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说说结婚送礼
  • 管理
    作者:上海老头 发表时间:2016-09-08 20:41:15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当前,结婚成本之高,婚礼仪式的繁琐、排场之奢华,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门的负面议题。虽然一些年轻人心不甘情不愿顺从这一浮躁的社会习俗,但就大多数人来讲,还是无力突破这一名缰利锁的屏障,举步难移。新人结婚,亲友送礼本来应该是社会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的事,如今远远超出了实际可能而“结不起”和“送不起”,这岂不是一种社会病态?作者列举了正反实例,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很有分量的文章,值得一读。

    说到结婚送礼诸事,我的感慨颇多。

    1964年我主持过一次与众不同的婚礼,多少年来一直引以为荣。新郎新娘是同校同事,物理教研组长和组员。他们从手把手共同做物理实验到心连心结成了伉俪为期三年。新郎是归国华侨到北京读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海。新娘上海土生土长,父母双全,家有恒产,在人民公园附近有一幢大洋房(文革后被改作区医院)。论经济条件男女双方都很优越。可是他们的结婚"礼堂"因陋就简设在学校的教室里。"礼堂"中间摆着一大束鲜花,四周挂了一些红绿汽球。 讲台上由支部书记证婚致辞,下面同事们坐在课桌椅上七嘴八舌插话搞笑。婚礼仪式简单隆重,气氛欢快。我们准备了每人一客王家沙八宝饭,以简单茶点代替丰盛酒席,又向在座的宾客即本校全体教师散发了一些大白兔奶糖作为喜糖,甜甜蜜蜜,主宾皆大欢喜。别开生面的婚礼,在我们圈子里传为佳话。

    应该说,适当地操办婚礼无可非议。为什么一生一世的婚礼大事搞得如此筒单?是不是双方家庭成员都是守财奴吝啬钞票?不是,据了解他们在其他方面倒是非常慷慨出手大方。是否他们精力不济嫌怕麻烦?更不是。他们精力充沛,再说如果雇请外人操办一切更见省力。财力体力都不成问题。

    婚礼前他们坦率地告诉我其中原因。最主要的是不想惊动诸亲好友尤其是学校多年同事。当时大家经济都𣎴富裕,上有老下有小,经济负担重都比较拮据。一旦办酒请宴,便要增加亲友送礼额外开支,于心不安。况且正值"三年自然灾害"之后不久,一般经济能力薄弱的家庭都已掏空,如再送礼不啻于雪上加霜,喜事办得不喜反而使人添愁,又何必呢。

    “忧他人之忧”,自己办婚事能顾及亲友尊重他人送礼的承受能力,这种社会情感值得称道。

    前年,昔日的那位新郎老李八十寿诞,我们老同事聚会旧事重提,倍感温馨。大家谈及婚事行情,过去是情重在意,现在是情重在钱。人情贵,债难还。今昔对比,有感于隔世相仿。

    在上海,现在送礼的行情是一千元起点"阳春"礼。少于这个数实在送不出。实因一桌洒席总要万把元,主办人家还要有外加高档烟酒等花销。如果宾客都是清一色阳春礼,那主办人家远远收不回成本而要亏损很多。有时婚事集中在黄道吉日,这样会收到三、四份请帖,碍于情面,不送不行,少送也不行。即使都送的阳春礼,也得三、四千元花销,这对工资收入不高的家庭确实是沉重的负担。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虽有困难,硬着头皮也得送。

    再看看受礼的办婚礼人家,日子也不太好过。且不谈那些官二代富二代那些家庭的阔绰排场,他们是另类没有代表性。我指的是大城市中的那些揹着债务包袱的房奴。他们的婚礼又是怎样的呢?

    我姑且把它概括为“奴隶身份,皇帝排场”。

    先说聘礼。聘礼是旧时男方家庭送给女方父母的一份心意,一份尊重,是一种社会习俗。尽管我是近九十岁的老人,我们兄弟姐妹八人多数在解放前结婚,再加上我四个子女在解放后结婚,而且都在全国最繁华的上海市举行婚礼,都没有送过或受过任何聘礼。以前,男婚女嫁,结婚就是结婚,办婚事,办嫁㛇,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心安理得,都得到社会的尊重,从来没有被非议过,根本谈不上什么叫做失礼失面子。结婚不是交易。结婚是男女双方确认合法配偶关系的必要程式,结婚证书则是一种特定的契约,如此而已。

    不知何时何地刮起一股风,现在结婚的聘礼之风盛行,而且愈演愈烈,行情日涨夜大,几乎让人傻眼。有些婚姻因聘礼“交易”谈不拢而搁浅,有的甚至引起争吵而婚事泡汤。

    后说天价新房。以上海而论,解放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工薪阶层的人买房结婚。即使是中产阶级这一档家庭有房产的也不普遍,一般都是租房居住。从房屋与其他如黄金、大米等比价来看,房价相对要比现在便宜得多,主要原因是地价不高,建筑材料便宜,建筑工人工资低廉。改革开放前几十年中,人们也是想方设法在原有住房的基础上挖潜力,如将房间分割前房,后房,前房采光好长辈住,后房作新房。我们里弄里的一位厅级干部就是这样解决儿子新房难题。有的人家住房本来已经狭小,于是向空间发展搭建搁楼。有的只能利用灶间晚搭铺早拆铺将就过日子。

    现在大城市房价比天高,可是结婚非有房不可,无房者免开尊口,休想结婚。为了成全婚姻终身大事,不少两代人拼拼凑凑付房贷首期,一旦结婚从此成了房奴。那些做不成房奴的单身王老五只能酸溜溜地望房兴叹,死心塌地甘心想做房奴也高攀不上。

    话说婚车。旧时,抬新娘的花轿也不过一座,充其量也不过优差大小之分。改革开放前几乎看不到有新婚夫妇坐婚车。可是现在惊天逆转,非但坐车,而且还排场要大,气派要足。领头的新郎新娘婚车,借不到奔驰,也要七转八弯弄得一辆宝马车,否则没有派头,失去台型,要被人讥议。婚车后面要跟着一长条的护送车,这样才显得体面威风。婚车出发前几十响鞭炮,十六响或二十四响“高升”,到达后还要放“礼花”。

    再说仪式。过去婚礼的仪式比较简单。司仪通常请口才好的亲友担任。除了主婚人作简单祝辞和新郎答谢外,再有一、二个来宾讲话也就完成了结婚仪式。时间最长不超过半小时,不繁琐。

    如今起了根本变化。六点半宾客入席,婚礼开始可以一直不停延续到九点钟多。婚礼公司专业司仪掌控一切,花样百出,新郎新娘甚至双方家长任其摆布。首先是拜天拜地拜谢双亲行见面礼,然后,新郎新娘"汇报"恋爱经过。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际都要不时上台发言,几次换装,点火敬烟等一整套花头。当事人精疲力尽还要面堆笑容,宾客们开始兴冲冲有些新鲜好奇,到后来有些视觉和听觉疲劳,情面难却不好意思早退而奉陪到底。

    婚礼结束,各种帐单付清,扮演了一天的皇帝皇后,卸妆后便进入房奴角色,勒紧衣带,节省开支,逐月还债。作为宾客,也为畸形的高消费婚礼增加了额外的人情支出而加重了家庭负担。

    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有点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何苦呢?

    客观地讲,许多新郎新娘如此自不量力高消费办婚事也是情不愿心不甘,实迫于无奈。似乎这种风气已成为社会定势,只能顺从。

    有人认为这是传统习俗,我认为至少这是对传统习俗的片面理解。传统习俗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的传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情重。礼物虽轻得微不足道,但情谊深重。现在“礼”的本意已经被异化带有功利性,成为人际关系的一种筹码。我们的传统是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个“礼”,是指礼仪,礼节,不是礼物礼金,而是崇尚彼此尊重,礼节周到,客来客去。

    有人说这是時尚,是社会流行的套路,不依样画葫芦照搬照做,失面子,丢尊严,惹人笑。的确现在的社会风气拜金至上,虚荣浮夸。但时尚流行毕竟还是客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怕失去面子丢掉尊严而违心盲从。这里“面子”和“尊严”不能等同,不可混淆。“面子”是虚荣心的代名词,“面子”要同“里子”匹配。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十分贴切。尊严则是独立人格应有的权利,它的核心是自信自尊。我们保持尊严就不应该让社会上的畸形消费的虚荣心牵着鼻子跟着走,而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走自己的路。 

    至于“怕人笑” ,要看啥人笑,笑什么。你可曾看到土豪办婚事那些傻腔吗?新娘颈部箍着一圈又一圈项链,臂上套着一只又一只手镯,指上带着一串串戒指,脚上还缭着脚镯,从头到脚全身披金上阵。唯恐人家不晓得自己是富豪,索性垒起百万元崭新人民币扎堆陪嫁炫富,加上几十辆豪车开道摆开阵势。

    异曲同工,婚礼进行曲的主旋律就是钱,钱,钱!就在前天,一位福建土豪举办婚礼。只见婚礼台前堆满六百万现钞,美其名曰是男方家庭赠给新娘的见面礼。席开五十桌,席间分赠给每位宾客五百元的红包,任性洒钱。

    其实十足拜金,反而有失体面。有人讥笑土豪就是那么一副德性,荒谬地披上浅俗的袈裟, 愚蠢地套上了铜臭的枷锁。

    且慢,看看还有洋的,四年前山西首富XXX在三亚花费七千万巨资为女儿举办超一流豪华婚礼,高价聘请举办那场演唱会的明星阵容, 完全可以与央视春晚媲美。富豪敛财斗富摆开超级婚礼排场,无非是想赢得外界的喝采来建立自信,这恰恰是显现出内心的浮躁,独独欠缺那种淡定脱俗的优雅风度。

    更有甚者,还有新招。就在今年七月二十四日,一架直升飞停靠在上海浦东南园路上一小时,交通为之阻塞,招来了110公安警车前来调停。查询之下, 并非飞机因发生故障而被迫降落, 原来是一家土豪举行婚事,新郎空降迎新娘。此举是为了讨一个"缘分从天而降"的好口彩。如此疯狂张扬,岂不令人又好气又好笑?

    事与愿违,“好口彩”引出了一系列负面口碑:精神贫乏,思想浅薄,心灵空虚,低级庸俗,异想天开,附庸风雅。传统的好口彩“天作之合”因空降成了“添足之合”。

    如果有人对简约办婚事而讥笑,正说明这些人品位低下,俗不可耐。最主要的是一些人习惯用肉眼来判断社会行为的表象,见物不见人,而没有用心去明理是非,不能抓住其礼仪文化的实质。因此根本不值得费神与之计较。

    最近朋友发来微信谈到哈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台湾马英九女儿的品性,犹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

    作为马英九的女儿马唯中,她原本可以开红色法拉利跑车,可以坐飞机头等舱,可以穿戴名牌服饰,也许甚至还可以“耍大牌”,但她没有这么做,而是挤公交、坐经济舱、穿一般品牌的衣服。就说她2013年在台北结婚摆喜酒,也是很低调、很简单。马英九未曾现身于酒席,只有马英九夫人周美青及小女儿马元中出席,席开8桌,每桌花费1万6千台币,共计12万8台币,八桌喜宴花费不到人民币3万元,人均摊不上4百元。年轻人能脱俗超群,宁静淡泊,精神可嘉。

    常说要移风易俗,现在倒要大力移“虚荣风”,决心易“浮夸俗”;要反这种庸俗潮流,破这个社会定势。我们认为,家庭生活品质的高低,取决于家庭成员精神层面上的升华和充实,而不在乎物质观念上的富足和优越。所以要理性对待婚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要有勇气突破面子观念的屏障,要发扬礼轻人情重的优良传统,从而彻底解决结婚难和送礼难这两个新的老大难,促进“有情人终成眷属”。话可以这么说,文章可以这样写,笔者心知肚明,在整个社会风气不正的氛围下,真正要突破这一名缰利锁的屏障,难啊!

    与此同时,我们万万不能忽视这“结婚难”派生出来的相关问题,那便是大城市生育率超低和人口结构老化加速的的趋势。这恰恰是对未来社会挑战的大问题。
      上海老头于悉尼 2016.9.8


     
    赞3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刘金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淤泥笔记: 2016中秋——制造“寂寞” 下一篇: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门楣与台阶阅1065次
    夏日大东北阅1086次
    母爱似海深阅1726次
    父亲的书柜阅1709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2724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6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8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2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