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七根火柴》读后感之人物篇
  • 管理
    作者:冬季香雪 发表时间:2014-06-22 09:26:56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王愿坚(1929年-1991年1月25日)山东诸城人。1944年参加革命,1945年参加八路军,是我国著名的军事文学作家。《七根火柴》是王愿坚经典短篇小说,仅有2078字,1958年发表,多年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内容叙述了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那位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作品细节描写感人,表现了革命战士的高尚品格。文章主角不是大量笔墨所写的卢进勇,而是有高尚品格的无名战士。本文作者在“人物篇”中从美学的角度对人物的形象、性格、心理进行了剖析,着重从共性和个性上进行解读,准确到位,深刻厚重,只在对卢进勇的“缺陷美”分析中略欠精准,“个人主义”是以个人独立和自由为中心的哲学价值观,不符合卢进勇的身份,编者冒昧地把“存有那么一丁点儿‘个人主义’的东西。”改成“存有一定的私心。”另外值得提出的是,从小说写作技巧的角度出发,原作者采用的是“烘托”的手法,即写出卢进勇的“缺陷美”烘托出无名战士的完美,从而使小说达到升华。

        王愿坚是我国著名的“军事文学”作家,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在读者中广受赞誉,《三人行》、《普通劳动者》、《七根火柴》都曾入编过中学语文教材。其中,《七根火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之一,每次诵读这篇仅有两千字的小说,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都会获取不同的知识,特别是它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材料选择、环境描写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尤其值得我们首肯和借鉴。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阅读和教学中的几点粗浅认识,谈一谈它的美学成就。

        一、人物“同而不同”,个性十分典型

        塑造人物形象,必须要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叶昼说:“《水浒传》文字绝妙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①金圣叹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②前人对《水浒传》中人物典型性格的评价,同样也适用于王愿坚的《七根火柴》。

        首先,《七根火柴》所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卢进勇和无名战士,有着众多的共性: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都在长征途中掉了队,都具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卢进勇掉队以后,“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当他无意之中“把手插进裤袋里”,摸到了“在裤袋底部粘着的一小撮青稞面粉”的时候,他的惊喜之情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就在这时,就在卢进勇吝惜地“把面团捏成了长条。正要把它送到嘴边”之时,无名战士出现了。是马上将这一小块维系自己生命的面团吃掉,还是将它无私的交给无名战士,以挽救战友的生命?卢进勇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他“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点吃吧!’”这普通的动作、平常的话语,便将卢进勇关心他人胜于关心自己的崇高内心世界,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出来。

        同样,无名战士更深知每一根火柴在红军长征途中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他为了能够及时发现战友,将七根火柴转交给部队,不惜躺在“一汪浑浊的污水”中,而不愿像卢进勇那样躲在密密的树丛里,任凭凄风苦雨的无情吹打,以至于脸色被“冻得乌青”,生命垂危,气息奄奄,仍然不舍得动用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来取暖。可见他为了保存这无比珍贵的火柴,为了将火柴顺利的交托给战友,是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忍受了怎样的痛苦啊!当我们读到“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无名战士)那湿漉漉的衣服”,从“左腋窝里”摸出纸包,打开来,看到“干燥的火柴”的一刹那,我们便会很自然的从这“湿漉漉”与“干燥”的强烈对比中,感受到无名战士的崇高与伟大,感受到他完全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

        因此,我们可以说,卢进勇和无名战士一样,他们都是作者着意刻画的光辉耀眼的红军战士形象。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着无数革命先烈这一群体的共性。

        然而,卢进勇和无名战士毕竟是两个人,在他们共性的基础上,又有着鲜明独特的个性,作者在这里所努力追求的,正是叶昼所说的“同而不同处有辨”的美学思想。

        卢进勇身上还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是一种“缺憾美”。当他急于追赶部队时,却又偏遇暴雨,他便发发牢骚,“他苦恼的叹了口气”,“咒骂着这鬼天气”,这些句子十分真实的再现了卢进勇那时那地的内心活动。当他看到无名战士时,他“痛苦的想:‘要是有一堆火……也许他能活下去!’”当他发现了无名战士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时,作者再一次写到了他对火的渴望:“卢进勇高兴得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在卢进勇的内心深处,是多么迫切的希望动用其中的一根火柴,来暖和暖和的冰冷的身子,来挽救无名战士垂危的生命啊!可见,在卢进勇的潜意识里,还存有一定的私心。

        相对于卢进勇的“缺憾美”,无名战士是一种理想的化身,是红军精神的有力诠释和高度浓缩。他的思想感情已经完全融化在了革命利益和革命前途上面,在他的所有意识里,已经完全不再有个人的存在,他所想到的,只是整个长征部队的需要,只是革命战争的胜利。他用尽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用自己对卢进勇的叮嘱,完成了自己壮丽的人生:“记住,这,这是,大家的!”“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这就是我们这个伟大战士的临终遗言,这就是我们这个伟大战士公私分明的感人形象!

        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十分明确的看出“无名战士的形象比卢进勇要高大得多,而且鲜明得多;正是这个无名战士的形象使得这篇作品发生感人的力量。”③作者在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的确做到了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


     
    赞5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耕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七根火柴》读后感之结构篇 下一篇:做个帮孩子圆梦的人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卑微的母亲阅3814次
    母亲的甜酒阅3815次
    故乡的树阅3815次
    夏天的回忆阅5802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15457次浏览

    热门作品

    3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6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36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6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