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人院的门锁坏了
■哑者无言
最先是一只耗子从门缝中挤出来
外面的世界原来这么大
它咧开嘴笑了,露出细密锋利的牙齿
接着有人打开门走出来,迟疑和迷惑
并没有在他们的脸上停留太久
他们悄悄地再将门关上,快步离去
疯人院的门锁坏了
里面大部分的人不知道。他们继续傻笑着
继续在里面住下去
2014.1.24
全诗只有三小段,第一段给我的感觉是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拟物的手法,无论反讽也好,隐喻也罢,我总感觉比拟的恰到好处。行为动词的运用也凸显出了作者书写的功力,不单单是准确,更生动的隐藏了一些与社会有关的病态思想。
“细密锋利的牙齿”,假如用韩总的“维度诗学”来理解的话,它就是象征性的把一群“病态”的人比拟成了“细密锋利的牙齿”。我认为“细密锋利的牙齿”还隐喻了一些作者不敢言说的事实,既社会中的一些乱象,也许是事物表现出来的,也许是人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利于文明发展的现象。作者在这段应该是把“耗子”当人描写的,既拟人。可是我读完全诗,感觉作者是把人当“耗子”描写的,不过拟物的手法应该是充斥在整首诗歌中的,也就是诗中的“人”并不是作者正常状态下看到的具有“灵魂”与“追求”的正常人类。
第二段的“迟疑和迷惑”飘荡在我眼前的时候,我彻底接受了诗人带给我的超现实感触。“迟疑和迷惑”是一般人或许非正常人都能表现出的状态。(表情出现在脸上,或许这群人不是疯子,而是有些诗人口中的“被精神病”。)或是作者运用这两个抽象词要与上段的“咧开嘴笑”和“细密锋利的牙齿”做个对比。第二段与第一段的行为动词假如细分的话,不难看出作者所隐喻的思想与创作动机,无论那个“从门缝中挤出来”的“耗子”还是那群“迟疑和迷惑并没有在他们的脸上停留太久”最终“快步离去”的人,他们和第三段“傻笑着”的人群应该是有本质上的区分的。
既然我认为这是一首“超现实主义”诗歌,那我不能把它分析成具有写实意义的诗歌。可当我否定它的写实价值的时候,我发现他并不是真的“超现实主义”诗歌。耳闻,一把锁是真的存在使用寿命的,所以,这并不是童话,更像是寓言。
假如全社会就是一所大的疯人院,也许所有人都可以对号入座。外媒运用二八定律划分中国,说,“中国大概百分之八十的人精神存在问题”。换句话说,那疯掉的百分之二十原本是正常人。虽然这听着像一个笑话,可事实证明,国人的精神健康真的存在问题。虽没有到达病态的程度,可是一个偶然的诱因都可能使其爆发。
也许在中国这个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正常人真的比非正常人容易疯掉。可以这样假想:精神病院里关着的都是正常人,而在马路上工厂里行走的都是“非正常”人。这让我想到“疯人院”其实和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疾病控制中心”有阶级上的区别。除去天生的智障,多数人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完全康复。精神病和“傻子”也有本质上的区别。关于有别与“正常人”的一类人,有可能是作家,也有可能是诗人,当然,也可能是“疯子”。只是“疯子”处在人类地位金字塔的下方,而诗人,作家,艺术家相比比较高些。真的到了金字塔上方,你不知道这些人和真正的“疯子”有什么区别。
《疯人院的门锁坏了》这或许是句疑问句。同时又反问着一个时代,反问着一种潮流。而作者把自己摆在何处?我翻遍全诗未能领悟,后来,在《疯人院的门锁坏了》的标题下方,赫然发现“哑者无言”四个大字。
面对困难与险阻再有修养的人都有可能倒下,而作者无非是用眼观的现实虚构出了一个真实的现实。眼看着都那么真,更别说细细体会了。诗歌批判色彩浓郁,是网络中难得一见的好诗歌。批判有力,揭示的也很有深度,用词极奇和谐,作者犀利与强大的语言功力可见一斑。
关于有些诗人认为这是一首具有“后现代”特征的诗歌,我认为走在前面的不一定都是后现代,若是从诗意架构看,也可称之为“后现代”诗歌。虽是后现代诗歌,它本身的现实意义并不是很绝对,更贴切的说,它应该是一首超“现实主义”的“后现代”诗歌。这样,从美学角度探讨,站在审美人群的身后,你会发现这首诗歌的背影都是美丽的。
读完这首诗,不仅让我想到电影《暴疯语》结尾的一段话:精神病就像暴风雨,会落在好人和坏人的头上,谁也无法躲避。虽然是永远的不幸,但不比其他疾病来的罪恶和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