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家乡的胡萝卜
  • 管理
    作者:王东宁 发表时间:2025-11-10 20:27:37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胡萝卜,是一种营养较丰富的食物,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熟食。据研究,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能转化为抗氧化剂并增强免疫力,据报道其还有预防癌症的作用。同时还能降低高血压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并兼有通便、缓解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以及眼保健的作用。作者笔下的胡萝卜,串联起跨越世纪的源流,折射出一方水土的印记与一代人的乡愁。从《本草纲目》中“自胡地来”的舶来品之记载,到里下河洼地湿润土壤里孕育出的本土风味,它不仅是兼具营养与食疗价值的食材,更是粮食匮乏的年代粮食的替代品。作者以细腻笔触回溯胡萝卜的引种历程和人们的种植习俗,以及作者家乡民众生食、与米一起烹饪、腌制或做饼等多样吃法的描述,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对故土味道的眷恋。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童年趣事,那些烟火缭绕的家常场景,让这种看似普通的胡萝卜,既承载着超越食材本身的情感重量,又带有满满的人情温暖与念旧情结,也让读者能从中感受到这种寻常食物所蕴藏的生活智慧与人文情怀。

    《本草纲目》记载:“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胡萝卜也由此得名。胡地指的是中国古代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据考证约13世纪,胡萝卜从伊朗引入胡地,再逐步引入到内地,看来胡萝卜也是舶来品。引入中国后,逐步发展成中国生态型。《晏子春秋·杂下之十》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水土异也。

    胡萝卜为伞形科,一年生的根菜,营养丰富,有治疗夜盲症、保护呼吸道,且含糖量并不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可以降糖降脂,并含有人体需要的钙、磷、铁等矿物质。还能起到通便防癌的作用。当然世间的事物总有两重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胡萝卜吃过多了,对有些人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家乡青蒲,位于泰东河畔,素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鱼米之乡,属里下河锅底洼地区,湿润的壤土适合种植胡萝卜。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部分大田里,社员的自留地、十边地、猪地等沟头凹地都种植了胡萝卜,因为当时粮食紧张,是主要副食品之一,叶茎,家乡人习惯叫“萝卜英”,也是喂猪的好饲料。胡萝卜供食的部分是肥嫩的肉质直根,家乡叫“胡萝卜头”,长圆锥形,生长在土里,一般为淡黄色,上粗下细,越向下越尖,在尖端还带有6-8厘米的尾巴,叫萝卜尾。胡萝卜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家乡湿润的土壤正好提供了生长条件。家乡人种植胡萝卜,每年两次春种和秋种,春种在2月份播种,6-7月份收获,秋种在8月份播种,11-12月份收获,生长期3个月左右。在生长期间要间苗,不然萝卜头长不粗,除杂草,合理施肥,适时治虫。

    在那粮食匮乏的年代,胡萝卜算是帮了大忙了,比青菜、野菜可口多了,家乡的顺口溜,早上吃的薄稀稀,中午萝卜演演饥,因为胡萝卜可生食,方便充饥。如果生产队今天安排你去拔萝卜,这就是你天大的造化了,因为可以吃到胡萝卜。记得儿时放学,象放飞的小鸟,直奔田里,去挖没有挖得清的胡萝卜,因为总有“漏网之鱼”,偶尔挖到,就用削铅笔的小刀,连皮带泥刮去吃,没有小刀的,干脆用身上衣服擦擦吃,家乡人的戏语:要吃萝卜香,不怕衣裳脏。对于我们这些饥肠辘辘的孩童来说,只要能止饿,管它什么脏不脏的。家中有红白喜事的,来亲到友的,煮胡萝卜饭,将胡萝卜洗净切碎,再用刀剁剁,直剁成黄豆粒大小,和在大米里煮饭,那时很难吃到“肉剥狗儿饭”(大米饭),当然后来渐渐掺了大麦去皮扎扁的“粯儿饭”“粯儿粥”。现在走进饭店,最后的主食有的就是胡萝卜炒饭,很受人们的青睐。过去吃萝卜饭、粯儿饭,主要是为了填饱肚皮,现在成了增强肠胃功能、降糖、减肥、通便的“良药”了。

    胡萝卜英,主要是用来喂猪,儿时看到妈妈切萝卜英有时连同小的萝卜头切碎,加些米糠喂猪,猪吃时,我用小树枝敲打它的头,猪连头都不抬,不一会肚子就滚圆滚圆的。过去胡萝卜英,嫩的,舍不得割下来吃,因为要长萝卜头,现在到饭店吃炒萝卜英,是作为一种新鲜的蔬菜,因为长不长萝卜头不重要了。

    胡萝卜可熟食,也可生食,还可以腌制,酱渍制干等多种吃法。将胡萝卜洗净晒干切成条状,用盐腌制,放在牛头缸里,用砖块或石头块压好,吃点拿点,即可当咸吃粥。也可放在自己湿的土酱油浸渍,舀一碗酱胡萝卜,滴点油,蒸熟后放点蒜花,无论是吃饭吃粥,那叫一个“香”字。还可以切成条状,放在汪箔上晒干自然卷曲起来,放在坛子里,在胡萝卜生长期间,可随时拿几个充充饥,也可以用于煮饭煮粥。儿时记得,奶奶将胡萝卜煮熟,捣成糊状,拌合着大麦糁,做成萝卜饼,软且甜滋滋的,比单纯吃硬的大麦糁饼,很容易下咽的。当然现在用胡萝卜糊拌合糯米粉做成饼,作为一道美食了。奶奶还选择大的胡萝卜,用刨子(网状)刨成胡萝卜丝,炒熟后放点蒜花,闻了就口中生津,那时算是“美味佳肴”了,现在也不失为是一道好菜。

    在那艰苦的年代,胡萝卜帮助家乡人度过了粮食缺少的难关,现在走进家乡,很少有种植胡萝卜的,多半是外来的,淡红色的,比家乡生长的大而粗,主要是作为膳食纤维和做菜食用,每当我吃到胡萝卜时,总想起了家乡的那淡黄色的细长鲜嫩的胡萝卜,这是一段难以忘却的乡愁。


     
    赞0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回味刻钢板的滋滋声 下一篇:寻觅草鞋的足迹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佛山行阅27次

    热门图文

    • 镜子

      作..

      2025-09-30 12:50 · 21次浏览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53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81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51
    2023新年致辞!