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秋意浓浓拾美文
  • 管理
    作者:沁香一瓣 发表时间:2015-10-09 11:38:46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沁香老师面对满目深秋之景致,抒发着对秋的感怀。对于秋,历来为文人雅士所钟爱,因为秋是丰富多彩的,风流的秋,蕴藉的秋,婉约的秋,静美的秋,壮丽的秋,唯美的秋。秋的美在于丰富,她饱经了春之骚动,夏之炽烈,终于酝酿出她流光溢彩的神韵。蕴含深刻,层面广博,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凋零的苍凉。古今中外,源远流长,因为秋,留下了多少经典的诗赋和动人的篇章。读沁香老师的文章,犹如漫步在广袤的海滩,捡拾着珍奇的贝壳,五彩缤纷的绚烂,耀眼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老师以自己的博学和慧眼,把关于描写秋的经典美文与我们共享。让我们领略关于秋的千人千面,借景生情,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的不同风采。 身处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写作心绪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写出的秋也是不同的。屈原《湘夫人》的哀叹壮志难酬,入世的艰辛;宋玉悲秋《九辩》的凄怨;刘彻《秋风辞》的缠绵华美;杜甫《登高》的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王维《山居秋暝》的高尚情操和浩然正气;欧阳修《秋声赋》的立意新颖; 峻青《秋色赋》的硕果累累、令人垂涎欲滴的欢喜;鲁迅《秋夜》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坚毅以及被摧残弱小的同情和追求光明的赞美;高尔基《童年》的追求美好明天,勇于披荆斩棘、逆流而上的决心……对这些经典诗赋和美文的解读和诠释,让我们再一次领教沁香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驾驭文字的功力,也让我们对秋有了说不完的凄美,道不尽的苍凉以及感受了秋的厚重。精彩之作,倾情荐读分享。

     秋风阵阵,秋高气爽,我站在宽阔的湖畔赏秋。脚下的草已开始枯黄,路岸的柳树己开始落叶;山坡高处是一排枫,叶子红得像是扬起的旗帜;恋秋的野菊和牵牛,驻扎在坑坑洼洼的土堆上……
           
    含苞绽放的野菊花虽小,但它们的金黄、紫红色却是那样热情慷慨,一扫秋天的萧瑟和寂寥,那淡淡的芳香,散发在秋天湖岸的清凉中。牵牛花的枝蔓青嫩温柔,花儿有紫色和纯红,它们攀爬在昔日不可一世的野草上面,阳光下更显隽永秀丽。微风吹过,圆圆的蓝,圆圆的紫,圆圆的红交织在一起,像一群少女在野外舞动旋转的罗裙。当秋风扫过或在百花凋谢的雨后,那些野菊和牵牛花结伴开放,把芬芳淡雅的梦,送向遥远的天边。你瞧!它们睁着希冀的眼睛,又似在凝望湛蓝色的天空;大雁扇着翅膀向南飞,嗄嗄的叫声此起彼伏,一行人字形,划过红枫的头顶。
           
    临近深秋,湖滩的水面不再被荷染绿,荷叶在风中摇曳着,有点歪歪斜斜的力不从心,它们似乎已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几只火红色的、蔚蓝色和紫色的蜻蜓,还有扬起花羽的小水鸟,结伴成一队直升机,对着湖畔的荷转悠一圈后,忽然失散得不见踪影。水波荡漾,剩下的是寂寥中的莲蓬,它们显得有些疲惫,依然鹤立鸡群般地在水上张扬,以残缺的美坚守着剩余的一抹秋天,可以堪称湖畔的英雄。眺望湖的深处,己是水天一色,阳光闪烁的银波己经咬住天边的一朵云彩,包裹着湖的一份神秘……这就是秋天荷湖的风景。
           
    一直以来,喜欢写写秋天,故乡秋天的各种花卉、野菜、芦苇、树;还有农田金色的稻浪、棉花吐絮的银白等等,均出现在我写故乡的文字中。除在报刊发表外,还传在网络上。每次写下心中的一片秋景,我的心就会感觉到秋的别样美丽,这个秋的世界充满着诗情画意。写它,永不停歇;读它,感觉秋色真好。有时,也会感到灵感不再,笔下无力,甚至有点力不从心。
           
    就在这个时候,我除了到乡间寻秋,还喜欢到一些街头书报亭找一些秋的作品赏读,有时常常会坐上大半天,感悟名人笔下的缕缕秋色,虽然一些名家作品不止一次出现在报刊,看似老弹琴,但细品仍然充满着文学的乡土魅力。众多名人写的秋文,依然是那么出色,耐读久品不厌。
           
    身处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写作心绪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写出的秋也是不同的。但是,归根到底离不开一个字,阅览众多的作品,就像是走进了喧嚣的大海边上,享受海水退潮后留下的精彩,然后踏上金色的沙滩,拾取一个个神奇的贝壳,啄磨着它们各自暗藏的希冀和美丽!
       一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吟诗作文,为秋天留下了无数经典的诗文。在他们的文字里,秋或被描绘成点点惆怅与哀愁;或是像一位有情感的女子在默默颂诗;或是带着丰收的希冀登录农家的屋檐下。拾起这些经典的诗文片段,沐浴和浸润在秋意浓郁的诗文中,那真是一种超越旅游的快乐!
           
    战国时期,屈原在《湘夫人》的诗词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这段诗告诉我们,美丽的公主快要降临北岸,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洞庭湖波浪翻涌树叶飘旋。登上长着白?的高地远望,与她定好了约会还准备了晚宴。为何鸟儿聚集在水草间,为何鱼网悬还挂在大树颠?诗人将主人公的心情与环境合二为一,浑然一体,读后浮想联翩。透过秋的季节,可以看见主人公的怅惘,同时也窥见作者彼时的心情。屈原所看到的秋天更多的是惆怅、是愁情,他将自己悲剧的遭遇与秋的季节紧密连在一起,哀叹壮志难酬、入世艰辛的情怀……
          先秦宋玉的悲秋《九辩》,一开篇就写到了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

    宋玉面对被放逐,落魄残生感到悲凉。《九辩》运用因秋景感悟的抒情方式,揭示出作者的悲秋情结,开创了悲秋的创作母题,其意义深远而不可低估。当年鲁迅先生曾评价《九辩》说:虽驰神逞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绝。把宋玉和屈原的秋文紧密联系在一起,可称之为悲秋的代表作和绝品。
           
    汉武帝刘彻是我国西汉时的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他不仅开拓疆域成功,而且文武双全,又是有名的辞赋高手。刘彻在著名的《秋风辞》中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读词可见,当年的汉武帝船行在今山西中部黄河第二支流的汾河上时,阵阵秋风拂面而来,仰望一碧万里的蓝天,只见朵朵自云正如白帆悬空、御风而飞。两岸的树木,已不复蓊郁苍翠,待见那纷纷飘坠的金黄落叶,无异为画面抹上了色彩斑烂的秋色。雁鸣阵阵,缓缓掠过的樯桅高处,将一个大写的字排在云空……这就是武帝笔下的河上秋景。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此短短两句,写得维妙清远,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图!所以当年鲁迅读后称此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意思就是说:这样缠绵华美的文章 ,即使是词人也不能超过它
           
    三国时代魏·曹丕在《燕歌行》中写: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曹丕这首诗有点汉刘彻的《秋风辞》风格。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风景,其目的是要为他写的女主人公出场作准备。这几句诗里的形象有视觉的,听觉的,感觉的,读它时会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看似只是写景,但却没有正面言情,然我们已经感觉到秋情满于纸了。这种借写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写作方法,是我国历代诗歌的传统手法。
           
    晋·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被称之为鼻祖。他在《酬刘柴桑》中亦写秋:“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文中可见,陶渊明当年居住在偏僻的地方,少有人来往,时常忘记周而复始的四季运行。每当门庭前飘落了许多树叶的时候,方才慨然叹息秋天已经来到了。他看到了葵菜被抢下蓬勃生长,南田地里的株穗颤悠饱满……可见诗人对秋天的田园生活同样充满了无限美好的向往。
           
    唐·杜甫在《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是诗人写于唐朝的没落时期,这对热爱祖国的杜甫来说,心忽然见凉了。时值深秋,他触景生情,不禁泪流满面。秋天悲凉的气息穿透了杜甫的心。诗人遥看长江,只见江水奔流依然。诗人思潮起伏,时间就象一把巨斧,砍不断流水,却把诗人原有的欲望砍得千疮百孔。暮年的杜甫,头上繁霜满鬓,身体己经衰弱得喝不下一滴酒,他拖着沉重的步伐登高望远。疾诗在秋景中,表达了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
           
    唐·王维《山居秋暝》,却是一反常态,跳出了哀愁,用好的心情写出和抒发了雨后秋天的诗情画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写出了雨后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瞧!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王维当时是居辋川别墅,位于终南山下,故称山居。此诗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有独特秋色中的美感。诗分别写到了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写出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写出了那无忧无虑的心绪,表达了作者十分向往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同时也点出了他不愿与人同流合污,突出了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含有做人的正气,是正能量的美诗。
           
    唐·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傍晚乘船来到了苏州城外,泊船于枫桥边,此时秋色浓重,太阳刚刚下山,眼前顿时展开了一幅秋天傍晚的图画。瞧!江畔秋夜的渔火己经点点闪亮,旅客卧闻静夜的钟声。所有的景物一静一动、一明一暗,与江边岸上的景物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读此诗,忽觉一缕淡淡的客愁被傍晚的风景点染得朦朦胧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境界。此诗实为经典,吸引着寻梦者在这里不懈地探秘。
           
    宋·欧阳修的《秋声赋》也是独特构思中的精品: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文章开头,作者简单地描画了一幅自我读书的图景:欧阳修晚上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奇怪?这声音初听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又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又好像是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他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看后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附近树林间传来的。欧阳修这才恍然大悟。 《秋声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于世,作者在文章的立意上是属于创新,和一些直秋景的描绘是不一样的。
           
    宋·范仲淹在《苏幕遮》中写道: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这首诗,也可称之为成为千古绝唱。瞧!诗人被乡愁绊住了脚,夜夜不能寐。可他又知道,在这样的秋天里,又有多少的痴情男女被那屡见不到边的相思锁住了手脚而无力挣扎,只能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诗人所描摹的寥廓是一幅多彩的秋色图,蕴含了乡思离情和相思离愁的心境……
           
    元代杂剧家、散曲家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中这样告诉我们: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在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诗人用的字句极凝炼地勾勒出一个天涯游子在秋日黄昏中的茫然、孤独、疲惫、感伤、无奈的情态。这种悲秋文学中的生命意识道出了人生短暂的生命觉悟。总之,中国传统文人的悲秋情结,总是把秋和人物随之统一在一起。这是一种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然由于时代的不同,人生对生命的意识观念也是不同的。
         
    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特地在故事情节中妙安排林黛玉写了一首《秋窗风雨夕》咏秋诗: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挑泪烛。泪烛摇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当时的林黛玉己经被病魔所缠,在病势日渐加深的情况下,她悲凉的情绪就像秋压在心头,不仅是睡不着觉,而且被暗夜中淅淅沥沥的雨点敲打着的窗棂而烦躁,这种情绪下的性情和景物描写对应,把林黛玉的凄凉的身世和未来渺茫的前程联系在一起,使她预感到短暂的青春年华就要逝去,所以精神负担很重,意志变得消沉……

    这首二十句的诗,其中竟然用了十五个字,着力渲染了秋天凄苦的气氛。透着萧瑟无奈与哀愁,这个字在《红楼梦》中含义深刻,不仅仅是写景,而是衬托了林黛玉这个人的苦愁滋味。
       二
       在近、现代作家笔下,秋天也被染上了古代经典传统的文学色彩,诗文有了继承和发展。秋天的诗文合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着,被作者们写得多姿多彩,有歌颂、有心情〔包括爱情〕,当然也有哀愁等等,成为众多作者借景抒情的特别季节。
           
    鲁迅在《秋夜》中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我还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在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面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倒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鲁迅笔下的《秋夜》,把笔伸向了秋夜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感,寓情于景,写景抒情,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了,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等一组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具有鲜明的特征的形象:在作者眼中,天空奇怪而高,夹着冷眼,将繁霜洒在园里的野花草上,使得人间草木凋零;小粉红花在夜霜侵袭下瑟缩发抖,但是它在做着春天的梦,对未来抱着希望;而枣树则饱经沧桑,坚实挺拔,以直而长的枝干直刺天空,不受任何蛊惑,一意要制天空的死命;把月下秋景通过落叶写活了。《秋夜》其实就是作者与旧社会决心抗争到底的誓言。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路途的艰难迷惘,但又突出作者坚毅的性格,无论跋涉多么困顿,都毫不懈怠,决不屈服;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对热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
           
    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明媚妖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
           
    林语堂在《秋天的况味》 没有对秋的丰腴肥美过多着墨,而是以一种怡然的心态,写秋的一种绵延细节的意味。通过一连串的道具和媒介,不断渲染,增加艺术效果。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秋天的况味》,这其实更是一种人生的况味,是含蓄从容潇洒,充满睿智,幽默机智。林语堂把秋写得熟练而深远,彰显了他从容闲适的生活观。
           
    徐志摩《印度洋上的秋思》:“昨夜中秋。黄昏时西天挂下一大帘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将海天一体化成 暗蓝色,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过了一刻,即听得船梢布篷上悉悉索索啜泣起来,低压的云夹着迷蒙的雨色,将海线逼得像湖一般窄,沿边的黑影,也辨认不出是山 是云,但涕泪的痕迹,却满布在空中水上。又是一番秋意!那雨声在急骤之中,有零落萧疏的况味,连着阴沉的气氲,只是在 我灵魂的耳畔私语道:!我原来无欢的心境,抵御不住那样温婉的浸润,也就开 放了春夏间所积受的秋思,和此时外来的怨艾构合,产出一个弱的婴儿‘愁

    《印度洋上的秋思》,字字句句、一点一滴浸润着诗人著称于世的万千柔情及其脆弱轻灵的气质。 徐志摩在大海上找到了秋色,那就是月光下的一段爱情回味。自谓好动想飞的诗人,在这篇诗化意味很浓的散文中可以看得真真切切,他所想象的翅膀是遍走天涯,那一片月色对于他来说是微愁而慰藉。
           
    老舍的《济南的秋天》: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美全赐给了济南。”“在秋日,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老舍还盛情难却,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在《四世同堂》中也有不少关于中秋月亮的描写。其中有一段文字这样描写中秋月亮: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百姓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老舍笔下的秋写得很典雅,精致,动人,也富有诗意!
           
    张爱玲的《秋雨》: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在作者的笔下,秋雨是沉闷的,从黏湿瑟缩等词中形象的描写了秋雨很沉闷。她把秋雨的独特韵味描写得淋漓尽致,张爱玲的《秋雨》通过雨的描写,络满了浓郁的秋色,是愁还是寄兴,带着她心中的希望……读来耐人寻味。
           
    在萧红《呼兰河传》: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 更显得荒凉寂寞。” “秋末,后园里的大榆树也落了叶子,园里荒凉了,没什么好玩的了。长在前院的蒿草,也都败坏了而倒了下来;房后菜园里的各种秧棵,完全挂满了白霜;老榆树全身的叶子已经没有多少了,可是,秋风还在摇动着它。天空是发灰的,云彩也失了形状,好像被洗过砚台的水盆,有深有浅,混沌沌的。这样的云彩,有时带来了雨点,有时带来了细雪。”“初秋的风使人感到凉爽、舒适,那时候穿夏装,更觉得痛快。而深秋的风,尤其是早晚的风,有时就使人不寒而栗了。秋天多细雨,一阵阵,密密麻麻的,下一场雨天气的温度就下降一点,大自然就在一阵阵风雨之中变换季节,弄得人们心神不定。
           
    萧红的《呼兰河传》虽然是自传体性质的小说,但它的笔调却是带着抒情散文的灵气,文中的秋把家乡的呼兰河描绘得如一幅水墨画,读来仿佛是在观赏电影。
           
    峻青的《秋色赋》: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是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红果;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象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做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象一串串紫色的珍珠。……峻青的《秋色赋》,令人读得馋涎欲滴和读出完美的欢喜来。
           
    冯骥才《秋天的声音》: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支忧伤的曲调。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转暗,即使一湾河水强烈的反光,也清冷,也刺目,也凄凉。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各自挽着生命的孤单;篱笆后一朵迟开的小葵花,像你告别时在人群中伸出的最后一次招手,跟着被轰隆隆前奔的列车甩到后边……”这种声音从老树延伸出来,带着小河的愁绪,很有新意。
           
    舒婷的《秋天的情绪》:深秋的落叶纷纷摇曳,弥漫着成熟后的安坦与怀念。黄昏的温意透过零落的叶子斑斑驳驳的洒落肩头,飘荡着久远的气息和感怀。这样的时日有若回归般的梦想令人感动,总难忘却。不可名状的思绪中,我忆起了那夜的菊。它早已久久的缠绵在我脆弱的心灵深处??那是一种坚强。
           
    我宁愿时光将一切埋葬,在花瓣温柔的怀抱里病入膏肓。生命的流程漫漫又汲汲,曾经怎样的灿烂过,也就依附着怎样的黯然与孤寂,这之后的独处,便有若阵阵往昔和绵绵远方的恬淡。该是怎样的情怀才能应了这种凄美?……”在舒婷的秋天里,风是轻柔的,好似一首灵动的诗。那风具有韵味,是迷人的,是蛊惑人心的。菊花把苍白点亮,给予秋色一丝生机。舒婷笔下吹来的秋风是轻柔的,这里露出的一丝间隙,透过小隙可以窥探另一个秋……
           
    台湾自由作家林清玄《秋声一片》:我记得宋朝的词人蒋捷写过一首声声慢,题名就是秋声:黄花深巷,红花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随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茄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蛋声!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这首词很短,前后用了十个字,风声、雨声、更声、铃声、笳声、砧声、蛋声、雁声等来形容秋天的到来,真是令人感受到一个有节奏的秋天。作者所写秋天的声音,带着古代文学关于秋的声音,用以表达现代都市人对季节变化感受的迟钝,文字里有着淡淡的一份惆怅。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秋天,秋天》开篇:满山的牵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击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 阳光是耀眼的白,像锡,像许多发光的金属。是哪个聪明的古人想起来以木象春而以金象秋的?我们喜欢木的青绿,但我们怎能不钦仰金属的灿白。 对了,就是这灿白,闭着眼睛也能感到的。在云里,在芦苇上,在满山的的翠竹上,在满谷的长风里,这样乱扑扑地压了下来。在我们的城市里,夏季上演得太长,秋色就不免出场得晚些。但秋得永远不会被混淆的??这坚硬明朗的金属季。让我们从微凉的松风中去认取,让我们从新刈的草香中去认取。已经是生命中第二十五个秋天了,却依然这样容易激动。正如一个诗人说的。依然迷信着美。
           
    张晓风的《秋天,秋天》用她那诗意的笔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秋的季节,让我们在阅读中沉醉其中,从而一起去探寻秋的深度!

     

    在国外,文人们描绘的秋景也是丰富多彩。记得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有这样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说的就是一种生命的感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一个人在生活中如果没有经历过生如夏花的绚烂人生,就不会体味到死若秋叶的静美。诗人把人之美、秋之美、天地万物之大美的精炼浓缩到了极致。在诗人笔下,在字上把秋天的美被演化得维妙维肖。

     世界十大文豪,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在他的《童年》中写道: 阴沉的秋天,不仅看不见太阳,也感觉不到阳光的温暖,甚至能够忘记太阳的存在--就在这样的秋天里,我曾不止一次在树林里迷过路。当你已经远离了大路,又身心疲惫找不到小路时,你只有踩着泥泞的道路,越过丛丛的荆棘,踏着高低不平的土墩,径直向前。这样,最终你总能走上宽阔的大路! 就这样,我做出了决定。这一年的秋天,我要到喀山去了,抱着也许在那儿能读大学的热望。 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这就是高尔基在《童年》中的一节,可以看出当年的高尔基的童年是艰苦的,但他有自己的梦想,追求美好的明天,即使荆棘挡道,他也要选择自己的路,就像乘船一样逆流而上……

     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是这样描绘秋色的:秋雨打着他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作家写了秋雨、秋云、秋天的光秃秃的树林,浓郁的秋色就像在眼前。
           19
    世纪俄国享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屠格涅夫,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言语和行动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诸如诗歌《秋天》:有如悲伤的目光一样,我喜爱秋天。 在多雾的静静的日子里 ,我时常走进树林,我坐在那儿-- 望若白色的天空, 和那暗黑的松林的树尖。 我爱嚼着酸味的叶子, 带着懒散的微笑躺在草地上, 听着啄木鸟的尖锐的叫声, 心里尽在想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幻想。 青草全都枯萎啦……在它的上面 ,浮现着一层寒冷的安静的光亮……我整个的心都沉醉于幸福的和自由的悲伤……什么我没有回想起?什么样的幻想没有来将我寻访?松林象活人似地弯下腰来,在沉思地发出喧响……于是,突然刮过一阵风,就象一群大的飞鸟,在交错和暗黑的树枝中间,不耐烦地在喧哗叫嚷。
           
    秋天会出现万木萧条和荒芜的景象〔特别是北方〕。秋天,是一个很容易引发诗人们伤感的季节。秋天触及了诗人内心对人生的种种悲哀的感觉。屠然诗并没有一味沉浸在一种忧伤之中,他在秋天里依然憧憬向往着幸福的未来,面对着秋天,他与大自然万物进行交谈,通过观赏树和鸟的画面,描绘得如入其境,诗篇充满了大自然勃勃生气,十分灵动,值得欣赏。
       四

     对于秋天,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感受,并且具有各不相同的品读滋味。对于农民来说,希望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历代都是这样。所以,他们总是把所有的美好幸福都凝固和诠释在这个季节里,只有到了灾荒之年收成减少或者颗粒无收的时候,他们才会怨恨秋天的无情无义,但在怨恨之外,他们仍然抱住希望,满怀来年秋天有惊喜,这就和多情的文人不一样。

    有哲人说:秋天是生命从有到无的交接点,这话是说对了的。因为农田所有的种子大多要在秋天收获,只有秋天的种子才能留给来年春播专用,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所以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人们的血液里始终流动着一种无形的东西叫秋情。

    有哲人又说:秋天,是大自然在生命中轮回最残忍的一幕。对于生活中特定的某些人来说确实有些悲愁。在历史上,一些曾经遭受不公正待遇和受到冤假错案打击过的人,或者是身体虚弱疾病缠身的人,或者是壮志凌云到仕途失落的人,或者是家庭纠纷不断吵架天天有者……当他们的心理障碍不及时调整,这种悲观心理会在秋天产生伤感。他们心中的愿望是渴盼着生命的回春和再生,当得不到解决这些本应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心中就会生发凄凉、悲切,这样就很容易与秋的本来的自然性的愁绪相对应,历史上凡写愁秋的名人和作者,所述其事都是来自作者自身的感受。所以,在际遇坎坷的人面前,常常会被秋天的愁触动而生情,他们会借以秋景中的某一角色演绎自己的人生。其实这是很消极的,应当振作起来,相信历史会还归本原,只要心态好,心理健康,未来永远是美好的。

    时代在变,各自都有人生的梦,而且都在不懈追求,所以我们不必带着愁绪走进秋天,应该挺起胸来喊一声:秋天,我来了!金色的秋天,我爱你!
           
    秋意浓浓,拾读经典诗文〔包括段落〕,就像是走在大海落潮时的沙滩上拾贝一样,捡到一个美贝就会爱不释手,就会无比快乐,就会不肯舍弃。本文所拾的一些美文片段,只是在文学大海的沙滩上拾取的点滴,遗漏在所难免。手捧经典的秋天诗文,就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秋在画面上缓缓流动,可谓阅尽人间秋色,漫读出灵感。

    让我们一起在秋色中学会分辩,学会荡涤心灵,学会收获文学大海留下的精彩,从而领悟新的秋色,写出时代的秋天,使之尽美!


     
    赞3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刘金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上海的秋天 下一篇:美丽西藏之旅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