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静美的吗?我更理会得,她是灵动的.一颦一笑,望远或是凝眸,山川或是大地,还是音乐的河里,她是月光的舞姿,小溪的轻吟。
好一幅曼妙的写意画。我看到了纯美之外的感念,此境更令我沉浸其中,而忘记时间的轮回,手臂的距离内,欲说还休的更迭。
我曾经说过,我们不是在写诗,而是设法进入到诗的世界。诗的世界,它客观存在,我们只需用感知走进它,融入它。并用心灵和心声打开它的门,它的窗,使之以深邃的姿态,绝美的意境呈现给读者。这一首,不必多言,我深信读者感受得到。‘她只是一片流浪的叶,被深秋的风,悄然吹进你的河。’这是自然的声响,没有棱角,却多了淡雅和圆润。以及‘她又是多么幸运,在万念之后。’这是随意哼唱的调子,它和月光一致。到结尾的质感和宏大‘让黑暗在身后慢慢合拢,让爱从此没有界限。’这个情境,在作者的笔下被完美的呈现。这个世界令我们感知并感动。
万事万物之中,亘古或是时下,心境合一,天人合一都是至高的纯或美。诗人有与生俱来的这种特质和通达。
“表现为真,乃虚也,”这里的真是存在,虚为融入,甚至一体。这种随性,说白了,是“意合”。信步拾阶,渐入佳境,乃至登高之后的深遂,都有表现。
我说“这是诗者,诗心,才得入诗境也。
写诗的过程,我常理解为和女娲造人的过程类似。总要塑造,先俱形,然后赋予魂魄,架构先形成于前,而后的感悟用心构成,用望远的方式陈列,并使之灵动。
这个过程还包括质感之外的小桥流水,月下人家。
因为总要铺垫才能扺近,进而引申的。这也是路径,就像远方,总有风景的诱惑。
可能是说远了,好诗总是有说不完的感触。通过搭建,通过塑造,.诗人又以周遭的美或物象,或者说她自己就是这两者,她通过此心境合一的纯自然形态架驭文字,则完全泯却了雕痕和刻意。所以,则无需—字一句的亮色。用“目光如矩”来形容作者的敏感是不妥贴的,在诗人看来,她触摸到的,甚至目所及之处的每一珠,每一朵,一丝一毫都是诗,所以,她只须信手拈来,然后用她的目光加之心灵去洗涤,她要做的,因为她本身的融入,显得轻而易举。这就是我所认识的作者和她的诗,我省得此中之乐是因为我和此作的零距离。
附记翠儿的诗《在音乐的河里》
一
她没有那么幸运
她不是你怀里
百般娇宠的小鱼
不是水草
不是被你藏在心底
千般爱抚的河蚌或卵石
她只是一片流浪的叶
被深秋的风
悄然吹进你的河里
她又是多么幸运
在万念之后
还可以用仅存的温度
感受透明柔软的双手
轻轻托起的幸福
还可以用残缺的色彩
迎合你美妙的旋律
在温暖的水里
静静地舞蹈悄悄地融化
二
在落雪宁静的午夜
你为她找回丢失的世界
秘密回响的小径
潮湿的唇留下的印迹
你把脸藏进夜空
她仍然在空蒙的韵律中
感觉到了一种靠近
你以雪的火焰
重铸她的梦呓
在音乐的河里
让她享受
片刻或更久的孤寂
三
温柔流动的水
经过幽静的潭
让藏在河底的心
砰然荡起微澜
四
在音乐的河里
以不同的姿态
延伸或渴望
象一棵树高高举起无数手臂
用不同的寓意和走向
去抚摸或被灼伤
以不同的形状和风向唤醒
沉睡的太阳
唤醒沉默之语的天堂
让悠思
跨越整个世界的桥梁
忘记时间空间和死亡
五
掀开灵魂的水帘
卸下冷漠和伪装
你引领着她
在情感的水中
任意流淌
有青草的气息
有完整的孤单
让她从绝望里
再一次掏出梦想
在今晚和你一起
漫过玫瑰的花丛
六
缄默的等待一次童话
一次涅磐
等死心再一次复活
那是一朵水做的花
不停地
在她的耳畔呢喃
七
用一片落叶
无限轻盈的接近
用鲜红悸动的脉络
潜入你的呼吸
你的旋律
密密绵绵
只轻轻一触就能感知
让人落泪的潮意
流过心间
无声无息
约束或相携
熟悉又陌生
你的梦和她的梦
在空空荡荡中回响
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八
音乐的河水
周而复始
漫过残缺的生命
在寂静无声的牵挂里
逐渐哽咽
红尘中万般柔情
依然保持
天使的纯真与明净
心依然能够听见
迎风而来的歌声
幽雅的穿过四季
多想纵容自己再舒展一次
让感动重新萌起
多想点燃激情与疼痛
在音乐的河里
让黑暗在身后慢慢合拢
让爱从此没有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