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红鸡公,尾巴拖——《乡村民谣》系列散文之六
  • 管理
    作者:程庆昌 发表时间:2013-08-04 09:39:28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 一曲曲儿歌,有时也被改唱,妙趣横生。“就是这样的生活,把几代人的日子融汇得韵味十足,尽管那个年代,远没有现在富有,多姿多彩,但起伏于光阴里的精彩纷呈,一样在老老少少的心里,留下了许多风味。”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几乎早已远离了这些原汁原味的乡土民谣。实际上,也就是远离了一些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文章叙述清晰,语言亲切。

      儿时的乡下,日子过得紧巴,生活很是贫寒,精神食粮也相当匮乏,再加上大人们都忙着在生产队上挣工分,一大帮丫头小子,基本上没人照料,随他们村前山后没有缰绳的小驹子一般,疯疯癫癫,胡乱折腾。这些小子丫头,随心所欲,把祖母或者母亲教的几首儿歌,吼唱得几乎走了调,但还是乐此不疲,一唱百和,把似乎缺少些生气的山村日子,撩拨得活力盎然。

      “红鸡公,尾巴拖,三岁毛伢会唱歌,不是爷娘教的我,是我生来会唱歌。”这首童谣,是那些经典童谣里的一首。当年,被多少四五六岁,跟屁虫一样的小家伙们,唱得动人心弦,几乎是走到哪唱到哪,大人们的劳乏,好像也让这些天真童趣、不知生活艰难的儿歌,抹去了不少。看着活蹦乱跳、一脸活力的孩子,每一家的娘老子,心里都是说不出的高兴,眼前这些屁事不懂的小娃儿,就是他们心里的期盼,就是家家父母的希望所在。

      大人们天天上工,或远或近,反正就在村庄附近的几里方圆,闲得无事又浑身气力无处使的孩子们,有时候,跟在爹娘的后面,满山遍野的跑,火辣辣的日头晒得周身黝黑也无所谓。居在山中,高高矮矮的山,就是个大花园,更是个大果园,四时都有花儿,四时都有野果,不仅能满足小孩子的好奇心,又能解小孩子的馋。钻沟过谷采野花儿,爬岩上树采野果儿,周身都是用不完的劲。等野花香幽了整个人,野果子填饱了小肚皮,便唱着无名的曲子自来的腔,好像成了顶了不得的人。娘老子、长辈们教的民谣,这时候,格外稔熟,一句接着一句,从喉咙里往外跑,一会唱“红鸡公,尾巴拖”,一会唱“打掌掌,菊花开”,长一声,短一声,坡顶山宕,都听得见,谁家的小子声音最洪亮,谁家的丫头念得最好听,清清楚楚。不要说山上的花花草草羡慕不已,就是娘老子远远听了,心里也跟大热天喝了山泉水一样沁凉。

      还没到上学的年纪,一大群孩子,不亚于无笼的鸡,时不时黏在娘老子的身后,往山上钻,跟一条小尾巴没有两样。这时候,诙谐有趣的叔伯,变着戏法调侃这些小家伙,一首“红鸡公,尾巴拖”的民谣,经过他们的加工,又有了新的意思。风趣的叔伯教喜欢的小孩子唱,“红鸡公,尾巴翘,大大生我个现世报。”叫的人一边教,一边笑不拢嘴,跟着念的小孩子不明所以,很是卖力,一声一声,声音清脆洪亮,边上的大伯大婶、大哥大嫂,掩了嘴窃窃的笑,小孩子只顾自己一边学,一边念,还忒是认真,根本没在意到这些。

      学会了,便在田间地头,扯开嗓门高唱,“红鸡公,尾巴翘,大大生我个现世报。”娘老子听了,装作一脸嗔怒,拉住自家的小子丫头,说,真是呆伢子一个,伯伯变着法子骂你呢,你还唱!傻不傻你!经娘老子这么一说,小孩子又羞又恼,立马回转身找取笑自己的叔伯撒泼。一干人更是好不开心,哈哈大笑,小孩子满脸通红,只好跑得远远的,一边跑,一边乱骂,长辈们也不计较。

      就是这样的生活,把几代人的日子融汇得韵味十足,尽管那个年代,远没有现在富有,多姿多彩,但起伏于光阴里的精彩纷呈,一样在老老少少的心里,留下了许多风味。倒是随着日子的渐渐富裕,年龄渐渐长大,几乎所有人,无论年轻还是年长,都遗忘了这些曾经带来无数童趣和乐趣的儿歌,在所有人的日子里,除了忙碌,还是忙碌,一场奔波,接着一场奔波,这些饶有味道的民歌童谣,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

      女儿会奶声奶气说清楚简单的字句的时候,母亲带着她,在自家的场院里悠闲自得的走动,一边走,一边跟女儿说话。“我的个小乖乖呀,比你老子这么大时还要皮,乖哦,奶奶教你唱歌,好不好?红鸡公,尾巴拖,三岁毛伢会唱歌,不是爷娘教的我,是我生来会唱歌。你老子呢,一教就会,唱的滚瓜烂熟不说,还被一些叔伯作弄了,唱他们教的歌,红鸡公,尾巴翘,大大生我个现世报,自个骂自个,还美得不得了”。女儿尚小,哪里听得明白母亲的话,怔怔看着母亲,母亲也好像不是在跟孙女说话,仿佛又回到了她年轻的岁月,正在跟自己的孩子轻言细语,她牵着的,不是孙女,是小时候的我们。

      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下子又回到儿时的辰光,彷佛走在熟悉的场院里,有事没事唱上几句童谣的孩子,就是我,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所有这些记忆,这些快乐,这些独有的滋味,都属于生长在乡村,在乡野里长大的孩子,这样的场景,这样的生活片段,也只有在那个年代长大的孩子,最有印象,最有感觉。

      不要说现在三五六岁的小孩子,就是十几二十岁的小年轻,几乎早已远离了这些原汁原味的乡土民谣,实际上,就是远离了一些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不是说生活富裕不好,而是因为有很多的东西,包括这些民歌童谣,在物质丰富生活多元化的同时,渐渐被新兴的形式所替代,很难再见得到有几丝痕迹,这又怎么不叫人再记起先前的生活状况时,念念难忘呢?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素颜鸽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 情满西楼 下一篇:夜登笔架山亭记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乡之念阅29次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3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5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