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穿”越三十年
管理
作者:石荣臻 发表时间:2015-03-24 20:39:53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普通人家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时代,衣食住行基本上都是维持在不出现亏空的模式下,就是计划经济模式。在还没有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家维持基本的收支平衡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正是有了几十年的勒紧裤带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地世界经济大萧条中,我们国家还基本维持住了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那个时代的人们都应该是艰苦生活的承受者,也都应该是我们国家团结稳定的功臣。年纪稍微大一些的人们都经历过那样生活,那是平均主义的产物,全国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布票,粮票,油票等等其他票。国家刚刚取得政权的几十年里,百废待兴,是那个时代人们乐于奉献,甘于吃苦才有了稳定的国防与雄厚的国有工业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的文章,再现了那个提倡艰苦朴素年代的点点滴滴。不断地向前发展的社会,肯定了在物质文化方向会有提高,回头看看,今天的富足也来源于昨天的艰苦朴素与付出。就如作者所写的那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欣赏!期待着更多好作品! |
随着天气的转暖,我便从衣柜里翻腾出自己的夏装来,几件穿了时间不长的体恤,拨弄来拨弄去,不是太瘦不合体,就是颜色样式不赶时尚,没法再穿着出门。于是,我便留下一两件在家穿穿,其余的给了父亲。父亲不嫌孬,高兴地穿着略显年轻的体恤出门。父亲高兴的样子,让我想起了我穿父亲衣服的日子。 小时候,在我们乡下,大街上时常看到穿补丁衣服的人。那时,人们的衣着单调死板,穿衣不讲究美观,纯粹是为了御寒遮体。纺织行业生产的产品也是粗糙单一,色调以灰色、蓝色、军装绿色为主调,其它花色很少。虽然当时提倡艰苦朴素,但人们并不是不想穿,而是没有可穿的,或说是没有什么好穿的。那时,国家封闭,经济增长缓慢,人们热衷于开展各项“政治运动”,发展生产、抓经济被看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农民耕种方式单一,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根本没有足够的钱用来穿衣打扮。再说,那时人民穿衣吃饭实行供给制,买布料要凭布票,一个人一年消费多少布料,政府有严格的规定,容不得人们随意购买。故而,穿新衣服只能是过年才会享受到的待遇。过年穿新衣也不是“定律”,遇到家庭需要添置铺盖,或者有儿要结婚,有女要出嫁的年景,全家人所有的布票都要集中使用,有时还须向亲朋好友讨借,这样,连过年也享受不到穿新衣的待遇。记得我十岁那年,家里盖的被子实在是太旧啦,父母决定做床新被子,一床新被子的布料花费了全家人一年的布票。那年春节,我们盖上了新被子,却没有穿到新衣服。母亲为了过年不让我们穿带补丁的衣服,就用父亲穿过的旧衣服,设法为我们每人改做了一套“新衣”。尽管改做的衣服色彩暗淡,但没有画画绿绿的“地图”补丁,我们仍旧很高兴。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过去流行在我们乡下的穿衣顺口溜,现在觉得可笑,却是当时事实的真实写照。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给老三……一直到补丁摞补丁,不能再打补丁为止。这种“循环穿衣”方式,在乡下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农民的生活逐渐有所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农民发家致富的大门,多种经营,勤劳致富,农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农民手中有钱了,开始尽情地享受美好的生活,衣服不再只是履行遮体御寒的功能,而是成了美化生活、装点生活的必需品。为了适应人们穿衣时尚化的“胃口”,纺织行业更是不断创新纺织技术,多出、快出新产品。随着纺织行业的新产品的不断更新,服装的时尚化频率不断加快。服装的色彩和款式的新潮、流行、靓丽、时尚,逐渐取代了过去单调的灰色、蓝色、军装绿色和“一统天下”的国防服、中山装。“补丁”也不再是旧衣服的“专利”,反倒成了年轻人追逐的时尚、个性、靓丽的服饰“代言”。 “一粒砂上见世界,一片树叶知春秋。”“穿”越三十年,折射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我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农家的柴火园 | 下一篇:童年的冰溜溜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21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30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18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5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58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8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7次
乡村的天空阅181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