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心忧炭贱愿天寒--关于《卖炭翁》的思考
  • 管理
    作者:依水怡灵 发表时间:2013-08-21 16:48:02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文章借《卖炭翁》鞭挞社会的“假、恶、丑”现象,提倡人们的“真、善、美”道德,批判时弊的阴暗面,思想深刻,寓意深远,启迪良知,受益匪浅。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在白居易的众多诗歌里,我十分欣赏那首有名的宫市诗——《卖炭翁》,一是向来喜欢白居易平白通俗的语言风格,二是这首诗真切的反映了社会中的黑暗现象,读之使人落泪。在白居易的笔下,我们读透了一位白头老人生活的艰辛,眼前浮现出天寒地冻的归途中一番“合法”的掠夺。就如一幅清晰地图画,画里画着无数被榨干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残喘生命。

            所谓宫市,简单地说就是皇宫里需要的东西就去市场“拿钱”去拿,而重点在于拿,实际上就是公开的掠夺。这种现象在当时是盛行的,美其名曰“宫市”,而“宫市”恰恰是“苦市”。

            关于此诗,一部分人认为,白居易是写一位真正的卖炭翁被掠夺的情形,另一部分人认为白居易是根据社会现象而虚构出的一个人物。无论怎么认为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这一个人身上看到那时百姓生活的现状,了解苦市政策对下层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这不仅仅是那一个时代的黑暗,直到现在依然有官员欺压百姓的现象,甚至殴打致死。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首诗不会过时,白居易敢大胆的揭露黑暗,同情下层民众,这是令人赞许的,他是人民的诗人,就像杜甫的“诗史”,从他们的诗歌里,我们看到的是深刻的字句里包含的罪恶时代。

            诗歌开头介绍了人物,工作及地点,是一个在南山伐薪烧炭的老人,只见他满脸灰尘两鬓斑白,双手也被烧炭完全染黑,令人阵阵心酸。一位老人本是可以享清福的时候,他却没有,在寒冷的冬天里还坚持着烧炭卖炭,那么他的儿孙去哪里了?根据历史推测大概是被抓去充军了吧。杜甫的《石壕吏》中就写到“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在那个时代,官吏们最喜欢做的事情莫过于每家每户“招兵”了。
            接下来简单的引出了这位老人生活的困窘,卖炭不是这位老人的业余爱好,也不是闲居家里寻找的兼职,而是他必须拖着这把老骨头努力完成的事情。“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原来卖炭的钱只够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除此之外毫无经济来源。在天寒地冻之时,他没有想着用烧好的炭来取暖,自己辛苦的成果舍不得自己和家人用,宁愿将它低价卖出换些微薄的收入。天气十分恶劣,对老百姓来说,生活不是皇宫里穷奢极侈的享受,冰封雪盖身上单薄的衣服显然抵不住寒风雨雪,可是他竟然希望寒气更加逼人,为的只是可以将辛苦烧的炭卖出。愿天寒,只有天气愈加寒冷,才能了却一番心愿啊,这不是简单的一车炭而是所有希望的寄托。“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深刻的字句就像一把利剑刺痛人心,同时也为官吏的恶性做了铺垫。
            当卖炭翁从南山出来拉着炭车走的时候,外面已经下了一尺厚的雪了,为了能吃上饭,穿上衣,卖出炭,他连夜烧炭,不辞辛苦。这炭是他的命,这炭不好烧,这炭是全家的救命稻草,他视炭如宝小心翼翼地拉着炭车走在结冰的路上打算去集市卖了这车辛苦烧来的炭。
           饿着肚子走着,牛和人都累了,就在集市南门的泥路上歇歇吧,心想着马上就可以卖个不错的价钱,就忍忍饥饿的胃,等到卖了炭再回家吃顿安心饭。
            可怜的卖炭翁还没有歇好,就看见从远处来的皇宫官员,他们傲慢的走上前,假模假样的宣布手上皇帝颁发的命令,大声喝斥着牛掉头往皇宫的方向拉去。卖炭翁没有任何办法和他们对抗,一车炭千斤重,这眼看着可以卖出的炭就这样抢走了。其实一车炭算不上多么贵重的东西,可是它对于不同的人意义则是不一样的,对于富人来说也只是几顿饭几件廉价衣服的价钱,可是对于这位唯靠伐薪烧炭来维持生计的老人,一车炭是用数不尽的劳苦换来的,还好是冬天,可以卖炭挣钱,如果这短暂的冬天过去了,他又要怎样在生存的边沿上支撑呢?试想若有一些能耐,他也不会不顾年龄去南山连夜烧炭,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才会这样做。
            官吏们将那纱和绫系在牛头上,来充当这车炭的价钱。现实来的让卖炭翁措手不及,前几分钟还幻想着卖了炭揣着钱安心回家,而转眼却是炭走车空。这是什么世道?为了一车炭不知道花费了多少精力,不知饿了几次肚子,不知当寒冷难忍的时候做了几次卖炭的美梦。又能怪谁呢?别人不是白拿啊,不是还有那些绫绡吗?这些充当货币的丝织品与辛苦烧来的那一车炭相比,能算得上什么呢!和卖炭翁相似的人有千千万万,诗人之所以选择来写卖炭翁,或许是想通过卖炭翁这样在恶劣条件下艰难生存的人,用这种最痛心的环境打动人心,揭露了现实的丑恶。
            可以想到,这次卖炭翁被掠夺,那么下次呢?下下次呢?他还敢不敢再这样拼命的烧炭呢?他的家人应该怎样谋生呢?诗人没有继续描述,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已经成为下层苦难民众生活的常见现象了,贫富差距之大,强弱势力之别,已经千百年来不可阻挡的事实。
            卖炭翁是诗人用尽笔墨极力渲染的悲情人物,是下层苦力的形象代言,从他们的的遭遇之中,我们会不禁同情他们,鞭挞社会的黑暗,用慈悲之心拉近与苦难人民的距离。谁不想过上好日子,谁不想摆脱生存的困扰,只是有时候命运不会如此顺应人心,并不是谁生来就高贵,就下贱,只是命运给每个人安排的一场戏罢了。

            如今虽然是新时代,新社会,贫富差距依然很大,类似卖炭翁的情形多如牛毛,每天的新闻有多少令人发指的消息,有多少可怜的人从原告神奇的变为了被告;有多少自给自足的农民被恶势力打伤,打死;有多少农村进入城市的孩子服务着那些高贵的掌上明珠;有多少母亲因为凑不齐几十块钱的路费去不了离开人世二十载的儿子陵园……我们已经重度怀疑这现实的真实了,人的生活差别不可改变,但是人的眼光态度总可以改变吧?少一些尖刻,少一些蔑视,少一些欺压,难道还不会温暖一丁点吗,还不会增加些人情味吗?
             每个人在生活中无论是干什么的都必须有担当,有责任,不能玩世不恭,更不能本着自身的优越而看不到他人的困苦。“人之初,性本善”后天对人的教育影响实在至关重要,每个人都有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为何不把它显露出来反而层层包被呢?只有大家都相互体谅,相互关爱,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大。
             从一首《卖炭翁》中,我们对照现实感慨连连,生活中总是存在着生活艰苦的人,而我们多数人仅仅是看在眼里,不去关注,不去思考,不去体会,慢慢地也怀疑自己,怀疑他人,怀疑现实。请问这样的生活有滋味吗,有价值吗?如果,一个人连同情别人都认为是一种罪过,一种无用形式的话。那么,无论社会有多么进步,经济有多么发达,科技有多么雄厚,我们永远都生活在不见天日的地狱之中。


     
    赞3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若愚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祢衡的悲哀 下一篇:猫与老鼠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卑微的母亲阅3608次
    母亲的甜酒阅3607次
    故乡的树阅3608次
    夏天的回忆阅5596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15253次浏览

    热门作品

    3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6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36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6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