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懵心明净,
宅贫影正刚。
一弓抒窘世,
五指奏华章。
注:阿炳故居(即阿炳纪念馆),位于无锡旧城区中心地带,原为雷尊殿道馆,阿炳生于此、也逝于此,其传世名曲也大都创作于此。晚年,他穷困潦倒、贫病交加,屈居在道馆最东面的一间小平房内。室内保持极其简陋贫窭原状。
阿炳,原名华彦钧,人生极其艰辛坎坷。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壮年后视力逐渐衰退,以致最后失明,故名“瞎子阿炳”。他一生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民间音乐家。阿炳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一间简陋的民舍,即是这个杰出的民间音乐家的摇篮,也记录了阿炳种种坎坷磨难,和他心灵的痛苦创伤,这里留下他心灵的痛苦创伤,也赋予他音乐创作的灵感,这里有他对邪恶势力的抗争,也有他伸张正义的呐喊。在无锡,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作为贫苦的民间艺人,实属不易。
阿炳的即兴演奏代表作《二泉映月》,不仅成就了这支自述式的悲歌,更重要的是摆脱了那种赏玩式的心态,上升为一种与自我同在的命运共同感。其对人世的关怀,对自我的思考,以及遭受的磨难,使有人把他和贝多芬相提并论。
“懵” [měng]:此处指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