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一将功成万骨枯
  • 管理
    作者:鲁公青夫 发表时间:2018-11-25 13:06:54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作者所引用的唐朝诗人曹松的名句“一将功成万骨枯”,话出了战乱中百姓的心声,道出了乱世中人的无奈。作者所描述的,正是把历史的篇章,一页又一页地往前翻,让我们看到的是白骨蔽野,血流成河,又有多少功成名就的将军的成就不是踩着千万百姓的尸体建立起来的?在诗人看来,封建社会中最为荣耀的封侯之事实则是一种罪恶,让我们深切体会战争灾难之深。诗人仅仅数字,但字里行间尽是血和泪。若不是诗人一生不得志,一直和穷苦人们打交道,他也写不出这种声音。其实,作者讲的更好,战争与将领对历史进步也有不可低估的正面影响。自古男儿都有大志向,王侯将相都是在战争中脱颖而出的。好男儿多意在建功立业,有战争就会有牺牲。战争祸乱不能归罪于将领,也不是将领所能左右的了的,唯有和平,才能没有战争祸乱。历史是不会被忘记的。总有人会记得,总有人会说出来。人们渴望和平,希望人类能为永久的和平而努力。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是来自曹松的唐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首诗描写了唐末的战争,战乱殃及江淮流域,兵荒马乱,人民都为生活发愁;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计本来艰辛,现在更无乐趣可言;不要去谈论什么立功封侯的事情了,一个将军的战功,是千万条士卒的生命换来的。

    战争是一种集体和有组织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战争亦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是矛盾斗争表现的最高形式。一个国家要为战争积蓄巨大财力,在某种意义上讲,战争打的是财力。操纵战争的人是最优秀的人才,其中的佼佼者凭借战争这个舞台,演绎出五彩缤纷的画卷,也就有了“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一流传千古的名言。这是一句是警策之语,它词约而义丰,一位将军带领士兵去战斗,是国家赋予他的使命,是战争行为。同时,国家也给与这些功成的将军优厚待遇和荣誉,《史记·管晏列传》记载春秋齐国名将管仲:“管仲富拟于王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这是说管仲的富有可与王室相比,有三处收藏钱币的府库和国君一样的宴会设备,但齐国人并不认为他是奢侈。

    唐朝名将郭子仪,也是受到皇帝的优厚待遇与尊荣,《旧唐书·郭子仪》记载郭子仪每年仅俸禄就达到二十四万贯,“前后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安史之乱后是郭子仪挽救了唐朝天下,这些手握兵权的将领,深受皇上忌惮、猜疑,奸臣一进谗言,立刻被免职,或安排一闲散职务;但每次这样的结果是反叛力量卷土重来,危及京城,朝廷不得不再次启用郭子仪。国家离不开郭子仪,军队离不开郭子仪,郭子仪对皇帝忠心耿耿,深受朝廷信赖倚重。《资治通鉴》评价:“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也就是说唐朝天下的安危,三十年来系于他一身。郭子仪终年八十五,皇帝悲痛哀悼,登上安福门哭送丧车,百官都痛哭流涕。可见一位国家依赖的将领在国君和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看中国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又是吞噬生灵的恶魔,历史上有很多大规模屠杀的记载,而这些事件的发生,都与率领这支军队的将领有关。秦朝名将白起,是继孙、吴之后的军事家,战无不胜;《史记·白起王翦列传》里有记载的杀戮何止几万:“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於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昭王四十七年,白起率兵攻打赵国,在长平射杀赵军将领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在这之前的另一次战争中《资治通鉴》记载:“秦白起败赵军,斩首二万。”另外还有很多战斗没有斩杀具体数字记载,估计每次也得成千上万人,仅这些有数字记载的,粗略计算一下斩杀的士卒就达九十多万,这大约相当于现代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如果再加上他自己部队战死的士兵,那得是一个多大数目!这得留下多少白骨?!从另一面讲,这么多男性死亡,又得留下多少孤儿寡母!男女比例的极大失调,又带来多少社会悲剧?!

    《史记·项羽本纪》就记载了项羽残暴的屠杀:“项梁前使项羽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这是说项羽攻占了襄城,把襄城所有人员(包括百姓)全部杀掉堆积起来。另一次大规模的屠杀是在项羽击败秦将章邯,强大的秦帝国已经土崩瓦解,章邯的军队投降了项羽,但是项羽只留下章邯等三名将领,却把投降的二十万秦卒全部杀掉:“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项羽占领秦首都咸阳后,也大规模屠杀:“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另一次屠杀是在汉之二年冬,项羽与田荣会战,田荣被杀后,《汉书·项羽》记载:“羽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所过残灭。”项羽再次坑杀降卒,并且一路残杀到北海;这里用的词句是“残灭”,也就是把人杀光。

    有句成语“杀人如麻”,白起屠杀的士卒岂止是“如麻”!白起是有史以来明确记载杀人数量最多的将领,但他却排不了第一位,排在第一位的大约是项羽,项羽一次就坑杀秦降卒二十万,西屠咸阳《史记》和《汉书》没记载杀了多少人,但秦朝末年,咸阳已经是一个相当规模的都市了,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这样的一次屠城,要杀掉多少人,已经没法想象了。把项羽杀的人累计,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史记·黥布列传第三十一》记载:“太史公曰:项氏之所坑杀人以千万数”。司马迁说项羽坑杀的人有上千万,这个“千万数”是个估计数,但绝不是凭空说出来的,即便缩小十倍,也得一百万,项羽排第一位当之无愧,要不然又怎会称为“霸王”!项羽残暴的屠杀,不得人心,这也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坑”是战胜的一方将战败一方阵亡者的尸体堆积在大路两侧,覆土夯实,形成一个个大金字塔形的土堆,“坑”和“杀”往往连用,称之为“坑杀”;现代很多人的认为“坑杀”是活埋,其实是错误的。古时占领一个城池,把人不分男女老少全部杀光称之为“屠城”,也称“洗城”,是一种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三国演义》里,曹操为父亲报仇,就下令屠城。《资治通鉴》就记载唐末黄巢屠城:“巢复入长安,怒民之助官兵,纵兵屠杀,流血成川,谓之洗城。”看这样的记载真是令人毛发悚然,这样的屠杀按现在的法律是犯“反人类罪”,首犯要处绞刑。白起只是在战场厮杀,而黄巢是滥杀无辜,对老百姓也屠杀,黄巢杀的人并不比白起少,只是没查到具体数字记载,不好妄加定义。

    从以上历史记载中不难看出,将军荣与万骨枯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攻城掠地立下赫赫战功而又不杀人是没法想象的。汉朝名将霍去病在短短四年中就斩杀匈奴十一万,汉武帝为他建造了豪华宅邸,霍去病留下了一句:“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没有万骨枯,何来的将军荣?有这样一句话:杀一个人是杀人犯,杀一万人就是王侯将相。白起和项羽以及霍去病一场战争假如只杀三五个人,他们不会成为名将。以此类推,是不是杀人越多就越出名?这些驰骋沙场的战将,战功赫赫,桀骜不驯,往往没有好下场。白起后来被秦王赐剑自杀;项羽也是兵败自杀,这就是戏曲吟唱的《霸王别姬》。

    古时是冷兵器作战,进入工业化后发明了飞机、大炮,更有甚者发明了原子弹,一颗原子弹瞬间足以夺去几十万人的生命。日本是唯一受到原子弹伤害的国家,美军投到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据说造成死亡约不到三十万,这其实已经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要是没有原子弹,美军要想攻占日本本土,估计要伤亡五六十万人,这还不包括平民伤亡。由此看,这原本杀人的武器,反而使战争提前结束了,挽救了众多百姓、士兵生命。假如现在发生了核战争,各国拥有的原子弹足以毁灭地球,这反而遏制了战争欲望,现在只是有一些小的局部战争,全世界和平了六十余年了,是不是也是这原子弹的功劳?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认真研究、不慎重考虑的。孙子还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是说百战百胜,还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呀!由此看孙子是不赞成一味杀!杀!杀!不经过厮杀,不造成伤亡,就解决问题换来和平,这才是最高明的。

    战争推动社会发展,没有战争就没有人类文明史,没有战争文明社会不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水平。非常多的科技成果和社会机制上的重大进步,特别是现代航空和航天事业的发展,都可以说来自于战争的直接推动。一战、二战中生命的牺牲是巨大的,但是两次战争导致的整个人类经济和政治体制进步,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好事。这就像深林里的狼,它既扑杀食草动物,但也剔除其中老弱病残,把食物留给更健康的动物。另一则,食草动物被驱赶、运动,使身体更健康,对疾病产生防御能力,这对种族延续不无好处。战争虽说也吞噬生命,但也控制了人口无节制的增长,从古到今如果没有战争,只是人口的增长也压垮了地球。战争对人类所起的正面作用,就像深林狼对食草动物所起的作用,这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但却有那么一点相通,这其实都是体现一种自然规律。由此来说战争对人类也是不可或缺的,战争既然是必要的,那么指挥战争的将领,也就必然存在;他们也不是吃素的,“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样的现象也将继续下去。

    人们不可幻想没有战争了,人民渴望和平;“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老百姓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但愿没有战争,少一些功成名就的将领。


     
    赞3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刘金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一枕黄粱与邯郸 下一篇: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乡之念阅27次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3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