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雅溪
离城东约五里地,过叱驭桥,有一大姓古宅村落
姓卢
村内青瓦粉墙,错落有致,曲径通幽
有照壁,有飞檐斗拱
尚有,石牌坊几座,还珠亭①一个
数百年前,坊间有一传说,卢姓祖上原为一寻常人家
因一日,侍候皇上有功
奉敕回乡垦荒,允一日之内,耕犁之地尽归其卢姓一族所有
时至正午,拓不过三丈
茫野中,袅袅婷婷走来一妙龄女子
窈窕而贤淑
帮他卸下木犁杖,让大水牛拖着铁犁头可劲跑
日落之时,所圈之地,方圆不下几十里
祖上大喜,殷恳女子成百年好合
女子即作拙荆状
但有一怪癖,夜半沐浴时,不用水,只用沙,不许人接近
当丈夫的也不行
事不过三,数十年后,有不孝后人小辈偷窥
惊现浴桶中,一人脸蛇身之美女,在沙浪中翻滚腾挪
冥冥中,只听数声长叹
瞬时间,幻化成一股清泉飞逝而去
——是为雅溪
听老辈子人说,蛇太婆的画像,只有正月十五夜半子时
才在正堂上
悬挂一个时辰,供卢姓后辈子孙,跪拜祭祀
不忘祖恩,绵延千秋万代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四清时,就有城里人
正月十五,跑去卢宅看花灯,只见大宅两厢内,住满了农户人家
天井里,还拴养着大水牛
整个大宅,里里外外,显得格外斑剥陈旧,破烂不堪
在肃雍堂上,也没有看到卢姓人的,祖先画像
只在大厅正中
高高悬挂着一盏,有四米多长的,七彩琉璃灯
直径两米,分三层,由四十多万颗玻璃彩珠,穿联而成
灯中,还有小灯
什么羊皮灯、羊角灯、料丝灯,下沿围有珠帘
在明亮的灯光下
显得,格外的雍容华贵,流光溢彩
不禁让人,联想到数百年前的,那个晚上
偷窥的后人小辈,在这
深宅大院,昏暗的烛光下,会不会把这盏,在风中悉悉索索摇曳的
琉璃灯,当成了,他们的太婆
卷二:托塘
城内,也有一大姓名门望族,姓张
过北镇楼往西,偏北,依水聚居,名叫:托塘
因子孙绵延,又分里托,外托两个村
此地,多有古樟,树高冠茂,翠绿层叠
流水潺潺,阡陌纵横
按风水先生说法,双泉抱钟,出将入相,实乃属虎踞龙盘之福地也
据史志考证,张姓先祖,乃一千多年前之县令
由北方迁入,至任
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屡领亲兵乡勇抗击盗匪于城外清官岭
斩获贼首数人,深得民众之拥戴
为报此仇,一日,括苍山盗匪率十万之众
一路势如破竹,攻破县城
杀县令全家八十余口,幸得其幼子在学末归,逃过一劫
躲在城北池中,啖莲实而
托生
为报庇佑之恩,逐命其家为——托塘
从此,耕读治家,礼义传承
后辈大学士、兵部尚书张国维,更是一代忠臣良将,气壮山河
面对强虏,奋勇当先
为保全城百姓,免遭清兵荼毒、杀戮
自投后园池水而死
卷三:板凳龙
板凳龙,是江南乡间,过元宵节时的一种传统活动
由扎纸龙头,桥灯板,龙尾组成
一家一板,或一丁一板
往往一条龙,有上百,甚至数百条桥灯板连成,叹为观止
板凳龙,又分红龙,青龙,黄龙,黑龙,花龙……
一村一色,各显春秋
看谁家扎得漂亮,看谁家耍得威武
在舞龙场上,尽争高低、风流
不想那年,几个卢姓的青皮后生,出于儿女私愤
在张姓龙灯沿街迎神、祈福时
混上去,趁乱抢走了一大截龙尾,撒腿就往城外冲
舞板凳龙的规矩,扯断了龙尾,龙头龙身就得后退,倒回去
把龙尾迎回来
一路上,扯旗放炮,锣鼓喧天,点火铳,吹长号
叮叮咣咣,砰砰啪啪地,接出城去
一条龙灯,几百条桥灯板,加上旁边侍候的、换手的、递香烛、递水的
近乎千把号人呵
举着龙灯,在漆黑一团的野地里,一路狂奔
更可恶的是,等你龙头快到时,龙尾又兔子一样往前窜
而他们,又专挑弯弯曲曲的田埂小道跑
若一不小心,桥板手摔跤,龙头倒地
那可不的了啦,全村人,来年都得倒大霉,遭恶运
闹腾了半夜,张姓人,忍无可忍
截上去,抓往几个姓卢的青皮后生,痛打了一顿
抢回龙尾,耀武扬威的重返城内
一帮青皮后生,回村后,不但不收敛,反而无中生有,搬弄是非
说看龙灯,被张家人打了
要开祠堂门,要敲锣、唤人、抄械、打群架
卢姓人,一向尚武,常年养着几个拳师
听说,卢姓人被人打了
一时群情激愤,嚷嚷着不报此仇,决不罢休,大有血洗张姓人的架势
这边,张姓人得到消息,也不敢等闲视之
一封电报到省城
在外当兵多年的张姓团长,立命手下参谋,带领一连人马
奔赴山城
在东门城楼上,架起几挺机枪
高喊,谁要敢冲过叱驭桥,就开火,叫他有来无回
吓得一城富豪绅士们,屁滚尿流,人心惶惶
上申县令
请他亲自出马调停
自此,卢姓张姓两家,结下世仇,互不来往,永不通婚
卷四:祠堂
城内,有气派的宗庙祠堂,有两家
李祠堂,韦祠堂
不但占地大,进深长,画栋雕梁,还同在城东一条街上
足见东街,显赫的地位、身份
老人说,东街一条街,不及西街一条叉②
其实讽刺的,就是笑话西街人,低贱
街上,有猪市、牛市、柴市、烟馆、赌场、铁铺,甚至烟花柳巷、迎春楼
常驻过往的,也尽是些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之流
上不了台桌面
不像东街,有梓城巷、黑楼巷、傅家巷、旧花厅、新花厅
清一色的高门大户
铜钉铁环,石槛石柱,雕梁画栋,气宇轩昂
不是财大气粗,就是官宦人家
更何况,还有胡公殿,城隍庙,夫子庙
一派殿堂庙宇,庄严肃穆,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
李祠堂上辈子的祖先,就出了一个大官
据说,还当过皇帝的老师,官擢一品内阁大学士衔
因目睹官场黑暗,内忧外患,无力回天
就托辞,思母日久,年衰多病,返归老家亲躬耕读,颐养天年了
后来,慈禧那个老妖婆,不相信
命人从千里迢迢的紫禁城,给李姓祖先,弄来一根龙头拐杖
名义上说是:赏赐
其实,这是给李姓祖先,出了道难题,险招
李姓祖先,也不是个吃素的
就把龙头拐杖,交给几个最年幼的小儿孙,拿去当马骑
半年后,慈禧又派人来,要回龙头拐杖
拿去一看,龙头拐杖的根部,已赫然磨短了两寸,慈禧无奈,只得作罢
连声说:老了,老了,走不动了
韦姓一族的祖先,有没有出过达官贵人,富商巨贾
无从考证,不知道
但韦祠堂在城内,有名气,是因为解放后
政府就把这里,建成了,县立第一高级小学,简称吴宁一校
有高小部喔
那时候的小学生,可没有现在的小学生,这么有福气
夏天不说,到了冬天,教室里,四壁悬空
北风裹着雪花,透过两旁厢房的,方格子栅栏
直往人脖子里灌,真的受不了
那时候穷,孩子们穿着都单薄
一个个小脸小手,冻得红通通的,像个小红萝卜头
幸亏每家每户,都会想方设法,给孩子
一个小手炉,护暖
瓦罐的,铁皮的,还有少数几个,从地主老财家分浮财分来的铜手炉
旧的破的,大的小的,样样式式都有
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吹手炉
(里边就只有几块黑木炭,你不吹,它就灭了)
还有胆子大的,在家里偷偷拿来一把玉米粒,或黑豆
放进手炉里煨
玉米粒爆起的时候,“砰”的一声,会把大家吓一大跳
老师被惹得不耐烦了,就会罚那个同学站着背书
桌子下的手炉,顿时烟熏火燎,会冒出一股子浓浓的焦糊子味
惹得同学们,只敢躲在书本后面,偷偷笑
可惜的是,老师的脸,被书本挡着,一直看不见
到了上世纪大跃进年代,小学生们,好像只剩下了二项任务
第一,支援工业
到离城十里地的河头村江边,洗铁沙
把挖出来的泥沙,搁门板上,反复冲洗,留下的黑沙
和被砸碎了的
铁锅、铁勺、铁饭铲,一起送进大炼钢炉
第二,支援农业
用小竹签,给刚高过头的玉米秸秆,打针
据说,戳一下,就能多长一穗玉米棒,多戳几下,就能多长几穗玉米棒
或是给,稻田搬家
把两丘刚吐浆的稻穗,合并成一丘
据说,这样容易成就高产田,万斤亩,放卫星,给上级送喜报
到最后,就只剩下一项
跟老师上山,挖金刚剌根,葛滕根,或去捡榆钱叶,摘水葫芦茎
送到大食堂里
让大师傅,做成糊糊,菜团,窝窝头,当饭吃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就更加不得了啦
小学生们,一个个,变成了小金猴
拿着烂稻草绳子,捆着、绑着、围着一帮老的、小的、男的、女的老师们
游街示众,喊口号,说要学习张铁生
坚决做一个,可描可绘的,白卷英雄接班人
卷五:黉门
顾名思义,黉门黉门,乃学宫之门,就是学宫、文庙所在地
在科举时代,那也算得上是,山城的最高学府了
不仅读书人,官宦子弟,拜孔夫子,考秀才什么的,都要在这里举行
就连文人雅士,斗诗赋辞,讲会聚义,也在这里汇集
庙内,有等级森严的大成殿,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
更有一些雕刻精美,飞檐斗拱的尊经阁,辉映楼,教谕宅,学舍……
历经千年风雨,沧海桑田,不断修葺鼎新
倒也呈现出,一派宏大、静穆、典雅,美轮美奂之风采
据史记载,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山城共出过五个宰相
八个文武状元,进士,举人,更是数不胜数
形成了一个,以学为荣,以德为先的书香风气,世代传承
商贾士绅,世家望族,无不慷慨解囊,为祠庙添砖加瓦,薄进绵力
不过到了民国,就不行了,随着军阀混战,贪官污吏横行
百业萧条,民不聊生,这只进不出的孔夫子庙,就成了个烫手山芋
加上日本飞机,在山城的多次狂轰烂炸
大成殿及那些祠、舍,年久失修,早已是风雨飘摇,破败不堪了
解放后,人民政府就把这里,扩建成了一座,焕然一新的人民大会堂
什么殿啊,祠啊,庙啊,都没了
唯一让人肃然起敬的就是,大会堂前,那两排像哨兵一样
高高耸立的白杨树,在蓝天下,哗哗作响
像是在鼓掌、在欢呼
大会堂的东边,是工人文化宫,灯光球场
西边,是农业展览馆
大会堂围墙大门口,就是一个碧波荡漾的半月形水塘,叫泮池
由一座双孔石拱桥隔开,一分为二
东西两旁,还各植有一棵苍翠的千年古柏
老百姓说,泮池就是文房四宝中,被打开的砚台
半个池,池水深;半个池,池水浅
桥身,就是墨,两棵千年古柏,就是状元笔
泮池前,就是黉门广场;广场南端还有一口池塘,一座照壁
引城南勒马峰涧水,入池,绕场而过
从此,这里就成了,山城人的活动中心
什么万人大会啊,誓师大会啊,放卫星送喜报啊
大炼钢铁啊,农业学大寨啊,批斗会啊
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个真正是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不胜枚举
黉门广场,还一个功能,它曾经是山城唯一的菜市场
每天,天刚刚亮,这里就摆满了
菜农们,从田头菜地摘来的,鲜嫩的青菜、萝卜、茄子、丝瓜、豆角
还有塘螺,河蟹,小鱼,小虾
到了逢双,市日,广场上更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卖鸡卖鸭的,卖箩卖筐的,卖小家俱板凳的,卖狗皮膏药、梨膏糖的
挤得水泄不通,弄得旁边的派出所
所长老张,不得不,穿着身蓝色警服,常出来晃荡一下,亮个相
到了节假日,还会有外地来的马戏团、飞车走壁团
在黉门广场上演出
洪亮悠长的西洋长笛,和洋鼓、洋号声,敲得人心里直发慌
看了一场,还想看第二场
待到夜深人静时,四周一片空寂,只有月色撩人
照着广场上,那几颗枝叶稀疏的梧桐树,在微风里随意飘落
被沟里的潺潺流水带走
此情此景,还真有一股子心意阑珊,感慨万端的感觉
但令就住在黉门广场旁边,十字街上的阿肖,至今
悔恨不已,一辈子都不肯原谅自己的,是
那年除夕夜,不知是谁,那么大胆
竟敢把,早被革命造**派用封条封掉的,工人文化宫图书馆给砸了
如不是第二天年初一,一大早,农业学大寨,破四旧
党团员、基干民兵带头,到泮池,挑塘泥
阿肖还蒙在鼓里呢,跑去一看
图书馆早被洗劫一空,只剩下一堆破纸,烂卡片,在寒风里发抖
翻来翻去,阿肖只捡到一本,延安时期的老诗人
田间,写的长篇抒情诗:赶车传
其中,歌颂刘少奇的那一章,已经给撕掉了
估计也就是因为残缺不全,才被扔在这里,没人拿走
而且,到哪里去查呢,都是无产阶级造**派
又有谁来查呢,就连派出所所长,老张,都成了牛鬼蛇神,进了牛棚
文化宫主任,早已被打倒在地,永不翻身,连个报案的人都没有
阿肖那个悔啊气啊,恨不得一头撞在,空空荡荡的书架上
要知道,那个时候,要是能弄到几本自己喜欢的书
譬如: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红日、红岩、铁道游击队
那就是宝贝,连做梦都会笑醒的
当然啦,现在的黉门,已和以往截然不同了
四周高楼大厦林立,还在黉门广场地下,建起了超大型的汽车库
北端,造了一座五孔六柱的,黉门石牌坊,南端
立着一块“仰之弥高”的大照壁
整个孔夫子庙,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个小小的尊经阁,灰头土脸的
躲在大厦后边的,商品房夹缝中间
空落落的,不知是在思考
还是在聆听,从远处广场上,传来的,车水马龙的嘈杂声
卷六:十字街
其实,在十字街,真正喜欢读书,喜欢书,称得上“书痴”的人
还要算阿肖的堂哥,阿贵
为了得到一张,工人文化宫图书馆的,借书证
阿贵,白给他们抄了,两个月的书卡目录
阿贵是农民,要想得到一张工人的借书证,不容易,当然值
只可惜,用了不到半年,图书馆就被造**派封了
过了几年,阿贵也死了
对于阿贵的死,村里人有好几种说法
一是办大食堂时,作的孽,
就在十字街,李姓祠堂的后园,解放初,曾是镇公所的所在地
办起了山城的第一个大食堂
几个村,好几百户人家喔,在这里排队,领卡,打饭
头一个月,还好,吃得都是干的;第二个月,就变成了稀的
第三个月就不行了,咣咣当当的饭汤里,已看不到,几颗米粒了
于是,上级命令,把大食堂改成小食堂
一村办一个
办食堂,得打灶,村里要求每家每户,出三十块砖
阿贵带着阿肖,在野外转悠了半天,也找不到一块整砖头
阿贵发现,在乱坟岗,有一荒坟塌了个洞
里边还有些砖,没被人捡走
阿贵自己绕着坟头,转了几圈
叫阿肖钻下去,把砖头捡上来,他在外边接应
阿肖看着阴森森的墓窟,不敢下去,说
哥,下面有骷髅头,我怕
阿贵说,不怕,有哥呢,说着,掏出他的小鸡鸡
当年,阿肖十一岁,阿贵十五岁
阿肖发现,阿贵的小鸡鸡,缩得和他差不多大
阿贵就当着阿肖的面,把着小鸡鸡,绕着两个人,尿了一圈
一边尿,一边闭着眼,口中嘟嘟喃喃地嚷嚷着
天灵灵地灵灵,各路神仙来保佑,妖魔鬼怪躲一边
来年如是得长生,三柱清香上高头
硬是和阿肖,从墓窟里,捡出了几十块坟砖
事后,被阿肖妈知道,直骂阿贵作孽啊,作孽啊
阿贵死后,村里就有人说,这是报应,死人索命讨债来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阿贵是被村里的造**派头头
绰号叫和尚的大茂,害死的
阿贵是孤儿,爸妈死的早,可以说,是吃村里的百家饭长大的
那年,村支书被打成走资派,关进牛棚后
他不服,就去撕大字报,还偷偷给村支书送消息
被造**派们,抓进了秘密地牢
要他承认,这一切,都是受村支书他们一帮走资派,指使的
阿贵宁死不招
造**派就往死里打,打完了,又把阿贵拖到野外溪水里,淹个半天
再拖回来,过几天再打,直到认罪为至
不等文化大革命结束,阿贵被放出来时,已奄奄一息
虽然,阿肖妈曾偷偷去照看过几次
也没什么用,没吃没喝没药的,不过是多拖延几天时日而已
后来,十字街上的大食堂,改成了招待所
改制后,又建起了一座,富丽堂皇,气势非凡的大宾馆
和对面的黉门广场,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卷七:棋盘街
之所以叫棋盘街,其实,并不是说街的走向,像棋盘
七纵八横的,方格子一样,布局划分
而是据说,棋盘街上两厢院落内,大大小小,掘有三十二口水井
像星罗棋布的棋盘,因而得名:棋盘街
棋盘街不长,但名气不小
南和长生塘相连,有四季不断之清泉,绕黉门广场,穿城而过
北接红椿楼
其实,也是祠庙,塑有红椿太祖像,常年香火旺盛
街中,和镇圣巷交接,有坐北朝南,脚踏龟蛇两神的,真武大帝庙
每年二月二的,红椿庙会,和三月三的,真武大帝庙会
迎龙灯,滚绣球,玩高跷,搭台唱戏
棋盘街上,人山人海,一片繁忙,热闹连天
再加上,那三十二口,传说中的水井,和两侧鳞次栉比的街面房
很难猜测,当时曾经的繁荣情景,引人浮想联翩
解放后,山城的县委,以及各部委,就驻扎在真武大帝庙西面的南巷祠
和隔壁的菁庐办公
因此,棋盘街,又成了领导山城的,政治文化中心
人来人往的,倒变得肃穆、寂静起来了
但文革时,这里的县委,被民兵指挥部占领,成了他们武斗的据点
老百姓就像过鬼门关,晚上,都不敢往这儿走
指挥部门口,荷枪实弹,戒备森严
是不是会从里边,冲出一队队,藤帽铁棍的造**派们
登上大卡车,呼啸而过,又呼啸而入
不是去参加武斗,就是去抓走资派,去游街,去开批判大会
被他们抓来的走资派,不仅要戴上高帽子,挂上大木牌
还要一边游街,一边敲锣,自己喊打倒自己
走遍大街小巷后,又得在指挥部门口,跳三跳,这叫,去官气
是向革命群众认罪,如果不合格,那就再跳,直到革命群众,满意为至
这还算是轻的,如果抓来的,是他们的反对派,死对头
那革命群众手里的武器,可不是素的
棍棒刀枪一齐上,扣稻桶的扣稻桶③,吊飞机的吊飞机
什么利害,来什么,一个个被整得嗷嗷叫
一天,从外地来了个,看上去蛮清秀斯文的年轻人,还戴着眼镜
他说,他来找他的老婆,他老婆,姓狄
半年前,被你们这里,一个姓何的中学老师,从他们老家农场
带来了山城,现在,他来接她回家
造**派一听,傻了眼,姓何的老师,是堂堂的县革委会副主任
会勾引他的老婆
肯定是反对派的奸细,污蔑造谣,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抓了起来
一问,还真有这么一回子事
姓何的副主任,在老家读高中时,班主任,姓狄
他家,有个女儿很漂亮
可姓狄的老爸很固执,不同意他们来往
觉得这个学生,太轻浮,日后定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
不想,世事难了,姓狄的老头,进了牛棚
他女儿,也被上山下乡,去了农场,没日没夜地修地球
姓何的学生,倒成了中学老师,当了县革委会副主任
趾高气扬,意气风发,随即去老家,把姓狄的女子接到了自己身边
这时,见姓狄女子的老公,找上门来,不禁有些恼羞成怒
他倒也想试试,姓狄的女子
对自己,有几分真情实意,就带着美女,一起上了指挥部二楼
隔着玻璃窗,看造**派在院子里,怎样毒打眼镜男
谁知,美女无动于衷,看了两眼,独自下楼去
姓何的副主任,一看无趣,把胳膊往下,一挥一甩
被毒打了半天的眼镜男,血淋淋的
被几个造**派们,拖出了大门口,拖出了棋盘街,拖出了城外
这对姓何的副主任来说,是小菜一碟
在文革期间,被他玩弄过的女学生,女孩子,何至一、二个
好几次,被自己人,堵在了房里,车内,野外
其实,车震,这个词,早已有之,只不过现在是小车,以前是大卡车
一直到,抓革命,促生产
老县委的驻地,办起了量具厂,民兵指挥部被迫搬出了,棋盘街
占领了,县革委会斜对面的,第二百货公司大楼
作他们的临时据点
这时候,民兵指挥部的老对手,成立了独立团
声势浩大,很快就盖过了,民兵指挥部,占据了,南门外的东风旅馆
并在大门口,架起了机枪
声称:要和民兵指挥部的人,血战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没过多久,从省城赶来了,两卡车头戴钢盔,身佩枪支的独立团人
还有满满的一卡车炸药
批评,山城的斗争,太慢了,根本和全省、全国的革命大好形势,不般配
他们准备用炸药,彻底干脆把民兵指挥部炸平,决一胜负
当地独立团的头头,深感责任重大,不敢冒然答应
只建议,围住民兵指挥部,把里面的人统统赶跑,就行了
包围指挥部那天,天,下着毛毛细雨
独立团的人,只在二百公司大楼对面的,南街口和西街口,筑起了高高的沙袋包
时不时的,有人往楼上窗口,放几下冷枪
窗口里面也伸出,阴森森的机枪,突突突地往下胡乱扫射一通
竟还有那么多,不知死活的吃饭群众,硬凑上去看热闹
结果,被飞来的流弹,打伤打残了,好几个
到了下午四点左右,民兵指挥部的人,终于,撑不住了
准备突围
随着一阵猛烈的机枪声,一百多号人,扶着挟着女的老的往外冲
沿着唯一没人把守的东街口,过解放路,往江北逃窜
独立团的人,一直追到江北大桥边上,见好就收,就止住了
大桥那边,是民兵指挥部的,乡下大本营
事后有人说,人群里好像还看到了,那个姓狄的女子和何副主任
吓的,双双都尿湿了裤子
卷八:托篮④
山城人,不仅崇尚仁义礼智信,耕读传家
而且,心灵手巧,多才多艺,是全国有名的百工之乡
因为地少人多,山城人,一般老百姓,都以能学一门手艺为荣
手艺防身,到老不穷
什么木雕、竹编、绣花、蓝染土布、红木家具……
只要你,说得出的,就没有山城人做不出的,精益求精,应有尽有
特别是泥匠、木匠、石匠
在全国,只要大一点的工地,就少不了,山城人泥木工匠的身影
紫禁城的金銮宝殿,灵隐寺的释迦牟尼大佛
至今,都闪耀着山城手艺人,精雕细刻,非同寻常的智慧和结晶
就连周总理生前
也盛赞,实乃是取之不尽,绵绵不绝,泥木工之仓库也
可也有人,大不以为然也
那就是,邻县廿三里,一个朱姓的翰林、御史,自命不凡的人
特地让人挑选了,十八对
款式一样,大小相同,做工一等一的朱红托篮,给李姓亲家祝寿、送贺礼
托篮,上下两层,里面尽搁着些寿桃、索粉、红糖、绸缎被面
之类的土特产
一路上,吹吹打打,跨马坐轿,好不热闹
旁人见了,都夸李姓女儿好福气,官宦婆家就是不一样,好气派
李姓亲家也是名门望族,书香人家,窃知朱姓亲家做法的深意
拈须一笑
随即命人找来,当地最有名气,号称“状元篾匠”的
马师傅,花了三年零六个月,制作了一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八角形托篮
无论从造型到结构,从大件到配件,从外部到内部
每个细节,无不精雕细琢,精妙绝伦,别出心裁
八角形托篮,共分三层
内置八角形果盒八个,外,或织或刻,云纹花卉,人物山水,历史典故
特别是,在托篮的提框、缘口、圈脚、腰带处
还嵌镶飞禽走兽,鸣蝉舞蝶
以铜丝固定,一提一动一晃间,禽兽蝉蝶,随即跳跃鲜活起来
置于厅堂之上,满室灵气,熠熠生辉,令人拍案叫绝
趁女儿回门探亲时,李姓亲家,特地挑选了几个精壮后生
轮流替换,挑着八角形托篮,礼品,跟着女儿女婿,步行回到邻县廿三里
一时间,轰动了,两县四乡八镇
看热闹的,鼓掌喊彩的,评头品足的,络绎不绝,驱也驱不散
朱姓亲家,虽然为官多年,也没见过这架势
不免有些惘然
因为,在他的乡党邻里间,一般老百姓,都以鸡毛换糖之人为多
还真找不出,一、二个这样,出神入化的手艺人
解放后,这对八角形托篮,被省博物馆,直接送到了北京
现在,还被故宫博物馆珍藏着
但令山城人,至今都耿耿于怀的,是另外一件事
改革开放初期,山城人,不知什么时候起,竟涌现出了一阵绣花潮
就是在自己家里,用缝纫机,绣些卡通之类的五彩小绣品
譬如动物啊,飞鸟啊,花卉啊,人物啊
镶嵌在小孩子、小朋友们身上的衣帽、肚兜、鞋子上
还有一些姑娘们的嫁妆、挂包上
每到逢双,集市日,家里人就会拎着个小竹篮什么的
装着各式样品,站在解放路两旁,向人兜售
这里,离南街闹市区很近,但比较偏僻,人不多,方便
只要被客人看中,就往家里领,一边谈价钱,一边验看货色
一来二去,客人做熟了
下次就直接写信,打电报,说明样式,数量,付款订货了
慢慢地,四面八方的人,都知道了小绣品
山城的一些年轻人,看准了商机,也开始扛着大包小包,往全国各地跑
东西不贵,赚钱不多,一个卡通小绣品
不过是几分钱,最多几毛钱而已
但对一个,刚刚从贫困线上,挣扎出来的山城人来说
那绝对是一份活水钱,救命钱
过不了多久,解放路的小绣品市场,就被突然之间取缔了
理由是,严重影响了有关部门的,税收政策
政府不可能
只让一小部分投机之人,先富起来,而破坏整个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
偶尔,有几个胆大的人,老婆婆老妈妈的
在解放路边的小巷里,一闪而过,也像老鼠见到猫
鬼鬼祟祟的
做不了什么生意,只是来听听风声、探探路
但邻县的一把手,就不一样了
在充分听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后,大胆拍板,开放市场
迅速办起了,第一个小商品市场,要知道
那个用门板砖头搭建的,简易棚小商品市场上的,一半摊位,是山城人支撑的
自此,山城有钱的大老板,都往邻县跑,没钱的小老板
往山沟沟里跑,因为那里税收低,劳力便宜
现如今,斗转星移,小商品市场不仅独领风骚,还走出国门,雄霸世界
邻县,那怕是一个穷小老百姓,都富的流油
而山城的县界,离邻县的小商品市场,不过十里地之遥
坊间,自古就有一种说法:山城人会躲,邻县人会寻
意思就是,不管山城的手艺人,在一省各府州县,哪个山角旮旯里干活
邻县鸡毛换糖的人,摇着拨浪鼓,都能找到,以求一宿两餐⑤
现如今,乌鸦变凤凰,鸡毛换糖的人,日进斗金
而做手艺的人,还在追求什么建筑啊、木雕啊、竹编啊、家具啊
苦哈哈地
靠这种传统的、专业技术性极强的手艺,出卖劳动力
山城人,以后的苦日子,有得悔啦
卷九:大寺下
山城街衢,也和一般江南古城一样,是典型的丁字形布局
县衙,坐北朝南
正前方,为南大街,两侧,分东街和西街
街旁,店铺林立,人来人往,为山城人主要的活动、聚集地
整个山城,背靠北江,南峙东、西两座岘峰,奇山秀崖,松柏葱翠
确也是个风水宝地
向南,过南午岭,三杯亭,就是南乡
民风淳朴,物产丰盈,更是另一番世外桃源的好景象
而大寺下,就在离县城正南门,约三、五里地左右
说是,大寺下,其实,是村名,四周一马平川,阡陌纵横,鸡犬相闻
更不见有什么寺院庙宇,钟阁鼓楼的踪影
听老辈子人说,大寺下村,只所以叫大寺下,是有原因的
相传,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这里就建有了寺庙
随着隋、唐时期,佛教各宗旨盛行,这里便成了佛门胜地:法华寺
什么天台宗,六祖、七祖、八祖诸大师
都曾在此主持,或弘扬过法门教规,拈花参禅
到了宋朝开国年间,这时的法华寺,已改名叫中兴寺
盛况空前,寺内不仅有莲池、平台、佛阁、大殿,规模宏大,甲于诸刹
还建有一座,气势恢弘,雄伟瑰丽的实心砖塔
成了江南一带,独一无二,一个完整的佛门建筑群体
在兴旺时期,东至岘山山麓,西至甑山脚下,长达十余里
都是中兴寺的庙宇,房舍,田产
养有僧侣不少一千多人,晨钟暮鼓时间,烟霞缭绕,鸥鹭来去
松声泉溜,清音唱喁,有如误入仙境一般
可惜的是,不知什么缘故,如此庙宇层叠,浩如瀚海的寺院
竟被无情的大火烧毁,一把火,整整烧了十天十夜
直烧得日月无光,阁垮殿塌,墙焦瓦碎,城南门外一片火海
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座砖塔,在残月下哀泣
关于中兴寺,被大火烧毁一事,坊间,有多种说法
其中之一,是说,毁于明代战乱时期,因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兵败被俘
天下为之大乱,匪盗蜂拥而起,民不聊生,因而殃及寺庙
而又有,另一种说法,却大相径庭
说是寺内和尚,不守戒律,亵渎佛规,奸淫妇女,被官兵抄杀灭寺
南寺,地区咽喉要道,是南乡人,翻南午岭,过三杯亭
入城的必经之路
凡有人行走,探亲访友,必入寺内烧香礼佛,祈福许愿,以表虔诚
不想日久天长,一帮秃驴竟起了贼心奸意
在各佛堂殿前,跪板下,暗装了机关
只要瞅见,略有姿色的小姐、姑娘、小媳妇,就偷偷地扳动翻板
把人滑落地下暗室,供他们淫秽作乐
一来二去,就有人时不时,向县衙报案,家眷失踪
几番追寻搜索,明查暗访,锁定了,只有寺内的和尚,最有作案嫌疑
官府几次派人捉拿
都被挡了回去,寺里的和尚,不但有拳脚功夫,还武艺了的
官差捕快们,不是被伤,就是被残
县衙无奈,速报文书至州府省司,上峰闻讯大怒
即命一宣慰使佥事,正五品,亲率二千人马奔赴山城,血洗寺庙
从地下暗室中,救出众多被蹂躏的妇女
不幸的是,在几次包围、冲杀中,宣慰使佥事身负重伤,不治而亡
愤怒的官兵、百姓们,恨从心来,胆向横生,一把大火,把这千刀万剐的
寺庙,烧得个干干净净,永绝祸患
可也有的人说,这事发生在附近一个,叫西山寺的庙里
和中兴寺,好像没什么关系,冤枉人家了
但这事,不管是发生在西山寺也好,还是中兴寺也罢
现在都已无从考证
关健的是,如中兴寺确系被匪盗所毁,此后数百年间
因何不见有人重塑佛像,再建庙宇,足见其被抄杀灭寺一说,不谬
自至今日,城南门外一带,除了有大寺下村遗名
还有相隔数里的,碗店,仓前等村名,可见其寺院之大、之广
相传本地著名婺剧,火烧红莲寺,就是据此
演义而来
卷十:南寺塔
南寺塔,本名中兴塔,因金人猖獗,赵宋皇帝仓皇南渡
有官员中训郎者,奉敕入住
中兴寺,所以中兴寺,又称南寺,中兴塔
也易名为南寺塔,是北宋初年,由当地一葛姓大户,捐巨资兴建
佛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自古以来,佛塔层高皆为奇数,七层,或九层,很少偶数
而南寺塔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共八层
但为何八层,却至今众说纷纭,无法拿出有力佐证,使人信服,一直是个谜
有传说曰,造塔其间,恰逢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坐龙殿宝座
遥望东南方向,有紫光冲天,尽显霸王之气
一查,有民间在勒马峰下,兴寺建塔
随即派人下旨,敕命此塔加造一层,八层,以镇篡逆谋反之力
但也有传说曰,这其实是一个,乳名叫萝腰的废人,开金口作的孽
那日,佛塔即将封顶
萝腰刚好路过,就问能否让他化缘,再加一层
主持人断然一口拒绝,说,佛旨七层,凡人焉能胡乱添堵
萝腰即说,我说加一层,就加一层,不信你们自己看
主持人虽知萝腰金口利害,也有些深不以为然也
心想,你金口再利害,还能利害得过佛旨
不了到了落架开光那日,一看,一数,塔高还真有八层,不免有些惶然
其实,萝腰的亲生母亲,也是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
生的千娇百媚,风情万种,知书达礼
每日里,在闺阁中,描龙绣凤,吟诗作画,抚琴弄箫
实乃方圆百里,一帮俊男秀才们的,梦中情人
一日清早,小姐倚窗翘望,忽见楼下,波光涟漪的池水中
无端,长出一棵茁壮有力的,天萝藤来⑥,直攀瓦脊
在半腰鲜嫩碧绿的,天萝叶上,还滚动着几滴,晶莹剔透的露珠
看着喜欢,不免把露珠兜在掌心,和着胭脂,轻轻地傅在脸上
一连数日,天天如此,半年以后,小姐突感肚圆如鼓
急请郎中就诊,岂料怀胎已有六月
大户财主闻悉大怒,逼迫女儿说出奸情,这无疑有如晴天霹雳
把个千金小姐,吓的六神无主,哪里还说得清楚
震怒之下,千金小姐被赶出家门,在荒庙里,产下一个男婴
是夜,就有神托梦说,天萝藤本为池中
千年龟精幻化,因贪恋小姐美艳,动了凡心,已被上神惩戒、仙规云云
而此事,皆为萝叶中露珠所至,故称男婴乳名:萝腰
不经意中,小萝腰长到七岁,已到入馆启蒙时节
做母亲的不敢耽搁,把小萝腰,送进附近一家私塾,读书认字
过不了俩月,小萝腰就告诉母亲,一个秘密
每天他去上学,路过一座寺庙,里面的泥菩萨,都会自己站起来
做母亲的有些不信,就在泥菩萨怀里,搁置一把剪刀
第二天一早,偷偷地躲在外边,看动静
不一会,小萝腰蹦蹦跳跳地,走过庙门口,只听见“哗啦”一声
泥菩萨怀里的剪刀,掉在地上了
小萝腰母亲,不禁喜极而泣,想不到小萝腰,还有帝王之尊
想不到,自己还有,出头之日的那一天
一时忘乎所以,回到家来,一边做饭,一边切菜
嘴巴里,咕咕哝哝的,诉说着这几年来,所受的委曲、心酸、痛苦
有李家的大伯,不肯借钱给她;有王家的大妈,不肯借米给她
还有陈家的妯娌,欺负她孤儿寡母……
一件件一桩桩,她都记在心里,有朝一日,她都要他们好看
一边咒骂,一边嗵嗵嗵地,使劲剁着案板上的青菜萝卜
不料,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坊间,本来就说灶王爷,眼睛不好使
但耳朵贼灵,听小萝腰母亲一边咒骂,一边耍刀
寻思,这还了得,人家对你略有不好,你就要一刀一个报复
有朝一日,小萝腰真要上了位,那还不得天下大乱,得死多少人
灶王爷立马上天奏报,不一会,天上突然电闪雷鸣,乌云密布
小萝腰急急忙忙,头顶书包,逃回家来
一边赶问母亲,为什么,天上的雷公电母,一直追着他跑
做母亲的,一时也慌了神,不知道为什么,老天也会,说翻脸就翻脸
情急之下,她让儿子,用嘴死命咬住,自家粪桶的桶沿
只听凭空轰地一声惊雷,山动地摇,黑夜亮如白昼
倾盆大雨之后,天空忽然晴朗
小萝腰,虽是保住了小命,可从此却变成了一个,金口的嘴,讨饭的身
不管萝腰说什么,好的,孬的,只要他一开口,就是谶言
也不管你,信不信,或愿不愿意,都会立马应验
一次,他四方云游归来,在一田头歇息,见农户们正在吃面条
就向他们讨要,能不能给他来一碗
农户们,虽心有不甘,可也不敢冒然得罪萝腰
就顺手把已盛空了的瓦罐,递给他,里面只剩下一点点汤头汤脑碎面条
萝腰很不高兴,随手把碎面条,倒进水田里,说,咬死你们
自此,碎面条成了蚂蟥,世世代代和农民,作了死对头
传说归传说,据有关史志记载,在钱王吴越时代
还真有个,叫罗隐的名士,不仅生性风流倜傥,而且文笔犀利,广有奇才
曾助吴越钱王,出谋划策,屡建功勋
至今,在西岘峰鲍令岩一带,还留有罗隐读书堂遗址,栖贤庵
不过,此罗隐,是否彼萝腰;或是彼萝腰,就是此罗隐乎
已无管紧要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历经千年风雨飘摇、侵蚀,年久失修的
南寺塔,于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轰然一声倒塌
经有关部门查勘,塔内有金器若干,银器若干,佛像若干,经卷若干
古钱币无数,佛门圣物:舍利珠,无
又过若干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为彰显改革开放,物阜民丰之盛世
政府决定,在南寺塔遗址附近,勒马峰下,重建南寺塔
新南寺塔,外七层内八层,飞檐翘角,耸立在,重山叠翠之中
更显其巍峨壮丽,源远流长
沿塔内登梯,拾级而上,极目远眺古山城,早已是物换星移
不可同日而语
东至李宅、上卢;西至十里头、七里寺;北望,江北新市府大楼
早已蔚然连成一片
远比小小古城区,大出何至数十倍,呜呼,壮哉,叹然
曾几何时,亭台、祠堂、庙宇、牌坊,千年古迹遗墨,无不叱咤风云
现如今,早已所存无几,唯有当年选古城址时,为救弊补阙
在城北龙井巷中,修造的那座北镇楼
依然还屹立在旧址路边,倒成了古城中心中的中心,一个不可多得或缺的地标
不免使人有些依恋、怅然
2019.11.8-11.23
注:
①还珠亭:六百年前,邻县一李姓财主被人诬陷下狱,其子变卖家产相救,不慎路中遗失珠宝,被一卢姓老农拾得,完璧归赵,事后,李姓父子逐在遗失处,造还珠亭一座,以彰显卢姓老农拾金不昧之大德。
②叉:方言,是一条缝的意思,泛指烟花女子。
③稻桶:以前人工打稻子用的木桶,一般三尺见方,六、七十公分高。人被倒扣在里面,会很难受,是江南农村惩治人的一种土办法。
④托篮:是当地一种上下两层,圆形,直径在六十厘米左右的礼盒,有提筐,可拎可挑,一般在喜庆之日使用。
⑤一宿两餐:就是找人搭个铺,吃个早、晚餐。因为手艺人干活,东家都会安排食宿,而鸡毛换糖的人,出门不带铺盖,在深山冷坞里不方便住宿。
⑥天萝:方言,就是丝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