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关于新韵和古韵,应该是有一个定论的,用一种好好先生的态度来两不得罪,其实并不妥。因为诗词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朗诵,而古韵是基本失去了朗诵功能的音韵。所以必然走向式微。然而进一步地说,现有的所谓“新韵”,是否就是一件完成品了呢?远远不是。现在十四部的《中华新韵》也只是一个暂时的分法。其实在很多的创作实践中,许多在不同韵部或是相邻韵部的某些特殊韵字,在具体的前后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内,反而是和谐的。比如我曾写过的一首“新霁步履轻,深痕过无垠。遥知雪无意,归来是佳期。”这里稍微解释一下,步履轻和深痕并不矛盾。因为步履轻是一种心态,而深痕则是现实。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轻”、“痕”、“期”属于三个不同的韵部,但是在这一个具体的作品里却是和谐的。究其根本,是因为该篇具体的意境和音韵的排布。“新霁步履轻,深痕过无垠”因为这两句意境的开阔,所以你在读的时候心理状态会很轻盈。而且中间的“痕”字作为逻辑重音,在音韵的重要程度上,是仅次于韵字的,而“痕”与“垠”是押韵的。而“轻”和“垠”本身也只是前后鼻音的差距,区别并不是很大。也就是说,用同一韵部的逻辑重音作为缓冲,可以令原本相差不大的两个韵字显得更加和谐。而同样的,“遥知雪无意,归来是佳期”。这里的“意”是逻辑重音,而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到“意”字的时候,你就会自然让“意”和“期”去押韵了。但是平仄不是不能通押吗?是的,平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通押的,但如果两个字都是逻辑重音,同样重读的时候,这里的鸿沟就变得可以弥合了。我以上说的这些,就是基于作者说的传承发扬做出的探索。而简单地以为古诗词能够与时俱进地描述现代的事物,也是不可取的。作者说的很好,古代已经消失的东西,现在不必写。而更重要的是,古诗词的创作基础是古汉语语境,在此语境中不存在的东西,都是无法加以存纳的。我们写古诗词,只能写古今皆通的东西。所以很多写现代诗的作者以为古诗词没有未来。貌似对,但仔细一想,其实恰恰是忽略了一个基本的现实。什么是古今皆通,万世不改的呢?真理,大道,人心人性。所以,古诗词在描述这世间的法则之力上,是有着先天优势的。一篇凝练的古诗词,往往能够蕴涵更精粹的人生体悟。而诗词是不是应该可以降低门槛呢?诗词其实从来都没有门槛,就好像酒,没有门槛。料酒也是酒,陈年女儿红也是酒。但是懂酒的人,就有定义什么是好酒的权利。那么同样的,定义什么是好诗词的人,也只能是真正懂诗词的人。那么这些人做出的认定,你怎么判别它的对错呢?那必然是你本身也要有足够的学养,足够懂诗词,才能判别权威们的论断和批评。这最终会使得一群愿意去懂的人,围绕在一群足够懂的人周围。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你不能强迫别人不做什么,但只有真正擅长的人,才能形成以爱好为纽带的社群。然后想要自我提升,光靠读书并没有用。学习和修仙其实是一个道理。修仙之人灵根有好坏,灵根太普通的人,注定修仙之路坎坷。如果没有机缘,就难以有所成就。真正能够得道成仙的,只是少数人。但世上为何还有千万人要去修仙?因为仙人是比凡人更好的一种存在。所谓的修仙,换成现实中的说法,便是“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这就是学习的普世价值。就好像让孩子学钢琴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培养出像郎朗、李云迪那样的钢琴家,但是那些成不了钢琴家的孩子,学了琴之后,至少得到了更好的美育。在他日后的人生里,就更容易和“高雅”与“品位”这样的词语挂上钩。而达成这一点需要两个要素,其一,你需要真心笃信你能因此变得更好。其二,你确实通过努力获得了明显的进步。只要这两者同时成立,它们就会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将人的潜力开发出来,把你提升到你可以达到的极致。
诗的品质,诗的优劣不在于用新韵还是用古韵。作者读书多,诗书满腹,且思路宽阔,他写出来的诗无论是用新韵还是用古韵,都可能是精品。用新韵的人,一般北方人和青年人居多,因为他们倾向于普通话,新韵适合普通话。我认识几位用新韵的诗友,他们写的诗很有品位,甚至堪称精品,就是因为他们饱读诗书。所以,用新韵好还是用古韵好,由作者自己去选择,这是人家自己的爱好和习惯,诗友之间最好尊重人家的选择。你自己只要把自己的作品写好了,用心去写,不管是用的新韵或古韵,读者都会佩服你的。新韵古韵之间的纠结,真是多余的。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普通话的普及,随着青年一代的成长,古韵的气势会逐渐减弱,这也是顺其自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是说,强迫不得。
诗词,是我们大中国的国粹,我们应该传承她,发扬她。我们靠什么传承发扬,就要靠我们每一位诗词爱好者,踏踏实实用心的写好自己每一首诗词,不断提高其质量,用古老之钵,盛新时代的东西。我们不必担心什么诗词的发展前景如何,不必担忧不如古人。我们身在新时代,不可能写出古人的小轩窗、一灯如豆、伤离别之类的。现代明亮的玻璃窗,明亮的灯光,快速的通信和交通,我们是写不出古人的离愁的,如果刻意模仿只能是做作。
诗词的作者,分布在各个行业,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各自都有自己的环境,有自己的感想和意境,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是诗人的自由。作为读书人,说他没有对社会认识的思想是不可能的,多数人也是有爱国情怀的,抒发自己的情感,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人民这是很正常的。不应该攻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己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人权,是自由,请尊重。诗友的文化修养程度参差不齐,悟性和灵性有深浅,思路有宽窄,写出来的作品,难免有的枯燥乏味。但是,我们也要给以尊重,因为,自己写的东西别人读来也未必不感到枯燥。更不要认为那些“枯燥”的诗词会影响诗词的前景,会造成一种风气,不会的!他写他的,你写你的,你写的诗词如果光彩照人,那些“枯燥”的诗词不会影响你半根毫毛。反而,会彰显你的魅力。我们应该欢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加入到诗词的队伍中,在创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我记得我母亲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活到八十还学巧。”我们文化修养不够不可怕,只要我们善于读书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我们写的诗词会有进步的。如果,忧虑现代诗人没有超过古人的,这也是很实际很客观的问题,古代大诗词家之作品所以流传至今而魅力不衰,其实正是因为他们满腹诗书,他们读的书可以用船装,所以能写出不朽的诗篇。我们如果想学习古人,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多读书。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去掉浮躁的心理,不要杞人忧天。我们民族的诗词将会蓬勃发展的,美的东西,终究会得到人们的喜爱,终究会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