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逼视.警醒
管理
作者:朗月 发表时间:2014-09-06 18:20:20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鲁迅先生曾犀利地抨击过“看客”的劣根性,今国人仍有之。如因一件小事五男子暴打一女子、车祸猛如虎、公共集会的踩踏事故等等造成无辜死于非命。又如“5.28”山东招远麦当劳殴人命案、昆明车站、在新疆包括乌鲁木齐等地发生的一系列凶杀案件都是屡禁不止、时有发生,值得人们“逼视”和“警醒”。文中提到国人的“内耗”,不必讳言,也有之。长此以往会导致国人麻木,因此我们再不能当看客,而应“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对邪恶极端势力的‘高压态势’,重铸繁荣和谐,再造清平朗润。”文笔犀利,引证充分,观点分明,但内在联系不够精确,显得有点新闻事件的罗列。拜读,问好! |
(一)逼视 今年年初,观看网上传至的一组照片,即游览绍兴鲁迅故里的游客斗殴事件:5名男子暴打1名女子,舆论为之惊诧,其缘由也就为景区排队次序的小事顿起争执,然后就大打出手,不仅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搞得荡然无存,同时也为别人愉悦的心情“添了堵”;由此笔者想到: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早年痛责国民“看客”之劣根性,是否又以另一种形式得以继承并加以“弘扬”? 今天看来也未可知。于市井城乡之间,凭芸芸众生纵览,总有几多令人好生郁闷纠结的怪现象呈现于斯,却之又来,挥之不去。 镜头一,人所共知,交通拥挤紊乱、路政基础薄弱乃当代中国社会的一大顽疾,由此派生引发的惨痛事故不胜枚举,层出不穷;故而有“车祸猛于虎”之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殒命于此“虎口”者年均78000余人,逝者长已矣,来者仍后继;君不妨一观:斗胆抢道者有之,无证上路者亦有之,酒驾醉驶者更有之,对此先生情何以堪? 镜头二,无论在公共场所购票、购物、抑或其它集体聚会,是否又可称为中国式排队;总是“冲锋”在前,唯恐落后,蜂拥毕至,那容得老弱妇孺,一心为捷足先登;遥思上溯国内,前有元宵之观灯,近有陕西之庙会,皆酿成踩踏的不良事端,使几多无辜妍丽的“生命之花”凋谢夭折;对此先生情何以堪? 镜头三,而今,总有一部分人受市场经济消极思想的侵蚀,浮躁之气十足,张口粗言“这厮”“那厮”,动辄连篇国骂俚语,使得本应该一潭雅洁的“静水”,骤生令人始料不及的波澜,对此,先生情何以堪? 镜头四,近年来出现这样一种观点,即中国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内耗,这是否是有着说服力的见解,值得商榷;但事实上恰恰暴露出国人存在着某种自虐的心理,以致中国人见到自己的同胞寸利必争,绝不宽容,而对外国人,却表现得惊人的理解和大度;中华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饱受屈辱的民族,事实上,我们青年人的理解和反应却是那么不可理喻。有些事例可以充分说明:某年,有人主张将电影《南京大屠杀》更名为《南京1937》,竟言称:中国往往杀了几个日本士兵,结果人家报复,反而杀了我们一城的人; 某地,出现这样的照相馆:里面设置了旧日本军服和军刀,去照相的人化装成日本军官留影;而在某地,也出现了名为“共荣花园”的地方,对此,先生情何以堪? 承接前言,提起“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似乎一种儒雅久违的墨香便飘然拂面而至,每追忆文坛大手笔下的生花情境和千古意象,很是耐人寻味,读来为之陶然,直面先生标志式口衔烟斗的形象,在其浓眉紧锁下双睛的威严注视下,我们是否应该幡然警醒,并振聋发聩的大声疾呼:“救救成人”。 (二)警醒 “5.28”山东招远麦当劳殴人命案虽早已告破,但其发端和结局颇耐人寻味,请听犯罪嫌疑人张立冬昨天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所言,自己所信的教为“全能神教”,已经有7年之久。张说,自己之前与被害人吴某某素昧平生,殴打她就是因为“她是恶魔,是邪灵,目的就是致人死命”;此位恶徒还表示,“他们打人过程中从来没有考虑过后果,对法律无所畏惧,只相信神”;如果这是不存在病态思维的话,就显得是那么冷酷和无情;无疑,这难道不是一种反人类的邪教心态吗?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回击呢? 前不久,在昆明车站、在新疆包括乌鲁木齐等地发生的一系列凶杀案件,是作案人无一不是手段凶残、不忌妇孺;令人发指、骇人听闻,震惊中外;而招远流血事件和上述之行径如出一脉,乃是暴恐的一个翻版和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向正义、公理、国法进行赤裸裸的挑战,理应受到社会大众的一致声讨和反对;但是,从目击者所上传的一段视频观之:在案件发生的现场至少有多名青壮年男子,他们在歹徒行凶时,竟然有的还漠然悠哉的行走,有的则躲藏一隅,偷窥这人间冷酷血腥的一幕;罢了,目睹危难,旁若无人而不力伸援手,这里的“人”是否已然成为一具具无血无肉的提线木偶,让每一个有着热血良知生灵们黯然神伤;也难怪受害者吴某某的亲属在事发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对骨肉被瞬间无端残害无人施救表示可以理解;呜呼,与其说这是一种多么直接无奈之坦白,还不如是对失去亲人万念俱灰的一种倾诉。 有人说,“惩治凶顽、打击犯罪”是警察的一家的事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冠冕堂皇的话,与普通人何干?但是,笔者不仅要问:假设是你的亲人在遭受暴徒蹂躏,你是否还冷眼相向;如果是任谁都临危胆怯直至退避三舍,那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句警示名言只能变成为一句空话戏谈;在这里,“路见不平不敢吼,该出手时未出手”,是否正在说明我们的一种社会道德力在悄无声息的弱化;更何况于莽然的出击与冷血的窥探之间,诸君还可以用临机的判断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别人,毕竟也是一种理智下的勇敢,这难道不可取吗?倘若都是隔岸观火的思维,长此以往,那正必压邪恐怕要演绎为反其道而行之了。 从表面上,招远一案的受害人吴某某是被邪教分子杀戮的;但就某一角度来分析,她还是陨灭在一群“看客”的冷漠放纵之下;试想,为什么暴恐肆无忌惮?为什么邪恶气焰嚣张?答曰:在于血性患得患失,在于私欲愧见天日;是的,我们还是要人间有正气,杂然付流行,我们还是要穷时节乃见,一一垂汗青;我们更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对邪恶极端势力的“高压态势”;重铸繁荣和谐,再造清平朗润。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少年游》与周邦彦狎妓 ——品诗词、说故事之七 | 下一篇:《水调歌头》与苏轼命运——品诗词、说故事之六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23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30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22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8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62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70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8次
乡村的天空阅183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