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石磨情缘
管理
作者:木鱼 发表时间:2017-05-06 21:14:10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古宅老屋的回访,角落的一尊石磨,勾起了作者久远的记忆。石磨,曾代表着一代人曾经的生活状态,也有着儿时与石墨相关的美好甜美的回忆。岁月悠悠,时代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飞速向前。隆隆的机器声替代了往日吱吱的石磨声,人们再也不用花这么大的功夫去磨面了,想吃面各大超市商店都能购买得到,各种精粉琳琅满目。但这丝毫无法削弱作者对石磨的情感,它留在作者的记忆里,成为无法割舍的情怀,厚重而深情。作者文笔娴熟,笔墨隽永。荐读分享。 |
老屋,荒芜,颓败,苍凉。 许久没有履迹的天井阴沉沉的,野草夹杂着一些不知名的野菜,在院子里肆无忌惮地生长蔓延,遍地的葱绿给这个死寂的老屋小院带来了一丝别样的生气。 紧挨灶房的那条小排水沟早已干涸,周遭爬满了墨绿色的厚厚苔藓。毕竟曾在这里生活过几十年,眼前的境况勾起了我的心酸。傻傻地伫立,不经意间我瞧见一副石磨,孤伶伶地斜在水沟边,默默的,冷冷的,沾满了灰尘,布满了蜘蛛网。在这个无人问津的角落,不知道它已躺过了多少时光。 搬离老屋快二十年了,每次来去匆匆,从来没有看到过石磨,也没有想到它还在。这副历经岁月沧桑的石磨,虽然久未亲近,见它还是如遇老友,感到格外的熟悉而亲切。凝视片刻,那尘封于心底有关石磨的记忆碎片,瞬间被激活,被复合。 石磨系祖辈家传旧物,究竟走过了多少春花秋月,还无从考证。它由两扇圆石组成,材质为淡青色的青石,轮廓圆润,光滑细腻。磨的上扇直径约40公分,偏中的地方有个杯口大的磨眼,要磨的东西就是从这儿流入磨膛;下扇的直径比上扇要大,除了与上扇重合部分外,还多了一圈约10公分的宽宽边槽。 石磨上下两扇相对的一面称磨膛,各被錾出颇有规则的纹理——磨齿,从磨眼里下来的颗粒,就是沿着这些中间深外边浅的磨齿纹理,被旋转的磨石反复碾压下碾成粉末或浆,然后落到边槽里。 磨齿錾得好的石磨,磨粉既细又快,犹如我家的石磨,颇为街坊四邻所喜爱。所以说,錾磨是颇有讲究的技术活,必须由专业的錾磨师傅操刀。石磨要经常錾,曾听外婆说过,原来家中的磨扇要厚实得多,由于年复一年的錾磨,这石磨也就越来越薄了。 石磨平时并不常用,但逢年过节就会十分忙碌,如元宵、清明、七夕、重阳、冬至、腊月,家家户户都要磨粉磨浆,或做饼,或炊糕,或搓汤圆。街坊上备有石磨的人家并不多,这时要使用石磨,就要事先到有石磨的主家预约或排队轮用。遇到这些日子,天未发亮就会听到自家的石磨已经在效力了,磨扇的“隆隆”声、磨把的“吱呀”声、磨粉人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常常会扰碎大清早的美梦。 自己家中有这么一副石磨,年少时对磨粉就不陌生了。磨粉要推动石磨上扇的手柄使其旋转,是一项需要耐力的体力活。我个子还够不着磨把时,只会在边上好奇地做看客;能够着磨把、但还缺少力气独自转动磨盘时,偶尔也会自告奋勇地帮奶奶一起合力推磨。后来在奶奶的指导下,才懂得磨粉也有窍门:不能用死劲,在用力推磨时也要借力拉磨,这一推一拉,平均使力,才能使石磨匀速旋转。 真正会推磨大概在读高小时,那时春游、秋游都要自备干粮,为此学校都会在第一天下午提早放学,让同学们回家磨粉做米饼。做米饼需家长一起动手,这磨粉的事就必须亲力亲为了,不过,那时那刻的推磨,心情也会特别的乐意舒畅,能去踏春郊游,这有吃有玩还不需上课的美事,每次都是期盼已久的。 磨粉最怕在腊月,年糕粉、箬糕粉、炊糕粉都需要磨,而且量又大,一磨就需要一整天,常常被累得腰酸臂痛。记得一次磨炊糕粉,奶奶中途有事离开了,我磨得心烦,便故意加快了磨眼的流米速度,磨膛里米粒增多后,感觉石磨一下子轻了许多,只听磨声隆隆,米粉纷纷散落,待奶奶外出回来,我已大功告成可玩耍了。本以为会听到赞许,却没想到挨了奶奶的教训:“米粉磨成这么粗,这不是糟蹋粮食吗?无论干什么事,都要认真勤快,懒惰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我玩得正在兴头,顿时怏怏不乐,跑到一边直生闷气。稍后回头看到年迈的奶奶,脸颊通红,额头渗汗,依然在默默推着磨,我惭愧极了,赶紧走过去从奶奶手里抢过磨把,一鼓作气把粗米粉重新磨过一次。这是我唯一的一次磨粉返工,我也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时光荏苒,陈旧的生产工具最终还是被岁月所淘汰,当电动磨粉机风靡县城后,推磨就成了渐行渐远的旧事。由此,家中的石磨被闲置一隅,极少有人借用,后来连錾磨的师傅都无处可找,那“吱嘎吱嘎”的磨粉声也自然嘎然而止,石磨终于黯然消失于人们的视野。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后生晚辈不知晓石磨为何物,也就不足为怪了。 石磨作为传统的粮食加工必备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据说乃战国时期的鲁班所发明,最初叫硙,汉代始称磨。宋人刘子翠曾写过《石磨》诗:“盘石轮囷隐涧幽,烟笼月照几经秋。可怜琢作团团磨,终日随人转不休。”清代著名学者赵翼也写过一首《咏石磨》诗:“路迢迢而非远,石迭迭而无山,雷轰轰而未雨,雪飘飘而不寒。”这活灵活现、形象逼真的描摹,读来感到别具韵味。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社会的发展,石磨完成了历史的使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然而,这些历经久远年代而侥幸留存的石磨,因为沉积了许多历史和文化的内涵,成了收藏家心目中的古董、新宠。为了不埋汰祖传的旧物,让其有更好的归宿,我把石磨赠送给母校,希冀它长留人间,让更多年轻学子知道它,了解它,珍惜它。石磨有幸,见证岁月的逝去与社会的进步;我也有幸,年少时与石磨结下情缘,留下这段温馨的记忆,将珍藏在心海的深处。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浮光掠影看港澳 | 下一篇:感慨孟家庄一道沟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21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30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18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5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56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7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6次
乡村的天空阅180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