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现代诗(二)
现代诗讲究意象的跳跃,常常跳出常理之外,并形成一种特色。
但这种写法因为意象使用的冷门,而不易形成联想(丧失意象的作用),所以面临缓冲过渡的问题。
如形容词当作名词使用,易形成语法问题;或者鸡头安到狗的身上,都易造成误解。所以就更需注意表达,毕竟写诗不是写谜语。
这个过渡就是要接通联想的通道,使其与常法相通。不然自以为写出真理的人,却在语法上先违反了真理。
例句:“比远更远的远方。”
独特意象的使用如果比较孤立,也会显得不伦不类,还不如不使用,要使用就要有几处同类进行呼应,形成整体架构。(半传统半朋克总让人受不了)
用词也更讲究,一些差别不大的同类词往往会起到不同的效果,一个失败、一个成功。这和古诗说的“为求一字安,捻断数茎须”是一样的。
古诗的凝练有格式的约束,会让作者不由自主地或多或少加强凝练。现代诗没有约束,部分人容易越写越拖沓或变形。
为了使句型结构形成合适的节奏,往往一个句子前头把一个词组换成不同字数的词组,就需要把句中某处的字数调节一下来配合。但我想绝大多数写自由体的人是没有这个概念的。
诗的建筑美,不是说它该有什么形状,而是不论用何种古怪的形状,都要有一个稳定的结构。不要让人有一推就倒的感觉。
杂文永远是杂文、散文永远是散文,不能因为诗性的广泛包容而把有诗意的都称为诗。
或许某个挑逗的眼神、某句幽默的话语,都会有诗意。但它们不具备诗的全部特征。浓度高的,或可勉强称之为诗,但浓度低的呢?
有了诗的外形,或有了诗的一点光泽,都不能称为诗。诗是凝炼的结晶,经得起时间的摧残,愈久愈光明。
有时会为了某件作品的粗糙而惭愧,因为那作品还没有达到诗的级别。
“要写好现代诗,先了解古词牌的句式节奏会更有帮助。”这是我压抑了很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