和不知名字的小野花,在读者的心里再也忘不掉。 老宅河的黄昏,老宅河的月夜,老宅河的故事,老宅河的村人!多么熟悉的水乡的风景呀,多么美丽的水乡的梦呀……就这样氤氲在老师的秀笔之下,让人读了一遍,还要再来回味一遍……心儿就在自己的怀里荡漾着,感动着,染了甜蜜和幸福的味道…… 老师描写景物的语言温婉细腻,所描绘景物无不活色生香,每一句每一处景物描写都如美人的眼目传神达情。闭了眼睛,似乎看到一副江南的水乡栖息在月光下,有一个在河畔踱步的人,偶尔会停下脚步,与一棵树对视,去听一只秋虫的鸣唱……那就是我仰望的老师……是否,老师在城市的家里和异乡的土地上也会经常吟咏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是否当您走在故乡的月下,您亦会舍不得睡去?…… 故乡的秋色如此让人眷恋啊,那么老师生活和学习屋子,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和风景呢? 《漫忆故乡的屋》又是老师一篇典范的乡土情结美文。读之,让人爱不释手,堪称经典。每个人都有故乡,在故乡都会有一所属于自己的院子,院子里总会有自己所钟爱的屋子。仔细地阅读这篇文章,追寻着老师家屋子的几度变迁和旧貌换新颜。读者不仅为荡漾在其中的悠悠亲情和时代的巨变所感动。原来在解放前,老师家是属于大家庭呢,从老师的祖父一辈开始,就和堂叔们住在同一院内,且相处得很和谐。那时是由墙门围圈着四周的瓦屋组合,瓦屋是由一排九间加东西各五间厢房组成。而且老宅是清朝年间留下的呢,在村里是比较气派的。可惜后来为日寇所焚烧,气派的大家族住宅顷刻间化为灰烬…… 抗战结束后,外出逃难的人回归,在断壁残桓的瓦砾堆上重新建成了房屋,不过不是气派的大瓦房了,取而代之的只能是茅草屋。茅草屋也有自己的好处,冬暖夏凉而且防震。在乡人都建筑茅草房的时代,已经生了重病的老师的父亲却省下看病的钱,为妻儿建造了遮风避雨的大瓦房。读到此处的时候,我的心里特别感动。都说父爱如山,的确是这样,一个重病的人,在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的心里想的全是妻儿,这怎不让人感动?这篇文章写作的主角是屋子,可是在这里读者同样会读到一个伟岸的父亲的形象。是的,父亲呵,可不就是妻儿眼中伟岸的山?这瓦房,是老师的父亲留给妻儿唯一的家产。是的,在故乡有一处房子,那就是我们的家,家就是我们的根,无论我们在哪里漂泊,或是在哪个城市落脚,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回归故乡,回归老屋。 老师在写自己家屋子变迁的时候,更写了村民村居的变化,这不仅是写一个家庭的生活变化更是写了一个时代的大发展。随着经济的大发展,村民和老师家都盖起了楼房和别墅,平顶的,尖顶的,中西结合的,无论是样式还是功能都写得详实周到,让读者看到了老师故乡人们生活的变化,也让读者放佛亲临了村子一样。放眼乡村美丽的风景中矗立着的时尚先进的房屋,一股对时代的歌颂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这篇文章融叙事写景于一体,在老师的笔墨中,我们再次窥见了老师的母亲那种勤俭持家的贤良形象。我们还仿佛看到了老师用双手制水泥煤屑砖的情形,也仿佛看到了老师家那别有一番情趣和风味的屋脊,两头是用石灰和水泥塑成的两个四方形的亭子样式的优雅小楼;似乎也看到了推倒小楼之后,赶时尚而建起的新式三层的别墅。在小楼的楼顶和在别墅里观赏田园风景,吹一阵带着稻香的清风,沐一场带着油菜花香的初春的小雨,饮一壶清香的桂花茶,是否更是一番别具的情韵呢?…… 可是当老师再次回故乡时,却发现故乡现在已经修建了太多的乡村农家乐。原来,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让人产生了紧张和烦躁,进而引发了思考,从而想到了回归,回归简单,回归质朴,回归自然,人们又不惜花钱跑到茅檐低小的简陋的茅舍去喝杯茶,聊聊天,找寻一下往昔的记忆……在这寻寻觅觅兜兜转转的变化中去享受生活和田园,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返璞归真的情结吧…… 啊,老师的这篇《漫忆故乡的屋》,真是让人感慨良多,让思绪久远且缥缈。这篇文章满含着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新时代生活的歌颂。真是妙笔生花的好文笔和独具特色的好文风!老师的屋子写得这样精彩,岂不知就是一滴自然界的轻雾化成的露水,在老师的笔下也是那么令人心神荡漾,沉醉不知归路呢!不信,请跟我来吧。 《走进故乡的晨雾》又是一篇特别美艳的描写故乡晨雾的文章。这篇文章以晨雾为特别的视角,再次展现了老师对故乡的思恋和怀念之情。晨雾,哪个人不曾见过呢?谁人不熟悉呢?可是又有几人做到如同老师这样细心观察和写下令人称赞的妙文呢? 此篇文章老师从归故乡在自家三层别墅看到晨雾的美丽景象引起对小时候晨雾的回忆,然后自然生发了去探访晨雾的兴致。文章让广大读者跟随着作者娟秀的笔墨,穿梭在如梦如幻的晨雾中,仿若腾云驾雾的仙人一般,自得其乐,陶醉其中。作者既描写了眼前仙境一般的晨雾带来的美景,又穿插追忆了小时候的晨雾景色和在晨雾中与小伙伴玩耍的往事,显得情趣盎然,诗意横生。 瞧,老师从自家的宅院探开脚步,从屋前到稻田,从家门到村口,再到柳林到河滩头;从河畔芦苇丛转而举步故乡的小石桥,再到相遇捉蟹的灯盏和摇橹声,再写到乡村的大公鸡叫,写到村民上工的自行车和汽车喇叭声,写到村口河滩芦苇丛中捉秋螃蜞的乡人,写到乡村中袅袅升腾的炊烟,这些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在老师的笔下,在这秋日的晨雾中都有了如此的灵性,让赏景的人如痴如醉,也让读文的人如梦似幻。这不仅是一篇温婉细腻的写景抒情篇章,也是一篇丰满的介绍秋雾和秋雾带给人审美情操的篇章。 文章在写景的同时不忘告诉读者一些自然现象形成的科学道理,同时也引领读者欣赏了古代文人墨客对雾的审美感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文学作品中,让人感受到别样美丽的秋雾图景。老师精美细致的文笔,雕凿了一滴玉雾凝成的清露,如此温婉可人,令人赞叹!这篇文章就像一尊精雕细刻的美人立于读者的眼前,浅笑嫣然,莺声却不语,妩媚动人。 在老师的美文面前,我除了赞叹,还是赞叹。我真的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汹涌文思,为什么会一直笔耕不辍,篇篇别致,章章精彩的?我想沁香老师真的就是一个大手笔写散文的传奇作家。在我看来,老师的记忆和观察能力是独特的,只要看到什么他就要追根究底,没有写不了的文章。在他的笔下,一草一木,一滴水一粒小石子都会成为可爱的精灵,散发着奕奕神采,浸润着优雅馥郁的香气。 最后我们来欣赏老师由一条路引发的思考吧。 《走进故乡的路》是近几天老师新发表的一篇乡土文章。如果说雾是我们司空见惯的,那么路呢?更不是神秘的。我们每天都走在上班和回家的路上,我们只要出门就会踩在水泥路上、柏油路上、或者乡村的土路上、或者田间的小路上。路有什么可写的呢?即使是故乡的路,又有什么可写的呢?如果是可写的,那么如何写才会有看点呢?请看老师是如何下笔的吧。这篇文章依然从别人想不到视角出新,同样得到了广大读者一致的好评。从我的认知角度讲,我觉得这篇文章依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经典佳作美文。 此文依然情感细腻,文笔质朴。以路为网,织起了乡情回忆的事件,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温馨岁月中最朴素却也暖人的回味。看过之后再忘不了那竞争迎娶新娘子的车手比赛,也再难忘那乡下儿童捉鼠灭害的活动。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桥一路总关情。特别值得推崇的是,这篇文章的拔高点在文末,将故乡的小路喻为象征本真质朴的品格,而将那些宽阔的通往仕途和财富的通途比喻成人生的陷阱。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无论生长攀爬多高,都不会忘本和根,一个人必须明白自己的根在哪里,才会永远被人记住和尊敬…… 大凡离开故乡的人,总会随时涌动起一种乡愁,这是生生不息的根的灵魂,从古至今涌动在我们血脉里。对故乡的惦念,是一种无法抛却的如同落叶归根的情愫。仿佛就是这样一种淡淡的如水般的愁绪……乡愁是一汪清水,悄悄向前流淌,不管流向何方,心中总对它魂牵梦萦;乡愁是一张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就算你展翅飞得再高,仕途再好,故乡的根是不能忘记的……思念故乡了,想念母亲了,怎么办?那么,请你回到故乡的怀抱,在感惜中重温沁香老师的作品,寻找你想要的风景,在比较中读懂这些优美的作品。那时你会觉得,故乡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或者就是你必须收藏和经常翻看的照片。 亲爱的读者,不管你是年轻学子还是智慧的长者,让我们都来学会和触摸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乡风貌,以及那个年代中发生的林林总总的故事吧…… 亲爱的文友们,每个人都会有乡土情结,对故乡的怀恋对于游子来说就是乡愁情结。每个人都有乡愁情结,我们通过叙事写景抒发对故乡的怀恋,这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难的是选取一个合适的视觉,利用恰当的方式,让文章显得与众不同,特别精致和出彩,这就很困难,而将这种乡愁情感融进对社会对人生的大思考和大爱更是不易。而沁香老师这样做了。 最后,我还是用我曾经对老师的一句评价做结:老师的秀笔所记之散文是宏观,是博闻,是大爱。他的乡土情结的文章也不例外!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女人,你的名字叫睿智 | 下一篇:入驻火种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23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30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24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8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62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70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8次
乡村的天空阅183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