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小题大做,大惊小怪
  • 管理
    作者:上海老头 发表时间:2016-05-14 08:13:18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在英国国事访问期间,威廉王子私下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这是英国王室成员首次私下招待外国元首,最引人瞩目的是小王子身穿睡袍脚着拖鞋,一脸稚气。作者由小王子穿睡衣这件事引发的争议说开去,畅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上海世博会期间,市民因穿睡衣上街被严令禁止而提出了不同见解。欣赏作者的生活理念和对这件事情的观点,与作者很有共鸣。的确是小事一桩,不值得大惊小怪,也不必小题大做。作者耄耋之年,竟能如此开明,才思敏锐,看问题有独到的眼光,也非常的令人敬佩。文章议论精辟,语言生动幽默,说理很有分量,明白晓畅,很值得一读。

    上星期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只见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在英国国事访问时会见了威廉王子夫妇以及他们的长子乔治小王子。这是英国王室成员首次私下招待外国元首。最引人瞩目的是小王子身穿睡袍脚着拖鞋,一脸稚气。

    按照英国王代代相传的模式,那末今天的小王子便是未来的英国国王。乔治以王室要员的贵重身份在如此隆重场合中穿着这般休闲随意,这种不寻常的格调令人诧异,致使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
    四月三十日, 奥巴马回国后在白宫举行的一场记者协会的晚宴上谈笑风生,在展现他幽默搞笑的话语中,特别提到这件事。他打趣说“英国的乔治小王子竟然在我们会面中穿着浴袍出来,这感觉有如惨遭打脸”。显然,他用的是反语轻松搞笑,反衬宾主之间的友好关系,暗赞英国王室绕过传统的缛节闯出新规。足见这件趣事非同寻常。

    照片曝光后,在英国国内派生出来的是异常的商业效应,同样款式的睡袍和拖鞋顿时成了市场抢手货。
    我倒是联想到曾经发生在国内一场“睡衣小风波”。那是在临近上海开世博会那段时间,上海有关领导认为有些市民穿睡衣上街不文明,有损于上海国际形象。一些街道小区设立“哨岗”,志願者耐心劝阻穿睡衣的居民上街。于是有人在上海热线网上发起一次名为“上海人爱穿睡衣上街,你怎么看”的专题社会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网民认为“上海人穿睡衣上街很正常”,只图个方便。其中24.02%的人选择了“看不惯就不要看”的栏目。有的网民分析说,“政府管的不是睡衣,是自由”。

    的确,清晨跑出小区买早点牛奶,在附近报摊买份报纸,送小孩上学穿越马路,手牵小狗近段晨锻......随身穿睡衣出去是比较方便。不过上海人也有分寸,决不会如此打扮去走亲访友,或者在外面走远停留太多时间。这便是长期来海派讲实惠处世理念派生出来的准则之一:精而明,不出格。

    其实,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有关领导再早几年能把穿睡衣在街上走的问题提出来,着重在正面引导,应该相信绝大多数的上海人是通情达理的,是会接受这一建议的。或者在世博会之后通过适当的渠道向市民宣传,相信效果也会不错的。问题是当时把它拔高到“文明不文明、符合不符合国际礼仪的高度来看待,是否小题大做走了火?至少有点贬低上海市民文明意识的味道。要知道如今绝对不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的年代。我认为50%以上的反对者中其实极少有人自己会穿睡衣上街的,否则街上岂不是成了睡衣的海洋?这里显然有不服气的抬扛成分。

    原来上海市某机构在2006年有过一次“上海市家庭文明状况”的调查。该报告指出,上海仍存在较普遍穿睡衣外出的状况。这调查报告被国内外媒体广泛采用。一个在中国读书的英国留学生告诉上海某领导说,他妈妈在英国看到了这份报告以后,惊呼“上海竟然还有人穿睡衣外出!”为此,该领导认为“外国人觉得是个很大的新闻,很在意。”

    这便是所谓“上海国际形象受损”的来龙去脉。
    仅此而已。这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尤其是在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方面,既有要看它有人类共同性的一面,也要看它更多差异性的另一面。不能强求划一,强加于人。西方国家的人们多数用刀叉吃饭,东方人多数用筷子吃饭,不少国家的民众现在还沿袭旧习惯直接用手吃抓饭。如果有人惊乎“现在还有人用原始的方式吃饭,真是陋习难改”,恐怕他倒要被众人怀疑神经不正常。  

    澳大利亚曾连年被评为最幸福国家。众所周知,悉尼是它的第一大城市。可是,就在这个城市中无家可归露宿在外的流浪者有数千人。每年圣诞节前后社会媒体都会有相关报道。但这无损于澳大利亚和悉尼的国际美誉。社会的贫富差异国都有,在于我们抱什么心态度和角度去观察。

    入境问俗。 二十多年前我初到悉尼对异国文化风情才开始有点了解。

    过去想当然地认为外国成年男性穿西装,戴领带,穿皮鞋。女性则浓装打扮,时尚服装,高跟皮鞋。其实,完全不是那样。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你可以在火车上,在市中心的商业区看到西装革履的男性和时髦打扮的女性。他们绝大多数是坐办公室的白领打工族。当然其中也不乏老板。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必须要有正规的服饰,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市民是“便”到不能再“便”的便装。体恤、布裤、运动鞋。女性更简便,一年四季拖鞋可穿上十个月,背心、短裤或裙子至少可穿半年,气候转冷,外面套一件茄克衫。凡是参加重大宴会或庄严的场合如婚礼葬礼才会考虑选择相宜的服饰。

    这里,不妨插上澳洲人是怎样吃蛋卷冰淇淋的的趣事。与其说“吃”,不如说“舔”。他们一律都是用舌尖从上而上、从上而下反复舔,直到最后才送到嘴里。这便是澳洲人的吃相之一。如果有人会问是否不文明不符合国际礼仪?他们会说“Who cares?”,谁在乎?

    我之所以要讲这些琐碎的内容,无非是想说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价值的多样性。也就是既要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整体性,也要看它的具体性、地区的适应性。

    睡衣的存在,历史悠久。而上海人能穿上睡衣,从多数人来说,恐怕也只是近二、三十年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才有的可能。难道睡衣姓“睡”,出生地在外国,睡觉专用,禁止出门,违者不文明?

    我这个老脑筋倒认为宽松的睡衣要比有些所谓文明的又符合国际礼仪的服装要文明得多。请看符合国际礼仪的文明服装,露肩露背,露脐露腿,半露胸半露臀,这样的服装可以在街上大模大样公开亮相,还不时举行时装表演,一些传媒还争相在第一时间报道,旨在扩大其“文明”的影响力,加强其社会的穿透力。
    这种服装在我看来唯一的优点是它比睡衣节省面料。

    穿睡衣一点不露,半点不露,一上街便不文明?为啥就见不得人,特别是外国人?外国人神经过敏大吃一惊,我们就要跟进血压升高?外国人的反应便是金科玉律,不理解也要执行?

    大约七十年前,我在上海看过一场音乐片的美国电影。片名可能是《翠堤春晓》,它描述Waltz华尔兹的历史故事。华尔兹舞原是欧洲平民的土风舞。当时欧洲各国宫廷等级森严,王室、贵族、绅士、淑女自以为高雅脱俗,视维也纳华尔兹舞为不贞洁的,是过于放纵的,而把它拒之以千里之外。1770年第一支华尔兹舞曲诞生,数年后传到巴黎,法国人普遍喜爱,十分流行。谁知要相隔四十年后才被傲僈的英国人接受,后来便发展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奉为经典,成为舞中之王。

    可见,要消除异国的偏见不能只等朝夕而要旷日持久,要有颗包容心。

    我无意追捧穿睡衣上街的用意。它同当年华尓兹舞不能进入宫廷也不能相提并论。我只是想劝说今天的上海人不要强历史所难不礼貌地去诘问人家当年的英国人为啥有眼不识高雅的华尓兹?至于有争议的穿睡衣的问题,现在英国宫廷里的乔治小王子的举措已经给中外人士作了明确的回答。想必英国王家礼宾官员也附和赞许的。

    总之,穿睡衣上街,小事一桩。国人不必小题大做,外国人又何必大惊小怪。说不定哪一天上海会有睡衣时装表演出台,我乐意充当一名业余超老年模特儿一见高低。

    上海老头2016.5.3于悉尼


     
    赞1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刘金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只要活着 下一篇:关于人性与艺术之浅见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