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轻触诗人探摸自然的脉搏(随笔)
  • 管理
    作者:野渡无人舟自横 发表时间:2023-04-01 00:25:42 评论:2
    关注
    编者按:写作,就只是一种文学爱好,因为写作并不是职业,所以写得好或者写得差不多,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创作过程的享受。一个人的人生经历的不同,就决定了这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与理解的深度也会不尽相同,自然写出来的作品也必然带有作者对于事物的个人理解。当然读者的欣赏角度,以及创作者的行文风格是否符合大众口味也很重要。诗歌的创作艺术历来就见智见仁。有人说诗词这种文学体裁,能创造优美意境,思想内容深刻,有朦胧美的语句就行了;有的人认为诗歌语言因为概括性强,优美形象生动,韵律节奏鲜明界,能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且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或富于想象,或语言凝练而形象。以抒情为主,或叙事,或说理,想象丰富,有鲜明的时代感,都是最基本的写作方式。当然,这些说教并不能帮助谁学会写诗歌,写作是需要长期的文字积累的创作活动。本文作者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也许还写过令人满意的作品。只是所有写作者并不是神仙下凡,并不会每一篇文字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一篇诗歌的核心就在于作者对于题材的构思是否找到了灵感。灵感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种朦胧飘然的感受,这种感受决定了作品的走向与内涵。就如厨师烹饪,一样的食材,掌握火候是关键,配料及配伍方式也蕴含着技巧,整个流程都需要把控住一个度,才能出好产品。当然,编者按不是诗论,无法将这些过程尽道其详。作者文中,有创作经历的积累,有对于创作手法的个人理解,也有阅读古老诗歌以后的感悟与借鉴。诗歌创作的题材很多,中外人文论生活,国事家事身边事;山水风物走与看,人生哲理道古今。总而言之,创作诗歌的目的并不为风花雪月,是弘扬正确人生价值观,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正能量,呕歌新时代进步的文学体裁。只要我们自己努力,好作品就在灵感那一闪念。推荐阅读!

    我不会写诗,但我喜欢,我喜欢诗,但我不会写。

    从浩瀚的文海中,翻阅历史的长卷,从历史的长河里,摘取美丽的浪花。我分明看见,在那浪花的巅峰间,在那长河的低谷里,文字,记录了历史,文字,澎湃着自然。历史是昨天的事情,是沉淀的昨天,这是做学问的人研究的事情,而我更喜欢历史里咏颂的自然。

    历史是固定的,而先哲诗人笔下的自然,还在鲜活的存在着。存在着连他们都不知道的事情,他们业已成为了历史,而他们咏颂的自然,至今仍在生息,经他们生花妙笔打扮过的自然,成为了后人追捧的圣地,而他们,被铭刻在历史中,成为了人文景观。

    诗人,首先是人,然后才会写诗。诗是他们对人生的感慨,诗是他们对自然的提炼,诗是他们对人生自然浓缩的精华。于是,因为人们喜欢,这些文字被留下来了,因为人们爱戴,他们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因为贴近生活,他们的名字被口碑传送。试问,有多少脍炙人口的诗句,至今不是还被人们当成经典吟唱吗?

    我喜欢自然,当然还是偏袒倾向描写自然的诗句。从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说起,这位开宗的大师,生在长江边,长在庐山下,他的祖辈为官做仕,在学而优则仕年代,他也不得不走这条路。然做过一任小官后,便“不堪吏职”辞隐了,在田园牧歌中寻找精神寄托他的《桃花源记》,他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最兴理荒秽,带日荷锄归。”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

    江南水土的养育,愤世嫉俗的经历,饮酒豪爽的性格,都化作了对自然的热爱,演变成文思泉涌的奇才。在古稀有六的年龄,他偎依着长江,枕着庐山静静的睡着了。至此,历史上少了一位官员,多了一位诗人,在中国历史的文坛上,他以自己的辉煌,奠定了百世田园之主的地位,影响着诸如李白,杜甫这样的诗坛大家。

    不禁想到诗仙李白,这位让人记不起唐朝,记得起李白的诗圣,更是追寻山水,歌咏自然的霸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仅此两句,荡气回肠,神来之笔。可谓集天地之灵气,昭日月之精华。他的诗太多了,太美了,轻柔的可听见声响,涌动的可看见激流,描绘的可走进其中,奇思构想的如入仙境,一缕仙气缥缈而来,聚集一股霸气,一股无人超越的霸气。

    诗人欣赏自然是抒发,诗人抒发来自自然的灵感。他们视天地是万物的旅舍,看光阴为匆匆过客,更把人生比作南柯一梦,不失时机的相聚桃李园,赏花吟诗,相邀明月,把酒问青天。

    捧月的众星罗布天际。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多么令人叫绝的诗句,诗情画意,画意诗情,后人因此而作画追寻那诗中的意境,这字字珠玑真的是来自天籁之音,真的是无与伦比的境界。那“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的豁达心境,或人或仙的情怀,想象力之丰富,比拟之奇妙,韦应物先哲同样奠定了自己唐朝诗坛的应有地位。

    太多了,不胜枚举。即使挂一漏万,即使管中窥豹,即使信手拈来,自然的诱惑,诗人的情怀,已经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起了。

    闲暇之余,自己也学着写了一些诗歌,新诗古韵都有,但与先贤们比起来,还是差强人意,我不会写诗,写得缺少意境,不够凝练。

    意境。即诗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融合,要理解诗句的意境意义,首先应分析作品中所叙的事,所写的景是什么,然后,在脑海里形成那种事、景所展示的画面,再根据这种画面去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何样的感情。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作品所写的景:寒风凛冽的严冬大雪封地,可是一枝红梅却昂然怒放了。一派银装素裹之中,却有那么娇艳的一点红,不仅写出了梅的形态美,而且也写出了梅花的抗寒斗雪的孤傲品格。作者讴歌红梅,也正体现了作者的品格与情操。

    体会诗歌的意境,重要的是脑海里能浮现出作品中所叙之事,所绘之景的画面,能设身处地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住作者所写之景的感情基调是明快高亢,还是阴暗低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深层含义。

    凝练。即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去表达丰富的内容,用语要准确,生动、形象。洪瑹《阮郎归》词写春光:“绿情红意两边迎,扶春来远林。”凭着一个“扶”字,我们感受到了从树林深处步步走近的春天。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改“蝴”为“蜂”,改“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面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后特有的美景。

     除了凝炼的形容词,古人凝炼动词的活用,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让人联想到随山岗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让人仿佛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了。

    自然山水,通过诗人们灵动的文笔变得更加富有情趣。我也同时领略到诗人们的不同风格和技巧。我喜欢真实的自然,我同样喜欢神游在文字的自然里,我不由自主的妄想,我真的似乎探摸到了诗人的脉搏,他们分明在轻轻的搏动,穿越了历史,跨过了时空,在搏动,在搏动,在搏动……

         

    写于2023年04月01日


     
    赞0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只有灵魂相似,方能有缘相逢 下一篇:故乡的小河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1)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走进四月阅252次
    走进春天阅35次
    人间烟火阅391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265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4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5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