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原创文学_火种美文站
当前位置>> 古诗>>古词风韵>>内容
铁流二万五(新韵) (重温红军长征•古律二十八韵)
  • 审核管理
    类别:古词风韵 作者:天心洲人 发表日期:2020-06-30 09:59:43
    编者按:一组气势恢宏的叙事史诗,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用极具画面感和故事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或悲壮、或沉郁、或厚重,展现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亦体现了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瞻远瞩和独到的战略眼光!

    五律•红都瑞金

     

    乾坤沉黯黮,赣闵一隅红。

    沙井淙泉冽,茵坪簇剑雄。

    稚国除厉政,廉府恤乡农。

    星火休嫌小,神州毕竟同! 

     

    注:瑞金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

    “黯黮”[ àn dàn ] :1.昏暗不明。2.蒙昧;胡涂。3.比喻政治腐败黑暗。4.幽厉,凄切。

    “沙井”乃瑞金沙洲坝红井,是红军战士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给当地老百姓挖的一口水井,现如今仍泉水清冽。

    “茵坪”指瑞金叶坪村的红军检阅台和检阅场,现如今仍绿草茵茵。


    五律•广昌保卫战

     

    红都敌戾犯,洋帅令旗狂。

    扼固革灵动,羸拳抗铁钢。

    前仆高虎脑,后继苦竹坊。

    喋血国门破,穷师苦徙长。

     

    注:广昌战役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这是红军历史上最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它给红军日后的作战带来了极为有害的影响。广昌失守后,瑞金已无险可守,中央红军就只有长征一条路了。

    “红都”指瑞金。

    “洋师”指当时把持红军指挥权的洋军师“李德”。

    “扼固”指李德推崇的“御敌于国门之外”“堡垒对堡垒”之死守战略战术。

    “高虎脑”、“苦竹坊”都是当年喋血苦战的战场。


    五律•长征第一渡

     

    云郁凄凄泪, 秋岚瑟瑟霜。

    四捷呵赤邑, 一败弃红邦。

    蹇马蹄迟缓, 羸兵意恐惶。

    此津非易水, 何处再绵江?

     

    注: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中央红军在根据地内苦战一年,仍然没有打破敌人的“围剿”,只能被迫转移,于都为中央红军的集结地。由于人民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援,在于都河面上架设了5座浮桥和布设众多摆渡和涉河点,使得红军8.6万人马,顺利渡江远征。其中中革军委、红军总部、中央直属机关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博古就是从县城东门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的。现有“长征第一渡”等居多红色景点。

    “四捷”指红军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一败”指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绵江”位于江西省瑞金市中部,有瑞金母亲河之美誉。


    五绝•长征第一桥

     

    寒湲横束木,

    草履过秋江。

    臂搂颐潸泪,

    何时返梓乡?

     

    注:“长征第一桥”即瑞金市武阳桥,地处武阳镇武阳村,为1934年10月红九军团长征出发时路过的第一座桥,被誉为“长征第一桥”。原桥乃束木为墩,横木为桥。多次被影視作品搬上银幕,为“十送红军”的音乐背景。


    五律•湘江战役

     

    楚极天地暗,绝境壮心犹。

    燹火肝肠碾,狼烟日月休。

    一江危溃败,三战破牢囚。

    鳞睑难瞑目,潇湘裹血流。

     

    注: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湘桂边境的湘江上游,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可谓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湘江战役的惨胜,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当地老百姓有一个说法:“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可见战斗之惨烈。

    “楚极”: 湘江战役发生在湘江上游的“湘桂”交界处,古代乃“楚地”最南端。

    “三战”:指湘江战役中最著名的三大战役是新圩之战、界首之战、觉山之战。


    五绝·断肠师长

     

    浴血红师殄,

    潇湘泪雨涔。

    腹撕肠挹断,

    神鬼泣英魂。

     

    注:在惨烈的湘江战役中,红34师师长陈树湘,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他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身负重伤。最后,部队弹尽粮绝,陈树湘伤重被俘。敌人为抓到一名红军师长而欣喜若狂,立即将他押往长沙。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现陈树湘烈士石像,与红34师无名烈士纪念碑一起,屹立在湖南道县的潇水河畔。

    “殄”[tiǎn]:尽,绝:~灭。~歼。

    “挹”[yì] :牵引、拉拽。引自晋·郭璞《游仙诗》——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五绝·通道会议

     

    绵峪藏犀弩,

    杀机匿遁形。

    羔羊离虎口,

    通道幸移兵。

     

    注:中央红军苦战湘江,突破四道封锁线之后,按原定战略,是要沿湘西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擦觉了红军意图,加紧了兵力部署,调集五六倍于中央红军的兵力在通道以北的城步、绥宁、武冈、芷江、会同、靖州一带,部署了一道严密的袋形防线。并电令湘、桂、黔地方军阀分兵堵截合围,企图全歼中央红军。通道会议上,毛泽东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建议放弃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会议最终作出“通道转兵”的决策,为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奠定了基础。当年红军活动地恭城书院,现在作为纪念设施加以保护利用。

     

    五律•天险乌江渡

     

    激流沄峭岸,何榜越黔江?

    勇士篁筏奋,神兵浪岫藏。

    炮魁眯眼准,寇庶遁足惶。

    金鼓危津偃,红楼赤旐扬。

     

    注:乌江由西南向东北斜贯贵州全省,也称黔江。乌江渡地处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为红军进军遵义的必由之路。江面宽约200多米,水深流急。两岸都是峭壁悬崖,巨石高耸,突兀云端,十分险峻,素有“乌江天险”之称。北岸有敌人的重兵把守和严密封锁。南岸别说没有船,就连一支木桨,甚至一块象样的木板,也都被敌军抢走了。红军只能赶制竹筏,作强渡和架桥的准备。

    前几次竹筏强渡失败,还有8名战士也被漩涡吞没。但红军不屈不饶,红二师第四团三连连长毛振华率7位红色勇士,趁着夜色跳进湍急的江水中,最终他们冲破惊涛骇浪,成功泅渡到达对岸,在江边石壁寒冷刺骨的水岫隐蔽十几个小时。第二天拂晓,再一次强渡开始了,当竹筏距敌人约50米时,在石崖下潜伏了一夜的毛连长他们,出其不意地从敌人鼻子底下跃了出来,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的强渡。

    在红军强渡抢占北岸的少量阵地后,敌人的预备队也增援了上来。由于敌人居高临下,地形对红军十分不利。在这最紧急时刻,军团炮兵连连长、神炮手赵章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身手不凡的他,眯眯眼连打4发迫击炮弹,全部命中目标,敌人顿时躺倒了一大片,其余的敌人鬼哭狼嚎地向后溃逃,红军乘势发起猛烈进攻,完全控制了北岸。后在竹筏的基础上,迅速架起浮桥,大部队顺利过江。

    攻克乌江天险后,红军一鼓作气拿下遵义,为遵义会议拉开了序幕。

     “沄” [yún]:形容大浪滔天,水波汹涌的样子。

    “榜”:本意指船桨。亦代指船。

    “金鼓”:在此为鸣金和击鼓,均为古代战场上,对千军万马的指挥方法。“金鼓偃”指战斗结束。

    “红楼”:指召开遵义会议的那栋独特楼房。

    “旐” [zhào]: 古代的一种军旗。

     

    五律•遵义会议旧址


    湘江肠寸断,止损觅何方?

    稚帅筹谋乱,洋师虑略荒。

    旅穷逢险境,邑古谱华章。

    楼舰纠偏舵,红艨再远航。

     

    注: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红旗路80号,老地名叫琵琶桥。会址建筑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其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

    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与一局即驻在这幢楼房里。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肠断”句,即有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损伤惨重之意。也有红军师长陈树湘弹尽重伤被俘,在被敌人押往道县保安司令部的途中,愤然从伤口处掏出肠子,自行绞断,慷慨就义之壮举。

    “稚帅”指遵义会议前,24岁就担任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的博古(原名秦邦宪),由于年轻且没有斗争经验,特别是没有军事斗争经验,红军长征前期,在以他为首的“三人团”,一切听从洋军师的指挥,使红军损伤惨重。遵义会议中顺利交权。

    “洋师”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李德。由于他不懂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一味死板教条地瞎指挥,令红军从第四次反围剿开始,败绩连连。遵义会议后靠边站。

    “荒”:在此乃荒唐之意。

    “旅”:指军旅,恰时红军面临穷途末路之时。

    “邑古”:指遵义古城。

     

    五绝•遵义红军墓

     

    骁将山铮骨,

    钗兵筱翠芸。

    虔香一柱袅,

    聊表庶民心。

     

    注: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坐落在市内小龙山上,整个陵园坐北朝南,前临湘江河(非湖南的湘江),后靠葱茏翠绿的凤凰山,与当年红军鏖战的红花岗,老鸭山遥遥相望。掩埋着当年战场遗址找到了77位红军烈士遗骨,其中就有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最高将领邓萍。邓萍同志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官学校早期毕业生。历任红五军参谋长、红三军团随营学校校长、红五军军长、红三军团参谋长等职,一九三五年二月红军第二次攻占遵义城战斗中光荣牺牲。

    邓萍墓西面,有一座红军卫生员墓,群众称为红军坟。红军到遵义后,一支部队的女卫生员给当地群众治病去了,这时部队执行紧急任务离开了遵义。在外为群众治病的一个卫生员未能跟上部队,后惨遭敌人杀害。群众怀着悲愤的心情,就地安葬了红军卫生员。解放后,人民政府把红军卫生员的遗骸迁葬小龙山。从此群众就把小龙山称为红军山。红军坟下边,塑立着一座约4.5米高,一位红军女卫生员正在给穷人孩子喂药的铜像。


    五律•登娄山关

     

    砺关持贵蜀,何拒义师雄。

    危隘刀戈起。尖岑弹炮隆。

    霜风残月烈,热血晚霞红。

    殇士声声雁,苍山岭岭葱。

     

    注:娄山关位于遵义汇川区与桐梓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古往今来乃兵家必争之地。

    红军攻占娄山关一战,黔军被歼灭600余人,红军伤亡100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在娄山关上感慨万端,吟出了长征中最为悲壮的著名诗句《忆秦娥·娄山关》,描写了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

    “尖岑”娄山关关隘险要处,有一大一小两座尖山,特别是小尖山,乃红军攻关克敌的主要战场。

    “霜风”即指深秋的西风,也指西风台。其位于娄山关的主峰笋子山,海拔1775米,是娄山关景区的制高点,也是观赏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景象的最佳地。

     “殇”为国战死者。


    五绝•雁鸣塔

     

    塔踪追日月,

    霞晚血鲜淫。

    寒雁凄鸣远,

    未曽忘故人。

     

    注:娄山关雁鸣塔建于大尖山山顶,塔身为七层阁楼塔,总高30.39米,巍然独秀,直透苍穹。其集风水宝塔与纪念塔为一身,是娄山关景区战斗遗址园的制高点。娄山关十景之一的“鸣雁塔影”以“落日塔影、飞鸿远音”这一动一静的图影,刻画了面对长征路上的难艰险阻,红军将士冷峻悲壮、凄婉悠长、荡涤天地的情怀。

    登塔远望,雄关巍峨、山道崎岖、千峰万仞、峡谷深幽,不由得让人感慨当年战斗的激烈,追忆革命英烈的浩然正气,感叹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激励后人的革命精神。

    “淫”在此乃涂染、逐渐浸染之意。


    七绝• 伫赤水河

     

    河无常势趋高下,

    兵忌恒形辨戾虚。

    赤水四横劫险渡,

    朱毛双袂窘危纾。

     

    注: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是中国古代一种用兵作战思想。指作战用兵要根据敌情的变化,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能墨守某种作战方法,这句话历来被称为灵活指挥战争的名言。毛泽东运用得娴熟自如,特别是“四渡赤水”,乃长征路上的经典之作。

    “戾”[lì]:凶暴,猛烈:暴~。猛~。

     

    五绝·青杠坡战役遗址

     

    青釭刺暮穹,

    热血荡膺雄。

    一战勋七帅,

    山花漫野红。

     

    注:青杠坡战役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在土城镇东北约3千米。以青杠坡战斗为核心的土城战役,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亲自指挥的第一仗,是导致红军四渡赤水的直接因素。

    战斗中异常激烈,以致许多红军的高级将领都直街参加战斗。后来考证,中国的十大元帅中,就有七个在此次战斗中,亲临火线,浴血奋战。

    “青釭”:一指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宛如一柄刺天的巨剑。二指《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宝剑,曹操有宝剑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釭’;并称绝世双剑,削铁如泥。倚天剑自佩之,青釭剑令夏侯恩佩之。后于长坂坡被赵云夺走。


    五绝·苟坝会议遗址

     

    惫伍沦岌嶪

    何谋解殆危?

    孤灯灼苦夜,

    雄骥免乌骓!

     

    注:苟坝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枫香镇苟坝村马鬃岭山脚,距遵义城56公里,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会议开始是专题讨论进不进攻打鼓新场问题。毛泽东审时度势,考虑到红军会因此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坚决反对进攻打鼓新场。但在会议中是明显的少数。以致最后举手表决,只剩一票。结果把毛泽东的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职务表决掉了。深夜,毛泽东独自一人打着马灯,去到周恩来住处,要周恩来晚一点下发进攻打鼓新场的作战命令,从长计议,实施把滇军调出来,进滇入川战略计划。说服周恩来后,又同周恩来一起去说服朱德。第二天再次开会,毛泽东的诚恳与卓见,说服了大家。苟坝会议最终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红军也终于跳出蒋介石精心设置的“绝境”。

    “伍”:古代军队的最小单位,由五个人编成,现在泛指军队。

     “岌嶪” [jí yè]:(1)山势高峻貌。唐 杜甫 《九成宫》诗:“曾宫凭风回,岌嶪土囊口。”(2)情形危急。宋 宗泽《上大元帅康王札子》:“每思我宋本嗣无疆,今势孤危岌嶪如此。”在此两层意思都有。

    “乌骓”:即乌骓马,作为项羽的坐骑,一直跟随他南征北战,建立功勋无数。可项羽终究不是成就帝业之人,自刎于乌江边。忠于主人的乌骓马自跳乌江而死,上演了一曲悲歌。


    五绝·扎西会议旧址

     

    长宵朝北斗,

    三省一鸡鸣。

    旌旄绵绵展,

    山河日日曈。

     

    注:扎西会议纪念馆位于云南威信县扎西镇北部,此地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从前的边远小镇,现在随着改革开放,已经今非昔比,一片欣欣向荣了。扎西会议旧址现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扎西会议中,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即《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定以洛甫(张闻天)代替博古(秦邦宪)在党中央负总的责任,同时明确并保证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指挥权,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曈”:指太阳初生,天色微明,光亮的样子。


    五绝·红军情报二局

     

    电键悉敌脉,

    庖牛刃有余。

    润之神授笔,

    毫管胜犀戵。

     

    注:军委二局是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我军重要的技术侦察情报部门,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江西苏区亲手创建的。这个局有以局长曾希圣为代表的包括曹祥仁、邹毕兆等几名破译敌人密电的高手。长征中,他们对敌电报的破译,获取了准确及时的情报。毛泽东对当时中央红军的情报工作有过形象的高度评价。他说:“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

    “润之”乃毛泽东的字。

    “戵”[qú]:古代戟一类的大兵器。


    五绝·金沙江皎平渡

     

    湍浚通天海,

    劈山褫路徊。

    庶楫搏恶浪,

    中帐破重围。

     

    注: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两岸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江岸险危,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皎平渡是云南与四川之间的主要渡口之一。中国红军3万多人靠7条船,在36位船工7天7夜的奋力摆渡下,胜利甩掉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真正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只可惜36位船工,绝大多数都没有留下姓名,共和国的功劳薄上,本来也应该写下他们的名字啊!

    “通天”:长江(金沙江)的源头为青藏高原的“通天河”。

    “浚”[jùn]:在此乃深、急之意。例如:浚谷(深谷);浚堑(深沟);浚湍(急湍);浚濑(湍流)。

    “褫”[chǐ] :本义夺去衣服。引申意有:1、夺去。如:褫气(夺气,丧失气势);2、革除。如:褫夺(剥夺);褫官(革除官职);3、废弛。如:褫散(解散);褫落(脱落;掉下;废弛败落;解脱)。

    “徊”:此字多音[huái];[huí]:在此乃后者。意为曲折起伏。

    “中帐”:指长征中的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


    五律•彝海结盟

     

    蜀西横嶂断,彝汉系桡肱。

    酌海铭辞誓,齐天歃血盟。

    抱拳砸链锁,矢志徙累嵩。

    丹帜沽基在,夷民盛世同。

     

    注:地处川西的彝族部落,长期受官府的欺压,彝民对汉人也有很深的成见和敌意。红军长征到达凉山时,总参谋长兼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向小叶丹阐述红军宗旨,与其结拜异性兄弟,并在彝海之滨歃血为盟。后以小叶丹为首的彝族民众给于红军过境极大的方便和帮助。这就是著名的“彝海结盟”。现如今凉山早就实现了民族和谐,彝民的生活也天翻地覆、今非昔比了。

    “横嶂”:四川凉山正处于横断山腹地。

    “桡肱”[ráo gōng ]:都是手臂上的主要骨头。

    “累嵩”:“累”[léi]:沉重之意,累赘、硕果累累;“嵩”乃高山。意指压迫劳苦大众的三座大山。

     “丹帜”:指红军沽基支队队旗。“丹”即有红色之意,也有小叶丹之意。

    “沽基”:也为果基,四川冕宁县黑彝果基家萨特支系,小叶丹乃其头人。


    五律•红军沽鸡(基)支队

     

    题记:在红军艰辛的历史中,有一支鲜为人知、却不应该被忘却的队伍……

     

    彝庶栖凉野,沽基久倒悬。

    红星浮碧海,赤旖屹峨崦。

    寒苦心犹炽,艰危志愈虔。

    “弟兄”达夙望,诺妹舞翩跹。

     

    注:红军长征到达凉山时,总参谋长兼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向小叶丹阐述红军宗旨,与其结拜异性兄弟,并代表红军将一面绣有1颗红五角星,外加镰刀斧头图案,及“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字样的队旗,授予小叶丹,这就是名垂青史的“彝海结盟”。红军通过后,“红军沽鸡支队”在小叶丹的带领下,联合其他家族,与国民党军队斗争了5年多。在艰苦的岁月里,小叶丹把队旗当作民族团结的见证和民族解放的希望,将其珍藏起来。最终小叶丹被当地军阀杀害,队伍也被敌人剿灭。小叶丹被捕前,对妻子和弟弟说:“红军一定会回来的,刘伯承我信得过,他绝不会骗我,万一我死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旗帜,将来交给他。”1950年,冕宁县解放。小叶丹的妻子遵照丈夫的遗嘱,将珍藏的“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重新交到了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的手中。后来这面队旗原物由北京军事博物馆珍藏。

    “凉野”:荒寒的旷野,也含“凉山”之意。引自晋 陆机 《苦寒行》:“北游幽朔城,凉野多嶮难。”

    “倒悬”:意思是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旖”[yǐ]:指随风飘扬的旗帜。

     “崦”[yān]:泛指山。引自李商隐《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一川虚月魄,万崦自芝苗。

    “诺妹”:彝族自称“糯苏”、“纳”、“诺”、“聂”等。“诺妹”指能歌善舞的彝族姑娘,现在中国的少数民族的政治环境、物质生活条件都好了,她们就更喜载歌载舞了。


    五绝·安顺场渡口

     

    陬澨津安顺,

    危途殆旅穷?

    翼王悲亘古,

    红旆贯长虹。

     

    注:安顺场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大渡河中游,是太平天国著名的军事将领翼王石达开,率领部队全军覆灭的地方,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战役获得胜利的革命纪念地。

    “澨”[shì]: 水边地,涯岸。

    “旆”[pèi] : 旗帜的总称。“红旆”指红军。


    五律•泸定桥回眸

     

    山云瞋濑断,镔索凛寒飙。

    银汉腥风起,狂澜血雨饕。

    赤兵攀赤链,悬旅过悬桥。

    天险何足惧,红戎将士豪。

     

    注:泸定桥是四川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跨大渡河铁索桥,该桥因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战斗而闻名中外。

    “瞋”[chēn]:怒,生气。引自《广韵》——瞋,怒也。

    “镔”:精炼的铁。

    “银汉”:本义天上的银河。借指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渡河。

     “饕”:在此比喻猛烈。引自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五律•夹金山翘首

     

    长徙千山远,川西皎嶂抟。

    崖森仙魅迩,风诡诈云残。

    草履卓冰悚,褴衫凛朔寒。

    琼巉嘹号角, 红旅破篱藩。

     

    注:“夹金山”乃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

    “抟”[tuán]:本意是鸟类向高空盘旋飞翔。形容红军队伍盘旋过夹金山的情景。引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森”在此乃寒凉、阴沉幽暗之意。引自唐·顾况《游子吟》:泬寥群动异,眇默诸境森。宋·龚宗元《六月吟》:玉宇清宫彻罗绮,渴嚼冰壶森贝齿。

    “朔”乃北之意,在此指北风。


    五律•红军过草地

     

    鹫孤嗥秽野,羸旅涉污潦。

    淖沼蹂足溃,齑荄膳腹枵。

    昃风裎瘴气,夜雨倚寒蒿。

    庶志踔岌险,雄师再钺旄。

     

    注:草地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其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不但缈无人迹,而且鸟兽罕见。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和想象到的。

    “溃”:在此指溃烂之意。

    “荄”[gāi]:草根也。

    “枵”[xiāo]):空虚。(枵肠辘辘)

    “裎”[chéng]:光着身子。

    “踔”[chuō]:跳,跳跃,超越。


    五绝·军需部长

     

    题记:这是红军长征中,过草地时一个真实的故事。

     

    风雪苍兵毙,

    衫褴蔽瘦躯。

    “军需何所在?”

    “此耄乃军需!”

     

    注:“何所在”:系红军主官见状后,发出的愤怒斥责。包含:“军需在哪里?他是怎么搞的?”之意。


    五绝·金色的鱼钩

     

    题记: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展柜里,有一枚锈迹斑斑,却“金光闪闪”的小鱼钩,它记载着红军过草地时,一件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纤钩悬浩爱,

    浊水盼游鳞。

    饿殪耊含笑,

    悲欷稚领谆。

     

    注:红军过草地时,上级把跟不上大部队的三名生病的小战士,委托给老炊事班长照顾。粮食很快告罄,只能挖野菜草根。为了三名小战士能走出草地,老班长弯了一枚鱼钩,靠每天钓星点小鱼来给他们充饥,而自己却瞒着他们嚼着草根和吃剩下的鱼骨头,最终小战士们走出了草地,老班长却倒毙在草地边缘…….

    “殪”[yì]:死也。

    “欷”[xī]:抽泣、叹息。

    “谆”[zhūn]:教诲恳切耐心的样子。例:谆谆教导;谆谆告谕。


    五律•腊子口战斗遗址


    踞隘川甘险,顽酋举醢刀。

    碉群狭邃径,弹幕罩孤桥。

    攀峭单兵勇,搏敌众士骁。

    岷山皑雪尽,火凤破云翱。

     

    注:腊子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一个重要隘口。两边绝壁峭立。山中一道河水急流而下,河上架有一座木桥,横跨于两岸陡壁之上,再接一道窄窄的山路,是通过隘口的唯一通路。敌人在此布有重兵,在长约30余米,宽月8米的隘口,和桥头的山崖上构筑了碉堡群,形成了交叉的火力网。对红军来说,腊子口再险,也要攻下来,否则就得重回草地去。红军先后发起了五次猛攻,因地形险峻,兵力无法展开,加之敌枪弹如雨,都未成功。后调整战术,一面组织正面佯攻,一面组织部队迂回,摸到腊子口右侧峭壁下。由一个人称“云贵川”贵州籍苗族战士,手持带铁钩的长杆,顺着陡壁最先爬了上去,然后将事先接好的绑腿缠牢在树干上,后来的战士拉着绑腿一个接一个地全部爬上悬崖。当红军突然出现在敌人的后方,从敌人头顶用手榴弹轰击敌人没有顶盖的碉堡时,犹如神兵天降,两面夹击,敌人顿时魂飞魄散,仓惶逃命。

    腊子口战役后,中央红军跨越了长征途中的最后一道天险,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的最后一次尝试。也使中央摆脱了张国焘的威胁,为开赴抗日前线打开了通路。

    “醢”[hǎi]:古代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

    “火凤”:指火凤凰。火凤凰象征重生,代表着脱出困境获得新生。国内有古荆州之火凤凰的传说。国外埃及神话中有不死火鸟。郭沫若有《凤凰涅槃》之著名诗歌。


    五律•长征会师楼

     

    赣闵澘别泪,欣觞祖厉旻。

    褴襟披日月,草履步星云。

    英烈倾杯酹,乾坤把盏恂。

    峨楼接坠迩,抱塔等昆仑。

     

    注:红军长征会师旧址,位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历经千辛万苦,于1936年10月2日胜利会师的革命遗址。

    “祖厉”:乃祖厉河,黄河上游支流,流经会宁县,因此会宁古称为“祖厉”。长征会师楼就屹立在祖厉河的东岸。诗中“峨楼”即也,城楼向西而屹。

    “旻” [mín]:即秋天,红军会师正值秋天。

     “酹”[lèi]: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

     “恂”[xún]:信心也。——《说文》

    “坠“:落日也,在此有旧世界之意。

    “抱塔”:即三军会师纪念塔,会师塔共11层,寓意红军长征时途经11个省、自治区。塔型为三柱合包之势,象征着三大主力红军,像三个历史巨人紧紧拥抱在一起,顶天立地,所向披靡。





    用户打赏列表
    关闭
       
    上一首诗: 夏日空调(古体诗)     下一首诗: 诗说名著之金陵十二钗
    阅读(1708)  分享     收藏(0)    投稿     评论(0)    编辑:关文峰
    全部评论(0)
    关注
    作者:天心洲人   拥有515篇作品
        标题     作者
    十九首阅135次
    诗四首阅96次
    25首阅130次
    迎秋阅102次
    远和近阅53次
    十五首阅174次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未获得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火种公益文学保留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火种公益文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3 huozwx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