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OP | |||
刘公岛上——齐鲁行三
管理
作者:老百 发表时间:2014-08-27 22:47:21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看到刘公岛就想起那一段写满屈辱的历史,它不仅是一个岛,也是一群为国捐躯将士不朽亡灵的栖息地,是民族之痛,是国家之殇。在那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变迁,更多的是可以感受到爱国教育所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作者的描写细致入微,文笔流畅,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是一段历史的重现!从览景到怀古,最后引出历史,发人深思。 |
2009年9月21日,我和新疆同行组成的旅游团,从蓬莱出来,驱车数小时,午后时分到了威海,然后乘船进入齐鲁之行的第二个景点——刘公岛。 1、登岛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黄海之滨的威海湾内,距威海市区仅有2.1海里。岛屿东西长4.1公里,南北最宽处1.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全岛地势北高南低,北坡林壑优美,海蚀崖直立陡峭,如刀削斧劈,南坡平缓延绵,金沙万顷,避风朝阳。 岛上峰峦叠起,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森林覆盖率达87%,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全国唯一的“海上森林公园”。刘公岛空气清新、气候温和,鸟语花香,山光水色、秀丽无比,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有诗赞曰:“晨起观晓日,灿烂红光缭;有时海市现,变化仍窈窕;谁见神仙府,三岛十洲缈;此间好洞天,悠然惬怀抱。” 然而,刘公岛之所以远近闻名,不仅因为它具有优越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是它真实的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章。我是怀着一种伤感的心情登上去刘公岛的游船。遥想当年,刘公岛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与辽东半岛尖端的旅顺,形同京津门户,共扼渤海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因此,被选为北洋海军及其舰队的驻泊之所。1888年12月北洋海军在这个岛上正式成军,丁汝昌为北洋海军提督。此时,这支近代化的海军已拥有大小舰艇25艘,总吨位达4万多吨,实力居世界第四位,这里成了中国第一支铁甲舰队的摇篮,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强国梦。 可一场中日甲午战争,这里却成了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战场。历史呀,用鲜血为我们留下了千古遗训,并激励我们奋发图强,让中华民族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北洋海军在此全军覆灭,刘公岛遂痛闻天下,1898年始又为英国强租42载。及今,岛上北洋海军及英租时期文物古迹触目皆是。初秋时节,海边的风格外强劲,虽有温暖的阳光,仍吹出了阵阵寒意。导游告诉我们刘公岛来历:相传东汉末年皇子刘民漂泊至此,扶危济困,广施善行,后人以此岛尊称刘公岛。老百有诗为证: 万里海波连云天,红尘浩翰渺如烟。 秋水潮来又潮往,游人观光到客船。 船上,同行的女同事兴致勃勃,拍照留影,我为之题诗道:“回眸扬臂红旗开,丽人游船柔情来。秋水画出仙外境,波光倩影到威海。” 大约二十分钟后,游船停泊在刘公岛码头。穿过建筑精美的码头楼阁,眼前现出一条平整宽敞的大道,路边花坛精美,树木整洁,更有各种小型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宛如步入一座精美的主题公园。 2、甲午战争纪念馆 从码头前行不远,便是甲午战争纪念馆。大门之上,就是***主席在19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一百周年时题写的馆名。 在馆外,抬头就看到一尊巨大的清代将军塑像,他头戴顶戴花翎,手持单筒望远镜,紧皱眉头,昂首面向大海,身上的披风被海风吹得高高扬起,姿态沉郁而悲壮,好像正在巡视茫茫大海,关注海上战事。这位将军就是甲午战争中的民族英雄——邓世昌。 缓步进入馆内,一座锈蚀不堪的鱼雷火炮吸引了我的目光,它虽然历经苍桑,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那长长炮筒依然直指云霄,威风凛凛,似中华民族那不屈的脊梁。我的手轻抚着炮身上粗砺的铁锈,遥想起当年护卫其左右、浴血奋战的中国士兵,不禁心驰神往…… 馆内还有大量珍贵的文物:海底打捞上来的巨型舰炮,“锈蚀的铁锚、鱼雷、罗盘,当年水师官兵使用的日常生活器皿,还有“李鸿章在马关谈判场景”,都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北洋水师及甲午战争的历史面貌,使人宛如身临其境。 甲午海战纪念碑前。一根粗大的钢杵立在地上,上面有“定海神针”四个大字。园里借用高技术的光电手段与大量珍贵史料,再现了威海卫百年历史与甲午风云的悲壮与沉痛。“金戈铁马英灵在,倘借神力旋乾坤”。这是爱国诗人黄遵宪悼念甲午英烈的诗句。 甲午海战失利后,1895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席卷而来。在中国人民自己的土地上,作为中国人,失去了应有的尊严,任人奴役,任人宰割。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在没落的清政府手中,四分五裂。 站在刘公岛上,遥望茫茫海天,我在虔诚地翻阅着这页沉重的史书,仿佛看到了书的扉页上,深深的刻着六个大字:“落后就要挨打!”老百慨然诗道: 刘公岛上秋风寒,甲午海战成云烟。 流水百年伤感处,梦断威海泊孤船。 3、离岛 天色渐暝时,我们乘船驶离刘公岛。海风吹得我衣角翻飞,清凉的浪花打在我的脸上,我被当年邓世昌、丁汝昌的英魂所感召,回首再望,一片汪洋,天空与海相连着,夕阳缓缓落下,海面渐渐起雾,隐约可以看得到那一轮残阳,在海面上撒下班驳的红晕,似乎在倾诉当年的沧桑,我一直激动的心惭惭平复,有诗为证: 纵横江湖云雾展,踏浪威海若等闲。 过往岁月笔难尽,一曲秋歌犹唱晚。 碧波荡漾之中,岛上的红砖绿树渐渐远了远了。威海的海岸是那样的干净,如柔软的床,又是那样温馨,一座座高楼大厦在傍晚的暮色中熠熠闪着彩灯,描绘出了威海的新风貌。也让我感到那场战争的硝烟好像已经彻底散去了,更让我深深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是多么不易! 重温历史、铭记历史,今天的我们,该怎样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来铸就新的钢铁长城呢? 别了,让人梦绕魂牵的刘公岛。刘公岛呀——这个清朝北洋舰队的基地,却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遗恨千古的地方。北洋舰队在此处的覆没,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结束。也许历史会将这场战争失败的真正原因,给出一个正确解释。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一个人的心情 | 下一篇:“人间仙境”蓬莱(下)——齐鲁行二 |
推荐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