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化的世界,但有上手批评下手作品直白、艰涩或其它缺点时,下手基本都会以这种风格的名篇古作来反驳,而要对这种反驳进行反驳,无异于一场从头教育的马拉松,所以上手一般在被反驳后都不再续评。后果则是破竽满天下,虚狂而不自知。当然也有些下手不作反驳,但心中却是认为上手无知,不值一驳。拜托金字塔效应,水平越往上人数越少,所以下手往往能在互利的群体效应中获得支持。
无论狂不狂、驳不驳,最终都是作品说话。任何一种风格特点,既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陷,关键看有没有支持。高起者,或缥缈、或跌宕,皆以求变化、求底蕴来支持,不求则成虚浮。平面者求左右,直行者求深刻,浅白者求亲切,幽深者求余韵,豪放者千波万浪……各种风格都须有自己的追求,求不到这些支持作品便不堪入目,求错了方向更是莫名其妙。
现在很多人写诗作都是求同时代人的欣赏,但放眼变化更快的未来,一个时代又是极其短寿的,很可能撑不过三十年,更何况是追求小圈子认可和欣赏的呢。诗词不适合向浮躁献媚,要么自己欣赏,要么追求更广阔时代的欣赏,那标准就变了,变得更加追求时间的考验。确实,写诗者需要潜伏,直到在那个跟自己无关的时代里发光。
诗词软件的开发和升级,会先狂后亡地展开大清洗,那些低端粗糙的、内涵不足的、同质化的、缺少特色和代表性的,还有那些仿制品,都会被无情淘汰。使停留在中低端进行写作变得毫无意义。下手要努力,上手也要思考自省。
最后附《致苟简涩》一首:
文字很笨拙,只能打哑谜,猜不透就是深奥。
歪曲的意象害怕准确,那等于面具撕掉。
说白了无非那些些,要给予会心一笑。
声音的发出,就是要飞翔;意象的指示,就是怕迷航。
也不要给乱了气息,那滋味不堪品尝。
再见苟涩体,对你的认知,从理论升到了爱克斯光。
分行的技巧
正常的分行是按句意的完整性来的,上句没说完逗号一下,下句说完了给个句号就可以分行了。若在三个完整句子里分两行,将决定中间那句和上下之间的亲近程度。
有时候作者想要卖个小关子,就会把一个句子分成两行,争取一个阅读的时间差来获得戏剧性效果。比如:
“早上起来照了下镜子,
看见一张猩猩的脸。”
如果怕读者先看见下行而多隔一行就没意义了,因为有的读者会直接扫描一下再细看,空行太多只会损害版面结构。
但如果分行太琐碎,就会使阅读也变得零碎,读者会先忙着拼凑句子的连续性,而不是品读句中有什么深意。尤其那些两三字就分行的,更甚者分行之间还再加空行。比如:
“早上
起来
照了下
镜子,
看见
一张
猩猩的脸。”
唉,兴趣索然啊!过于卖弄,原有的一点亮被摊薄得不足以照明。还是把功夫下在文字上比较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