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消逝的火把
  • 管理
    作者:牛刀小试 发表时间:2016-01-13 12:22:08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八月十五打火把,是安徽一带中秋节比较独特的一种民族传统风俗习惯。那曾经是小孩子们最期盼的一种游戏,不亚于春节放鞭炮的喜悦和热情。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小时候的玩味越来越淡,如今已经很少见到小时候那最接近自然,最纯朴的游戏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斥在生活每一个角落的电子产品,时代在发展,那些载入史册的风俗也只能是我们记忆深处的一抹回想,留于心,存于念!感谢分享,祝冬安!

    农历八月十五下午,回故乡过节,因为年迈的父母住在老家的小村里。

    黄昏时分,即来到了儿时热恋的、古老而弯曲的小河边,越过雄跨在小河上古朴青灰的石拱桥,就踏上了熟悉而陌生的故土,西边天空中的余霞、还是那样的美丽,残阳夕照,霞光万道,像害羞的少女姗姗飘去。

    远处一排排崭新漂亮的楼房,错落有致,掩映在疏叶稀树之下,焕发着新农村的青春气息。这就是我熟悉而陌生的村庄,生我养我的地方。

    仰望蓝天,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秋高气爽,几缕白云与几处偶尔飘起的淡淡炊烟会合,不紧不慢,好像回家团聚似的飘向远方……

    俯视大地,眼前,一望无际的稻谷,低下成熟谦虚的头颅,黄灿灿的,像金子般铺满故乡的原野,在秋风的吹拂下,像做*般此起彼伏,好像送来了千年的汗味和稻谷成熟的醇香,阵阵扑鼻,又是一个好年景,这时我也深刻明白了生生不息的真正内涵和劳动人民可爱与伟大

    天渐渐的暗了下来,月亮从远处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露出了橘红色的额头,好像害羞的新娘笼罩在淡淡的暮霭水雾之中,整个故乡的原野笼罩着微微浮动的轻烟薄雾,微风习习,送来阵阵清香的泥土气息和青草庄稼的清新,沁人心脾。

    走进家门,灯火通明,楼上楼下不能说是金碧辉煌,也可以算上漂亮整洁,现代家电应有尽有,儿孙子侄辈们各得其所,有玩手机的,有玩电脑的,有看电视的,有跑上跑下的,有玩耍嬉闹的,大人们在厨房里的烹炸煎炒,声不绝耳,一派祥和和谐,其乐融融。我说:你们小孩子怎么不出去到野外打火把,一个小侄子说:火把有什么好玩的,老师说:禁止玩火,玩火危险。我惊愕、默然。我来到父母的身边问了好,说:妈,趁没吃饭时间,想到庄子外面走走,有什么需要我做的,让小孩子喊我,妈回道:没什么要你干的,那你就溜溜吧!

    我沿着熟悉而陌生的乡间大路,踱出了村子,这时圆圆的月亮像玉盘一样,在月晕的包围下已升起一树梢高了,挂在蔚蓝的天空中,天空中几片白云匆匆地掠顶而过,稀疏的星星,时隐时现,眨着迷人的眼睛。

    故乡的原野一片寂静,大地的水气化作轻烟薄雾弥散在空中,偶尔有片淡淡的白云遮住皎洁的月亮,细听白云后面的月亮里好像传来了后羿和嫦娥团聚时,幽怨缠绵的窃窃私语,淡淡的白云更像给嫦娥穿上美丽的纱衣,更显朦胧迷人。成熟稻谷的叶子上挂满了依稀可见的露珠,微风不时地送来清新凉爽的气息和稻谷的香味,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吠,近处秋虫时鸣时断,不知名的野鸟、偶尔惊飞鸣叫,更显郊野的空旷寂寥。

    今天是中秋节的晚上,总感觉故乡的原野少了什么,甚至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东西?

    思来想去,不禁勾起儿时的记忆,儿时故乡的原野不是这样的,是喧嚣的、沸腾的、火热的、通明的、欢乐的……

    遥想那时,中秋节前的两天,大人就帮助孩子扎火把,大人也有为自己扎的,像我们这些大孩子们,不要大人过问,就开始准备火把的材料,如果自家有高粱秸秆或青麻秸秆和小麦秸秆,自不必说。如果自家没有,就得想方设法到本村人家“揩来”,即使邻人看到,都是乡里乡亲的,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由你揩去,最多说你一句,“打火把的时候,跑远点,小心失火!”于是在“嗯、嗯”声中,抱着高粱秸秆逃跑,跑到自家屋后扎起火把,至少制作两杆火把,多的时候,都达四五把,对我们大的孩子来说,火把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温和型的,一种是火爆型的。温和型的,是近村玩乐,照亮路途,教小小孩子摇火把的。火爆型的是用来和外村大孩子打仗用的,这种火把都是背着父母偷偷制作的,如果父母知道,轻者,火把毁灭,还少不掉一顿臭骂;重者,火把被毁,还要遭受一顿毒打。因为这种火把除了需要普通材料之外,还需要特殊的材料,煤油和大小的鞭炮,这些材料都是从家中“偷盗”出来的,在生活艰难的年代,大人都舍不得用这些物资,更何况“战争”偶尔会给“敌方”造成人身的伤害,这种火把长达两丈多,扛在肩上,像火箭筒,前段是普通型的,中段是炸弹型,且外部浇上煤油,“战争”真正打响,震耳欲聋,火星迸溅,威力无比,其实,真正的接火,也不过是火把和火把碰撞,爆竹声,呐喊呼叫,火热沸腾,喧嚣热闹,火光通明,因为毕竟是邻村的伙伴,大多熟悉,平时,放牛割草,都在一起玩耍,往往不战而屈人之兵。更可怕者,是有的火把中夹带冲天炮,在相距很远的时候,就听到对方“叽”的一声,一道火光冲来,接着就是“啪”的一声,一声巨响,吓得我们回头就跑,狼狈不堪,有时候,我们把奶奶的老花眼镜偷来戴上,参加作战,充当先锋,防止冲天炮冲到眼,玩累了,玩饿了,这时离本村已经很远了,拿着残余的火把,开始返回了,回望通往村庄的各条大小土路,都是火光通天,大大小小的火把连成一线,就像从村庄里飞出的几条长长的火龙、在故乡的原野上飞舞,残余的火把是不许带回家的,干什么呢?也许玩饿了的原因,少不了,借助沟坎,烧起了毛豆,烤起了红薯,一群毛头小子,不等熟透,就急不可待,争抢抓挠的吃起来,火光下,各个小伙伴的脸上汗渍未干,又添新灰,你笑我脸上有灰,我说他脸像画,各个笑得前俯后仰,淳朴的笑闹声在原野中传响,临走时,少不了在残余火堆上,撒上两泡尿尿,美其名曰:“防失火。”

    回来的路上,我们这些大孩子们跑得最快,心里惦记着月饼、炸芝麻叶、粘芝麻的糖轱辘、其实最想吃的就是肥肉片子,在那个年代,真是三月不知肉味呀!急着回家吃好吃的,就那也忘不了——随便拔几棵庄稼带回家,因为不兴回家,好像空手回家不吉利。

    在回家的路上,大人小孩都陆陆续续地往回走,有七老八十的,有刚会走路的,在大人的扶持下摇火把,有大人,有孩子,有男有女,像赶墟似的,有说有笑,有嬉有闹,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充盈着丰收的喜悦,整个原野中激荡着欢歌笑语。

    “二伯,奶奶让你回家吃饭。”小侄子的喊声打断了我的回忆。

    回到家里,我们一大家子,在大厅里,摆了两大桌子,红白啤酒,各种饮料,应有尽有,桌子上不能说是山珍海味,但美味佳肴算得上,样样齐全,堆积如山,一家老老小小,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觥筹交错,不也悦乎!

    然而我们村像我们一家能够在中秋节老少团聚的,很少。绝大部分,都出门在外,由于种种原因,只能打个电话问候一声而已,也许是生活目标的改变,也许是像豆芽一样,根上没有了泥土,也许是思想的淡化……。

    吃过饭,我在明亮而朦胧的月光下,驱车离开了故乡,一路上,也没有看见一个火把,偶尔闻到几丝车胎的焦糊味。忽然,我眼前一亮,前方远处,出现了儿时的火把长龙、蜿蜒曲折的伸向远方,走近一看,空喜一场,原来是城市的路灯。

    中秋节的火把难道就这样消逝了吗?!

    万辉草于2015年农历八月十六晚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紫烟幽梦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清纯的记忆——吃家饭 屙野屎 下一篇:五一七书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