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燕竹
这天,从榆社出发,我带着四位文友开车来到了榆次,后又转车来到了寿阳。当我从困顿中蹴醒,大巴已然稳稳地停在了南燕竹乡的乡政府大院子里。我有点疲倦的样子,一时辨不清方向,感觉有点迷惑。透过车窗向外瞭望,想看看寿阳的天气,在这仲春之际是否如听说中的那般寒意袭人,却见阳光明媚,天气氤氲,春风习习,不禁欣悦。
随着人流一下车,便踏在了这异乡的土地上,禁不住思潮涌上心头。但见小楼前的一株桃树上,那桃花或迎空斗艳,或含苞欲放,粉红红的花蕊,羞答答的苞儿,如同主人般的笑容,引人缱绻,正可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真是好的开始。
待走进餐厅,一看,虽有点简朴,却处处显着主人的盛情。不说别的,单说那一盘小小的“咸肉夹饼”一上桌,白白圆圆的小饼子夹着饱饱的、薄薄的、透着光泽的猪头肉,一看就让人垂涎,你一个我一个,大伙纷纷吃起来,这个一句“做得好”,那个一句“好吃”、“过瘾”,把大伙吃得喜气洋洋,的确风味独到。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故乡那闻名遐迩的干面夹肉饼来,虽然大小不同,或许做法迥异,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比起这凉丝丝的夹肉饼来,我更钟情于那热气腾腾的干面夹肉饼,或许这蕴含着饱满的故乡情怀吧。那寿阳的豆腐干,也是早已闻名,然比起故乡的豆腐干来,它有点僵硬,我还是喜爱故乡的那般柔软、厚嫩,这或许也是故乡的情结在作祟吧。可见,一个人的心中,只能装下一个故乡,别的是难以挤占的。我想,这里的主人如同我一般,也是十分珍爱自己的习俗,这不用争论,但我却总是在无意间,拿来对比,不是想分个高低,不是想让他人来喜欢我所之爱,这世上的美味,万万千千,却是可以共容共存共享的。
一提笔,这思绪就像开闸的水,想止也止不住,似乎离题远了。然而,我却身在南燕竹村里,如同海鸟与海水的距离,咫尺之间并未远去。漫步于村中的小街小巷里,一见情深深几许?我只不过是个走马观花的过客,却是感触颇深,仿佛换了人间。流连于村前的那领航旗下,彰示着这里农家人的自信,的确不像是作秀。即使是一只小舟,在时潮中欲远帆,怎么能缺少了一个好的舵手?看那洁洁净净而宽敞的砼街道,那绿树成荫的长廊,那网状的下水道,那一块块小树林,尤其是那一排排新房舍门前的小花园,与村后山丘上的旧屋形成了鲜明对比,俨然就像是信步于城市的街巷里。看着一个个如花点缀于门墙上的主人像影,那一家家幸福而灿烂的笑容,比花儿还甜美;听着向导讲解一个个门墙上昭然的家风,恍若看见了每一个背影、每一个故事,这里是多么的和谐,难怪乎村民有约,生于斯,长于斯,何其幸,何其福也。这里真如一家人,令人不禁倾慕,而有一点妒意。我禁不住寻觅那燕和竹来,只闻莺歌燕舞于深处,更想寻觅竹子,从而猜测着这村名的由来。诗云,燕不分南北,栖来最喜春。迁时何怯远,乐住美乡村。竹本江南树,扎根北苑门。凭添一异景,酬那有心人。
这里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不仅有自己的产业、商贸集市,加上天时、地利与人和,真是如虎添翼,怎能不令我们这些外乡人刮目相看。直至车上,我依然想着,倘若在我的故乡,能够多多兴起这么一个个村庄,该多好、多幸福!
2、宗艾村
这是一个沉淀了千余年、浓缩了数百年繁华的商贸古镇,也是一个闻名遐迩、文人雅士流转成歌的风情古镇。它位于双凤山脚下,距寿阳县城15公里,现有3000多人口。早先居民在不同年代,从各地迁徙而来,有107个姓氏,源于9省77县,可以说,这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家庭。据载它始建于汉代,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代时即设镇建制,当地有“先有宗艾镇,后有寿阳城”的传说。可见,宗艾镇的历史比寿阳县城都要早好多年。《寿阳县志》载:“宗艾,唐以前称马莲村,后称五槐树,以后改名宗艾。”民间传说,从汉代始,先后叫艾蒿嘴、马莲渠、五槐树、上艾、宗艾,每个名字都有着丰富的故事。有的是由元代以来迁徙侨置遗存的地名,有的是历代古战军营扎寨的军事要冲,有的是山形地貌成型后的形状地名。漫步于这样的山水之间,不由你不泛起一种追寻的渴望。
一进宗艾村,一种悠远的古老气息扑面而来,就像一坛尘封了千年的老酒,散发着历久的弥香。但见村口伫立着一座气势宏伟的青石牌楼,看上去约八米宽七米高,雕龙盘凤,造型精美;上书“宗艾村”,字体朴厚遒劲,庄重典雅,引人入胜。据说,于牌楼的一侧高点上,曾有三层之魁星塔,亦称文昌阁,那是历代宗艾文人的精神象征,惜已不存。于牌楼相对的田野上,有一座恢弘且在青松环簇下的九龙壁。九龙壁之旁,是一个掩映于苍松翠柏下的尹灵芝烈士小碑亭,不禁引人追溯。
走进这个神秘的古镇,穿过二百多米的绿荫长廊,看到戏台前有一座庙宇,就是瑞祥寺,这里是16岁女英雄尹灵芝英勇就义的地方,可惜上锁。据说战争年代,寺内曾住过一个团,足见庙宇空间之空廓宽大。过瑞祥寺,抬眼望去,有一条掩映于蓝天白云下的老街。乡人说,老街像一条龙,由东到西,一里多长,而沿街延伸出的数十条小巷,则是四个龙爪和鳞片。还说原先宗艾本是一条龙,某日路过寿川之地,看上了这块“凹中之堆”的风水宝地,遂栖息于此。我们一边信步,一边倾听着乡村俚语,任自由的心绪飘逸,荡起无限的思恋。
街面特别狭窄,两旁的不少旧建筑虽已破败,但仍能看出是古老的店铺门面。门面各式各样,有门窗合一的,有大开口靠廊柱隔开的,有连串六七铺面的,有高大圆型拱门内里拐弯的,由此可看出昔日的繁华。每个门面,依然是悬挂着飘号旗,甚是别致。老街的古朴、凝重,彰显着岁月的纹络及悠悠古色古韵。那高墙深院,曲弄幽巷,沿街的走马阁楼,以及院舍间靛青瓦顶,堞垛山墙,再加圆形拱门、高挑门楼、出檐抱厦等各色门楼,无不穿透着一种古老沧桑的味道。砖雕,精致美观又极富韵味。古色古香、光滑斑驳、布满青色石条的石板巷、古朴的店铺,无不引人想触摸历史;漫步于厚重狭窄的老街上,倾听着踏过青石板的噶答声。一墙之隔,也许就掩藏着往日的容颜;两脚迈动,也许一不留神就踏进了数百年的烽烟,去叩开那扇尘封已久的历史之门。
乡人说,村内现存有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建筑民居及豪宅。这里的民居几乎都是由一组组四方的线条组成,又都是以一条看不见的中轴线对称而建。还说,这里过去超过1000平米的院落就有七、八座。建于村中心的赵氏大院占地3000多平米,而张氏一族,建筑占了近30亩。现保存完好的二集堂,就是原晋商“宗艾帮”首富张氏所建,三进大院占地上千平米,那典型的“五脊六兽、怀中揽月”传统格调,柏木雕刻,精美绝伦,镂空勾栏,实属罕见。建于清咸丰年间的照壁,尚有内阁大学士祁嶲藻所提“英声茂实”,当之无愧为绝品。若走街串巷,随处可见高大气派的民居门脸,书有“松竹茂”、“德圣贤”、“务时敏”等各式砖雕文字,既包含着多种寓意又突显出商家文明,寄寓了宗艾人深厚雅致的文化蕴藉。由此听来,不由你不惊叹。
我们站在一棵老槐前,苍劲有力的“神槐”,有人也念作“槐神”,足见这里的古老。据说老街原有五棵古槐,这是其中最老的一棵。这除了见证着历史悠久外,也给人以思考、感受那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我们一边继续前行,一边聆听着乡音。一条老街,延宕出三百年来的蹉跎岁月。据说,明末清初,这里便是商贾集散之地。文人骚客路居流连,使得这里文蕴深厚,再加上一条丝绸之路的千年穿越,便有了“太行旱码头”之美誉。清乾隆中后期,又拓修了通往阳泉、平定、阳曲、忻州等地的骡马大道,凭借交通之便,商贾云集,门庭若市,贸易昌盛。有粮行、花行、酱菜铺、糕点铺、绸布店、酒楼等72行无奇不有,大商号数百家,小店铺则星罗棋布,各具千秋。虽然当年车水马龙的景象一去不返,但其中的一些商铺、宅院依然气势宏大,偶尔打开雕花木窗、斑驳的砖雕牌匾、精美的镂空檐板……无不彰显着昔日的繁华,难怪宗艾人被称为“宗艾商帮”。晋商故里的平遥、祁县商号,也年年到这里兜揽汇兑生意,由此可见宗艾商人在晋商中的份量与地位。曾经的宗艾,商贾东去太行、北进冀蒙,西连古并,衔接三秦。不仅远近闻名,甚至在南北同蒲千里一线,也堪称商业重镇,故亦有“丝绸之路旱码头”之誉。曾经的宗艾,不仅是寿川的商业中心,而且是晋中、晋北的物流商城,并且在燕南塞北、天津、汉口等地还设有货栈。商业的拓展,不仅使宗艾商号遍布各地,还形成了其独创和利用的一种信用货币,称克钱,被戏称为“寿阳圪蛋”,与平遥创建的昌晋源票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怎不惊诧?
这里人杰辈出。据说过去仅宗艾一镇,所出的杰出人士当以千计。还有,兴建庙宇也蔚然成风,有财神庙、文昌庙、南阁、北阁、玉皇宫、耳楼、真武庙、钟楼、观音庙、龙王庙、马王庙、老爷庙、吕祖庙、五道庙等大小庙宇鳞次栉比,呈现出浓郁的寺庙历史文化。每座庙前栽松植柳,庙内各路神圣青碑塑像,间有精美彩绘壁画,极为风雅。由此形成一个比较完整、远近相接、遥相呼应的庙宇建筑群体,“庙宇”便蕴涵了人们的精神图腾和文化崇拜。可惜,随着时代演进,民风不古,众多的庙宇大都损毁,现今仅存的已寥寥无几。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出了老街,却又见街市繁花似锦,店铺毗邻。蓦然回首,正应了那主街似龙行,侧街像龙爪,弯弓有致,首尾兆吉。俗话说,水为财,气运水,而这里地势极为有利地涵养了水源财气。故而建有五处大麻河池,被称为龙肚。池边垂柳辉映。小西湖以玉带桥相隔为龙眼,龙口以条块巨石筑门,且以排洪石坡为槽。每逢雨过,龙口即成瀑景。古诗盛赞曰:“头摆西北尾甩南,五六麻池映天蓝。若遇下雨水满街,龙口吐雾浪滔天。龙头朝东迎旭日,龙尾向西摆凤山。聚财聚水聚人气,神槐五棵荫万年。”
然而,一路走来,有不少旧屋不是败落未修葺,就是新屋点缀其间,形成极度反差,令人扼腕不已。一个古镇,保护起来甚是不易,而损伤一个古镇,在不经意之间,一砖一瓦,一个现代气息,就足以让古韵褪色,未免惋惜。但愿这个古镇,在不久的将来,依然焕发出往日的光芒。
3、下洲村
正是仲春之际,在这个天气氤氲的日子里,我们穿过门楼牌坊和绿荫砼小道,来到了双凤山脚下的下洲村。
一到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友善”巨石。抬头望去,一个小山村依丘而立,十分普通,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有着千余年古韵的古村落。但给人第一印象最深的,是那洁净的巷道和一两个旧式院门。沿着青石坡巷,我们踏在异乡的土地上。只见一个小小的砼坪台下,立着三座草粮仓,而旁边的土院墙上,有一棵梨树,正迎春怒放,不禁令人想起“一枝红杏出墙来”或“一枝红艳露凝香”的诗句来,然而,它却是笑脸相迎的白花。走过几座小院之后,豁然开朗,给人以一种柳暗花明之感。但见村委大院里,有八棵参天古槐,如同八大金刚,守卫着一座古戏台。那古戏台赫然而立,飞檐挑起,勾心斗角,斗拱勾连,镶嵌着精美的砖雕石雕。尤其是戏台三面无墙体,四根廊柱中,前两根为石柱,且粗而巨,由整块岩石雕成。古戏台不仅保存完好,这种风格实属罕见。
这时,主人开始给我们讲来。说在北魏以前,村落已立,至今约有1500余年。最早由聂氏祖先在这块沃土上向阳而居,繁衍生息。《寿阳县志》载,唐以前,此地多周姓,故名“下周”。在1166年的大铁钟上有“夏州村”题名,据说曾是“夏州国”流亡政府的寄居地,但尚无考证。还说,一位举人在其族谱《夕阳渡》上书: “马首名村都维,宗党山原朝凤,寨并临羊,襟高岗而带长河,冠上游而临北鄙,物阜民安,当日称富饶之地。极峰之峦布置幽林,川泽任其心游。闾阎相错,富户沿街排以求;树木成围,贵人隔巷挺而起。”故曾名都维。
我们一边听着,一边沿着石巷来到了一座聂家古宅院门前。这是西头聂廷璧古院,乡民通常称之为二愣贯古院。但见嵌于房体高墙下石台之上的大门上,二廊柱突出,斗拱飞檐,引人注目。尤其门上的一对铁环,为铁铸虎头,有双角,且眼珠为铜嵌,被人触摸的直发光亮。与门隔巷相对的,有一个硕大的影壁,长高均约十多米,有砖雕斗拱,尤其是石座上,雕有百鸟朝凤、喜鹊等精美图案,鬼斧神工,令人叫绝。此院为三进院,建筑年代不详,可分为门庭、正庭、后庭,门庭里有过庭五间,东西房各三间;正庭里有正房五间,东西各三间;后庭是一内外院,外院有东西房等,内院正面是一座古楼等,整个院落占地800多平米。整个院落结构完整,但损毁甚多。值得一提的是,在几处残存的墙面上,还可以隐隐看到壁画,那鸟笼、鸟钩,线条清晰,只可惜至今仍饱受着风雨侵蚀。
从聂廷璧古院出来,我们又来到了与之毗连的聂尔古院。乡人一般称为聚德财主院,聚德财主为聂尔父,聂尔为古院主人。这里分内外院,年代不详,还有东小院、西场院等等,损毁甚多,合计建筑占用1500多平米。下洲村原有十三个古楼,多已不存,这个古院里的古楼却保存最为完好。尤其楼上的女儿屋前,宛若一个小别院,伸手之间可摘榆钱钱,从上往下看,可一览无余。从下往上看,亦可一见女儿容。由此可见,当年这儿的闺房,并不十分神秘而深邃。
从聂尔古院出来,我们来到了半截道聂家古院。这儿曾是两大姓的分界岭,后为阎氏家族,前为聂姓家族。这儿包括主院、偏院、长工院、私塾及花园五个分院。清朝年间建成的这个古建筑群,虽经数百年的岁月沧桑,仍难掩其璀璨之光。那保存完好的九脊十兽歇山顶砖雕“纳福林”大门楼,毕宇轩昂而富丽堂皇,令人颇为震撼。这座门楼为两柱券式门,造型独特,别具匠心,出檐搭挂,飞檐斗栱,吻兽高悬,砖雕极为精美。门楣正中雕匾一方,书刻“纳福林”,背面一匾,上书“崇善德”,皆为三朝帝师祁寯藻在道光年间亲笔所题。券门两侧施影壁,也有绝美图案。整座建筑雕刻以“寿”字为主题,辅以“梅、兰、竹、菊”和“葡萄、桃子、葫芦、蝙蝠” 等栩栩如生的吉祥图案,以云纹、回纹作砖雕背景,真是巧夺天工。大门两边基石雕有猴骑大象,即“封侯拜相”,柱底石雕为麒麟神兽,不禁令人啧啧叹绝。这座古院为一门五院结构,私塾院门楼牌匾繁体反写着“春华秋实”,据说曾居住过道光皇帝,祁寯藻也曾于此避暑。聂氏一族绵绵瓜瓞,枝蔓相樛,可谓风光无限。只怪时光匆匆,不得尽情观赏。
在这静谧的千余年时光中,在古院林立间,更少不了庙宇。据相关资料悉,这里有大小庙宇15座,有福兴寺、玄武庙、菩萨庙、五道庙、龙王庙、文昌庙、牛王庙、玉皇庙、三官庙等。这里不仅庙宇众多,而且有一个特色,上为庙、下为阁。这样的阁庙有四座,村南门的南阁称玉皇阁,其背面坐南朝北,供奉白衣菩萨;村西门的西阁称真武阁,坐西向东,供奉玄武帝,内有壁画为龙王布雨;村东门的东阁称三官阁,也称三官庙,坐东朝西,供奉三官,其背后坐西朝东,供奉河神。村西北的福兴寺,坐北朝南,占地近20亩,该庙始建于北魏,后屡有增修,为四进大院,有山门、钟鼓二楼等,门内有四大天王。正面龙母大殿,东西厢房各八间,分别供奉八仙、二十八宿和财神、龙王等。正殿院内栽有龙松,浓荫覆盖,高耸云天。两侧立有砂石石通碑,上刻有经文。整个庙院布局合理,庭院严密,再加院外松林环绕,松涛阵阵,确为一处庄严古刹。福兴寺对面有古戏台。可惜已不存。村里古宅门楣之上,多有文字,字体遒劲潇洒,如“凝瑞处”、“中正吉”等,各具千秋。
这里不仅古韵绵绵,而且山水环绕,风光大好。我们来到了一处古泉,名曰洗心泉。洗心泉位于村东面河谷,过去源源不息,曲曲流长,一直是当地人心中的一处圣景。洗心,即“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洗心泉有月池,深九尺,口径为二丈二尺,池周用条石搓台砌筑。月池旁有三处石洞,洞内分别有五个泉眼,洞体上刻书“五星捧月”,洞上筑民心亭长廊,廊中有一块碑,为祁寯藻题字。亭旁生长着一株翠绿欲滴的桧树,弥弥清香,沁人心脾,那是当年修复洗心泉的村长聂家中的一株盆景,如今已亭亭如盖,十分珍贵。过小桥,有一小庙,为新筑龙王庙。与廊亭相对的,还有一座烈士亭。龙王庙后,一高阜上,地名为东垴,乡人称“小蓬莱”,相映成趣。据说,在文昌庙里曾有一石碑,刻有一首词为“小蓬莱序”,为当时村里文人所作,词中所写: “悬崖叠翠,高与云齐。削壁凝丹,奇若霞翳。狭间危桥,极峰恋之布置;幽林曲径,尽杖履之盘桓。登平台,凭曲栏,山原供其指顾,川泽任其心游。闾阎相错,富骄贫滔之乡;树木成围,减翠增黄之日。杨堤雨歇,松径云归,晚风与新月俱清,萤火共渔灯不辨。梵钟响彻,声传北郭之林;蛙鼓鸣残,音咽南河之曲。”还有一首诗写道: “舍却蓬莱景,莫论谁知此地亦销魂。白云最爱眠冬晚,黄叶偏宜下晚村,到处诗逋赊累牍,频年酒债积盈樽,童儿又索都维欠,两袖携将月入门。”由此可见,这里不仅人才济济,且物宝天华。
蜻蜓点水式的游览,很快就结束了。我们不仅看、听,还要寻找一些相关资料,然总是浮光掠影。若想真正了解这一部史书,这仅仅是开始。听说这儿的牡丹园很美,但愿花开之时能再来,也但愿这儿一天比一天更好。
4、常村
这天,沿着马太公路,我们来到了寿阳上湖乡西部的常村。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一个看似极为普通的小村落,却有着数千亩玉露香梨的辉煌业绩;一个贫困了多年的小山村,却过上了幸福、富裕而美好的日子。这不禁让人想去探个究竟,或者说是取经吧。
当我们围坐在一间会议厅里,有位老人便娓娓道来。他从创业之初的抉择,到百姓的不支持、不理解;从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到历程的举步维艰;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从步入正轨,到初具规模;从实惠,到发展壮大;从扶植接班人,到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都侃侃而谈。当讲到极为无奈、无助的时候,他的眼眶有点湿润;当讲到峰回路转时,他感恩;当讲到病历时,他看的很淡泊。我静静地听着,有几次差点让泪水流下来。我细细地打量着这位老人,那黑黝黝的脸庞,一看就是个厚道的庄户人;那浅浅的微笑,一看就感觉到平易近人;那铿锵的声音,一听就感觉是个铮铮铁骨的汉子,掷地有声;那不服输的脾气,一听就是个固执的追梦人。当我的心绪渐渐平静下来时,一边吃着娇嫩的玉露香梨,一边陷入了沉思之中。
我想,即使是一只小船,若欲逐梦远航,除须有能载舟的水,除须有一个光明的航向,除须有一个擅于驾驭海涛的舵手外,还须有顺风助航、有不气馁的斗志而乘风破浪。倘若常村人没有选择那玉露香梨产业,倘若百姓即使醒悟也不予以支持,倘若这里的土壤、气候不宜玉露香梨生根,倘若没有那老支书坚韧地勇于担当,倘若没有席卷神州大地的春风吹来,倘若没有政府一把手的鼎力相助,倘若没有科技人员的奉献等等,这一个个的假设,正应了那缺一不可的天时、地利和人和,这个浅析的真理,相信没有人不懂,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却总是要面对机遇的挑战和艰难。对于我来说,这还不是感触最深的。最深的是,一个好的父母官,对于造福一方,其影响力真是不可想象。还有,在当下物欲横流之时潮情况下,对于常常怨天尤人的我来说,还是发现有许许多多有良心的好人的,怎么可以一叶障目而不见森林呢?走一个地方,有感触从而留下一点悔过自新,真乃不枉此行。
我从会议厅出来,极目远眺,但见莺歌燕舞中的小山村,被簇拥于漫山遍野的花海丛中,好似降下纷飞瑞雪,在碧海白云衬托下,在明媚的春光下,如肌似雪,冰清玉洁,如诗如画,宛若引人入胜的仙境。这就是常村人的累累硕果,我不禁激情飞扬,穿过小桥,穿过潺潺溪流上的岩石,来到了花园。但见花儿次第绽放,高低错落,诗意盎然而极富情趣。一朵朵,一枝枝,一树树,浩瀚花海随风起舞,有的楚楚动人,有的素雅高洁,有的羞怯妖娆,有的温柔静默,像是飘然绝尘的仙子。风大后,卷起一片片花瓣雨,洋洋洒洒地飘去,浪漫而天真,纵有诗情,焉能吟尽?尤其在这春风的弹奏下,如此壮观的雪海,有谁能画出这最美的梨花,又有谁能摄出这最壮观的梨园呢?真是用最好的颜料也难以画出这梨花的清秀、典雅和那份脱俗的气质,用最好的相机也难以拍出那种不深不浅、不浓不淡而沁人心脾的光影,用最美丽的词汇也难以形容这梨花对人间的眷顾。
花开胜似雪琼海,芳香四溢满山涧。但见伊人漫步其间,携着暗香流韵,领略着“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的美景,优雅知性、娴雅文静、典雅高贵的风韵,便透过镜头散发开来,婉约中透着古意,把东方女子的美感与半遮半掩的性情,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时,那梨园便流溢着万种风情。说不清,究竟是梨花诠释了伊人的婀娜与美丽,还是伊人演绎了梨园的诗韵与风流。一边看着蜂迷蝶恋之情,也不禁想送一个亲亲的吻来。尤其在这恰逢常村梨花文化旅游节之时,那一个个火红的国旗飞舞其间,更凭添了几份争奇斗艳。
我一边信步其间,一边吮着、嗅着那淡淡的馨香,一边看着那红旗在白海中分外娇娆,一边倾醉于满山的风鸣,真让人流连忘返。这梨花,不仅是冬雪的续曲,更是春色的云朵,而满山飘逸的芬芳在呼唤着我,并与我有约,常村等我再来。然而,当我低头沉思的时候,总觉得常村是幸运的,是上苍的恩赐,应珍惜。只因为在我的故乡,在梨花岛一带,不料一霎冰雹雨,把一切都化成了泡影,怎不令人痛心疾首?
在一台戏曲声中,在远远鱼塘垂钓者的注目中,我们别去。但我把一切美好的祝福,皆留给了常村。
5、尹灵芝
这一天,我来到了您身边,瞻仰着您的遗容,禁不住心潮澎湃而潸然泪下。
我久久地默哀,耳畔回荡着您的壮烈,泪眼中满是您的高大身影。那瑞祥古寺里半个月来的暗无天日,一天一天从心中上演;那钉竹签、烙铁烫、坐虎凳、浇开水等刑具,一件一件在撕裂着我的心;那滚落的一颗眼珠、折断的腿骨以及血肉模糊的肉体,一个一个在眼前晃动;那洒满赤血的铡刀、断颅、三截腰身,遮蔽了我的视线,好似天崩地裂,天在泣,地也泣。但我却仿佛看到了,一个16岁少女那灿烂如花的笑容。此时,不禁有种,君生我未生,我生君早去,恨不生同时,日日学君义。然而,又十分疑惑,我是否能有您的骨气?
我一边迈着沉重的脚步轻轻地走进了大厅里,一边不停地沉思。那一块块往日的印迹,那一件件过去的事件,那一幅幅昨天的残景,那一件件昔日的文物,仿佛就发生在今天;那一段段、一截截、一字字、一笔笔,皆在泣诉,怎不叫人义愤填膺?怎么令人罄竹而书?尤其那叛徒,最是可恨,恨不得怒发冲冠,壮志饥餐逆贼肉,笑谈渴饮走狗血。此时,不禁亦有种,君烈我未生,我生时已晚,只恨阴阳隔,不能与同仇。然而,您并不孤单,有千余名烈士,与您相伴着,一起彪炳千秋。
我一边轻轻地走上了十六层青石阶,一边禁不住深思着。那每一层台阶,仿佛有您相伴着,走过了十六个春秋。凭高远望,丹凤山有幸栖忠骨,松柏有幸伴烈魂。禁不住又想到,寿川有幸哺育出好儿女,赵家垴有幸生了个好女儿。这时,我仿佛听见了松涛之中夹着黄河的咆哮声,仿佛看见了您面对穷凶极恶的阎匪在呐喊;仿佛听见了您怒不可遏地搧那暴徒的耳光声,仿佛看见了您视死如归的伟岸身躯;仿佛听见了您向乡亲们微笑地告别,仿佛看见您拖着遍体鳞伤的身子坦然地走向了铡刀;仿佛听见刑场下一片泣不成声,仿佛看见您回头向阳光挥手;仿佛听见您最后的高呼声,也仿佛看见您身首异处......我不禁泪如雨下。此时,总感觉有一种冲动,君生虽短促,重比泰山巅,我等虽长在,却不惜今天。今天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怎么能够慵慵虚度?可悲的是,不知有多少人,还沉睡未醒,但愿这些人,在您的感召下,从而奋发有为,建设好我们的美丽家园。
离别前,我又一次肃然地站在您的遗容下,久久地默哀。此时,又仿佛看见一队队手捧着鲜花的炎黄子孙,向您走来;仿佛看见世界各地的宾朋携着花篮,向您走来;仿佛看见一行行、一列列祖国的花朵,在向您敬礼.....我们不禁对着您,又一次庄严地举起了拳头,重温那曾经的誓言。安息吧,我们民族的英雄,祖国和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1947年11月3日您离去的这一天,您虽然没有看到新中国的诞生,但您一定会看到祖国崛起的未来!
从这里走出来的时候,我依然回头望去。但见依山就势、独特设计的26000多平米的纪念馆和1834平米的宏伟建筑,甚是庄严而巍峨,我不禁对自己的故乡,生出无限的感慨。我的故乡榆社,同样有许许多多为民族的解放和自由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烈士,同样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举,却没有一处可与之相比的,真是令人悲怆!“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同样,一个没有英雄的地方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地方是十分悲哀的。但愿我那一方热土上的父母官,在这一点上不要再迟了,因为我们已经被落下很远、很远!
6、祁寯藻
4月29日下午,我们来到了祁寯藻纪念馆,这是我第一次来这里,同时,也是寿阳之行的最后一站。
平舒,一个听起来吉祥又富有诗意的名字,正是清代名相祁寯藻的故里。祁氏一门祖籍平舒,是清代望族,冠冕尊于四朝,有“一门五进士、三世四翰林。”在学术和宦途上均达到了顶峰,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祁寯藻纪念馆就位于这平舒村和龙门河村之间。现在是网络时代了,对于祁寯藻这个人物,或许大多了解,但也有未知的,还是有必要简介。
祁寯藻(1793—1866),晚清著名诗人、书法家。字颖叔、淳浦,号观斋、春圃、间叟、息翁,谥文端。自幼敏学,博学多才,造诣颇深,能诗善文,精于书法,勤于著述,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一生著作甚富,如《马首农言》、《兰公教织歌》、《谷曼 谷九(此为两字)亭集》、《勤学斋笔记》、《祁大夫字说》等二十多种,他的诗歌质朴自然,不意雕琢,通俗易懂,许多深刻地揭示了农民的悲惨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他治学严谨,修养甚深,书法艺术造诣得“二王”之韵致,不留柔媚,潇洒练达,舒逸遒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晚年更以行书见长,善榜书、对联,楷书中偶夹行书笔意,筋骨俱备,得“颜筋柳骨”之真髓,又自创新意。结构严谨中见放纵,既不呆板且有一种萧疏的旷达之风,有“一时之最,人共宝之”、“楷书称首”的赞誉。他政绩卓著,中外皆知,横亘嘉庆、道光、咸丰和同治四代,辅政达46年之久,是当时晋人在朝中居官最高最久者。同时还曾兼任过道光上书房总师傅、咸丰的太子太保衔、同治的弘德殿授读,因此有 “四朝重臣”、“三代帝师”、“寿阳相国”之称,被视为官吏的楷模,给后人带来了无限遐想和几多景仰。他尊儒道、倡儒学,被尊为一代儒宗,加书法大家、诗坛领袖,这些罩在他头上的光环,纵横古今,十分耀眼。他撰写的楹联“养成心性方能静,实用人才即至公。”表明了他渴望破除门户之见,不应结党营私,应“实用人才”,一秉“至公”的理念。他推崇兴学育才,先后五次担任乡试考官,39次担任阅卷大臣,虽然门生遍布天下,但他一生忠清亮直,勤政爱民,举贤荐能。由此可见,他是近代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由于他为官清廉,省身自好,所以故居极其简朴,现在的纪念馆是2007年建成的。建筑群规模宏大,以祁氏故居为载体,以儒家文化为核心,有翰林大道、息园、耕读园林、寿文化园等一系列景区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绕过了翰林大道、腾蛟阁和阔大的广场,穿过汉白玉架设的好似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即状元、榜眼和探花三座及第桥,一座号称“中华第一书香门弟”的古色古香的纪念馆便呈现在眼前。但见纪念园区,苍松翠柏,仿佛象征着这位大学士一生丰硕的成就。纪念馆占地2006㎡,是核心建筑。门前有两根三节斗夹尔石旗杆。过去,凡是有功名的家庭大门外常立两根旗杆,以功名的大小分一斗、两斗、三斗,祁寯藻官居一品,所以立三斗旗杆。上面有寿字和蝙蝠图案,象征福寿双全。馆名由沈鹏先生题写。整个群体为仿古合院式布局,古朴典雅,为典型的山西传统民居格局,高台庭院,飞檐亭台,气宇高昂,尊严深邃,以轴线左右对称,相得益彰。这里一律为清代风格,中间为两进院,两侧为三进小院。入口大门为三开悬山制式,有八字影壁,影壁上书“三代帝师”,是为进入纪念馆的标志。
在纪念馆里,主要陈列祁寯藻及其父子的生平简介、学术成就、文物、字画、实物等。尤其是其中一个合院,立有四面石碑,碑文为祁寯藻所题:“君子居必择乡游必择士,所以防邪侮而近中正也。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安燕而血气不惰……”实乃罕见之绝品。进入主展厅,除有他刻书的百寿及金文之罕见木屏外,有他的铜质塑像,长袍着身,手握毛笔,凝眉远视,高大巍然。导游说摸摸笔尖就能长文采,怪不得笔尖金光闪闪的,都是被人们摸出来的。展厅一侧摆放着一副规模不大的华盖,据说是皇帝赏赐的半副华盖。皇帝出行是一副华盖,他出行是半副华盖,他老人家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另一处展示着皇帝赐予他的夹被,布料考究、图案美观、金缕丝丝、纤纤细致,均为工艺精湛的上品。
在纪念园区内,充满农耕趣味的陈设令人耳目一新。古云“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这种耕读传家、务实爱民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使我们不禁联想起,在景区看见的有一本巨大的书状雕塑,《马首农言》几个大字分外醒目,这就是他所著的一部重要农业著作。有人曾感叹道,他不仅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有文采的高官,而且还是一个体恤民情、关心民生的好官,是近代高官里唯一一个写农业著作的人。寿阳古称“马首”,他的《马首农言》就分别从农耕、水利、畜牧、桑蚕等方面,论述了这一带与农业相关的问题,共三万余字。这部书,不仅在清末民初时期广为传诵,而且对现代的农业生产和历史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他的一生,从政近五十年,虽官居一品,家产却不及当地乡绅富户之半,真乃清廉的典范。他从不以势压人,爱国爱民,政绩昭著,民间享有清官的盛誉。以三箴修身,以三箴报国,世人无不敬佩。难怪同邑名儒王信之曾赋诗以赞其清廉、爱民,诗曰:“身登台阁念群苍,教织曾歌冷寿阳。十万农言传马首,关心民瘼重家乡。”、“庭前剩得(谷曼 )( 谷九)集,旧宅唯留一草庐。历任四朝穷宰相,胸中富有五车书。”
我就要离去了,不禁想,在现在的这旅游热潮中,不少地方都以当地的名人来开发、挖掘,恨不得掘地三尺。可我的故乡,是大赵皇石勒和箕子的故里,至今仍沉寂着,多么令人遗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