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单独看来不错,但是因为看过前作,所以“冰雪尚存”可能已经用老。因为冰雪尚存这个意象在感知上就显得触之即化,所以在认知上,也只能尝一次之新鲜,而忌讳两次三番的存而不化。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苍山洱海滇池墨,古往今来四月春”“四月春尽苍山雪,洱海滇池水不缺”这样用大气意象组成的大气句子更能反复赏读的原因。因为在感知上,读者无法将其涵盖容纳,所以在认知上,就会有品读的余味。当然,以上可以说是一种成见。抛开一切,单论此作本身,有以下三点值得一说。其一,就是春天固然是精神的,但是寻觅春天可以是令人疲倦的。其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谁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许作者并不这层意思,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能读出这层旨趣。所谓的春天,在很大程度上有典型性和非典型性的区别。当你寻找典型性的春天的时候,其实你早已被非典型性的春天包裹与围绕。只消“东风一起冰一化,人间春色自漾”。那么春天是一夜之间到来的吗?当然不是。之前的那个状态,不能称之为春,也断然不能称之为冬了。其三,寻觅的最后,为何是独对黄昏?因为所谓寻觅春天,其根本动机是与自然的对话。所以独对黄昏,只是换了一个聊天对象而已,其本质上的目的并没有倾斜。很多时候,我心郁积太浓,唯有放入自然,缓缓氤氲渲染,才能把压力散尽。所以作者写,读者读的,归根结底,还是文字整体呈现出来的那种解压感。
临江仙·觅春
文/王玉孚 吉林
老去怜春多恨意,东风不到边村。
搜寻野陌又江滨。
更无花草在,尚有雪冰存。
何时眼前添秀色,好教著句清新。
迷茫望断岭头云。
此心浑不已,独自对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