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我参加了诗词学会到法院的采风活动,甚是欣喜。
提起法院,并不陌生。我相信会在每个人的心里起点波澜,谁也不愿来这里。也许象威严、神秘、冷漠等诸多字眼,会从心中涌现。但更多的还是早已沉淀厚重的那种“吃了原告吃被告”的沉年老酿,会在大脑库中翻滚,进而上演,让全身的鸡皮疙瘩,骚样难忍。既不快,又难受,更难启齿。这种观念,是与“法院”二字紧密相连的,只要没走进去,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难以改变。所幸的是,今天我第一次走进了乔迁新居的法院。
走进大门,门前的横栏,就是一种威严。仿佛把人隔在了墙外,有种近而生畏,心则远之之感。抬头望,高高的新楼,耳目清新,甚是宏伟。庄严的国徽,是那么神圣,令人动容。飘扬的五星红旗,迎风而立,使人百感交集。一时,无法用确当的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感慨,也无法找出一个词汇来表达对国旗与国徽的那种爱。忽然,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你是诗词学会的吧?”。我点点了头。“他们在二楼。”一向腼腆的我,显得有点零乱,羞红了脸,匆匆地走上了楼门。
进了楼门,首先跃入眼帘的是航舵盘。我想,这不用解释含义了吧。这也是我今日的开始,希望今天所走的,将来不会后悔。希望没有错,更希望心中的疑虑会消失。
坐在小会议室里,尽管有点局促不安,但茶几上摆满的水果所散发出的香味,还是让心情十分愉快。我悄悄地笑了,看来,我也成了贵宾。这是很久的事了。不一会儿,人齐之后,樊院长及其团队首先引领我们参观大楼。
走在长长的楼道里,墙壁上的书画栏廊,十分引人注目。我不时地观赏着,心潮如涌,直上咽喉。只见长链锁着个“贪”字,仿佛是入狱之钥;警钟也在时时长鸣;多植白莲塘自清之参语;等等,无不牵动心灵深处,这是多么好的文化修养与警示长廊啊。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可恼的是,我的记忆力衰减渐速,记不住多少内容。之后,我们走进了大讲堂。这里学孟子的道学,弘扬道德古训,传承文蕴,以此促进廉洁自律,开创了法院的先河,是个了不起的创举。难怪有人说,现在标榜欣赏文化的人很多,真正付诸实施的人寥寥无几,尤其是有地位、有权力、有着巨大影响的人儿。细想来,一个小小的单位,有怎么样的喜爱氛 围,尤其是喜爱学习、喜爱文化的氛围,是与主要负责人分不开的。这让我想到了一件小事。我在办公桌上摆放了三叠国文书,一位好事者说,你这书与工作不相干,应该予以查封。还有一件事,我在电脑上写词,上级部门来查,说也与工作无关系,应罚。我动用了好多关系说情,甚至牵扯到了外县,弄得十分狼狈。我就想问,这是为什么?不上班也没事,吃空响也没事,上班学习写作倒成问题了,这是什么逻辑?也难怪有人说,上班怕检查,不上班倒心安了,真是烦恼、憋闷,甚而委屈。
还是别去想的太多,世事难料。我把放开的思绪收回来,继续听着院领导的讲说,他们说学唱歌。学唱歌,还要从识谱开始,对于成年人来说,需要多大的耐力。这一幕幕的情景,令我这个自标为文人来说,深感自愧不如。随后,我们走进了阅览室。满柜的图书,尤使我感叹。真是少有的书海,对于酷爱书的人来说,真是天堂。放眼县城,能有几个单位这么注重文化的孕育、扶植?想起来就寒碜。在世俗的眼中,文人总有着那么一种低头的落漠,低着头走路,这是社会所赐与的,是民俗所给予的。有时候,总想抬起头来行走,却四处碰壁,甚而摔倒在唾液的浪潮之中,多么可悲可叹啊!这里有其展示文化的舞台,有其写作的氛围,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啊。
随后,还参观了很多。诸如审判厅、荣誉陈列室、囚笼等等,真是一言难尽。还观看了文体活动,唱歌、乒乓球比赛、登山、野营、绿色种植园、大比武、吟诗、法律讲座等等,无不共鸣。再之后,听汇报,赠书、交谈,等等。但在我的大脑中,早已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是什么理念,让他们站的高、看的远,以悠久的中华文化促进自我工作,为全县保驾护航,为经济腾飞,为新风尚,带来了无限生机。而在这小园之中,布满了春天的光芒。
尽管时间很是短暂,不知不觉已该离去。尽管有点不舍,但带给心间的是长久地思索。但我明白,走进这个春天的小院,我无比欢喜,绝无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