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鲁迅的文章刺痛了谁的神经
  • 管理
    作者:北极主人 发表时间:2013-08-04 09:52:47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文笔犀利,引人深思的一篇文章。最后的引用《有的人》,给您加了一句话,如有不妥,短消息给我。推荐阅读。
           这是关于新语文教材逐出鲁迅文章的一幅漫画。
      看罢,有人欢喜有人恼。有的人乐得手舞足蹈;也有的人会愤慨和忧虑。
      画里的那个包袱,让人看了很是不爽。不知作者在里面放的是什么?是银元还是卢布,可以肯定不会是美元,也不是人民币。因为鲁迅从来就没有讨好美国主子的习惯,不会拿了外国人的钱,来替主子坑害同胞,便得不了美元;不会推荐老子给了红包的儿子,去名牌大学;不会为既做婊子又立牌坊的人去捉刀,给他们歌功颂德,也就得不了人民币。
      请记住,鲁迅是惯于在围剿中战斗的,不屈也不倒的战士,绝不是这个雪夜上梁山的林教头的形象。
      教材改革不应该是有所非议的,时代在发展,文章也应该有删和增。然而偏偏对鲁迅的文章开刀,用“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把《药》、《记念刘和珍君》踢出。一个主编表示,新语文课本对名家作品的增减主要考虑其是否适合现在中学生。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可能太深了,他们读起来不容易懂。也顺便把《病梅馆记》、《五人墓碑记》、《狼牙山五壮士》等等都踢出了,增加了一些时髦的文章,还有鲁迅那个时代的一些平淡文章;因有的作者是汉奸,编者美其名曰:论文章的精美不论作者的人品;增加了古文的篇幅,用一位语文老师的话说,有很多篇幅过长,内容晦涩难懂的古文,不知道编者的用意何在,不知道该让学生学习什么;增加了武侠小说,说是改革的开始,以后还得增加,为了适应学生;增加了《新鲜的网络语言》,来“媚学生”。
      即使是小孩子也能看出他们言行自相矛盾,难道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就比鲁迅的文章容易懂吗?同是鲁迅的文章,换上的就比踢出的易懂吗?
      搞教育的主编不去做调查研究,就用“可能太深了,他们读起来不容易懂”这样主观臆断的话来搪塞吗?与秦桧的莫须有,有何不同?
      武侠小说可以宽容,胡言乱语的新人类的网络语言可以宽容……这个也能宽容,那个也能宽容,为什么鲁迅的这几篇影响几代人,深受欢迎的著名文章就不能宽容呢?
      透过这些胡言乱语和杂乱无章的行为,可以看出,踢出去的都是针砭时弊或是有战斗性的文章,总之是让人看了有思想,不安心做顺民,更不用说做奴才的文章。换上的文章无论内容好坏,水平高下,都是平和的文章。
      这就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为什么拿鲁迅的文章开刀,驱逐了鲁迅的文章,那些沐猴而冠者,弹冠相庆,心花怒放。
      因为鲁迅的文章刺痛了某些人的神经,让他们如芒在背,如坐针毡,有批判和战斗的文章都让他们不舒服。
      此前,就有人反对鲁迅的文章,说在课本里太多,还对孩子影响不好,不文明,不利于和谐;也反对朱自清的文章,说《背影》的感情是假的,作者的父亲翻越站台,就是不遵守交通规则,也是不应该给孩子看的。
      透过这些荒唐可笑的谎言,可以看出他们的真正嘴脸。
      历史的发展总的是前进的,有时候是循环往复的,一些残渣余孽还会重新泛滥,还会披着新生事物的外衣,借尸还魂。那些鲁迅笔下一些人物又在这个时代出现了,看了鲁迅的文章,他们自己和别人都会对号入座,怎么不让他们心惊肉跳,坐卧不安?
      他们惧怕的是鲁迅那可以刺透画皮和伪装,直达骨髓,痛及神经的“金不换”。鲁迅的文章像一面照妖镜,毫不留情的照出了各色大小妖魔的嘴脸,所以就拼命反对。
      学了鲁迅的文章,会有敏锐的目光、会有骨气、会有正义感。见了欺负女孩子的邓贵大、活埋了不愿搬迁的老太太、为了讨回被乡里克扣的煤矿赔款,被送进精神病院的孔孟故里的老汉……就不会缄默,也要发出几声呐喊,这样怎么不让他们诚惶诚恐呢?
      朱自清虽然没有鲁迅这样的投枪和匕首,但也是饿死不吃美援面粉的有骨气的文人,他的骨气和《背影》里的真挚感情,让那些口中恋着雨中巷子走出的,结着丁香般愁结的姑娘,身子却躺在“天上人间”销魂的正人君子们汗颜,羞愧和气恼。
      于是他们驱除了阿Q、刘和珍、狼牙山五壮士;砸了五人墓碑,踢了病梅馆、挡住了背影……这些人都是暴徒,好事者,发牢骚的人……怎么能容呢?
      孩子们可以去看武侠小说,去雨中忧伤,去晦涩难懂的古文中学国学,去《弟子规》里学规矩,最好去故纸堆里,学八股文,或者像那位被鲁迅痛骂,而如今奉为大师的人,说的那样:只知道干活赚钱吃饭。不怕不做良民,就怕不做顺民,爱管闲事。
      万万不能学鲁迅,他可是连欧美的友邦人士和党国政府都抨击的人,不能读他战斗的檄文,那样不就学成不敬官僚、富豪、权威,而为草民贱民呐喊的可恶之人了吗!
      鲁迅毕竟是世界级的大师,世界十大文豪里唯一的一个中国人,深受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的敬仰和爱戴,不敢一棒子打死,便有了编教材的专家说的,用不著名的《铸剑》等文章来替换,必修的放到选修。
      鲁迅的投枪和匕首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投的,不是为了自己的个人恩怨和利益,单是这一点就让人感动和敬仰,也对比出那些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反对他的人的渺小和卑劣。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虽然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还在,文章依然有现实意义、依然有战斗力、依然刺激人的神经。
      鲁迅刺激了谁的神经?刺激了那些资本家的乏走狗,落水狗,哈巴狗,聪明人、奴才、赵二爷、假洋鬼子、张嘴欧美教育闭口国学的高尔础、满嘴仁义道德,肚里男盗女娼,心里要吃人的伪君子……刺激了那些能自己对号入座的人。
      无论几只苍蝇怎么叫,蚍蜉是撼不动大树的,永远也撼不动的!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当代诗人臧克家的名作《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赞3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最流行的问候语 下一篇:好孩子是“惯”出来的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卑微的母亲阅3608次
    母亲的甜酒阅3607次
    故乡的树阅3608次
    夏天的回忆阅5596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15257次浏览

    热门作品

    3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6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36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6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