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承德的时空烟云   ----探秘皇帝的选择
  • 管理
    作者:木鱼 发表时间:2015-08-15 00:56:05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承德的时空烟云”这是一篇描写很精细、精美、详细的游记散文。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娴熟流畅的笔触,洋洋洒洒几千字,为我们详细解释了承德避暑山庄最著名的三个景区:”宫殿区“、”苑景区“和”外八庙“。阅读文章的同时,带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之感!惊叹作者对历史如此博学厚重的诠释!惊叹对其景点如此细腻之观察的神来之笔!静静地阅读着这篇描写如此详细的游记,好似随同作者也免费游玩了一次曾经辉煌的皇家园林!倾情推荐共享佳作!感谢作者辛苦精心创作!问好,祝福!

        每至暑期,众多精彩的旅游路线便会在心中碰撞,犹豫,迟疑,到底该去哪儿呢?

        在旅游网吧上寻找,一句雷人的广告词直扑眼帘,心绪不由为之悸动:夏游承德,皇帝的选择!

        承德,早闻其名,但N次京城之行,碍于公务,都无暇拜访。道听途说,得悉承德有许多世界之最: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最高的金漆木雕大佛----千手千眼观音,最短的河流----热河;独一无二的石柱----棒锤峰;最大的皇家狩猎场……无不壮丽,恢宏,气派,神秘。

        探秘皇帝的选择,感受皇帝的享受,这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于是,河北承德,这个镶嵌在燕北山脉深处,旧称“热河”的地方,笃定被圈入我的夏日之旅。

        避暑山庄·宫殿区

        离唐山,达承德,已是夕阳西落,暮云拂天。

        伫立穿城而过的溪流旁,听流水潺潺,伴凉风习习,几乎忘记此时为盛夏之际。不由暗暗赞叹:康熙大帝,择此幽凉之地建夏宫而避暑,好生聪明之举。不过,也心存疑惑:承德距京200多公里,其交通不便,路道崎岖,康熙为何不嫌车马劳顿,在此建造避暑山庄?

        承德之旅,让我明白。其实,富有文韬武略的康熙,此举并非只为避暑游逸,而是希冀以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去代替连绵千里的长城和数以万计的守军。

        乾隆年间,朝鲜作家朴趾源撰写的《热河日记》,曾一语道破康熙、乾隆的司马昭之心:“热河长城荒僻之地,天子何苦居此塞裔荒僻之地乎?名为避暑,而其实天子身自备边。”

        现代学者余秋雨也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中,剖析了康熙当初建造“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的政治目的及军事用意。对待外族,康熙颇有心计,精通软硬兼施。硬的一手:每年秋天,在“木兰围场”举行声势浩大的万人围猎,以保持王公大臣的勇猛强悍之风范,还能对北方边境起到威慑作用。软的一手:每年在京城之外的避暑山庄,会见北方民族首领,与北疆各族建立友好关系。正如康熙其诗所云:“不贪玉宇琼楼看,独在遐陬理外疆。”

        乾隆继位后,坚持“习武木兰,勿忘家法”,他平定叛乱,巩固边疆,击退外国侵略势力,顺应少数民族对宗教的信仰,仿建了各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庙宇,使山庄成为了“绥服远藩”的政治中心,实现了康熙“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初衷。

        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建成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时89年,占地564万平方米,宫墙环绕山庄,婉蜒起伏长达万米,围成了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有9座宫门,我们择其正门----丽正门的中门而入。若在清代,这等行径必有杀头之虞,因为丽正门共有3门,中门只允许皇帝通行,文武百官只能侧门而行。如今,我们无法无天,去感受万岁爷的享受,趾高气扬、堂而皇之地穿过中门。

        中门石匾的“丽正门”三字,由乾隆皇帝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题写,象征着清王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丽正”二字是出于《易经》的“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之句。意为:帝王只有像日月附着天,百谷草木附着地那样而附着于正道,才能教化统治天下。

        山庄分宫殿和景苑两大区。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这些建筑不愧为皇权的象征,以中轴布局,左右对称,规整有序,处处充盈着皇家的威严和华贵。

        正宫午门上方悬挂着蓝底金字的“避暑山庄”匾额,字体饱满方正,雄壮朴厚,为康熙的御笔。明眼人一看,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多了一横。我正在惴测其用意时,导游已在解说:此乃皇帝故意之作,康熙以为,此“避”乃避暑之避,非避难之避。

        刚愎自用的康熙大帝,不知为何联想到了避难,虽然他为“避”字多加了一笔,但依然埋下了不祥的谶语。果真,这在他的后人、清代第七帝咸丰身上得到应验。当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这个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咸丰,仓皇逃到热河避难。咸丰十一年七月(1861年8月),31岁的咸丰帝病逝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内。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热河行宫,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20多组,至今仍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品。

        康熙、乾隆皇帝曾分别以四个字、三个字为山庄各命名36景,史称“康乾72景”。在偌大的山庄,我们也无法遍访72全景,只能主要景点点到为止。

        主殿名“澹泊敬诚”,以产于川贵的珍贵楠木为建材,又称楠木殿。殿前古木参天,殿内清幽恬静,显得特别的古朴庄重,是清帝举行盛大庆典及接见民族首领的地方,见证过清王朝一统江山的重大事件。殿檐下,悬有3块深雕金漆横匾,为乾隆皇帝写景抒怀之作,笔力遒劲,气度不凡,让我久而仰望,叹为观止。

        跟着导游从殿堂轩阁中进进出出,目睹大清帝国三百年的历史烟云,感受着山庄殿堂的不凡气韵和惊世艳丽,从内心特别憎恶古代帝王的奢靡之极。避暑山庄建修了89年之久,又浸泡了多少百姓的血汗。现在,已经无法测算整个山庄的全部造价,但据清廷档案记载:“澹泊敬诚”殿,共耗银七万一千五百二十五两一钱七分;文津阁,共耗银三万零九百零一两六钱。窥一斑而见全豹,这座离宫别苑的耗资无疑是非常巨大的。或许,正是这种骄淫奢靡,敲响了清王朝灭亡的丧钟。

        走出宫殿区,蓦然想起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避暑山庄·苑景区

        承德避暑山庄的苑景区按“东南多水,西北多山”的自然地貌布局,又可分为湖洲、平原、山峦三区。

    游毕宫殿区,同行都以为山峦区占据了山庄的五分之四面积,这不可不去,当然谁也没勇气在苍茫大山间闲庭信步。于是,决定坐环山观光车一路兜风,一睹山峦区真面目。

        山峦区位于西北部,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林木奇俊,积翠叠绿,是山庄的天然屏障,与平原区海拔相差180米,最高海拔达510米。康、乾两帝以各条峡谷为主干,依山就势营造了44处的楼、亭、庙、宇,各具情趣,自有特色。

        环山均为窄窄的石板路,比观光车宽不了多少。走进山峦,许多地方坡度大而且转弯急,可是观光车照样开得飞快,犹如上了方程式赛车,极具飙车的感觉,从心底钦佩司机师傅熟娴的驾驶技术,不愧为日久天长练就的绝门功夫。

        山间杂树生花,遮天蔽日,车子风驰电掣,呼啸而上,一路若隐若现的景观一闪而过,似乎并没什么清晰印象可言,唯有三次下车游览,总算见识了藏匿在大山深处的美景秀色,才不冤4000分中国币的观光车车费。

        第一个下车游览点,乃康熙三十六景的第九景“四面云山”,这里四面群山环拱,是重阳节清帝和王公大臣登高望远的地方。冒着烈日、沿着山间石路拾级而上,见有一亭构筑于山顶平坦处。亭上匾额“四面云山”和楹联“山高先得月,岭峻自来风。”均出自康熙御笔。据说,乾隆也特别喜欢“四面云山”,每到山庄,必登亭眺望,提笔赋诗,并将诗刻在木牌悬挂亭间,共有54首之多。其一云:“绝预平临北斗齐,座中惟觉众山低。林禽馈客争衔果,涧鹿迎人浅印泥。”

        伫立亭上,居高四望,真可谓“一览众山小”。远方峦光云影,近处松涛鸟语,尽收眼底,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更有长风拂面,凉意阵阵,卷去躁热,顿感夏已成秋。怪不得风流才子乾隆大帝每临此处,就会诗兴大发,文思如涌。

        翻越山坡,继续坐车,到达第二处下车点:“二马道”。所谓“二马道”,指的是这里唯一一段能并排可走两匹马的宫墙。这是用当地一种虎皮石修建的宫墙,由马道和垛口组成,全长10公里,随山势起伏盘踞蜿蜒,酷若长城缩影,人称世界上最长的虎皮墙。登墙俯瞰,可看见颇有布达拉宫的风范的普陀宗乘之庙和普宁寺的全景,其宏伟壮丽,摄人心魄。

        最后游览处是集殿堂、斋舍、回廊、水榭为一组的园林建筑,枫林掩映,古色古香,为康熙三十六景第二十一景。门殿有康熙题额“青枫绿屿”,进了月亮门,—座五楹大殿挂着“风泉满清听”的匾额,取意于唐诗人孟浩然“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的名句,清幽静美,玲珑古雅,不愧为饮泉听风之好去处。

        东边有殿名“霞标”,曾作为冷宫,流传有一个凄惨的故事。当年受乾隆宠幸的妃子吉拉,因恃宠而骄,修改了已批的奏折,乾隆一怒之下,将其送往“霞标”,原本想磨磨吉拉的娇气,谁料吉拉心性刚烈,被打入冷宫后万念皆灰,不吃不喝,三天后即红消香断,令乾隆懊悔不已。

        在“秋澄斋”,正巧碰上仿古石磬编钟的演奏,几位身穿古装的婉丽女子和帅气小伙,用编钟、琵琶,古筝合奏了几首名曲,虽无大型乐团演奏的那种磅礴气势,但精妙的古乐,声如鸟鸣,韵似流泉,响彻在寂寥的冷宫之侧,恍惚间,颇感凄美,颇感落寞,仿佛在沉湎那段过去,不知是为了吉拉妃,还是为了乾隆帝……

        返车回到湖州区,听导游说,避暑山庄“以山得名,而胜趣实在水”,康乾七十二景中,湖洲区就占了31处,同行们便放弃了坐游船的计划,决定沿着湖泊去亲近一番。

        湖洲区占地57公顷,湖水总面积约为31万平方米,总称“塞湖”。过去有十岛九湖,如今尚存八岛七湖。湖光浩淼,水波潋滟,野趣横生,宛若天成,堪称“塞北江南”。乾隆曾赞曰:“天然风景胜西湖”。

        湖洲区水域被岛洲堤桥自然分割,成为了若干水景区。洲岛错落,曲堤逶迤;亭榭楼阁,依水而建;山光水色,竞奇争秀,处处充盈着江南水乡的灵秀气韵,灵巧而不局促,舒展而不呆板,相比江南之景似乎更显大气。

        漫步湖洲区,清风徐徐,碧波荡漾,柳随风动,心随景走,全无暑热的感觉。在这塞北的皇家园林,还可惊奇地看到熟悉的江浙风景名胜,如嘉兴的“烟雨楼”、苏州的“沧浪屿”,镇江的“金山”。

        坐落在如意洲北面青莲岛的烟雨楼,是避暑山庄建造最晚的建筑之一,酷似浙江嘉兴的烟雨楼。嘉兴烟雨楼原取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建,乾隆南巡时,深为欣赏其晨烟暮雨,于是,倾皇家之力,避暑山庄就有了山寨版的“烟雨楼”。

         “烟雨楼”为两层楼阁,典雅精致。顶层檐下悬有乾隆御题的“烟雨楼”金匾,楼前曲桥流水,青莲红荷。导游介绍,每遇山雨迷蒙,烟雨楼笼罩在雨雾烟云之中,宛若仙山琼阁,充满了神奇缥渺之美。当然,要赏此美景,须天公作美,我等赶上艳阳普照,来的并不是时候。

        转往如意洲东面,又是一个搬来的景点“金山”岛,三面湖水环抱,一面溪涧长流,岛上仿镇江金山建有江天寺、妙高峰、法海洞、慈寿寺等名胜。本欲好好打量一番,但看看游览所剩时间不多,再说镇江金山已去过多回,在刻着“金山”两字的岩石前留影之后,就免去拜访“金山”以及另一个山寨版景点“沧浪屿”了。

        离开山庄,已是夕阳西下。岁月沧桑,莫非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河西。避暑山庄昔日皇家的荣耀,早已悄然化为历史的烟云。今日的山庄,皇威和神秘已经褪尽,只有普通游人留在这避暑胜地的爽朗笑声。

        康熙、乾隆大帝,你俩可知否?

        外八庙

        去过承德的人都说,“外八庙”不得不去。开初,我还不以为然。

        有人戏谑:旅游是“上山看庙,下车拍照”,话虽偏颇,但这么多年旅游下来,确确实实跑过不少寺庙,其中不乏大同小异。我想,如若跋山涉水去看毫无特色的寺庙,真的不看亦可。

        承德之行,最终还是游览了“外八庙”中的普陀宗乘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和须弥福寿之庙,要问有什么感想,我会翘指赞曰:不虚此行。

        “外八庙”是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因受清朝理藩院直接管理,并在北京喇嘛印务处登记注册,是典型的皇家寺庙。1994年12月,与承德避暑山庄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避暑山庄正北,在“外八庙”中规模最大,建于1767年至1771年。建庙的动因既是为庆贺乾隆60寿辰及母太后80寿辰,也是为安抚西北的少数民族。

        当年,乾隆大帝思忖前来祝寿祈福的西北各少数民族的王公首领,不大适应北京气候,又大都信奉喇嘛教,于是主动在塞外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寺庙,以体现清廷对少数民族的关心体恤和多民族国家的团结。他曾在这里接见过万里东归的土尔扈首领渥巴锡一行。乾隆十分得意自己塞外建庙之举,声称:“朕一庙胜过十万兵”。

        普陀宗乘之庙的总体布局及气势均仿照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由60多座(现存40多座)殿宇、僧房组成,俗称“小布拉达宫”。“普陀宗乘”即布达拉的汉译。

        承德之游第一天,在避暑山庄“二马道”的宫墙上,我就目睹过普陀宗乘之庙的远景。那红、黄、白相间的寺庙漫山遍岭,依坡就势,逐层攀高,裹山耸云,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我因畏惧西藏的高原反应,一直不敢拜访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为此深留遗憾。今日能在承德亲临“布拉达宫”,即便是“瘦身”的,也算给自己一个心灵的慰藉。

        顺着石甬路沿坡而上,进山门,过碑亭,穿五塔门,再从琉璃牌坊拾级而上,越白台,上方即为主建筑大红台。几十座平顶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群楼重叠,错落有致,簇拥着暗红色的大红台,直耸云端,巍峨庄重,昭示着佛法的高深莫测;那森严肃穆的宗教色彩,令人更多的是崇仰和敬畏。

        镶嵌在白台墙体上三排梯形窗都是假窗,全封闭的,又称“盲窗”;而大红台上的六排梯形窗也是真多假少,即便是真窗也都做成45度向上的角度,里面的喇嘛只能看见蓝天白云,以隔绝俗世的尘埃。这,足见宗教的威严。

        攀登通高43米的大红台,需经104级陡峭的台阶。导游告诉我们,佛门有如此说法:人生在世有108种烦恼,只要诚心踏过这104级台阶,就能消除104种烦恼,至于留下的生、老、病、死4种烦恼,必须用自己的一生去修行。

        我不是佛家弟子,但还是虔诚地循石阶而上,祈求的是心灵的安宁与平和。当然,我也明了,境由心造,做人应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切不可横生枝节,自寻烦恼。

        大红台中央的大殿,名“万法归一”,意为“天下万法,终归于此。”表现了乾隆皇帝对民族信仰的尊重,又借此来雄振国威,巩固法权。

       “万法归一”殿建筑规整、气势庄严,通廊环绕,攒顶重檐,隐于大红台群楼之中,殿顶部突出群楼,人称“金顶”,覆盖着鎏金鱼鳞铜瓦,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据说这种铜瓦镏金的工艺是,先用水银把金条化为金泥,然后均匀涂抹在铜瓦上面,再用炭火烤,蒸发掉水银,最后用玛瑙做的磙子把它刨光。涂层很厚,一块铜瓦含黄金50克,整个“金顶”耗用24K纯黄金15840两。可见乾隆为了“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确实不惜一掷万金。

        在避暑山庄北面,还有一座250多年历史的普宁寺,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刚进寺院,即见其香火鼎盛、鼓乐齐鸣的喧嚣场面。导游稍作交代,便领女同行们购香焚香去了,扔下我们几个在寺院里瞎跑乱撞,遍览一个个殿堂,还偷闲观看了喇嘛的佛事活动。

        普宁寺为典型的汉藏合璧式寺庙,前部分为汉族寺庙,如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东西配殿、大雄宝殿等一应俱全,后部分则为藏族寺庙。主殿“大乘之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高36.75米,供奉的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木雕金漆观世音佛像,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尊清乾隆年间雕刻的千手千眼观世音佛像,高22.28米,重约110吨,法相端庄,体态雍容,身披璎珞,雕刻精美。材料全为木质,由松、柏、杉、榆、椴等多种木材拼接而成,外表涂以金漆,虽历200多年之久,依然色彩悦目,光泽艳丽。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大佛”。

        观世音佛像头顶有一尊1.2米高的小佛,是观世音的老师无量佛;两侧还分别立着“善财”、“龙女”两尊佛像,造型优美、文饰华丽,也为清代原始构造,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紧挨着普宁寺的是普佑寺,过去是喇嘛的“经学院”,喇嘛们研习佛教经典的地方。这座由清廷支付经费的经学院,不仅为外八庙培养喇嘛,蒙古各部的喇嘛也选送到此处学经。

        该寺庙1964年因遭雷击起火而毁于一旦,今尚存山门,配殿和罗汉堂遗址。如今寺庙乏善可陈,倒是其中“清朝一条街”还是令人耳目一新,从来没见过寺院之中开辟商业街的。街上挂着清代的旗幡,商人全部清朝服饰,和时尚的游人混杂在一起,虽然不伦不类,也颇显几分滑稽的和谐。特别受到青睐的是那拉洋片的,唱着那北方的小调,解说着洋片的情节,引来大人小孩满座。

        历史并不如烟。“外八庙”宛如一本史书,记载了清廷和睦邦交的历史功绩。也许,每一个走进“外八庙”的人都会去思索,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团结,融洽民族感情,又是何等的重要。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既是清王朝鼎盛的标志,又是清王朝衰败的见证。咸丰死后,清廷内忧外患,根本无暇顾及承德这片祖宗精心打造的皇家园林,只得发出一道旨意:“所有热河一切未竟工程即可停工”。

        新中国成立前夕,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已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如今,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成为了最大的产业。平民百姓也可昂首挺胸地走进皇宫帝苑,我等也能选择皇帝的选择。

        承德之游,虽然千里迢迢,但饱赏美景,大开眼界,岂能不亦乐乎!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诗心如兰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感谢火种编辑部 下一篇:伤心的回忆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乡之念阅27次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3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4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