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学校开大会动员下乡
  • 管理
    作者:石建华 发表时间:2017-10-11 11:12:46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这篇随笔,生动的记叙了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前动员工作的真实场景。二十多年过去了,这场景仍然在老知青们的脑海里回荡,成了一生挥之不去的永远记忆。感谢石先生让一代知青重新拾起过去的一切,也让后来人多少了解了上山下乡运动的真实内容。这篇文章在分类上石先生把它归为随笔,而实实在在的在写景上是下了一翻功夫的,而这样的写作手法,一般也只有在中长篇小说中才会采用到,老先生把它搬到这里到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谢谢!继续。

      1968年12月21日夜晚,窗户外面飘洒着细细的雨夹雪,严冬腊月里的刺骨寒风,吹打着窗户上的玻璃,发出啪嗒啪嗒地响声,收音机里正在用一个强有力的男高音,最激昂的语调,一字一句地播送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的最新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大学、高中、初中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

      紧接着,成都市区的主要大街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由解放牌卡车改装的宣传车,宣传车上的播音员们冒着严冬里的漫天细粒雪花,卷缩在狭小的空间里,把大喇叭的音量调整到不能再高,一遍又一遍地播送着毛主席的这一最新最高指示。在成都市区的大街小巷里不停地穿梭着,一阵阵地呼啸而过,留下的巨大喧啸声在成都夜空里一遍遍地回荡着,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欢庆最高指示发表游行队伍中的阵阵口号声声,迅速深入传达到每一个市民的心中。

      “石建华”“石建华”这时候,我家的窗外楼下传来了一阵焦急地喊声。我听出来这是我们班上的同学,叫江品学,他的近视眼非常严重。镶嵌在眼镜框架上的镜片,就像一对啤酒瓶底。他仰着头,眯缝着双眼,望着四楼,对着我家窗口大声喊道:“石建华,学校里明天要开大会,必须要早点去。”在这么晚的黑夜里,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赶来通知我,很不易啊。我连忙在嘴上一边答应着,一边从四楼的家里出门,急忙往楼下跑,等我来到单元楼梯间的门口,他已经走远了。大院门外远处的昏暗路灯下,隐隐约约地晃动着江品学那个瘦弱的身影……

      第二天一大早,雪花更细了,雨点小了很多,可风力却突然加大了很多,铺天盖地的枯枝败叶被阵阵阴冷的狂风从树上摧散落地,在地面上恶狠狠地画着各自不同的的圆弧线,沿着无数条琢磨不定的螺旋轨迹,紧贴着地面不停翻滚,急速地大幅度旋转着,滴溜溜地打着一个又一个旋涡,无情地被抛到了半空中,漫天狂舞地发泄着,伴随着阵阵狂风,夹杂着细小的雪花和雨点,不断地砸在行路人的头上、脸上、身上。散落在地上。

      早饭后,雨依然还在稀稀拉拉地下着,雨点飘落在人们的脸上和手上,冬天的雨,夹着细颗粒的雪花,凉飕飕的直往衣领里钻,让人们感到严冬的寒冷。这时候的风势减弱了一些,风也安静了很多。只有天空中出现的那几缕朝霞,顽强地刺透了满天密布的乌云,把微弱的光和热投向大地;在数九严寒的冬季,留给大地了一丝春天的希望。

      我急匆匆地来到公共汽车站,突然发觉,公交站台上等车的人实在太多了,由于昨天的雨夹雪整整下了一个晚上,天亮以后,逐渐有所放晴,路面依然很滑,公共汽车被迫限制了车速。看样子也是好长时间没来车了,此刻,看着这架势,即使是来一两个空车,专门来拉这个车站上的乘客,也不可能完全都拉走。就算是现在车来了,我未必挤得上去,就算是挤上去了,就我这么个只有一米五五的小个头,还不把我给挤成照片了。

      这时候,雨虽然是停了,由于雨夹雪下了一个晚上,路面依然很湿滑。如果继续再等下去,我就很可能不能按时到校了。于是,我立刻改变了主意,抹了一下已经被细雨打湿的头发,向右扭转身子,踏上了人行道。小跑步抄近路往学校赶去。

      我急匆匆的穿梭在赶往学校的路上,这一路上行人不算多,唯有那僻静的长发街和奎星楼街等,在那些狭窄的街道两旁,靠近灰沙砖方墙跟的侧面,雪白洁傲的腊梅花挺立在枯枝上,星星点点地顽强绽放着,散发出一阵阵淡雅的清香,迎着凛冽的刺骨寒风,向过往的行人频频点头,给严冬里人们的心灵深处带来一丝暖流,送来一线春天的蓬勃生机。寒冷的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当我一路紧跑快步不停气地赶到学校,同学们也都早早地就来到了学校,正在大操场上整队集合。各班都在点名,班干部们忙着清点人数,一见到我,几十张嘴一起开口,异口同声地埋怨我:“你还在那儿摸索个啥子,还不赶紧搞快点,全班的人尽都来了,就差你了。”好几只强有力的手掌同时伸过来,抓着我的衣领和胳膊,生拉硬拽地把我悄悄地拽进我们班的行列,要不是背后有人顶住我的脊背,抓住我的双肩,我就很有可能会倒在队列里。班上的体育委员如释重负地转过身,小跑步到达主席台前,立正向学校的值周老师报告:“报告值周老师,六七级五班同学全体到齐。报告完毕”……

      操场前端的简易主席台上,悬挂着《成都市32中学上山下乡动员大会》的大红横幅,正被那狂风刮得呼啦啦地作响。操场周围的红砖围墙和教学大楼外面,到处张贴着《革命青年志在四方》,《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到农村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化道路》《毛主席的红卫兵,最听党的话,广阔天地是我家》《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广阔天地炼红心》等大幅宣传标语。

      主席台前那张小方桌上摆放着的扩音器里,不断滚动播送着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大学、高中、初中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接着又不断播送着当代的革命歌曲;“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要为真理而斗争,爱憎最分明。敢于担重任,…哪里有困难,哪里有我们,赤胆忠心为人民…”“迎着春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哪里有高山,就让哪里献出宝藏。哪里有荒山。要让哪里变成粮仓……红在边疆,专在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这慷慨激昂的歌声在校园上空剧烈地回荡着。

      不一会儿,上山下乡的动员大会开始了,全校师生员工们整齐划一的在操场上列队,学校的革命委员会、解放军驻校军训团、工人驻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等主要负责人,正在主席台上,依次做着慷慨激昂的动员报告。

      他们的报告纷纷引用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经典语录:“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拿什么去鉴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民众相结合。愿意并且实行与工农相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甚至是反革命的。这就是区别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最重要的分水岭。他今天把自己结合与工农民众之中,他今天是革命的。但是他明天不去和工农民众相结合,或者是反过来去欺压工农民众,那他就是不革命的甚至是反革命的了。”

      在他们的发言中,反复强调的重中之重就是:全校800多名同学,一个不留,全部都到农村去。所有的同学都必须上山下乡,都必须要自觉地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用自己上山下乡的实际行动,具体体现紧跟毛主席伟大战略部署的决心,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一辈子不动摇。

      在全校的八百多名同学中间,愿意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就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具体的就要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能够响应号召积极投入上山下乡就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甚至是反革命的。

      这几个报告再三强调了学校的基本态度,特别强调指出:凡是不下乡的,就是不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就是不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这就已经说明他的政治立场有问题了,虽然没有明说那就是反革命,但最起码说也是不革命的。如果有人公开反对上山下乡,那就是反革命,另当严惩不贷。

      他们在长篇大论的报告里,再三强调指出:对于那些不愿意下乡的同学,学校将要下大力气,对这批人进行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反复采取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说服动员工作,一直到把他们送到乡下为止。同时要按学籍处分的方式记入个人档案。在那个年代,不论什么样的处分,一旦记入档案,那是永远也消除不掉的政治污点。必将终身跟随着当事人,一直到死都是无法消除。或多或少地都会直接影响到当事者全家所有成员,波及到当事人所有社会关系的政治前途。

      接着,各年级的教师代表上台发言:他们发言的重点是表明自己对待毛主席最新最高指示的政治态度,纷纷表示要尽一切力量,动员所在年级的全体同学全部都下乡,一个也不能留在城市。同时,也要对自己有符合下乡条件的子女,更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动员他们到农村去,

      随后,各年级及各班的学生代表们也纷纷登台表决心:坚决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到农村广阔天地去安家落户,扎根农村一辈子,滚一身泥巴,练就一颗红心,要争取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自觉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积极投身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践三大革命运动,在风口浪尖上锻炼成长,把自己锻炼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在讲台上发言的每一个人,表现得都是那么慷慨激昂,意气风发,充满着非凡的革命激情,嗓门一个比一个洪亮,语调一个赛过一个,措辞口号一个比一个更激烈,充分显示出一个比一个更革命。今天大会的三尺讲台上,所有发言的人都具备一个显著特征,唯恐落在别人后面,生怕被别人议论为有不革命之嫌。从他们发言的气势上,我们不难看出,大概在中国的辽阔大地上,比他们更革命的人已经找不到了。

      操场上的全体同学,也许已经都意识到:今天就是我们的学生时代,最后一次在操场上集合,这可能是我们参加的最后一次全校师生大会。任凭刺骨的猎猎寒风,吹在身上,刮在脸上,引起一阵阵刺痛和寒冷,下面听报告的数百名学生们一动不动,按照各年级和班级的序列,直挺挺地列队站在大操场上,讲台上的麦克风,还有那些个高高悬挂在电线杆上的高频率的大喇叭,它们发出的一阵阵尖锐刺耳的喧嚣声,回荡在整个学校的上空,在人们的头顶上,耳朵边狂轰滥炸,在全校师生的心灵深处强烈地撞击着。没有任何人在会场中间说悄悄话,台下一片鸦雀无声。

      这也难怪,在当时的那种政治背景条件下的风口浪尖上,如果被别人议论为不革命,其后果是我们谁也无法想象的。在当时不论是谁,都害怕承担所谓不革命的严重后果。那不仅会给自己的政治生命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也会给自己的家庭以及亲戚朋友都带来非常可怕的政治影响。至于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我们这些平头小老百姓如何得知,也只能做到领导怎样要求,百姓们怎样做就行了。只要是毛主席说的,都得句句执行字字照办。当初有一句话很流行: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要在执行中加深理解。

      动员大会结束后,全校师生按照年级班级的序列,高举着大红旗,扛着大幅标语牌,排着整齐的队列,浩浩荡荡地到市里游行,我们学校的游行队伍来到羊市街的成都市革命委员会大门口,向当时的成都市革命委员会主要接待人递交了全校同学志愿上山下乡的申请报告书。

      紧接着,我们全校的游行队伍来到人民南路广场,在毛主席巨幅塑象前肃穆列队,举起右臂握紧拳,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全市人民庄严宣誓:坚决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永远与工农民众相结合。苍天在上,厚土在下,可照日月,革命豪情壮志凌云激荡胸怀。

      在那难忘的十几天里,整个成都市大大小小的主要街道上,每天都簇拥着成千上万即将上山下乡的学生们表决心的游行队伍,人民南路广场上每天都挤满了群情激昂的青年学生,这些人在不久就即将作为知青,奔赴广阔天地。他们那响彻云天的歌声,慷慨激昂的誓言,还有那些无数面翻飞如画的红旗,汇成了知青的海洋。真所谓人如海洋歌如潮。

      从学校开大会到在人民南路广场的游行,始终让我们处于极度的热血沸腾,幻想着未来的农村,正在向我们靠近。游行队伍解散以后,在回家的一路上,我反复在想着一个问题。不知道爸爸妈妈对于知青下乡是个什么想法呢?对于我就要下乡当知青,他们有什么设想没有?我无从得知。



     
    赞3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古月执忆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幻想破灭,下乡是大势所趋 下一篇:弯弯的石板路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