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原创文学_火种美文站
当前位置>> 火种诗歌网>>谈诗论道>>内容
闲论集合18:才气不是工整的
  • 审核管理
    类别:谈诗论道 作者:出龙峡 发表日期:2016-08-06 11:37:07
    编者按:所谓才,天纵英才,是这个才。可造之材,是这个材。可见才气是骨子里带来的。既然是骨子里带来的,那必是自然生长的。自然生长的东西,哪有横平竖直的。所谓窠臼,其实也未必。如果古人的窠臼是一花一木一草一蝴蝶,那就是窠臼,因为写的东西细致具体。你再跟他一样,那重复度就太高了。但如果写的是一种宇宙世界的大境界。就好像写歌一样,曲风类似总不能叫抄袭吧。关于诗歌背景的问题,也是我一直想说的一个问题。文峰有好多诗给我来看,我都说你这个故事背景不交代清楚真的好吗?他说这些都是有名的历史典故,读的人应该都是知道的。我的观点是不要当读者是万事通,但也不要当读者啥也不懂。与其要一大堆笺注才能懂,不如能在文章内自成语境。所谓自成语境,就是成语。所以典故不是不能用,但尽量用那些尽人皆知的典故。以没有阅读障碍为佳。所谓心外无诗,在于境由心生,而心之所以能生出意境,是因为心有足够的活性。学究的诗心活力不足,所以画不出骏马,只好画马蹄印。关于好诗,一言以概,就是内外兼修。世间事,易专擅而难兼长。因为兼长考验的一个人灵魂的广度。换言之,就是心胸眼界。再换言之,就是认知水平。这涉及到教育的核心目的。所谓语言天赋,这个很宽泛,说得明确一点,可说成是对于美丽语句的敏感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去声的问题真不懂,不乱说。古体的说法很好,很多时候写了一些不合声律的四句和八句的诗,但又不能说这是绝句和律诗,是挺苦恼的。关于斧凿痕迹的问题,其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文字是刻意的,哪些不是。刻意的文字,是端着的,气是拧巴的。汪国真的问题我说过,他就像是新手村里的稻草人,没有稻草人,新手也无法完成最初的升级。所谓文字的浓淡,关键还是在于本色,本色是什么就是什么,才不显造作。关于跳跃,我们常开玩笑,说你这思维也太跳跃了。说的就是语言跨度太大,会让人一时不明所以。然后话说回来,诗和聊天不同,聊天允许你自圆其说的解释,而诗则没有这个空间。类比类比,所谓类比,就容易形成看似相同而本质不同的局面。更关注本质,才能令得形似神似。一个好的氛围,关键在于没有杂音干扰。文字的反复凝练,也是为了这点。关于最后一点,还是要说到认知水平上来。就好像马化腾捐了几百亿做慈善,有人就会说他是沽名钓誉,这就是给腾讯做的一个大广告。你看,这就是局限在他自己的认知水平里,只能以己度人,去恶意揣测。同样,在认知上悟性高的人,就算之前被错误的理论所影响,而一旦听到了更为高妙的理论,便会自动地进行认知升级。但相当一部分人就会困束在其原有的认知局限之内。因为在原有的认知局限内,他舒适,他安全。而一旦到了自己不熟悉的区域,人就会缺乏舒适感。在认知上的悟性越高,就越能判别新的理论和旧的知识间的优劣。换言之,就是从善如流。而在文学这个特殊的学科内,你甚至可以用知行合一的心法,更快地达成对于更高认知水平的熟稔。这里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一个人本能中对于善恶好恶的判别。如果一句话直指良知,可能你看一遍就觉眼亮,背三遍就能熟谙。而良知是每个人都有的,区别只在于,有些人把他擦拭得更亮些。

    才气是纵横的,不是工整的。所以诗纵横难而工整易,所以李白才气第一。


    脱不出古人窠臼,谓之境界小。


    诗外背景诚不如诗内背景。


    学究“诗”在于陈词,诗人诗在于活心,而心外无诗。


    一首好诗的特点是:活的气息、灵动的姿态,与足够份量的内质。若无活气灵姿,即便满饰美辞和搬弄典故,也如腐烂的孔雀。若语活无质,则如垃圾上觅食的麻雀。


    诗人要有语言天赋,否则枉然。


    龙榆生说过去声的功能是振起,所以不可能是粤语的平调去声。“去声分明哀远道”,哀者高音,谓去声起于高音而后走向远离,粤语平调去声33和22都与高音无关。不同之处已多。


    古风是指风格,若不似,可以称为古体。


    “秦山忽破碎”虽得高赞,也得其所,但是斧成之作,而“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自然无痕,非斧力所致。


    汪国真的诗虽过于理想,但作为奠基级作品,在广阔的诗词殿堂中不应缺席。


    秾者自丽、朴者自素。一味求淡或求艳而违反所写之物的本色,都成错误。


    诗句可以跳跃,但须在感觉和气氛允许的范围内,否则便跳脱。


    以一物形容另一物,不能硬来,须有可用的相似处,而且须依感觉而发,因为诗词重的就是感觉。如将铁道双轨形容为双泪痕即是失败的硬靠。


    从理论家的角度讲,诗词写的是情。从作品的角度讲,诗词写的是氛围,而细节就是发动氛围的驱动器。所以细节必须精到,必须剔除赘余。


    细微差别造成的胡言乱语

    陶渊明和严光都是隐士,但他们的招牌却不同,一个是采菊东篱,一个是钓鱼江边。家门口采菊是纯自然的,所以陶渊明是纯粹的放下,不再有政治欲望。钓鱼需要一定智力和耐性,所以严光是残存政治欲望的,只是被理智所控制着。故相较而论陶渊明才是真隐。

    一首诗依据不同,情节走向就会不同。曾经有一首诗写看空尘世的山居隐士,而一女读者却说应该写的委婉些,这就是认知出了问题。认知有缺陷或者认知不够深入,笔下就会胡言乱语。而胡言乱语在当世又何其多也!以致粗制滥造成了当代诗词的主要特征。

    还有些人明明不够悟性,却要写所谓的禅诗,结果只能表现出拉杂恶俗的语言。

    认知的缺乏既促成诗词的滥造,也使诗词鉴赏水平低下、好坏不分,常见不少人捧着一堆烂作大呼优美,而且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品评什么方面,结果诗评也成了胡言乱语。

    深度的细心体察不是一时之静思可以办到的,需要久静、反复的静。如果不能在嚣尘中自拔,奉劝还是不要作诗了。




    用户打赏列表
    关闭
       
    阅读(5988)  分享     收藏(0)    投稿     评论(0)    编辑:塞宾的左手
    全部评论(0)
    关注
    作者:出龙峡   拥有369篇作品
        标题     作者
    十九首阅144次
    诗四首阅108次
    25首阅141次
    迎秋阅109次
    远和近阅61次
    十五首阅188次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未获得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火种公益文学保留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火种公益文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3 huozwx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