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冷雪独行的《长白山诗思》就喜欢诗中的内蕴与诗外情思。全诗以长白山为主线,纵横描绘了一幅游赏登高山水图。有情有景,有叹有感。内容丰富,意蕴厚实。由诗题便得知是诗家登高望远之时,心生感喟,滋生诗情。《长白山诗思》由五首意脉贯穿的古风连缀而成。承上启下间可见诗情温暖,真切。不宜拆开,也不可颠倒。这组诗结构缜密,基调和谐,抒情婉健。
读罢此诗,我心里突然冒出一句话:学会聆听,便懂得生活,理解历史。诗家正是以聆听的姿态,遥望风景,在赏景中享受时光,感悟岁月,亦缅怀英雄。每一首诗中景色都饱含诗家的情思。诗家由远及近描摹了一个宽阔,高远的风景画,画面生动,色彩鲜明。在写景、言情、叙事上表现出深邃意境。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读来赏之不尽,感慨有余。
第一首,诗家笔墨酣淋,将景含情带意写出。落日、峰峦、老树、溪流、山林、泉水、野物、老鹰,还有天空,如此多的景色尽在寥寥数字中,令人目不暇接。而诗家的心情也在景色中得到调和,诗中“点”、“舞”、“跳”、“藏”、“飞”字可感知诗家诗心的跳跃,景色的迷人,有力的美,故而有生的色彩。读来给人宽远之感。
第二首,诗家同样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四句二十八字描绘出的景色却是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实有虚。语言苍劲,富有感染力。“千里山林求敦厚”此句调子沉着,能感动人,一个“求”字便见诗家沉稳诗心,千里山林何其宽广,幽远,只有在山林中才可感受到那种诚朴之心,宽厚之怀。联想起“一览众山小”的气韵,或许这正是从古至今人们喜欢登高望远,放松身心,体味人生之所在。诗家同样将美好的思想以“白云峰上护尘寰”动人写来,一个“护”字表现出对尘世的关爱与祈愿。“鸢飞戾天秋草阔,苔草萧疏自在闲”虽是秋草萧疏却也是鸢鸟自在,秋情宽阔,让人感受到那份内在生气,如花之红,柳之绿,是生命力的放射,是诗家内外交融透出的情怀。令人回味。
如果说第一首是以沉稳明快的调子开篇,那么,下启第二首则是以深广厚实的旋律写来,便有这轻松自如承接的第三首。诗家眼中的景色与人物心情、环境气氛充分得到调和,使人感受到那份从容与色彩。写景、叙事皆令人明白,真切。长白山天池似这莲花般洁静迷人,如一支动人簪子般娇丽,才有这池畔行人的举首驻足,凝眸摄影,明媚的画面谁能不起相思?目之所见,情之所系,勾起诗家第四首的感慨之思。意之所动,心之所思,触动诗家第五首的缅怀之情。是诗意的绵延,情感的升华。
人生路,盘桓、坎坷,如这长白山之路,曲折中见真情,似那还有雪包围的翠微山林,登高处得风景。山林深处,诗家好像聆听到历史的足音,英雄杨靖宇在群峰中转战,血染山林,仿佛看见英雄们的英姿如这红枫般骄艳,荣润。
登高是一种心境,聆听是一种境界。诗家以充实的情感,沉着的笔墨表现出诗的壮美。诗家不是简单的再现和描摹风景,而是把登高的心境做了妥帖而深远的表达,那只飞在山外天的鹰隼,那只在秋之原野上空飞翔的鸢鸟,那朵呵护尘寰的白云,无不是诗家寄予的内在精神和深刻情感,让人感受到情的真,真的景,不空虚。诗应是这样,虽是说理或述事也应感动人心,而不是征服。理中有情,情中含理方可令人心悦诚服。
一首诗的内蕴是诗家借着眼中景,悟之情给予的。而这内蕴正是诗家从诗外中得来,正如陆放翁的名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诗家品尝人生中的五味,才有这抑扬顿挫,有开有阖的诗情。 诗中有壮丽豪情的描绘,如“坐忘夕晖点层峦”、“千里山林求敦厚”; 有静穆沉郁的咏叹,如“盘桓几见人生路”、“目穿林海英魂在”。诗家在登高时聆听风景、聆听时光、聆听历史。由景带情将现实生活中的画面和历史中的真实虚境做对比,情感与景物和谐统一,色彩与情思充分调和。虚拟的一段情景关合全诗,不但深化主题,且情韵醇厚。诗情层层加深,诗思步步叠意,表现了诗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终观全诗,诗情丰富,思想深厚,正是能打动人心的好诗,诗中表现的思想情绪融真善美于一体,不是那些肤浅之诗能比拟的。诗除了写什么是什么外,还要有意义。
最后,向我敬佩的冷雪独行老师致敬!
附冷雪独行原诗:
《长白山诗思》五首
文/冷雪独行
坐忘夕晖点层峦,
樾桦青虬舞白山。
溪跳林泉藏野逸,
鹰隼高飞山外天。
千里山林求敦厚,
白云峰上护尘寰。
鸢飞戾天秋草阔,
苔草萧疏自在闲。
拾级而上天池岸,
一朵莲开冰雪簪。
池畔行人摄仙影,
分明叹羡冰火缘。
远观玉砚化祥云,
睡佛笑卧南山陲。
盘桓几见人生路,
翠微尚有雪包围。
靖宇威名走群峰,
龙湾三道转战回。
目穿林海英魂在,
红枫犹记血染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