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走进诗歌
  • 管理
    作者:吴红铁 发表时间:2013-08-04 09:43:06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文章开篇,作者直抒胸臆:“写诗是一种生活,一种需要。也是一种欣悦,一种感动。”诗是什么?作为资深诗人,作者对诗歌的体会尤为深邃:“生活的诗意,是为了诗意的生活。诗是一种寄托,诗也是一种情感纽带。”“诗之深邃、博大,非一时可成其就。”说明要想写诗、写好诗,成为诗人亦非易事。作为诗人,“为文作诗,生活是最重要的,情感是最根本的。”诗不只是文学艺术作品,诗还蕴藏着信仰、理想、精神哲理之灵魂,“诗就是生命,也孕育生命。我们在诗里面汲取养分,在诗里面迷途知返,在诗里面希望重生,在诗里面笑对生活。诗能指引心灵之路,诗能烛照生命之途。”经典的诗歌为什么会跨越时空几千年依然沁人肺腑、百世不衰?诗人为什么要执着于写诗?读者又为什么对于诗歌情有独钟?“写诗是为了感悟人生,读诗是为了寻找人生。我们的生命中又怎能缺乏诗意?”作者又以古今、中外著名诗人之名诗来说诗,还分析了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对于诗歌的欣赏角度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有的读其语言,有的读其情趣,有的读其风格,有的读其思想。而好的诗篇,不管谁来读,都能从中获益。”如此深邃精辟、如诗如画、似文又诗、以文说诗的妙手文章,非诗人所能为之,非资深诗人所能为之!钦佩诗人作者的沉稳、老练、生动文笔!荐读分享!

      写诗是一种生活,一种需要。也是一种欣悦,一种感动。生活的诗意,是为了诗意的生活。曾有人劝我从诗里面走出来,去面对现实。也有人说我过于幻想,虚无缥缈。对于这些话,我至今不以为然。社会越现实,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深,就越需要纯粹明净的诗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这个世上,没有比诗更委婉、细腻的东西,也没有比诗更真切、动情的东西。诗是一种寄托,寄托了一切的美好与酸苦。诗也是一种情感纽带,可以跨越时空,联结古今,可以消除冷漠,让人亲密相处。“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关注诗这种纯文学,关注诗的极致人性化。如果我们为一首诗而感动,那我们不仅仅是在欣赏这首诗,同时也是在感受自己的悲欢离合苦。当然,不同的人因为文化和思想层次的不同,对诗歌的欣赏和接受也有很大不同。如刘彦和在《文心雕龙》中所言“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也就是说,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欣赏角度和理解能力。有的读其语言,有的读其情趣,有的读其风格,有的读其思想。而好的诗篇,不管谁来读,都能从中获益。

      诗是很美的,优雅中略带感伤,仿佛六月的云朵。诗也是很痛楚的,深沉中藏有悲愤,犹如沉寂的大海。我们在诗里面:可以触摸梦的纤手;可以聆听水的春情;可以感悟花鸟的欢畅;可以亲吻晨露的脸庞。

      诗之深邃、博大,非一时可成其就。从古至今,诗人何其多,如太白、子美之诗名享誉中华千年,其名篇佳作百世不衰。诗之魅力,可见一斑。而引领我入诗歌之路的当首推志摩。志摩的诗极美,美在生活、美在自然、美在真挚,其诗极具个性化、情感化。比如他的《偶然》:“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那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两情的真与爱的凄婉尽显其中,志摩的诗格与为人亦在其中。而印度哲理诗人泰戈尔的诗,更是别具风格。他以哲理入诗而全无枯躁之味,其诗韵味无穷,又清纯如水、甘甜如酒。如其《飞鸟集》:“鹅卵石的至臻完美/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仅此一句就饱蕴了许多的灵慧和启迪。

      我感觉到为文作诗,生活是最重要的,情感是最根本的。诗之所以是一种艺术,就在于它真实地再现生活、描写生活,表达了真情实感,表现了梦幻呓语。不管其晦涩也好,直白也罢,都是一颗赤心在跳动,一个真实的灵魂在舞荡。如德国诗人黑塞的《寄语舍弟》:“默默踩着昔日小径/横过童年的绿野/如聆听一则美丽传说/心中激起陌生而强烈的感动/只是等待重逢的这一刻/或已褪尽纯真无邪的光泽/无复你我孩提的当年/在园里扑娥捕蝶的日子。”闻一多先生提出诗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我尤为推崇诗的音乐美,它就好似整首诗的精魂,是不可或缺的,诗的生命多半是由音乐的灵性赋予的。诗之所以为诗,亦多半缘于诗内在的音乐一体流动。我喜欢浑然天成的如乐诗篇,像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南宋诗人陆游曾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诗数年,深感果如其是。一首好诗,我们读它就好比是在奏一曲美的音乐,是在倾诉人生的一段段欢乐辛酸,或是在欣赏一幅山水风景画、民俗生活图。

      在此,就拿我创作的一首《诗话》来谈谈诗吧!“犹如雾里的山峦/总也看不清你的面容/仿佛幻化的云彩/总难捉摸你的身影。”诗是很精灵的,很难捉摸的,不能太有规则、太有章法。束之以多则灵气必少,缚之以累则情必失真。只能凭着瞬间的洞悟和一颗灵巧的心去捕捉、去描绘。如西晋文人陆机所云: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尤响起。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清脆的鸟鸣/回荡山谷/透明的溪水/缓缓流淌/在你的心里/在你的梦里。”诗又是很清美的,可以沉醉其中、徜徉忘我,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如有丹书圣手肯舍墨皴点几笔,亦可为赏心悦目之图画。“又如奔腾的瀑布/飞泻而出/每每愤怒、激烈/每每壮观。”常说愤怒出诗人,皆缘于此故。子亦曰:诗可以群,可以观,可以兴,可以怨。以诗言志,借诗托怨,自古文人如是诗亦如是。诗人为不公正而愤怒,因世上的污秽而愤怒。种种情绪诉诸纸笔,文字如喷泉涌出、一泻千里,泄孤愤、泄不平、泄千古的忧怨,呼唤着人性的美、人性的真。“在你的土壤里/孕育着生命的种子/在你的行程上/有一个路标/直指心灵深处。”是啊!诗就是生命,也孕育生命。我们在诗里面汲取养分,在诗里面迷途知返,在诗里面希望重生,在诗里面笑对生活。诗能指引心灵之路,诗能烛照生命之途。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辉丽万有,灵只待之以致响,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南北朝时期梁代文人钟嵘对诗的感情色彩的描摹可谓恰到好处。自古文人热衷以诗为寄托,或悲或喜,把满腹的情丝吐成诗茧,又情愿蛹死茧中,不忍去捅破用心构筑的完美。“爱是痴,恨也是傻,谁点得清恒河的沙。”情痴乃如是,诗痴尤甚。诗是一个时代的结晶,通体透明无瑕疵,似乎一眼能看穿,但却永远也不懂,仿佛神明似的。有时诗也很亲切,如挚爱的情人,我们看着它就感动,虽明知裹在里面的是伤痛、是悲愤,也不肯将它剥露,而总是默默地捧它在手里,悉心地呵护。

      时至今日,几千年的诗歌正统地位已如黄鹤一去。写诗的人越来越少了,灵魂的碰撞也越来越少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大海是宽阔的,比大海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诗就是用心做成的。清代学者王国维曾云: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通常来讲,我们写诗的人神经较为敏感些,比较容易触发些情思,于是付于笔端、一展情怀。写诗的人也极为感性,万物皆有我情。正如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我觉得,但凡所写之诗,只要是真正的情感,来自心灵的思索,就一定能够感动人、影响人。我们常说一部电影,一处风景或一篇文章如诗如画,便是如此之理。诗是一种交界,冷漠与热情的交界,奋进与堕落的交界。中唐诗人白居易曰:“诗,琦美,瑰丽。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请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天下因有我爱,世间唯有君知道。”写诗是为了感悟人生,读诗是为了寻找人生。我们的生命中又怎能缺乏诗意?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自考路上扬青春——我的六年自考生涯 下一篇:彭三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走进四月阅1018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1051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5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7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